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言恭达《书学散步》
2021-08-05 00:00:00 未知
上海书画出版社“海上题襟”系列,言恭达《书学散步》汇集言恭达关于书法创作、美学精神、文化品格等方面的感悟,是作者四十余年艺术生活的留痕。漫步书林,作者用深情的笔触从多角度、多层面阐述了对“书法与人生”“书法与社会”“书法与时代”等命题的观察与思考。书中提出艺术家应做点经世学问,以书法创作体现家国情怀、时代精神,展现了一位书法工作者的文化修养、情怀与担当。
【目录】
蕴妙见于胸襟(丛书代序) 王立翔
哲思为文
美与美学
美学精神
文化自觉
时代创造
文化品质
写意特质
开启与重建
和实生物
敬天爱人
比较与思考
坚守初心
底色与境界
入神与风韵
反思与构建
博雅教育
砚边絮语
篆学探真
篆尚婉而通
隶欲精而密
草贵流而畅
用墨散论
创作琐谈
我的书法之路
后记
【精彩书摘】
书法是一个时代美学最集中的表现。在一定意义上说,书法是时代人文精神表达的一种名片。书法并不只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审美。看线条的美、点画之间的美、空白的美,进入纯粹审美的陶醉,书法的艺术性才显现出来。中国文字的独特性与艺术性为中华人文的不断深化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民族审美的原始萌芽则产生于文字,产生于书法。中国汉字重在形义,外国文字则皆以声为主。中国文字无义不备,故极繁而条理不可及;外国文字无声不备,故极简而意义亦可得。中国用目,外国贵耳,所以中国汉字一开始就追求一种形之美,它不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也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符号,凝聚着中国文化的内在基因。当我们回顾历史上传世经典的艺术作品时会发现,这些作品大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内容上,书写记录了那个时代深刻的社会生活或特定的人文事件;艺术上,是在传承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又注入了那个时代新的元素,包括笔墨技法元素与时代精神元素,完成了一个时代艺术承继与创造的辉煌。艺术作品的时代文化创造无非有两个方面,即内容与形式的创变,“文”与“质”的互动。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一篇记录当时盛大雅集活动的美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则是悼念亡侄,催人泪下的祭文,而黄庭坚的《诸上座帖》记录了宋代佛学和书法的时代关联。从怀素的《自叙帖》直至林散之的《论书帖》等等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紧紧结合在一起的,也是书家亲身经历,抒发内心感受的自作诗文。历代文人书家将传统文脉与时代情怀有机融合,赋予一个时代艺术新的生命,这是中华民族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应该说,古今中外,任何艺术都是时代的产物。就书画艺术来说,传承的经典作品可以说都是“为人生而艺术”。这种优秀的文化遗产都显现出对当下社会的思考与人类精神的弘扬,它的“人本主义”将永远超越艺术本体的技法层面作为人类历史的文化记忆积累下来。
书林漫步
观传统文脉与时代风貌
探寻笔尖上的文化风景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