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小春临沂纪行
2021-09-18 00:00:00 祁小春
祁小春,江苏南京人,号柳斋。自幼喜爱书法篆刻,尤擅篆书。曾得到著名书法篆刻家康殷先生指导。曾于1988年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举办作品展。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留校古籍整理研究所工作。1989年应杉村邦彦教授的邀请,前往日本京都教育大学作访问学者。1993--1998年考入立命馆大学攻读文化史专业的硕士和博士,获立命馆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历任立命馆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讲师。2002--2007年任佛教大学文学部中国学科专任教师。2007年作为广东省人事厅认定的国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引进回国,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教授,书法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临沂纪行
祁小春/2005
王羲之《兰亭序》中有“生死亦大”之叹,而对于研究王学的学者们来说,考察王羲之的“生死”问题也是一件大事。这里不仅指其生卒年,也包含其生卒地。
我已于本年三月间与王玉池、刘涛二位王羲之研究专家一道,前往走访考察了王羲之终焉之地古剡。其事以《嵊州纪行》图文形式已在网上登出。而这回则是王羲之的出生之地临沂(按,对此问题学界尚无定论)。本月3至5日,应山东省临沂市“第三届中国书圣文化节”组委会之邀参加“2005年琅邪王文化研讨会”,和王玉池先生同行前往。这样一来,走访王羲之生、卒之地的夙愿,终于在一年内全部得以实现,我的心情十分高兴。归来后循“嵊州纪行”体例,将此行中所摄一部分图片贴出,供有兴趣的网友观览。
时间∶2005年9月3、4、5日
地点∶山东省临沂市。陶然居大酒店、新闻大厦酒店。
人物∶王玉池先生和祁小春先生。
接到邀请书。我随后寄去论文,与王玉池先生相约,从北京前往临沂。
二号晚上到达临沂。当夜接待者将王老安排在新闻大厦酒店下榻,带我去陶然居大酒店。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我是从国外远道而来、属于外宾的缘故。我想如果住陶然居是一种待遇规格的话王老才最有资格。于是我执意辞退陶然居,与王老同住在新闻大厦酒店的1409房间。事后才知道书协干部张飙等以及省领导们都住在陶然居。
新闻大厦酒店大厅内已经设立报到处,准备好接待工作。
次日早晨,接待站的准备工作仍在大厅紧张地进行着,会议资料等也都已经运到。
我来临沂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拜访临沂师范学院教授、国内著名王学专家王汝涛先生。在此之前,我与王汝老已有电话通信联系,常常就一些王羲之研究中的问题请教。这次能当面聆听指导,实在是幸运。这是前往王汝老家途中,在花店买花。
买花也有讲究,送给年已八旬的老人的鲜花,不宜掺杂色,以全一色红为佳。
临沂师范学院大门。
大门对面的街区。
与王老在校内陶行知雕像前合影。
在王汝老王家中客厅,三人合影。
与王汝涛、王玉池二老就王羲之研究问题进行了长时间交谈,气氛平静而热烈,仿佛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之中。我此时想起了钱钟书先生说过的“大抵学问,乃荒江野老屋中,两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的话来,虽然不敢比况钱所言的那种境界,但眼前的此情此景,确实令我领略感悟了钱说之妙不可言处。其实,在王羲之研究方面,王汝老有许多观点我不同意,反之亦然。尤其在《兰亭序》真伪以及唐何延之《兰亭记》的信凭性等问题上,我们的观点是对立的。然而尽管如此,并不影响我们在一起的欢谈气氛。
王汝老从书斋中取近著相赠。客厅墙壁上悬挂的三幅字画皆王汝老友人所作,颇有意味。
王汝老赠近著《唐代小说与唐代政治》、《白耷山人诗集编年注》。临别之际,王汝老告以年高体弱,这次研讨会就不出席参加了。我们觉得十分遗憾,愿王汝涛先生多加保重身体,健康长寿!
告别王汝老,与王老驱车前往王羲之先祖王祥祠参观途中。这是临沂郊外。
临沂老区的青纱帐,曾是游击队神出鬼没消灭鬼子的地方。
临沂地处鲁南地区,这里也是红色旅游点。这一片热土曾经也是当年国、共军决战的战场。听说孟良崮战役就发生在此地。不由得想起电影《南征北战》中敌军司令部长官宣读总统训敕词∶“鲁南决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老区的农民在整治木材。一般来说,全国的革命老区人民的生活现状普遍不是很好,但临沂却是一个率先脱贫的先进地区,发展变化极为迅速。
乡村女子中学的广告。说到广告,来临沂前曾见网上传闻说∶临沂为宣传计划生育,其工作口号委实简截硬朗,乃至十分吓人。譬如“打下来流下来,就是不许生出来!”之类豪壮之语令人闻之色变。向当地人核实此事,答以不应尽信网上说法。说的也是。
到达“孝园” 门前。王祥祠在其中。
园内莲池和碑亭。据说这里就是孝子王祥卧冰处。
园内的王祥像和孝子碑刻。全国各地都热衷于兴造新“古迹”,此处也不例外。
在园内行走散步,王祥祠已于远处隐约可见。
祠前,有王学仲所书隶书门联。
看祠老人为我们打开祠堂门。
正堂供奉王羲之先祖王祥、王览像。
侧面供奉王羲之像。
拜观后,承蒙看祠老人为本地人,告诉我们王羲之出生地南仁里的具体方位。于是我们立刻驱车前往。
这一片农田就是南仁里。初临此地已感觉地气甚佳。说起南仁里,人们一定会想起南京郊外出土的东晋王兴之夫妇墓志中的记载墓主籍贯的“琅耶临沂都乡南仁里”一行文字。王兴之为王羲之堂兄弟,此墓志曾是60年代《兰亭序》真伪问题争论的起爆剂。关于“都乡”一词,据刘涛先生推测,或即为都治所在地,亦犹今之县、乡政府所在地之意。
王老下车进行实地勘察。
考察完毕,与王老回到饭店。
在饭店房间中,与王老坐下漫谈。王老的笑容总是那样和蔼可亲!
其实上述都属“擅自活动”,并不在大会安排之中。正经活动从今天下午才正式开始。收到会议日程安排。
按会议日程安排,下午2∶00开始参观市内景点。照例是警车开道。此举不仅是为了交通无阻,也象征一种待客的规格待遇。被招待的贵宾自然合适,但被要求“肃静”“回避”的当地百姓会怎么想呢?
临沂真是好地方,沂水横贯其间,两侧长达百里的滨河大道煞是壮观!
参观之际,王老立刻被记者围上采访,要求他谈一谈对临沂日新月异变化的感受。后来据王老说,他回答记者是建议今后临沂大学应设立“王羲之研究所”,作为全国王学的一个研究中心展开王羲之研究。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好建议!
原来他们是随车前来的临沂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我觉得他们也应该采访同在现场观望的另一位当地老者。我觉得有关临沂市日新月异变化等问题,也许应该问问这位老者才是。
回到饭店。泰山学院的周郢副教授也来报到。据他说是专门为见我而来,并邀请我顺便前往泰山。周郢兄博学强记,读书过目不忘。由于他所发现的唐代永淳元年(682)《临川郡长公主李孟姜墓志》(原石藏今陕西省醴泉县昭陵博物馆)记载,基本可以考定王羲之女字“孟姜”,为王学贡献甚大。此前我只与他有电话河E信联系,这次意外相见,实喜出望外。
浙江大学艺术系的博导任平教授也来参加研讨会。他研究王羲之尺牍习语,此前我们时有书信往还,此次初次相见,甚为高兴。
四日上午前往临沂展览馆参加 “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览”开幕式并参观展览。据称此属“集体活动”不得擅自缺席,遂队前往“赶集”,集市甚为热闹!
当然这也是少不了的。
会场有人示余《临沂书法》报。
开幕式开始,穿满式民族服装者为张飙。说一句题外话,其实这种装束不但显不出文气,我觉得倒近似武打片中常出现的手脚利落的大侠的那身短打扮……。
展览内容以及作品,已经有网友在网上作专题报导,并贴出作品,兹不详述。
我们的会场在这里。次日,“2005年琅邪王文化研讨会”在新闻大厦开幕。
“2005年琅邪王文化研讨会交流论文”目录,有心者可以关心一下。
任平先生在宣读其论文《王羲之王献之书札所见人名称谓略考》。
我在宣读拙文《关于王羲之尺牍中的单、复书问题》。
会后,一些代表不知不觉被带进了一间闲人免进并设有警察站岗的屋子里,让他们即兴挥毫写字作画。事后甚至有的还拿了笔墨纸砚直接敲门进房让人写字。余戏称这种作法乃“关起门来打狗”、“赌住笼子抓鸡”。既然人都来了,又被招待,自然是想躲也躲不掉的了。
王老的书作。据他说他已经为临沂义务献出了近十几张作品……。有人叹曰“不懂规矩”,哈哈!
遇到从王羲之归隐地浙江嵊州前来与会的当地书协副主席徐国兆先生。余戏称他是∶日落之国使者来参拜日出之国。
会议结束,打道回府。
回京后再访王老家。王老在书斋中。
王老出示一张当年启功为王老所写的推荐书。启先生称王先生的学术“有根有据,没有吓人的浮言,也没有空虚的花架子。”读来颇有意味,深为铭感。今启老已经故去矣,贴出以示意怀念,兼供文人雅士之以为谈助!
(责任编辑:冯如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