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 陈佩秋&刘奇:邻居画家老太太与餐馆老板之间的师徒故事
2021-09-09 22:57:28 未知
1999年,一位很懂上海菜的老太太去餐馆吃饭,兴致之处,便叫上餐馆老板过去聊聊。
她平易近人,讲话很实在,从饮食文化到艺术、做人道理,聊着聊着,两人就成了忘年交。
这就是刘奇与陈佩秋的初识过程。
后来,陈佩秋每个星期中午都来刘奇餐馆吃饭,刘奇也在熟识过程中渐渐跟她学习绘画技巧。
最后,刘奇成为陈佩秋门下唯一一位不会画画的学生,更成了只收藏陈佩秋作品的收藏家。
“念念”奇缘斋珍藏陈佩秋书画展在上海宝龙艺术中心举办
上海陈佩秋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庞沐兰(中);奇缘斋主人、陈佩秋弟子刘奇(右二);华艺国际中国书画部副总经理宋李军(右一)
9月9日,在上海宝龙艺术中心,这段餐馆老板与邻居画家老太太的故事,也逐渐公开在大众面前。
由华艺国际主办、宝龙艺术中心协办的“念念——奇缘斋珍藏陈佩秋书画展”,有别于以往以花鸟、山水,绘画、书法的区分或编年呈现方式,此次展览通过对陈佩秋先生弟子、晚辈友人刘奇珍藏的近40件作品进行故事梳理串连成主要线索,其中涵盖了陈佩秋上世纪50-70年代之后直至晚年的花鸟、山水等题材逸品。
展厅现场
展览举办时间选择在陈佩秋驾鹤周年之际,也诠释了“奇缘斋”主人刘奇的“念念”之思,并籍此将这位在艺术上执拗坚持、生活上率真精致、情谊中细腻温暖的大师形象呈现于公众面前。
“奇缘斋”主人刘奇表示,举办这次展览,“是想给年轻人看,老艺术家是怎么一步步走来的,可能会对他们以后画画的经历、成长过程提供方向。我还想通过这次展览,让大家知道,每个生活在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可以碰到一些贵人,我就碰到了贵人。”
展厅现场
在刘奇眼里,陈佩秋是画家,是老饕,还是位博学、健谈、严厉、和蔼、骄傲、亲切、热心、风趣的老人家。
而从餐馆老板与邻居画家老太太之间的小故事里,我们也能窥其一二。
“奇缘斋”是陈佩秋送给刘奇的字
一年夏天,刘奇去探望正在昆明避暑的陈佩秋。陈佩秋带刘奇去吃饭,期间陈佩秋说,“我跟你有缘分,回去给你写几个字。你姓刘,名奇,就叫‘奇缘斋’...”
两人交往过程很随意,一起听京戏、看展览、聊餐饮……最终还是会以艺术为落点,“她一直用艺术、书法、绘画跟我讲人生的道理。”刘奇感慨道。
陈佩秋《念念》 水墨纸本 镜框 138×69cm
“念”是刘奇与陈佩秋谈及书法大字时写的字
有一次刘奇去看陈佩秋时说,“陈老师你的字写得不是很大,外面现在流行很大的字,很大的字可以卖好的价钱。”
陈佩秋回复说:“这种是乱七八糟的,一天到晚想字写得大就能赚钱。我也会写大的,当着你的面写,写什么?”
陈佩秋在刘奇建议下写了个“念”字,并在字下又点了两点。
意思要念念不忘,不能一个念字就可以了。什么事都要念念不忘,要想起人家对你怎么好。
他是我的学生,只收藏我的画
刘奇还记得,陈佩秋会经常带他去美术馆、博物馆等地方看展、看戏曲。当有人问起刘奇时,陈佩秋往往会自豪地说,“他是我的学生,这个学生是做餐饮的,也是收藏画的,但是他只收藏我一个人的。”
但有时,刘奇邀陈佩秋去看京剧,陈佩秋会拒绝,因为“有两张画没画好,回去我要画画东西。我也很忙的,我比8小时打工还要忙。”
陈佩秋教刘奇绘画,会严肃地说:“不是画画要发财,发财不要来找我了。想到以后画好要卖多少钱,不要有这种想法。几十万人当中就这么一个人出来,是靠你自己的勤奋、智慧、思想、变化,甚至年龄的上升,画的画风也会变化,这是最难的。”
这些话,刘奇一直记得。
一切都要有讲究
在刘奇看来,陈佩秋对生活有品质要求,这是修养到一定程度的体现。
空的时候,陈佩秋听京戏、按摩、打麻将。刘奇还记得她说过,人还是要有生活品质的,不要年纪大了出来邋邋遢遢的。我要一丝不苟,头发弄好,吃饭的动作,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一切都要有规矩。
陈佩秋《鸳鸯杏花》 设色绢本 镜框 115×75cm 1958年作
寄以美好祝愿的一幅画
刘奇有段时间忙着谈朋友,没有去看望陈佩秋。陈老得之其中缘由后说:“把女朋友带来给我看看。”
也是那段时间,陈佩秋将自己珍藏很久的《鸳鸯杏花》送给了刘奇。刘奇还记得陈老说:“画这张58年的画时,我十几岁,是在精力最好的时候,画了很长时间。像这种丝绸上面的画,当时觉得是很难得的一件作品,这次拿出来给你。”
确实,50年代时,陈佩秋专攻花鸟,取法两宋,用工笔双勾,赋以重彩,作品既有宋人的遒劲艳丽,又有纯净雅洁的格调。《鸳鸯杏花》正是这一时期的作品,送给了刘奇,也是寄以美好祝愿。
谢稚柳、陈佩秋之子谢定伟说,“这幅画1958年出版过年画,与她平时创作略有不同,结构比较平实工整、四平八稳、色彩鲜艳,尺幅也较大,应该是专门为年画出版创作的。鸳鸯、鸟、树、杏花等,基本上都是宋人院体画的风格。”
陈佩秋《生意盎然》 设色纸本 镜框 75×144cm 2016年作
低谷期的鼓励
刘奇事业低谷时,有几家店关门了,便呆家里想着自己还能做什么事情。
陈佩秋得知后,玩笑说:“你脸色不太好,因为你没有挣到钱。”
后来,陈佩秋说,“我去过你家,沙发后面有很大一面墙。我给你画一幅大尺幅宋元青绿山水,当做山水从一个房子上面流水下来。”
耗时一星期,终于完成《生意盎然》。当时陈佩秋还风趣地写了几个字:刘奇老友,财源滚滚,达三江。
刘奇后来才得知,当时陈佩秋因年纪大了,已不太画这类大尺幅作品。
谢定伟解释,陈佩秋晚年时期,借鉴法国印象派的色彩,应用于中国传统绘画上,她晚年的青绿山水大多以墨、彩写成,开创了墨彩结合的中国画新风。“她采用的方式是加一层墨一层颜色,再一层墨一层颜色,叠加很多次达到这么一个效果,又不是纯墨色,又不是纯色彩,但是墨与色的浓厚度非常深,给出的效果就是墨彩交融的艳丽感觉。”
陈佩秋《殊胜报喜》 设色金笺 镜框 45×62cm 2014年作
陈佩秋《初夏》 设色纸本 镜框 100×51cm 2014年作
关于陈佩秋
1960年,陈佩秋成为上海中国画院首批年轻画师之一;2014年获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她的作品在国内外都享有盛誉,被评论界称为:“得宋元法度真谛者,当今独佩秋先生一人也。”陈佩秋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考入西南联大,时值全国各地画家云集后方,一直热爱绘画的她参观了不少画展,眼界大开,于是重新投考重庆国立艺专,也是在此结识了谢稚柳,伉俪二人一生留下媲美“赵管风流”的画坛佳话。
陈佩秋《兰花灵芝》 设色纸本 镜框 32×101cm 2011年作
陈佩秋《秋山红树》 设色纸本 立轴 46×39cm 2014年作
据谢定伟讲述,“她学画也是很漫长的一个过程。在重庆国立艺专时,一开始学习临摹老师的画作,也曾经学过明清例如石涛,后来接触宋画,对宋画产生兴趣,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对宋元绘画情有独钟。她毕业到了上海之后,接触到大量古画,对宋元越来越喜爱,开始从临摹,再到写生,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基础,又根据自己的喜爱慢慢地形成自己的风格,到了后期又吸取了一些西方绘画的色彩理念,创造了她自己的新面貌新风格。所以她的画可以说是古今结合、中西结合、有传承、有创新、有自己的特色。”
陈佩秋《山花烂漫》 设色纸本 立轴
题跋:20×35cm;
画心:30×35cm 2002年作
华艺国际中国书画部副总经理宋李军表示,“华艺国际能够筹备这次展览,不仅有幸跟随着这些作品去体会其中的故事,真切地理解老一辈艺术家对艺术、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更深入的认识一位富有生活气息、有血有肉的真实的陈佩秋。华艺国际通过对这些个案研究推广的方式,形成我们在20世纪传统书画的梳理,未来我们还会结合更多的力量去推动对各版块的专业研究。”
陈佩秋《朱果戴胜》 设色纸本 镜框 34×46cm 2012年作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15日。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