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上海的弄堂和北京的胡同,真的不一样

2021-09-03 00:00:00 守白艺术 

Ibpkd9CmqYLCRaswgIq0SAFd7bpty1tS3lCiFQTi.jpg

李守白 海派重彩《春映步高里》2009

  弄堂,是上海的精髓,这是对上海人来讲的。而对游客和外来人,提起弄堂便会觉得大概和北京的四合院差不多。心想不过都是错综复杂的老房子,只是南方的烛火照不亮北方的夜罢了。倘若您这样想,那可就不太了解海派文化和京派文化。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上海和北京相隔十万八千里,自然不论是文化风貌,人生态度都大不相同,这不仅表现在生活习惯上,更表现在了建筑风格上。

NO.1

弄堂与四合院的不同

qemruOqTOHgw20JDErjkRcXyWT5oDNhC3t2iONsI.jpg

上海弄堂与北京四合院对比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这中国的建筑,也是各有千秋,即便同样是经历了百年风雪,但不同地方的匠人,总会在作品创作之初就用自己精巧的技艺在细节上点缀出属于自己的地方烙印与性格。

  譬如上海的弄堂是由上百个单元组成的石库门一排排紧密联系组成的庞大群体。它既有着中国江南传统民居的痕迹,又有多少带着外来文化的修饰。它就像是一汪湖泊,接纳了五湖四海的河流。而北京的四合院就喜欢讲规矩,他们称此为地道。这与中国素来的对称文化有关,中国喜欢讲对称融合。诸如阴阳、太极,皆是如此,称此为圆满。所以北京的四合院求一个对仗工整,布局严谨。

  这也便是海派文化中的兼容并蓄,海纳百川和京派文化的“地道”的之间的差异。

NO.2

建筑的结构特点

M8VQN5Q8nCkcaOxnv0AeUV95Wiiwqvi01lmcWlrL.jpg

弄堂与胡同对比

  从建筑的空间结构上讲,弄堂和胡同也有着各自的区别。南方人追求上进,这不仅表现在自身勇于向上的拼劲儿,同时也落实到了建筑上。上海的老弄总是一间间阁楼码在一起,形成一处壮丽的风景线。而北方人的务实则让他们脚踏实地干好眼前的事。所以他们把一个个四合院规规矩矩地铺在地上,呈横向发展。也或许正因为这种区别,造成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差异。

  作家程乃珊在《上海memory》中谈到上海人有一股根性,这大概讲到便是上海人的对于“旧天地”的一种迷恋,它带着小布尔乔亚的优雅、讲究腔调、柔美、实惠的市民生活文化。上海的女人便是这一文化的深切代表。她们会将客厅卧房储藏室上下其间,亭子间小厨房杂处其中,就连楼梯下面也被充分利用。或许正因如此才造就上海人独有的精明。这种精明不在尔虞我诈的算计,而是她们总能事无巨细地将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不会显得窘迫。

Xe8CTrcpzqBWyf5DLaRMOD01zWuAlAKIWUioo1o6.jpg

阁楼层叠的弄堂

  而北京的历史则是一部帝王传奇故事。不论朝代怎样更迭,统治者对于民众的向往不会改变。他们热衷于井井有条,安逸稳定。所以我们常能看到的是北京的四合院大多为一层平房。大概为的便是让统治者站在紫禁城上,放眼望去,将江山子民尽收眼底。

S8eE0b5niGkVaD0TOOS55WnCuelCnFQRjI6T5dBu.jpg

对称工整的紫禁城

NO.3

建筑中的文化气质

  上海人由于历史因素影响,被迫对外开放,所以老早的就学了祖辈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此其在建筑艺术上融贯中西,即保留了江南民居的适宜,又带有西式洋房的时髦。诸如石库门便是近代中西文化沟通交流最好的例子。它在吸收达达主义与西方联排建筑优点的同时,也展示着上海文化中独特的人文风貌。

  可以说,上海的里弄是当今上海的金字招牌,也是近代上海历史的最直接产物。因此有人说:没有上海的弄堂,就没有如今的上海。弄堂记载着上海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并蕴含着浓郁的艺术气息。

UtkFqS1O9oYuSsD8L6pC1bwn26jteyUoclcFTGr9.jpg

融贯中西石库门

  而北京的的胡同,则在距今九百多年历史中,沉淀出了他们最为正统的思想。

NO.4

居民的性格差异

xrJKgzJQFDbGuzVHWEGba7gVcGE3RLO4h1EoHw8V.jpg

北方帝王秦始皇与南方才子李白

  翻开史书,我们就能发现北方人的故事里多为帝王将相、英雄豪杰,诸如咸阳城、紫禁城,均在北方。而南方的故事里则多是才子佳俊、侠客谋士。诸如李白,苏轼。

  或许是因为南北方的差异造就了人性格上的不同。北方人豪爽大气,而南方人则心思细腻。北方人是实用主义,而南方人则与生俱来带有罗曼蒂克式的浪漫,即便在身无分文的情况下,他们也依然敢把酒问天,举杯邀月。

mSEgNjEVQhE8agJ8Oy3owAtrlj7zJjkEsLDVxy5r.jpg

北京遛鸟大爷与上海拍肖像的女子

  所以就有人说,北京人敢于生活,而上海人懂得生活。他们在简陋的弄堂里用着典雅的留声机放着时髦的古典金曲,身着曼妙的旗袍进行社交文化的“搓麻将”。就连百度百科上都讲到,如果海派文化比作阳春白雪,那京派文化便是下巴里人。大概讲的便是北京人务实,上海人雅致。倘若二者结合,应是相当理想。

r8H4vmVdEiKstCseDzFxDJYIKSTwG09JZTNCVGOL.jpg

李守白 海派重彩《忆韵》2008

· 版权说明 ·

相关图片来自于李守白与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

· END ·

OSvDL1kEEwBGk0HIWVsxa9jxNzzbl90AwII8xlT9.jpg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冯如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