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 | 数字时代的艺术与设计:在潮流之下重申“价值”的意义

2021-08-21 09:50:27 陈耀杰 

这是一场与“价值”有关的展览。

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人们该如何秉持内心?如何不随波逐流?如何重塑自我与生活的关系?

X774OO8RjjfnEmSpX4ZUpTFM1O2kUjbFwWrCMvQJ.jpg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然

FQ1iVVZeq3Z0AXKrNsXRyzrXXQC811ncJjJDvX6X.jpg

COLMO品牌总监黄飞

PEntBuaeFzSus6hJOM7wwD2GyTIYRUl21KsBrrtv.jpg

 今日美术馆副馆长晏燕

UFkM0kVezfVFO3HujXecskVhn84BUbYfxfXKJaje.jpg

现场合影

2021年8月20日,“生生与共——数字时代的艺术与设计”在今日美术馆3号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今日美术馆副馆长晏燕担任策展人。展览以建筑领域的合成中文词汇“生生与共”为主题,探索在共同空间中不同生命体的共融与生命条件的共享,蕴含着生生不息的生态概念。

展览内容跨越不同领域,试图探讨数字时代、艺术、设计与人文的交融,不仅呈现出设计师与艺术家个性的语言,同时展现出他们共同关注的在技术革新而改观的知识系统下,秉持以人文本,以设计与艺术传递新的价值观念,从而获得个性的共融与发展的时代话题。

DiSUyqloMtDuqLE873kKtvEOKj6zFExYahFe9NlD.JPG

Mv99uCCvnuqsU4NVw0wg5AfkackyeAZAxD231kfO.JPG

展厅现场

“在今天数字化的时代,数字信息不断的更迭,如此快速的文化不断洗礼着我们日常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其实艺术家们是怎样去攫取科技带来的革新,把这种技术条件作为创作元素和动力其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晏燕说。

更为重要的是,她讲到,作为美术馆,输出什么样的价值观、价值核心,去改变什么人的认知标准是非常重要的,这次参展的艺术家都在做这样的事情,他们的作品都在探讨价值标准或者价值问题,所以这是个“沉甸甸”的展览。

“此次展览既有艺术家又有设计师,关注的是在面对这种快速发展的时候,他们如何把更恒定的人文价值带进作品的思考中,然后在把这种厚重的文化价值凝结到他们作品的价值体系中。整场展览,是浑厚而包容的文化体现,也印证了今天文化多元性,在这种包容的环境里面,各种代表性的艺术设计都能得到尊重和包容,也呈现了今天的文化自信。”

hthvvsIPKMFQJuPFyhqFpOsQLlSUqTZO8LMvtMy2.JPG

N4N8iGiED0CApun3z48YZub0K2qDf1h1rp6BeayP.JPG

展厅现场

马可是此次参展的艺术家之一,她专门为此次展览进行了创作,并重新塑造了展厅环境,在一层展厅的最深处,黑暗的灯光,土地与服装和影像共同组成了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场域,很像是一个“考古”现场,或者是一个“仪式”的现场,衣服被放置或者埋在土地当中,给人们带来很多的思考。

6bPYGZdj82iaj6QJXAis8zF4vRScvhchPa3EiVRG.jpg

无用品牌创始人、著名设计师马可

马可讲到,唤起她对“土地”的记忆的是近年来在中国偏远山乡的行走。在异地他乡的旅途中,马可似乎才渐渐触摸到了世界的真相和本质,这些靠双手和土地生存的过着与城市迥异的生活的人群,他们对世代耕耘的土地的深厚感情、与自然间的和谐亲密深深感染着她,令马可意识到土地对于人类的意义绝不仅是提供我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更是我们生命的源头和灵魂的归宿

“做这些东西,是为找回我们曾经拥有的单纯而质朴的、最为真实的生活;是为找回我们由于不断地追求快捷高效而丧失了的生活品质、乐趣和故事;是为找回我们的祖先们一直拥有的与土地亲密而实在的连接。无论是否相识,我们终究是一体的。”马可说。

aHsQAuvOaKFDWqx1iJbZPhuMO2N9FlqjxIGAYi8C.JPG

kmQKgIR9rdPiRY2nNTZhQ7r3JUZn7owh1VjwIoz1.JPG

马可作品

这也与马可参加巴黎时装周的经历有关,2006年她受邀参加,由于时间问题没有成行,2007年又被邀请,在经过考虑之后,她参加了,一方面是对自己从事了20多年的服装设计行业的一个交代;另外一方面,也与她在国外的经历有关,时常会听到西方对中国设计的评价,没有原创、抄袭等等,对马可的刺激很大,她也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中国有这么深厚的文化,不能创作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原创设计。

为了回应这种质疑和误解,她要到世界舞台上发声,也是在那次在巴黎展示了自己的“土地”系列,获得了非常好的评价。

0UnaUNw5tdQyu9AtOGf1wDU4JzZU4TV3tiBQ75fn.jpg

马可作品, 今日美术馆, 2021年8月20日

马可讲,自己的创作,终极目标就是为了帮助更多地人寻找到生命的意义何价值,快乐不是目的,很多有害的东西也会让我们快乐,所以,好的艺术都有这个特点,能够帮助人们找到自己生命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她希望大家不过随波逐流的生活,在大众的主流潮流之下,永远保持一颗清醒陈静的内心,能够找到自己内在的定义,做更多对人们有帮助的事情。

展览现场:数字时代,艺术、设计与人文的交融

进入到今日美术馆3号馆的展场,入门可以看到的是董功与李怒创作的装置《钢草》,钢筋组成的矩阵直插天际,这也是一件可以互动的作品,观众可以穿插其中,也可以晃动钢筋,使其相互碰撞,钢筋的顶部有一个喇叭装的装置,相互碰撞会发出声音。

fLDHbvs6l35Y5KhnlhM19morQASW3zoBECj3DvKP.jpg

董功&李怒作品,今日美术馆, 2021年8月20日

这件作品的创作,源于建筑师董功和艺术家李怒之间的一次关于空间知觉的对话,虚与实,力量与巧思,界定与多义,材料的物理天性与感知,是他们共同重视的关系与话题,装置通过在现有空间边界上进行平面与顶面的内向偏移((offset)),建立起可以被感知的空间实体,以暗示现状空间的存在。

Ht3WdRDDBeZXuDPkrFt4QVT7RzoItCSPsXe9ceru.JPG

董功&李怒作品

观者可以自由步入由36根7米高的螺纹钢筋矩阵组成的新空间实体,并沿行走路径触碰,晃动钢筋,顶端的重锤将延长这一动态,直至钢筋恢复静止。钢材的结构性能在互动中被感知,钢筋也因此拥有了生物般的“韧性”。人和物,时间和空间的对话也被蕴藏于其中。这也是两位艺术家创作中的一次“有意”相遇。

lu8WVPVabZeFkNb85jrQlyHojdQZD7LBoqpI16yD.JPG

李怒《消失计划:孤独图书馆》

艺术家李怒的作品《消失计划:孤独图书馆》则是两位艺术家此前的一次无意偶遇,影像作品中的图书馆为董功设计的建筑作品,李怒则是把它视为具有生命感知的存在,以颠覆纪实与虚构、再现和抽象之间的感知界限为实践当代艺术的语言。两组无意或有意相遇的际会,都展现出一种精神力量,向观众传达出城市建筑与人之间辉映共生的现实意义。

rfvsT3ZcRGYdYIOBcPgJ4FbsNEyWe9q3YMD4GyHG.jpg

lkYzxWJDVha5dyC4qLZrHcB96BXefVOBIqxMRqjP.jpg

1bCfgxRRLoARjm9qhuBdzwNgFka5vGdRxpaTFC3z.jpg

隋建国作品, 今日美术馆, 2021年8月20日

再往空间里面走,就可以看到艺术家马可的作品,接着来到展厅的二楼,首先可以看到的是艺术家隋建国的“云中花园”系列,这次展出了三件作品,形成了一个空间场域,作品借助高精度的3D打印技术,人体生物特征被完整地放大至肉眼可见的程度——雕塑的触觉被视觉化。而在材料与质感的不断转换中,雕塑进一步被观念化。雕塑所具有的“物质实在感”与技术带来的全新呈现相结合, 展示出一种全新的雕塑语言。

2ssazUPageSG0px7JyBDPLUgXgwqnuPnYYmBbQVj.jpg

TlQBPdL0wRJ8YYOnWwuQMcmI9Dgn9pr9pvbzvMYi.jpg

ZskTu1rRbhyUCHq7OKU6jN7wMNgDItfxiXGJUzeB.jpg

邓悦君作品, 今日美术馆, 2021年8月20日

接着可以看到艺术家邓悦君的作品,他主要聚焦于能量转换、时间痕迹和机械运动。三组作品通过光,声音,运动等元素,共同建构起一个带有荒诞感的丛林部落,不同的机械生物即保持独立又相互影响。《光分》的运转随时间而变化,参与着空间光影的生成。《T计划Mark1》由多层行星齿轮结构组合而成,受环境亮度的影响,形态在有序与无序之间变换。《漫衍系列NO.3》的光线中蕴含着声音信号,这些声音信号以光的形式存在,不被人的听觉系统接收。同时,不同的灯光组成一层层的声音通道,透过光影构建在空间中。装置顶部的昆虫翅膀在可有可无的运动中参与光线的阻挡与分化。观众可以选择游走在纵横交错的声音空间里,或作为光影变化的观察者。

GVVdLcxSS18Nh7Ol3Xdjgfd6InrzYcCOSMu1nvVt.jpg

ZGeUZawLElaaaEwtBwvVECTDe37Vf4mvoAIkVZJh.jpg

郑达作品, 今日美术馆, 2021年8月20日

郑达的《未知时空的光泽》向观者提供了全新的“观看视角”脱离传统电子屏幕对自然系统的可视方式,通过作品形态的变化,将参与者的感知系统延伸至室外的自然场域,尝试突破参与者活动范围的限制。作品中因“联动”而自发促成一套系统,建构“无障碍感知空间”,延伸对身体和空间的理解向度,将参与者并置于人造空间与自然空间之中。通过吹气的交互方式,作品实时攫取交互数据,成为作品形态张合的驱动力,从而在空间中释放绵延的张力,在人造空间中真实的再现“流动的自然奇观”,构建一种体验自然生态的新途径。这与COLMO 的微气候管理系统在概念上有着不谋而合之处,在通过空调的联动下,将净化捕捉等功能集成于系统,将室内人造空间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aXuMxECM8LgoMhQomvrAYYh7hAiqAUULw7Qoiw6Q.jpg

e3vSvZuQQMemQrCuM50rZyiudyU3h2wtuGbFzPBe.jpg

张周捷作品, 今日美术馆, 2021年8月20日

兼具数字艺术家和独立设计师身份的张周捷,此次展出的系列作品以“椅子”作为一个关键意向,探索数字形态的制造及其演化进程。作品呈现出艺术家鲜明的独立性、实验性和未来性的观念与语言系统。在张周捷看来,数字语境中的事物,可以像自然界万物般生长变化,借助电脑的计算图形化,其无限的算法,可以模拟自然之秩序,生成无序和有序的内在联系。数字化艺术,从数据到点、到线、构成面,从物质到空间,从设计到艺术,再抵达哲学。

52YpyFdMleQkrkoh3C5Jiwn72YOGu52AeN3dHhmc.jpg

7GVTgMoUaEKlhykgj4stL5hV1FVODOM50JLYGpIU.jpg

李涛作品, 今日美术馆, 2021年8月20日

李涛的作品《C屋》,尝试与COLMO 进行全新的跨界合作,并延续了他近些年持续关注的话题材料被分割成不规则形状,在具有美学意味的同时,材料本身的意义在他的作品中被观念化—“失去价值”的现成品再次被拼合为新的作品,借用现成品与挪用的位置通过不同材料与形状的重新处理,用即熟悉又疏离的呈现方式,挑战着观者根深蒂固的思考惯性。视觉感官上的“有意味的形式”提供了一种知觉的入口。作品中材料形式与颜色组合而成的和谐关系,在产生让人信服的审美价值同时获得新的“观看方式”。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10月8日。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3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3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