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小珠悟义:当代圆相禅画之美
2021-09-24 23:58:46 李伊荣
“‘禅画’画家用黑白创作出一般笔墨难以企及的禅境,这无言之美,显现出画家心中丰富的质感,展现其喷薄而出的灵动。”
禅者悟义
禅者悟义,师从雪山静岩十余年,禅文化作家,水月太极创始人,当代圆相创作者。长期精研禅学、精修禅法、精通禅艺。在禅诵、禅舞、禅画等颇有造诣,并以直指人心的禅风饶益有缘人。
9月18日,“小珠悟义——当代圆相禅画展”于不二美术馆启幕,此次展览展出禅者悟义近年来的禅画作品,共二十余件。
展览现场
修禅者用笔墨表达禅理的绘画,即为禅画。它缘起古代哲学思想的艺术理念, 在吸纳禅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创造出以简约线条、朴素的色调、黑白两色勾画的艺术形式。“禅画的墨色不仅是色彩学的单色,它近似于水墨,又超越了水墨。画家用莹然透亮的黑、柔和含蓄的白,体现了虚实变化和画者、观者之间的场力转换,透出一股沧桑、宁静、永恒的清净气息。”
禅画以“圆相”作为符号标志,传说唐代六祖慧能创立“圆相”后,传续给仰山慧寂禅师,而进一步演绎出九十六圆相图,但仰山慧寂禅师将九十六圆相图全部烧掉,他说,“因为已经放在心里,随时可以画出来。”禅画主张以“心”为主宰,使人们从广泛教义的束缚中解脱开来,为世人从本身体悟人生乃至审美的妙悟,以表达天地人心之妙境心相。
中国传统哲学中,世间万事、万物、万有、万象无不以“圆”显现。这些类似于“圆相”生命的生成物,蕴含着宇宙中生命对内“生、老、病、死”,对外“成、住、坏、空”等各种循环往复“○”的奥妙,从最微小的生命组成到最宏大的宇宙规律,皆以“圆相”显现。“圆相”是对宇宙终极的认识,也是“无相”,中道不显。空、“圆”是表达“无相”的最好方式。
何为当代圆相艺术呢?悟义老师解释道:自唐宋以来,“禅”的外在表象不断变化,但思想内核始终不变,即“解脱自在,明心见性”。当代圆相艺术是作用于当代人心灵的表现形式,禅画通过各种方式破除人心的执念,帮助人达到安心自在的状态。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精神在商业洪流中越来越浮躁和不安,这些来自于心灵的问题,也可以由心法去化解,禅画的作用恰恰就在心上,它能帮助观者在艺术中找到心灵的安宁。这种安宁是发自内心的欢喜,而不在于人为的标准。
画者聚气凝神,寄兴于笔墨,顺应无为本心,借笔表现心灵与物象世界相应的万千气象。观者静心体悟,往来于个人与画面中,便能通过禅走进画,逐渐体会到内心的平静。
对话
雅昌艺术网:作为您的首次禅画个展,请介绍此次展览的缘起和背景。
悟义:我十几年前跟着雪山静岩老师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耳濡目染,经常看到他作画,自己也一直在学。画着画着,有些画大家看了觉得很好,就做一个展览精选一些作品展出。
禅画的特点是圆相,以圆相作为符号和标志。这次展出的作品是在这一两年间创作的,创作很多时候是出于某一刻的灵感和冲动,灵感来了以后就顺着它走。比如说打坐之后,突然之间会有冲动,仿佛心里浮现了某些景象,这时下笔迅疾,一蹴而就,就画成了。
雅昌艺术网:禅的思想初盛于唐、大盛于宋,在不同的文化流变中经历了更新和发展,到今天它的思想内核有哪些变化?
悟义:从六祖慧能开始,它的思想内核一直没有变化,即帮助人远离无明,明心见性。不同时代的人虽有不同生活环境,但烦恼大致相同,都源于贪嗔痴。我们在今天物质高速发展的时代,许多人在精神上过于紧张焦虑,精神跟不上物质发展的速度,“禅”能够帮助人能够在这个时代里回头反省,寻找内在的自己,明白自己的幸福所在,得到真正的身心健康。
时代飞速在变,禅有没有变?有啊!变的是什么?是外在的象。比如说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禅的思想,音乐、绘画、文学等等。所以我想什么用对现代社会更有用,就是用现代人更加能接受的方式把“禅”表达出来,一切的“法”都是作用于当代人的心。内在的“禅心”不变,变的是方法。
雅昌艺术网:禅画与一般水墨画的区别在哪里?
悟义:禅画的重点在禅意,其次才是技巧。画家用笔来表达一颗禅心,传递一种禅境。中国画水墨丹青是道场,非常神奇,很多时候画中的景象如神来之笔,自己看到都觉得惊讶,画出来的作品好像梦里见过一样,那么亲切和熟悉。用黑白灰三色创作出心中的禅境,传达无言之美,显现出画家面对天地万物,对人与自然的丰富感受。
我在画中配以禅诗,是心境和意境相结合的表达。故此、创作禅画首先得有一颗“禅心”。第二,画禅画的目的并不是在于本人艺术上的造诣,而是借艺术创作为载体,帮助观者移心、移情,借观画的画像来帮助人神清气爽,心情舒畅,通过画来参悟自然的哲理等等,这是禅画的作用。禅画之美是变幻之美。人不同,时间不同,心境不同,观看的感受亦不同。画者将自身对生活的思想、体悟融入画中,当观者与画者的内心契合,方可通达于心。
雅昌艺术网:对于观者来说,如何更好地体悟禅画?
悟义:“这个世界既不是有,也不是无,既不是黑,也不是白,明暗交替、明暗互融、不有不无、不得不失、不生不灭...是为‘禅画美学’之法。”
禅画是中国画独特、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同如歌剧之于意大利文化、芭蕾舞之于法国,是国家、民族在历史悠悠长河中,历经沉淀而成的文化表达形式。
唐代“诗佛”王维,是禅画先驱,他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他的笔法开创了水墨山水画派。禅画初盛于唐,大盛于宋,几经变迁,深刻地影响过中国的哲学,也影响过中国的文学艺术。随之发展,张式(清)在《画谭》中说:“右丞谓画以水墨而成,能肇自然之性,黑为阴,白为阳,阴阳交构,自成造化之功。”可见,后人对水墨之韵,不再仅是唐人所求“运墨而五色具”的色彩,更蕴蓄着对自然本性、生命灵韵的追寻。
禅画首先是创作者遵循自然规律,无为之法。创作时讲求自然而然,随心而发,这是一种纯天然的,一鼓作气的表达。
其二是观者角度,观者能够通过禅画获得全新的视角和感悟。观者的心越静的时候越会和画相应,如果杂念很多,带着很多分别心或技巧去看的时候,你会产生一些无法理解的感受。当你把画中的物象就当作自然间的存在,一朵花、一棵树,当你静静的坐在那看画的时候,有时就会觉得慢慢走进去了。
其三,观画是观者的眼睛和画面之间往来间流动的意境,而往来发生在观者和作者越来越默契的过程中。观者能够进入到禅画中,体会禅画讲了什么,表达了什么,带来了什么。让自己越“空”才越能进入“虚”,才能“无中生有”,这也是另外一种美。当然美有不同的形式,每个人都在试图创造美,当你进入到另外一种境界,或者另外一种美的表达时,你有可能会尝试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角,我们就希望带给大家一些领悟而已。
我们称之为“三生万物”,作者是一,观者是二,流动的法是三。如果三者达到交融相应的状态,观画的过程和作画的过程都是一种享受。
雅昌艺术网:您在《高明中庸 修身为本》一书中,提到过“禅画美学”的概念,这一理念在当代发挥什么作用?
悟义:禅画之美,不是美于形式,不是一个苍白的壳,而带有对精神提纯,是“吐纳英华,莫非性情” 的本性、本真。美作用于心灵,禅是专注于心灵的净化法,现代人的浮躁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都来自于心灵的不安。我们说病由心生,通过禅画可以帮助人体会心理的安宁,这种安宁是真正的心灵美。
美也是个人主观化的一种感受,万物本来浑然一体,互摄互融,何处又不可见美?禅画用水墨沉浸式的画面语言,不染前尘般的意境,处处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美。可能很多人对美的理解不够充分,大家更喜欢追一些新奇刺激,我们希望通过传统文化艺术的新生,帮助人安安静静的待在这里,一杯茶,一幅画,一炷香,一个温暖的时光,与自己对话,来美术馆享受这份宁静自然。
雅昌艺术网:您在创作时的状态是怎样的?
悟义:创作禅画需有一颗禅心,我主要是随心而发。落笔前禅意自然融入心境中,待灵感迸发的时刻,随着自己的心和气走,下笔画出来什么就是什么。
西方的写生是面对物象创作,东方的写生是画心象,所以禅画似相非相、似是而非,得意忘形,得意忘言,得意忘象。
我会用大画笔画出“骨干”,随心所欲,一气呵成。再用小笔画出传神的物象,如画面中打坐的小人,或者是琴棋书画等等,然后再提名,这些是“法眼”。
禅画主要是用“气”画的,不仅仅是用笔就能画。其实不论是绘画,包括唱诵、打拳,当你的身体里布满了真气的时候,任何表现形式都会让人觉得很有气势。禅画之美在墨韵笔法上,荡漾着气、象、虚、实的流动。戏弄柔毫移黑白,凝聚着属于东方的美感。禅画之美在留白的遐想,空间之美在简净的自在。禅画空灵洁寂的笔墨,不费妆饰,传达着高度自由、元气淋漓的吸引。
禅者颂—秋雨
红尘一场大梦,世事几许悲凉。
月上柳梢风微凉,最是人间好时光。
莫愁前途无望,十方善缘无量。
漕溪路上三世忘,拍掌一笑天亮。
(责任编辑:李伊荣)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