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浙江版画百年 |@所有人:木刻青年邀您加入群聊

2021-09-17 08:34:23 邹萍 

9Yr0pQjW3tbNRcRFkMT9YJu5Qq7fZS77fIAlT4Hy.jpg

“木刻为什么能从艺术圈跨界到保卫民族家国的斗争中? ”

这是某位观众在观看“浙江版画百年”艺术特展时提出的疑问。

说实话,也是我深埋许久的好奇。

同样,想知道答案。

“显 影”

人生如云烟,今生一照面。

先看三张合影。

第一张,摄于1931年8月。

画面共15人,除去鲁迅和内山嘉吉,剩下13位分别是:陈卓坤、陈铁耕、江丰、黄山定、李岫石、顾洪干、钟步青、邓启凡、胡仲民、倪焕之、郑川谷、苗勃然、乐以钧。

这是一个暑期培训班的结业合影。

此班不简单。其为鲁迅专为吾国培养青年木刻人才特殊定制,教师由鲁迅钦点:先生挚友内山完造的弟弟内山嘉吉(日本东京成城学园美术教师,也是版画家,此时恰来上海探亲度假),鲁迅亲任课堂翻译,全程专授木刻技法。1931年8月17日起,上海这幢三层楼房里,培训班正式开课了。每日上午,内山嘉吉会讲授木刻的起稿、用刀、刻法、拓印、套版等基本知识,鲁迅除翻译,还携带一批版画(英国木刻、德国版画等)给学员观摩并分析讲解。学员们边听边实践,每人都创作习作,直至8月22日。

虽只有短短6天的课,学员也只有13位,它却像一粒火种,在中国燃起熊熊烈火。自欧洲传来的现代木刻知识和技法藉此在中国得到初步普及,一支锐意无限的木刻青年新军开始集结,也由此,兼具时代性与大众性的新兴木刻运动势不可挡地开启燎原之火。

第二张,是1936年10月的抓拍,摄于鲁迅去世前11天。

骨瘦如柴但目光依旧如炬的先生倚在椅上,十分兴奋地批评作品的好坏。他对面,是黄新波、曹白、白危、陈烟桥,正微倾身躯,认真聆听。“他活像一位母亲,年轻的木刻作家把他包围起来,细听他的话,我也快乐极了,乘机偷偷地拍了一个照片。”年轻的沙飞说。正是他,在鲁迅生前最后一次公开活动上,记录下先生和青年们的最后欢聚。11天后,先生因病溘然长逝。

拖着病体的鲁迅,是前往上海八仙桥青年会九楼参观第二届全国木刻联合流动展览会。看到作品,先生很欣慰:“就总体而言,这回自然比前进步多了。”当看到李桦木刻连环画《黎明》多达90幅时,先生又说:“作家应该宝贵自己的精力和时间。”

最后一张,是十年后,青年们和“他”的墓地相会。

1946年9月17日下午,“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开展前夕,部分成员带着展览的新闻报道前往万国公墓拜谒先生,余白墅、李桦、王麦秆、汪刃锋、陈烟桥、王树艺、杨可扬、戎戈、史良黻、丁正献、章西厓、郑野夫、王琦、吴平、陈珂田、邵克萍等到场。

青年们簇拥成团,以遗照为核心围拢,似处于父亲般温暖拥抱与浑厚呵护中。此刻,他们的脸上满是自信与坚毅。

这股劲,是多么难得的荣光!

先辈已逝,然吾辈必承遗志,定不辱新青年之使命!

三次不同时空的相聚,均是新青年精神于木刻的薪火传继。

“自 燃”

其实,早在首张合影诞生前,火,已开始自燃。

据载,1914年代,时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美教员的李叔同就已指导学生社团研习金石篆刻及黑白木刻,从而留下我国有关现代版画活动的最早记述。

1930年春,陈卓坤、陈铁耕、于海等为探求新路,别组“一八艺社”,胡一川、李可染、夏朋、汪占辉(汪占非)杨澹生(杨堤)等纷纷加入。这是我国现代版画史上的第一个社团。后成员们转赴上海,1931年举办“一八艺社1931年习作展览会”,首次出现木刻作品:胡一川的《饥民》、《流离》和汪占辉的《纪念五死者》等。虽非木刻专展,却是我国第一次有创作木刻参展的美术展览会。

1yztHCuVeKTBhqgjTWXVCCaaEDW9Gwug1APSg9sT.jpg

林风眠为“一八艺社”展览画册题字

对此鲁迅感慨有言,这些木刻作品是:以清醒的意识和坚强的努力,在榛莽中露出了日渐生长的健壮的新芽。并预言其必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战胜那貌似强大“连骗带吓,令人觉得似乎了不得”的某些“高雅”的艺术。

果然,1935年元旦,首届“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开幕,首日参观人数便突破五千,震动舆论。巡展结束后,原计划编印专辑并请鲁迅写序。但因相关人员被捕,寄存木刻画全被抄走,致专辑未能问世,但序言幸有发表,那段经典之言“这开始,不是成功,是几个前哨的进行,愿此后更有无尽的旌旗蔽空的大队。”得以存世。

先生逝后,木刻青年们逐步担起时代重负,以果决行动突破地域限制,不懈创作、出版、结社,从单一创作者逐步向界面立体的“运动家”转变。如野夫一行返浙,开创性地以木刻工具生产运营为依托整合、拓展传媒、培训、出版、展览等多样渠道推动版画创作,形成深入民心的“温州现象”;在跨越浙、赣、闽多地的战事迁徙中逆袭重生,持续保有木刻用品供给链条,影响力覆盖大半个中国。

g84mK1J1RQbqEqejndk2Pne3yyWxOocxKjNjwUQr.jpg

1939年至1942年木刻用品社迁徙路线 (1939年浙江省分区交通图)

胡一川、沃渣、江丰、马达、陈铁耕、张望、力群等则至延安,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影响下,创作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较高,具有民族风格的木刻作品,如《运草》、《抢粮斗争》等。

版画内部有自己的时间和运作系统。它很周密,且可操作、可执行、可运转、可生产,最关键的,是有一群人积极执行。”浙江美术馆版画项目人刘颖躬身入局多年,版画独特的社会学属性深深吸引着她的,“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高光时刻,它的背后其实有一个非常庞大的自我供血系统。从某个小片段就可以剥离出特别丰富的血管,如出版网络、销售系统、话语权体系等,有很多爱恨情仇,关系错综复杂。”

在刘颖看来,“这批木刻青年成长于新旧交替的历史时刻,他们的价值观念、民族认同感等都在这个过程中被塑造,家国情怀无声滋养,代际传递质感很强。由此,爱好艺术的少年的善良本质加上爱国热情,就这样被历史洪流塑造,在百年跌宕起伏中成为现在的模样。”

BtqtYW9Aid5N8IVeEg8OfmqjK4QqWfhZzeNPYazD.jpg

浙江省木刻用品供给合作社成员

jcVHH6vUcUrjLcBGpKNGfcnICRP3AQmX2v6JMBpK.jpg

中国木刻用品合作工厂徽章 

新中国成立后,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于1954年成立版画系,数年中形成国内版画艺术创研高地,并经由毕业生影响辐射各地。同时,柳村、葛克俭等则将社会群众的版画活动亦带领得颇具声色。

2011年,中国美院汇聚国美五代版画人举办新黑白木刻讲习班。版画系资深教师陈海燕、曹晓阳、应金飞、佟飚、王超、张晓峰主讲,特邀赵延年、赵宗藻、韩黎坤、邬继德授课。这次,版画系40余师生创作了约300幅鲁迅木刻肖像,亮相浙江美术馆举行的“鲁迅的面容—中国新兴木刻运动80周年暨鲁迅诞辰130周年纪念特展”。

1933年,国立杭州艺术院的青年成立“木铃木刻研究会”,拿起木刻刀“为人生、为大众而艺术”,用艺术行为谱写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铮铮宣言。2012年,新木刻讲习班主要成员发起成立“新木铃木刻社”,并不断纳新壮大。长久积淀下,再续鸣响。

agiAXop9hzdFJDl6VZT5zzNFaxhXyIlUiqB5yXFV.jpg

FXwSUdKwB62ml0K13I3ihUq761HgtKr2IWPyEhi9.jpg

“浙江版画百年”艺术特展现场 中国美院新木铃木刻社此次活动负责人:版画系青年教师蔡承志(右一)

故,中国的木刻精神从不只是某些作品,时代的所有细节都促成着它的成长。

跌宕剧烈的年代,最核心的衔接一定是人心。

“绵 延”

九十余年前,鲁迅就写出了被今人频繁引用的那十八个字:当革命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

这是他在认真考察历史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得出的判断。积极地顺势而为并根据专业判定提前预指方向,本就是智者所为。而它所隐示的,不仅指向某人或具体群体,而更是一种精神向度、一种积极面对现实的主动性,及一类甚具创新意识的可能性。

TJVO062IiEmGYzF4fnf5og5MvpAPVP2kuHluP1T5.jpeg

故当刘颖今时再读“这十八个字时,我当时就愣住,出了一身汗。每个字都重若千钧,信息量太庞大。”顷刻,她悟到隐匿的真正主语就是“木刻青年”。他们既是个体生命历程的标识,也是时代所赋共名,既指向敏锐、感性的艺术直觉,更指向理性的历史主体意识。“顷刻”的具身感知被嵌入木刻,于家国危难际超越个人,成为坚决前行的关键内驱。

自开馆以来,浙江美术馆一直致力构建浙江现代版画典藏体系,在完成代表人物“两张两赵”整体征集项目的基础上,已形成向其前、后时期重要版画家两端推进征集的态势。2021年,浙江美术馆推出2021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浙江版画百年”艺术特展,以“百年”与“浙江”为时空坐标,“历史/图景”“造就/刻度”“上手/此时”为结构方式,“青年”“社团”“行动”为落地特点,期翼新镌一个版画时刻。

TLJpzoBpV7CLBTqPFcN2qxw0WEUbJ7MLHVuwXXda.jpg

“浙江版画百年”艺术特展现场  王炜所作“木刻青年”肖像组画(部分)

现场,版画家王炜(王琦之子)创作于2021年3月的“木刻青年”肖像组画(部分)静置于展墙,“这也许正如鲁迅所言那‘顷刻能办'的道理吧!20世纪这一群‘木刻青年 '在鲁迅亲自培肓下很快拙壮成长起来!成为了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先驱!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这个群体在中外美术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现象!而我在幼年便生活在这群‘木刻青年 '之中,亲身感受到他们作品的风釆和人格的魅力!而王琦既是我的父亲,又是我的老师和同志!此次一口气刻完了16幅——在我心目中,鲁迅先生也是永远的‘木刻青年 ',而这组作品中江丰、力群、彦涵、野夫、张漾兮、杨可扬、赵延年七位都和浙江渊源深厚,作为特别展出,陈列在鲁迅造像墙的对面,别有深意。“

它的对面,是鲁迅画像,二者形成奇妙的互文关联。

而它们,更是木刻青年的精神溯源与血缘通道。

除200余件原作,浙大城市学院石苑老师带领霹雳投石工作室特别创作《观读鲁迅·燃》LED双屏视听装置系列作品,及“一次顷刻发生 顷刻结束的印刷行为—关于817快印局之《版报》活动”均让木刻精神通过行动真实地落地生长。

SuFpYoxaf6OpNDxRpyXHBUeVDTiQnT1slZSQvSER.jpg

浙大城市学院 霹雳投石工作室《观读鲁迅·燃》LED双屏视听装置系列作品

dl7EBXGuMbSYLtbytswPuPSPPBdQUKU7y9PX8w3U.jpg

一次顷刻发生 顷刻结束的印刷行为—关于817快印局之《版报》活动现场

5YD1oCyBh5tdZMuhLVXABZs8nNaPtz7LwAImVvi2.jpg

来自1931年的“未来预告”

“为此,主题亦尤其朴素,一方面意在彰显‘百年'与‘浙江'作为建构精神场域的‘动词'和方法意义,从而避免流于对地域流派和风格面貌作单归类;一方面百年来的‘浙版叙事'代际传承稳健充分、各时期建树卓著,本身穿透着着开阔、务实、创新、鲜活的气质共性。”作为曾经的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学生和教师,而今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对浙江版画文化生态的观察更重“本土转化”这个百年话题:“中国现代版画的表现形式固然自西方舶来,但至今得以有如此的发展和规模,与长期强调内化于本土文化的总体方针关联极为重要。

sYQS2h3CAHp64ecNAM8KngUD9HYv0ixD1LGu6S17.jpg

浙南游击纵队版画家葛克俭、张怀江、陈沙兵后人共同送展历史文献

1XO4VSGQzIAwPx6kCAhCWdMePPegWdlRvdcZeWFt.jpg

uDiKrRkItEHvfslxiKwZUR8i6NYEJbRTn0yyTmug.jpg

UaJwOw56FbU6uGLJZi9vMdIuxufBRcr4UzhdFszv.jpg

DsN8JTeFtJbN7PlurD9Omr0oiebqX1rHyrk5YT6S.jpg

TqwEBaS6VNzu8qDmBmKhkU4qL8sQepd6pwmbM0KA.jpg

“浙江版画百年”艺术特展现场

尤是面对提倡创新性转化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文化追求共同富裕的当前,他认为依然可以从版画领域得到鲜活的启示。“在今天,我们还可以推演,经由‘版画逻辑'所产生的‘有限共享'价值理念,正在作为规律构建到艺术历史发展的进程当中。如当代影像、数字艺术体系中的‘有偿拷贝'事实上正在影响着我们的艺术和生活方式。可以说,版画既是一种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同时作为社会行为和文化理念,同样是‘不灭'的。在正在到来的数智时代,它永远是‘走在社会最前沿的一种遗存。'

2021年9月,浙江美术馆与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共同发起“百校百师”美术教师支持计划,第一期主题便是“多维的版画”,版画名家将进行直接的专业版种创作示范,木刻新青年的基因仍在。

据悉,首位开讲教师就是应金飞。

fSctdsSFT2Thyz8gY3Z61xlEznX14Tkeh9snajTM.jpg

后记:百年间,吾国经历了前所未有之大变革。新青年们合力塑造的觉醒时刻无数次激发着后继者突局而行,木刻精神之功,或许便在此矣。

这场自我涅槃,是个人觉醒,亦为国族叙事。

落刃无悔,非黑即白。

或许,赵延年先生所谓之“刻下去的每一刀都要有情有义”,映照的便是这份难得。

注:文中图片源自浙江美术馆,部分来自网络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邹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