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视频 | 刘可:在自由的艺术史里,我的心即漩涡
2021-08-12 21:05:29 刘震风
壹美美术馆“我的心即漩涡”展览外景
8月10日,刘可个展“我的心即漩涡”在壹美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艺术家从2016年至2021年创作的39件代表作品。本次展览以艺术家刘可探索与寻找空间的表达与应用为主线划分为三个版块:“缝隙”、“通道”和“漩涡”。
展览主题化用刘可2021年所创作的装置作品名称《我的心即漩涡》。在刘可看来,抽象的“漩涡”意味着界面的转换和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对立中所产生的“点”,形成了从开始的线与覆盖构成的缝隙到二维世界与三维世界的通道。
“我的心即漩涡——刘可作品展”展览现场
作为从事抽象绘画创作的艺术家,刘可在这条路上已经探索前行了二十余年。从2012年开始,刘可开始用竖线条进行创作,限定在竖线条的关系中通过反复的覆盖而相互挤压,这些如极简主义 艺术般理性的作品构成本次展览的基础,观众很显然可以意识到了物体与空间之间潜在的张力,正如他自己在创作时采用的逐步分割的方法,画面经密集的纵线分割之后,转向覆盖,缝隙越来愈少,缝隙凝聚更集中的力量,通过垂直或水平的块的碰撞揭示能量。
“我的心即漩涡——刘可作品展”展览现场
而在近两年的创作中,刘可又极力突破了这种理性状态。或者说他从一开始,关注的就不是艺术的表象,而是一个形而上的空间。他试着在画布与观众之间加上了窗户隔断,形成某种“通道”,观众可以任意开关这些窗,看绘画里的空间,绘画也可以通过窗看外界。作品成为了媒介和通道,同时让观念有了承载的空间。此外,他还不同时代的美术史概念引入作品中,不断用新的刺激推动自己的创作,将精神构成、感性力量、哲学理念共同串联成一个连接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形而上学空间,并以抽象符号和奇妙色彩使观者穿梭于神秘而深邃的艺术“漩涡”。
刘可新作《我的心即漩涡》
如展览的学术主持易英所说:“他必然从具象走向抽象,具象会限制他的思考,而在抽象的符号之间,可以感受到思想的游走。……“穿越”意味着门类、时空之间的自由移动,刘可的穿越在于他的创造性思维,他质疑现存事物的合法性,探究表象后面的真实,挑战自身创造的极限,以个人艺术的小天地,折射了当代艺术发展的大势。”
雅昌艺术网 对话 刘可
刘可
雅昌艺术网:这次展览展出了近40件作品,囊括2016年至今的装置和绘画,选择这些作品的线索是怎么样的?
刘可:因为我上次在北京的个展是2015年底的“蔚蓝之上的聆听”,这次展览在时间上进行了一个衔接,呈现了那之后五、六年的作品,我想这也是对自己的创作过程的回视。
刘可《热带雨林之一》165x180cm 综合材料 2016年
刘可《寂静的瀑布之三》190×210cm布面综合材料 2017年
雅昌艺术网:展览的主题“我的心即漩涡”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刘可:“我的心即漩涡”是一件新作的题目。是从比较理性或者说比较整块的突破。就像马列维奇的黑方块,希望一种深入,有能量感,又有旋转力的关系,与我此前的严整形成一个对应,所以有了“我的心即漩涡”。
刘可《杜尚的漩涡》 130×11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1年
雅昌艺术网:这次展出的架上绘画视觉上有三种形态,一类是你一直持续的,以叠加的竖线构成的极少主义抽象画,第二类是在竖线上再叠加形象,像是楼梯、水滴、圆形、人形等,第三类是两件2021年的新作《杜尚的漩涡》,舍弃了竖线背景。这种转变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刘可:竖线条的抽象画,是我个人最初成型的抽象方向。后来我的作品里出现了《下楼梯的女人》、《窗户》,它们成了我想要的一种中间状态。因为抽象艺术往往会强加给观众一种比较主观的意志,我希望出现一种中间物,像纱窗、玻璃窗,观众可以任意开关这些窗,它本身就是媒介,可以通过窗看绘画里的空间,绘画也可以通过窗看外界,它们成为了一种物质的“通道”,让客观和主观在我的窗户中间相对中立。
最近“漩涡”出现后,我在以往的方式里又加入了一个旋转点,包括舍弃调代表理性的竖线条,再度突破了以前的自我。简单来说,这三者是从理性,到物质性的中间状态,再到主观破坏性一步步渐进的关系。
刘可《下楼梯的女人》150×150cm布面综合材料 2019年
雅昌艺术网:《下楼梯的女人》、“贝尼尼”系列还有《圣维克多山》都呼应了艺术史上经典符号,这些美术史的概念对您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刘可:今天名留美术史的艺术家或者符号,实际上都与当时社会产生过强烈的关联的结果,他们逐渐被历史沉淀,并成为我进行创作的支点和阶梯。比如展览里三件《贝尼尼的狂喜》,就是我近期阅读巴洛克艺术的副产品。因为巴洛克艺术里常有一种破开空间的分割感,让整个画面看起来是旋转的、充满变化的。
又比如《下楼梯的女人》,我借用了杜尚作品里的楼梯,但女人却不存在了,她成为了作品观众。我就是通过这一个个课题研究,让美术史成为我创作的支点,也让我更加明白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
“贝尼尼的狂喜”之一、之二、之三
刘可《沙窗与海》95×110cm 综合材料2019年
刘可《黑色出去蓝色进来之一》综合材料135×135cm 2020年
刘可《黑色出去蓝色进来之三》综合材料 135×135cm 2020年
雅昌艺术网:您早期的抽象画更接近极简艺术,但慢慢地回到像现代艺术的塞尚、杜尚中,最近又开始再往前推到巴洛克艺术,为什么会有这种逆潮流的探索方向?
刘可:这与我每段时间的阅读和研究有关系。就像最初了解抽象艺术时,我常会把它看作是纯粹的形式。但通过深入的阅读和实地研究,我发现抽象更是一种观念,以及是一种物质间的关系。后来我在研究现代艺术以及塞尚的圣维克多山时,寻找到一种物质性,它在极简的基础上对我产生了不同的启发。
此后我的创作转到对主动关系的研究中,看了很多更早期的艺术,比如巴洛克,或是宋代绘画,我发现他们比近一两百年的艺术在精神上更让我亲近,艺术史的时间轴可以被打破,身处当代,我们不用再去重复前人已经做过的工作,而是可以衔接任何时代。
像最近我看了很多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像是乔托(Giotto di Bondone)、曼坦尼亚(Andrea Mantegna),里面很多对画面的处理也很有意思。通过阅读我不断改变我的艺术史观,从而重新刺激我的创作,作品也随之变为各种状态。
刘可《相逢》110×94.5cm 布面综合材料2019年
刘可《相逢2》55×40cm×2 布面综合材料2020年
雅昌艺术网:那么以后会继续坚持抽象吗,还是会转到其他画法?
刘可:未来不可知,但我不会把已经做过的作品再精确化或是形式化,我可能会寻找另一种道路。我把抽象分成两种,一种是来自古希腊几何学那种纯粹的理性,甚至变成一种概念,因为视觉里其实不存在绝对的抽象。另一种是破坏性的,就像日耳曼人对古希腊文明的冲击,是破坏性与建设性相互融合的。现在我想让这两种方式相互给予斗争,又相互成就,劈开一扇新的门。
就像这次展览“我的心即漩涡”,我就让自己处于两种对抗状态中间,无论美术史,还是建筑、社会各种方面都融入其中,在混沌中找到一种新鲜的,让自己步履不停的状态。进程中或许会有一些不完整的状态或作品,但不完整也挺好,常会带来另一个新的开端。艺术家应该做的事情是要去不断挑衅自己,再来与空间、环境以及与社会发生关联。
刘可《2021无题1 》80×7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1年
雅昌艺术网:中国传统美术史对您的创作有什么影响?
刘可:现在我们很幸运,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艺术,所以没必要把自己放在艺术史系统或局部里。比如可以把宋代和欧洲哥特式建筑放到一起,把明代绘画和文艺复兴艺术放到一起比较。看中国画,也不用拘泥于笔法、技巧、甚至理论等已有的方式,用看西方绘画的角度,体察中国画对所处时代的追问和尝试。比如王原祁的画,他的创作有对清代传统的超越,这些历史关系最终都会成为我的创作资源,而不只是每一个艺术史叙述的细枝末节。
通过对艺术史的观看,我也找到一种“时间性的距离”,通过吸收不同时代的艺术精华,推动自己创作。可能走到某一步就衰败了,但艺术本就是逆水行舟的过程。
雅昌艺术网:谢谢!
展览现场
(责任编辑:刘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