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由《中国美术报》社、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中共盘锦市委宣传部和兴隆台区委区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北斗水墨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盘锦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辽河画院、广厦艺术街协办的“地域文化与中国山水画发展论坛暨墨问河山——中国山水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在盘锦市广厦艺术街举办。此次活动由于洋担任学术主持,画展共展出许钦松、张志民、林容生、何加林、李呈修、刘罡、方向、石峰、徐卫国、王平、喻国玮、崔晓柏、黄洪涛、杨宝峰、吕子扬、胡泽涛、刘铁泉、仇传澄等18位艺术家的近80幅作品。论坛环节中,王易霓、于洋、王平、刘悦笛、崔晓柏、徐卫国、吕子扬、刘铁泉、喻国玮先后发言,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切入中国山水画的当下发展和未来指向,以期通过南北不同地域、不同风格山水画之间的交流碰撞,对辽宁省美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我觉得本次论坛的题目特别具有时代性和指导性,在当下非常有必要。众所周知,山水画是表现山川之美与画家思想感情相互交融的画种,因此,地域环境必定会影响画家的山水画创作。相对于江南的秀丽俊美、草木华滋,东北则浑朴广袤、坚实厚重,南北地域自然景观的差别是造成南北山水画不同风格的主要因素。近代山水画大家宋雨桂等优秀的画家,根植于辽宁的地域风貌,始终坚持笔墨创新的艺术原则,因此他们的作品形象总是紧随时代,笔墨语言总是恰到好处地将艺术家的内心感受转化为笔底世界,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他们的绘画成就对中国山水画创作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有助于画家根植于地域文化去创作新的山水画作品。他们的创作对我们有三点启示:首先是绘画题材的启示。中国山水画是以山水环境为题材的作品,各个地方的地域环境不同,艺术创作的山水画作品也各有千秋,首先影响画面的重要因素是选择题材的不同。多种因素形成了辽宁独有的地域文化,而这些地域文化环境也为画家提供了独特的绘画素材。在他们的作品中,独特的地域风土人情和大自然给予这片黑土地特殊的冰雪自然景观是他们创作的题材。气象万千的冰雪世界、重叠的苍山野林、傲雪的松树等都是他们在创作中常用的意象。辽宁地域文化环境下还有许多独特的绘画素材未被开发,只要我们深入生活、深入自然,用心去观察辽宁地域的风土人情,就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绘画题材和表现方法。再者是水墨语言的启示。地域环境是影响宏观精神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山水画家的影响是最直观的,表现在技法、题材方面。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辽宁的画家尝试对地域环境做重新的考察,结合现在的思想情感,创作出具有时代精神的山水画作品。他们把自然观和实践观表达在山水画中,不再只是传统的勾、皴、点、染,用当代语境下的思想重新认识笔墨,发挥笔墨的作用,构建一种当代特有的水墨景象,这种景象具有时代精神,传达出当代人意蕴的新意境。 最后是精神内涵方面的启示。历数当代各个区域有名的山水画家,他们不仅顺应当代的审美要求,强调形式美,而且在他们的作品背后,又隐藏着对本区域文化的强烈追求和表现。对本土地域文化环境的关注,细心观察生命的存在、自然的律动,推动整个社会不断地挖掘新生态文明的价值,从而造就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总之,在中国走向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希望通过本次展览,通过对作品的学术梳理,展现艺术家们在艺术上多方面的探索与创新,展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对山水画创作的影响与发展,并藉此凝聚社会各界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充分认同,激励中国山水画艺术发展之路不断走向繁荣。(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
在讨论“地域文化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课题中,从中国画发展文脉中既涉及到了“南北宗”的概念,也阐释了地域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而在探究山水画的画史、画论中,自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到邓椿的《画继》,都是以时序为主的撰写思路。当然,也有另外一些是以地域文化为线索的著作,如《益州名画录》《越中历代画人传》等。虽然“地域”是一个指向地理空间的概念,但其内涵却不仅仅局限于空间的界定,即使是在不同的地域也会存在某些惊人的一致性和相通性,或者说不同的地域往往能够展现出同一事物的不同层面。同时,当谈及某个时间概念时也会包含着地域的概念,例如“青铜时代”“魏晋风度”“盛唐气象”等都指向着一定的地域性意涵。所以,长期在黑土地上积聚能量的“东北气派”“关东画派”,也兼具着地域性和时间性,就好似美术史中“吴门四家”“扬州八怪”“海上画派”等,均是代表着某个时间和地域的集合范畴,也就是说,地域文化的概念中已经给出了研究此种现象的地点和读点。地域文化的形成、地域画风的确立,是一个长期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同时又能够在一定的时间阶段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涌现出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才能称之为“地域画派”。当我们回望研究地域美术史和地域美术创作生态时,可知明清以前专门书写关东地域绘画的论著较为罕见,但很长时间以来东北地域又确实滋养了诸多重要的艺术家,特别是到20世纪以后,围绕鲁迅美术学院为重镇,包括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等东北地域重要的美术教育学府,在油画、中国画、雕塑、版画等领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东北籍美术家。从这个角度上讲,地域山水画的发展又在横向比较的视野中呈现出一种纵向深入的深意。所以在讨论“地域文化与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主题时,它不仅关系到以往的历史,而且指向着当下的创作生态与未来的发展格局。策划本次“地域文化和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论坛”活动的初衷是想针对当下中国画创作的一些问题来展开讨论。在日益全球化的现代社会中,强调地域化可能会显得不合时宜,但是对于中国画乃至中国文化的发展来讲,地域文化仍是非常值得大家关注和重视的一大关键。在当下全国性的中国画展中,已然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一种“展览体”,中国画创作面貌趋同化情形越来越严重,以往中国画丰富多彩的地域性特征与面貌越来越式微。同时,在全国性的绘画展览中,又经常会出现一些“热闹”的题材,如曾经的“黄山”“西藏”等热门题材,这些带有地域特征的作品往往是由东南西北各地的画家依照“写生-创作”创作方式画出来的,这些带有地域特征的作品往往并没有触及到地域文化本身,只是一些表面的文章。20世纪以来,地域文化是中国山水画进行现代性探索的重要支撑。20世纪中国画与传统文人画之间的最大不同在于体格的转型,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画从传统的文人画转变为画人文,走向了更加广泛的人文性探索。我们可以看到,现代的建筑和日常生活都进入到了中国画,甚至战争、工业、民族风情等都成为了画家笔下的表现题材。20世纪50年代“国画现代化”运动中,中国画与现实主义相结合,诞生了“新浙派”“新金陵画派”“长安画派”等众多地域画派。以“长安画派”来说,他们主张“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以石鲁、赵望云为代表的“长安画派”画家将黄土高原引入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陕北高原对于长安画派构建鲜明的风格面貌起到了重要作用。又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艺术家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吸收中,出现了很多带有探索性的现代水墨作品,其中仍然能够看到一些地域性因素。可见,地域文化对于中国画的现代性的探索以及艺术家个人面貌的建构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地域文化并没有成为中国画创作道路上的负担。关于地域文化的构成因素,除了外在的风土人情和内在的人文因素,还有由其构成的精神性因素,也就是地域文化的性格。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一个中国画家应将个人潜在的精神性融入到自己的画面中,只有这样,辽宁的画家去描绘南方的徽派建筑,仍然可以呈现出与南方画家的不同之处。在当前中国画创作趋同化倾向严重的背景之下,一个山水画家只有真正沉下心来深入到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并在一些新的艺术思维和表现方式的引导之下,从而自然而然地创造出自己的样式和风格,进而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如果时机成熟的话,能不能孕育或打造出“辽河画派”?事实上,越是在全球化的时代,越应该强调多元化、差异化,全球化不等于全球文化的一体化、同质化,而且越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独到的地域文化反倒能够更加凸显出来。对于中国画来说,没有所谓中国的“一山一水”,只有某个地域的“一树一石”,意思是中国绘画代表中国的景色出去展示,如黄山的景色是黄山的山和水,但代表的却是中国的山和水,所以应该把山水画落实到具体的山水地域当中。相比江南山水、塞外漠北,辽河地域具有自身的特色。第一,辽河地域不只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文明。作为红山文化分支的辽河文明,为辽河画派奠定了远古的文化基础。第二,山水画家要面临哪些独特的景色?例如漓江山水真正进入中国画视野是在20世纪以后,是一种社会现代化的产物。因为漓江地域属于喀斯特地貌,很难入传统文人画的法眼,但很多现代画家到了漓江之后就让它入了画。所以说,山水风景需要画家开拓和发现,盘锦地区的红海滩亦是如此。第三,辽河地域中孕育着怎样的文化?我认为主要是契丹文化和满族文化,由于东北文化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所以它能够将多种文化综合一体,包括中国传统的儒道释文化以及近现代以来的工业文化。第四,尽管画家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技法,但真正决定作品高度的应是艺术审美的主体,或者说是艺术家本人对审美境界的选择。那么辽河画派能不能创作出一种大气的、高远的、辽阔的风格面貌,将东北人粗犷的性格放到山水画中进行一番新的创造?相信随着艺术的发展必然会出现重要的艺术家,能够创造出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此,辽河画派就自然而然地孕育而成。总而言之,只有聚焦于一地的山水才能形成一个画派。很多绘画并不是给当下人看,当未来人想去看以前如何描绘辽河、盘锦、红海滩的时候,会给予一个新的历史定位,如果这是一个群体性的现象,那么他们就是辽河画派了。虽然我主攻油画人物,但随着艺术创作的不断拓宽,也会尝试描绘一些山水画,但画面往往徘徊在好看与不好看之间,始终找不到山水绘画与自己内心之间的呼应。经过长期的探寻与思考,我最终找到了中国画发展无法离开的因素是文学阅读,因为中华文明是从绘画开始,尔后形成了文字,最后抽象到了笔墨。实际上,画面外在的形式、色彩等并不难,难的是能不能把内在的涵义读懂。那么如何认知北方文化的价值和形态?我认为在中国文明遗产中非常重要的不仅有长城、敦煌等古迹,先人流传下来的精神气质更是一笔重要的财富,所以说文化的价值和形态在人们的精神气质中表达得最为淋漓尽致。在创作过程中,假如一味地学习别人反而会迷失自己,而现实生活中,很多画家在向金钱和财富奋力奔跑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群体性的迷失,使得绘画面貌进入到了另一种“贫瘠的荒漠”——即趋同,甚至可以看到很多画家的心灵无处安放。也就是说,画家心中有境才有景,心中无境皆空白。希望每一位画家的内心都能丰富滋润起来,建构出一道道属于自己人生的风景线,而这其中,画家对于地域性文化的深入解读才是形成另一种繁荣的必经之路,由此才能做到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和艺术审美的多元化。地域文化是中国山水画发展中的应有之义,也是山水画创作中必须要体现出来的特质。古代画论中“外师造化”的“造化”即是指南北不同、各地不一的自然山川。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所以各地文化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山水画创作中,应是先由地域文化来引领山水画的创作,还是通过创作来映射山水画的地域文化?假如单纯从创作角度来看,实际两种倾向皆已成型。一种是不刻意强调作品的地域属性,例如画家到张家界写生,由于地形地貌非常特殊,所以前人认为此处不适合入画,很难提炼出一种通用的审美元素。另一种说法是,鉴于中国画是通过笔墨来表达审美,笔墨应该具有超脱于客观物象限制的独立审美价值,从而追求笔墨的内在价值,并淡化地域性的差异。例如黄宾虹的山水画,无论是描绘黄山还是峨眉山,在绘画面貌上并没有刻意地去体现地域的差别,虽然更多精力用于体现微观的语言表现和笔墨处理,但并不影响其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此同时,这种独立的笔墨审美也常与地域文化相结合,例如长安画派内容上表现的是黄土高原,但在笔墨上也有明显的区别和体现,用笔较为粗犷、老辣。再如京派绘画就较为精致、细腻,而岭南画派则追求色彩的浓艳等,从而在画面中也体现了地域文化的不同。所以说作品中体现出地域性应是自然形成的。现在画家外出采风写生非常便捷,所以作品题材涉及广泛,不仅包含了北方苍茫的山水,也包含南方温润的景致。因此,绘画题材是要专注于某一地域,即找准方向、集中精力构建出独树一帜的作品面貌,还是致力于提炼出一套完善的语言体系,随心所欲地去表现各地山水?当然,随着创作经验的不断积累,终究会出现更适合艺术发展的选择。如此一来,既避免了作品的同质化问题,也规避了画家各地写生,但终不能深入进去的现象。所以说,通过强化地域性属性来避免同质化也是一个很好的渠道或方向,因此“地域文化与中国山水画发展”是非常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总结、由认识转为实践的探讨主题。
展览现场
东北地区中国画的面貌,除了独特的地域特征之外,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文人传统山水画的传承为大部分研究者所忽视。对于一个地区整体绘画面貌的研究,需要全面考察各种构成因素,这是出发点之一。另外,在中国画的各个科目中,山水画受社会变革因素影响较大,承载的传统文化意义更多。因此,对它的研究就变得更加重要。研究20世纪以来各个时期传承传统山水画理念和面貌的代表画家,可以分析东北与中原文化在传统山水画方面的关系,并反映出新中国以来东北地区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以及传统山水画在东北地区绘画面貌的形成中起到的独特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绘画的传播途径更加快捷,绘画样式也更加多元。但是经过多方位的尝试与互动后,传统绘画变革的核心并不以技术手段的变革为中心,最终还应该回归到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感知、想象力与思想观念上。所以,今天艺术家如何运用科技带来的便捷手段,恰如其分地表达自我的情感诉求和思想观念,也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家所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我的绘画一直以山水为主,刚开始学画时主要是从传统中走过来,常常思考传统与现实如何关联一体,因为过于坚持传统就会与时代拉开距离,但绘画又要展现出时代气息,这在表现时就产生了一定难度。近年来,我经常去乡村写生,去发掘不同环境中感人的人物和情境,也时常会寻找一些较有艺术风味的视角进行描绘,因为画家更愿意去深入和理解真实的生活,但有时也要考虑如何更多地融入时代。通过西方现代艺术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对接发现,实际抽象表现方式是我们祖先很早就走过的道路,中国绘画中的线与形本身就是抽象的表现手法,这也使得很多画家比较茫然,不知如何前进。经过本次论坛的探讨,我们将会思考和研究如何表现辽河家乡的地域风貌,并逐渐形成自身的艺术特色,做到用自己的语言表现自己的生活。本次论坛要讨论的问题就是我们是否需要审美的多元化,审美只有多元化才能带来中国画的百花齐放。地域文化就是多元的文化,那么地域文化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内在基因是什么,它与中国画发展之间又是一种怎样的内在逻辑?以及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这些都需要阐释清晰。盘锦地域的整体地貌是一个大平原,其中湿地又占据着盘锦近一半的面积,而在这个地域中长期生活的人们受当地地理地貌的影响,心胸非常开阔,同时在芦苇水乡环境下人们的内心又会十分浪漫,这是盘锦给予人们的文化性格,也就是地域文化的本质。因此,如果地域文化能够跟绘画进行有效的衔接,那么必然会带来艺术创作的叠加效果,从而使这个地域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加强,社会影响更加广泛。与此同时,地域文化又必须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否则地域文化就会逐步落后,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地域文化给予画家许多鲜活的素材,进一步影响到画家的创作,而画家的创作也会助推地域文化的发展,所以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画家,要把画家的地位提升到一定高度。贡布里希说:“这个世界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而我个人的理解是,画家在艺术创作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如今各地都十分重视画家群体,例如画家村的建立。虽然在考察中发现画家村的效果多数并不理想,但主要原因是画家基本不在画家村中生活,所以应该想办法让画家在这些地域停留一段时间,摸清该地域的文化性格,在这样的基础上画家村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对于画家而言,也应该有责任去了解和认知地域文化,从而对地域文化和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起到更大的助推作用。■
嘉宾合影
编辑 | 赵 墨
制作 | 冯雅颖
校对 | 赵 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