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郎郎书场 | 黄永玉(二)--节选自《大雅宝旧事》
2021-08-17 00:00:00 未知
黄永玉和大雅宝的孩子们
二
第二天早上,我和沙贝决定:一定要让黄叔叔知道知道,这里的孩子也不是等闲之辈。咱们就得和他较较劲,实际上我们想要确证,他是不是从心底和我们一路的?是否可以不分彼此地和我们这帮土匪一起玩儿?
院子里其他的大人从来都对我们十分和蔼、亲切,可他们和我们还是隔着万水千山呢。那时候,我们心里似乎老觉得空着一块,那就是缺少一个让我们心服口服的孩子王,而如今,我们觉得黄叔叔就应该是我们院儿的孩子王才对。
这院儿里的大人其实也都是大孩子,全世界的艺术家都这样。不过有些是严肃的大孩子,有些是必须正经的大孩子。那个年头儿,规矩就得这样。俗话说,少要稳重,老要狂,结果我们老成不起来,他们也没法儿狂。艺术家都是孙猴子,可是这会儿每个猴子都有唐僧在后头,唐僧后头还有如来佛呢。
我和沙贝商量的结果,是决定在我们的走廊办一个自己出版的墙报。
我们的走廊位于前院儿到小院儿之间,这是孩子们游戏的重要场地。尤其是夏天,外面太热,太阳也太亮,这里不但阴凉而且一直吹着习习的穿堂风。我们就在这里玩儿拍洋画儿、沾洋画儿,更主要的游戏是用三角或者洋画玩弹锅儿的。
沙贝喜欢当庄,他就画一个锅儿。其实就是一个大方块,分成四个小块儿,在里面分别写着:1、2、3、4。他把我们每个人的洋画儿大力弹向远处,我们自己再分四步弹回来,口中还按照规定必须同时念念有词:
一弹弹,二顾念,三打鼓,四要钱。
在念叨“四要钱”的同时,我们力图把自己的洋画儿准确地弹到沙贝的锅儿里去,如果成功入锅儿,沙贝就要按照标明的数字赔给你洋画儿。如果你压线了,或者没有入锅儿,沙贝就没收了你的洋画儿。
在这里,我们度过了多少快乐的时光。
我们从洋画儿上学了不少东西,孩子们的诸多知识几乎都是从洋画儿上背下来的,比如我们怎么知道的《水浒》里一百零八将的姓名和绰号:比如我们怎么对《三国》里的人物了如指掌,知道徐庶为什么进了曹营,就一言不发了,知道诸葛亮为什么不老老实实继续卧龙在南阳,还知道什么时候吕布一介武夫把桃园三结义变成了走马灯,还知道蒋干多么可爱,为什么他是古代最笨的间谍,等等。那时所有的洋画儿正面是彩色的图画,反面都是解说文字。
当轮到其他人弹洋画的时候,我们这些等待者正好可以仔细研究手中的这些洋画儿,这些旁门左道的知识就潜移默化地溶到我们的骨子里去了。
现在我们要在这里开办大雅宝的少年墙报,怎么才能震黄叔叔一把?几个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还是画漫画。因为这活儿干得最快,再说,我们过去就爱练习画些漫画小人儿。
于是我们集中在沙贝家里,一起认认真真地创作漫画,跟真事儿似的。
现在还记得,我画的是《人造地震》,画面上是两个小孩在房上,屋子里的电灯泡来回晃悠。这是我们院子常有的事儿,我们这个院儿比不上斗鸡坑那个院儿,没有自己的枣树。可是隔壁的二号有两棵枣树,它们的枝叶正好覆盖在我们院儿的西房上。每当枣儿一熟,我们院儿的土匪就纷纷上房,于是接二连三、上蹿下跳,而各家的老太太们就不断地大呼小叫了,一来是屋里房梁不断掉土,二来是怕摔了孩子。
她们都愿意给孩子们买枣儿吃,真怕他们上房。可是对我们说来,似乎买的枣儿永远比不上偷来的枣儿好吃。大雅宝的孩子上房,成了各家头疼的问题,于是我就画了这么一张。
沙贝画了一张《中院儿在庆祝什么?》,画面上是中院儿的晾衣服绳子横拉竖扯,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衣服,好像是彩旗飘飘在庆祝节日。
其他的孩子也画了一些,主要是我和沙贝一手策划。最后终于凑满了一版,我们就仔细粘贴在用几张报纸拼起来的衬纸。
趁大人都在睡午觉的时候,我和沙贝、沙雷一起把这第一期墙报悬挂在走廊的墙壁上。然后我们藏在沙贝家里,像侦察兵一样,仔细观察路过的大人如何反应。每当一个大人从这里经过,我们就紧张得喘不过气来,趴在窗户上听他的脚步是否慢了下来,是否停下来看看,再听他有什么反应,有什么话讲。当然我们真正等待的就是黄叔叔一个人。
我们院儿住的人这么多,当然不断有人匆匆而过,有的人根本没有注意到我们的墙报,但那毕竟是少数,多数人都停下来看看,还嘴里嘟囔着:哎,学生们自己办墙报了?谁组织的?没听说啊?大概都是这么一类反应。难怪,谁让他们是大人呢,谁让他们是教授呢。
等黄叔叔路过的时候,我们自然格外紧张。我和沙贝哥儿俩都忍不住了,悄悄跑到院儿里,从墙角那里偷看黄叔叔的表情。他路过的时候,一眼看见了我们的墙报,当时就停了下来,叼着烟斗仔细观看。突然他哈哈大笑,声音特大,在中院儿走廊里来回共鸣,笑得地动山摇。别看他个子不高,笑声真是气冲云霄。
这就是我们的第一个回合。
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
虽然后来黄叔叔把我们收编了,也要求我们一本正经地办起了正式的墙报。
《天天庆祝》
布面丙烯,2016,100x75cm
出版:《张郎郎画集》,P252,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2月出版
张郎郎,1943年生于延安,我国知名画家、作家、自由撰稿人。现居住于北京。张郎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美术理论系,此后曾担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员、院刊编辑,美国康奈尔大学驻校作家,普林斯顿中国学社研究员,并曾在美国国务院外交学院教授中国语言和中国文化。
展览:1987年美国缅因州立大学举办个人画展1992年美国加州桑塔克鲁茲举办个人画展2011年北京798盛世天空美术馆举办“热情.红与黑”个展2017年清华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大型个展“一个文人的从心童画”
著作:2019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大型画册《张郎郎画集》1992年台湾风云时代出版社出版《从故乡到天涯》2004年上海新民文汇出版社出版《大雅宝旧事》2013年中华书局出版《宁静的地平线》2018年东方出版社出版《郎郎说事儿》
收藏:张郎郎的作品被众多美术馆、企业及私人收藏家收藏:香港友邦集团,中国360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华帝集团,中国足球协会,凤凰卫视等。
(责任编辑:冯如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