
节目预告 | 艺术家 · 李冬
2021-08-04 00:00:00 未知
他以海洋绘画为主要创作题材,在我国一万八千公里海岸线上,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不断在传统中国水墨画的继承和发展上自悟创新,形成了独特的绘画技法和艺术风格。
2021年8月5日19:55海南卫视《第1收藏》栏目就让我们跟随主持人丛薇一起去认识艺术家李冬。
艺术家李冬简介
李冬,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公安美协主席、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北京美术家协会国画艺委员会委员。李冬自幼得其父亲北京画院教授、中国海洋画的重要奠基人、开拓者李海涛先生的绘画技艺真传,先后拜师关松房、董辰生、李宝林、张道兴先生门下,得到王明明、周韶华、杨延文、石齐、何家英等诸多名家的教诲。先后毕业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和北京画院首届高级创作班。李冬水墨绘画涉及人物、花鸟、山水,尤以海洋题材与中国古典建筑题材最为擅长。
艺术家 李冬
主持人 丛薇
什么是海的气质,磅礴、澎湃、豪情万丈还是含蓄包容、广纳百川,既能奏响为理想而拼搏的慷慨激昂,也能弹拨舒缓自由的如歌行板,刚柔并济、侠骨丹心。李冬就是这样一位具有海洋气质的公安画家。李冬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委会委员。他的水墨绘画涉及人物、花鸟、山水,尤以海洋题材与中国古典建筑题材最为擅长。
--丛薇
在中国的水墨领域,大海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它不像其它的画种,有着很多范本和经验可以汲取、借鉴。海水不同于一般的江河的水,有着更加复杂多样的特征,而海浪更有着千变万化的各种形态,有时狂风卷浪,惊涛拍岸,有时又碧波平静,舒卷安然。海有魂魄,气贯天地之间磅礴无比,甚至有形无形无处不在。作为画海者,要将自己置身海洋博大的胸怀细细品味潮起潮落,感悟四季变迁。
--李冬
第1收藏访谈
(左)艺术家 李冬 (右)主持人 丛薇
Q
丛薇:
李老师,这个美术馆里面挂着您很多画,尤其是速写比较多。
李冬:
是的,这些都是我近几年深入生活、体悟生活而画的一部分速写,而且写生对画家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艺术实践。
艺术家李冬 写生作品
艺术家李冬 写生作品
Q
丛薇:
李老师,我知道您的绘画题材从人物画到建筑画,一直到您现在主攻的海洋画您都画,您能不能给我们讲讲为什么现在您重点画海洋了呢?
李冬:
我对海洋绘画的兴趣是受我的父亲的影响。大家都知道我的父亲李海涛先生,他是中国海洋绘画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他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开始就把自己的写实人物绘画和山水画转型到海洋绘画创作的科目里。我的父亲李海涛在七十年代的时候,有一次到海南出差,那时候他们准备要到尖峰岭去画当时***的这种题材。而当他在三亚看到了非常美丽的海滨时,他就萌生了一个愿望,就是要把水墨绘画中海洋绘画的体系建立起来,并且作为他自己主攻的科目,也是他这么多年一直坚持走下来的一个重要事业。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父亲他完成了一幅表现中国海疆的长卷,叫《海疆万里图》,这幅作品描绘的是我们国家从南到北的波澜壮阔的海疆面貌。
我曾陪同父亲历时三个多月走了大半个中国海岸线,收集了很多的创作素材。那是在一九八七年至一九八八年那个阶段,从那时候起我对海洋绘画的主题就一直非常的关注,并在这个创作素材的基础上也进行过很多的绘画实践。我的父亲在海洋绘画理论和技法上也传授过我很多的知识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在原有的海洋绘画基础上又形成自己的面貌。我要秉承父亲的愿望,传承他的衣钵,把中国海洋绘画进一步的推动下去。
(左)李冬与(右)父亲李海涛合影
(左)李冬与(右)父亲李海涛合影
中国海洋绘画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李海涛先生
李海涛先生作品《海疆万里图》局部图
李海涛先生作品《海疆万里图》局部图
李海涛先生作品《海疆万里图》局部图
李海涛先生作品《海疆万里图》局部图
在沿海搜集创作素材期间,李冬陪同父亲从北至南行过于中国半个海岸线,写生搜集大量素材,之后他从没停止对海洋绘画素材资料的收集,从多样的礁岩滩涂到花木植被、海底世界,从波涛翻滚到潮起潮落,李冬积累素材寻求真实感受下的创作灵感。
--丛薇
Q
丛薇:
李老师,您在继承父亲的传统画法基础上自己又有所发挥,您能不能也给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您这个海洋绘画的概念和特点。
李冬:
对于海洋绘画我个人探索了很多年,我觉得它是很难的绘画科目,因为它需要把握笔、水、墨、色之间灵动的东西。海洋绘画表现的题材很多,画植物、礁岩、民居,这些内容要表现的技法都各不相同,是需要你用不同的技法去解析绘画对象。我的绘画,海,这个特定的形象也被我分成筋、骨、肉这些特定的形象去组织相对应的画法,去对应它的结构。不同的海水有着特定的颜色,比如三亚的海水是祖母绿、祖母蓝,其颜色很迷人、很亮丽。我在画海的时候会保留海水在宣纸上呈现出的本色,而不是特意的用白颜色去画海水。
艺术家李冬作品《长风破浪歌》 100x55cm 2017
艺术家李冬作品《秋空霁海图》 100x55cm 2018
艺术家李冬作品《天风晴怡图》 65x130cm
Q
丛薇:
李老师,在您的作品当中,我观察到有很多画海的作品,您是想表现风浪的气势吗?
李冬:
我觉得海的气势只有在大风大浪里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来,海的形态也是由水变成气的,从某种程度来说海成了气体。在地球上大海不光占地球面积百分之七十多的一个最大的水源,它无处不在,在我们生活的空气当中处处都有海水的存在,所以海是非常博大的,只有这样的气势才能体现它博大的精神和情怀。
艺术家李冬作品《涛声依旧》组画
艺术家李冬作品《涛韵》
艺术家李冬作品《波涛逸韵》 65x130cm
Q
丛薇:
李老师,看您的作品很多都是表达波澜壮阔的大海。
李冬:
是的,不过我也有作出非常宁静的海,比如这一张画就是宁静的海的表达,叫《致虚极,守静篤》。这幅作品给人的感觉是很宁静、安详的海。人有的时候也追求内心的平静,需要平和之感,所以这张画是当时我以非常平和的心境创作出来的作品。
艺术家李冬作品《致虚极,守静篤》
Q
丛薇:
李老师,您跟随父亲一起走过了很多的海岸线去画大海,我相信您有些地方还没有去过,没有画过吧?
李冬:
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六七千个岛屿,中国是泱泱的海洋大国。我觉得作为海洋画家,我要以毕生的精力去周游我们博大的海洋。虽然有些地方都已经反复去过了,但还有一些有遗憾未曾去过的地方,比如说南海、三沙我父亲都去过,但我还没有去,所以我想有机会我一定要实现我的愿望。当年三沙市成立的时候,很遗憾我没有去,但是我找了很多资料,在那一两天就把描绘三沙市成立的场景创作了出来。其实我很想有机会亲自去三沙,将我的作品献给在三沙驻岛的官兵,以表达我们这一代画海的人或海洋者的一种情感。
李冬在艺术成长的过程当中不去追随别人的影子,而是不断的追求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绘画技艺,有自己的绘画理论支撑,同时又敢于否定已有的成效,不断突破自我。父亲的座右铭一直指引着李冬,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在对海洋绘画的传承与开拓中,在践行艺术为人生的使命里一路成长,不断迈进。
--丛薇
艺术家李冬
李冬作品欣赏
《海底·凌虚》65x130cm
《海底·凌虚》之六65x130cm
《涛声依旧》组画240x200cm
《泊岸迎晖》65x65cm
《情韵》65x65cm
《笔挟风涛》65x65cm
《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之一50x50cm
《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之二50x50cm
《紫气东来》160x180cm
《天风浪浪》65x130cm
《面对大海》65x130cm
《墨海图》65x130cm
《涛声震震伴鸥歌》65x130cm
《情愫》65x120cm
《翔》70x150cm
《涛涌澎拜》220x110cm2018
《思逸神超图》138x69cm2018
《天风海浪图》
《飞翔》
2021年8月5日19:55首播
海南卫视《第1收藏》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