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 | 200+作品 乔治·康多邀你进入“图像殿堂”
2021-09-25 23:24:03 s
文/S
乔治·康多肖像。©乔治·康多,由艺术家及豪瑟沃斯提供
肖像、肖像、肖像……乔治·康多画过各式各样的肖像。它或是怪诞的——核桃大小的头,坚实的颈部、不对称的肩膀和眼鼻。它也可能是雅致的——哪怕双臂粗圆又长得过分,可神态却安宁中流露忧伤。它还是神圣与荒谬共存的——蓝天白云下,文艺复新的典故一次次的重新挪用,刻画得细腻到每一根发丝,可变体的形象却提示众人:这是乔治·康多啊。
康多多产,而他不避讳。在纪录片《万物有价》中,他边画边说:“人们总是对在世艺术家说:‘你的作品太多了。’但如果你想象一个人,你真的非常喜欢TA的作品,你不会觉得如果莫奈或毕加索少画500张画,那样还会好吗?”片中,他回忆自己青年时代的挚友让-米歇尔·巴斯奎特,“我真的喜欢他的作品。”巴斯奎特的生命终止于28岁,他们最后一次相逢时,他心情低落地告诉康多:“这里再也没有人展出我的作品了。”
如今,年龄相仿的两人无疑是市场的宠儿。尤其是康多——这位与音乐和艺术结缘数十年的“艺术顽童”在近五年内身价如火箭般蹿升。据Artprice数据显示,自2000年迄今,康多的价格指数已上升了2100%。他曾以4900万美元的年收入晋升至全球排名第四位的艺术家,而在疫情肆虐的2020年,其作品依然坚挺,一张2013年创作的《紫黄色抽象》以3163.5万港币的成交价惊艳拍场。康多实红。
观众参观展览,摄影:韩小易
如今,中国观众有机会一睹康多风采。9月25日,其最新个展“乔治·康多:图像殿堂”亮相龙美术馆(西岸馆),200余件绘画、雕塑及素描作品齐聚美术馆一层的各个展厅,所展作品贯穿艺术家40余年的创作生涯。这是康多迄今最大规模的亚洲个展,由马西米里亚诺·吉奥尼担任策展人,并与知名建筑师安娜贝尔·塞多夫合作布展。
乔治·康多
图像殿堂
2002
油彩画布
127 x 142.2 x 3.2 cm
©乔治·康多,私人收藏,摄影:马丁·帕塞基安
展览标题 “图像殿堂”题取自康多2002年的一幅画作。如题所引,整场展览意图呈现一座虚构肖像的殿堂,所展作品不仅覆盖最新力作“蓝调图像”和“玩具脑袋”系列,也回溯了他不同阶段的各类创作。值得一提的是,展览不仅全面地展示康多不同主题的创作,还首次将各阶段的“黑色绘画”、“美国之翼”等系列并置一起,使观众可以同时领略艺术家针对同一主题的创作转变。
龙美术馆馆长王薇致辞,摄影:韩小易
艺术家乔治·康多通过视频致辞,摄影:韩小易
策展人马西米里亚诺·吉奥尼通过连线的方式,给观众做导览讲解。
摄影:韩小易
“四十多年来,康多维持着精湛的技艺,历史上任何画派风格他都可以化为己用,驾轻就熟。他广袤的作品中无不充满了对人类心理的疯狂探索,无论是具象还是抽象,他从未中断自己孜孜不倦地探索之路。”策展人吉奥尼说。因疫情影响,他与康多都无法抵沪,在午间的发布会上,现场放映了他们提前录制的问候视频。吉奥尼更是与现场连线,进行远程同步的展览导赏。
“乔治·康多:图像殿堂”展厅现场图,龙美术馆(西岸馆),2021,摄影:JJYPHOTO
新作:蓝调图像
展览以为展览专门创作的新作“蓝调图像”系列为起点。在该系列作品中,康多灵活地运用蓝调与自由爵士等音乐元素来谱写一曲视觉的“哀伤挽歌”。谈到这些作品,康多形容它们为“在新冠疫情时代下被迫适应‘新日常’的无奈与悲叹”。
“对我来说,‘蓝调绘画’是融合技法与即兴创作、知识与自由的探索。”谈及新作的创作感受,康多直言:“我认为,作为一名画家,应该尽全力施展所学,以期实现最好的结果:不要责备自己只擅长勾勒线条;不要责备自己只擅长涂抹色彩;不要把技法看作是负面元素——尽管如今的当代艺术崇尚‘去技法’。”
乔治·康多
A小调布鲁斯
2021
亚麻布油彩
203.2 x 177.8 x 3.8 cm
© 乔治·康多,私人收藏,加利福尼亚州,美国,摄影:兰斯·布鲁尔
乔治·康多
C大调布鲁斯
2021
亚麻布油彩
300.4 x 266.7 x 4.4 cm
© 乔治·康多,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摄影:托马斯·巴拉特
康多言行合一。这句话仿佛是此次展览的引子——对于肖像这类最为基本的绘画母题,康多在四十多年的创作中不断尝试各类技法,细致的、粗粝的、调侃的、克制的、写实的、抽象的……问题来了:当一位艺术家画什么都卓越,他又是为何选择这一种表达形式?
寓言自画像
回答这一问题前,我们有必要重提康多的人生履历——当然,康多的艺术爱好者一定不会陌生:乔治·康多生于1957年,坐标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母亲是一名护士,父亲是名物理和微积分教师。小时候,康多就喜欢独处。在小镇的日子里,画画是他唯一的娱乐方式。大约五岁时,康多开始画画,母亲至今保留了他的孩童习作。他的第一张作品是一张抽象的十字架,丝毫没有典型儿童画的影子。13岁那年,康多在报纸上的一篇文章里看到一幅毕加索的作品印刷照,这是他现代主义的启蒙。次年,他开始学习古典音乐和吉他。他的父亲思路清爽:“如果你想玩摇滚,就必须先弹巴赫。”多年以后,康多依然表示,正是长期的音乐研究和训练,让他“懂得什么是绘画,以及懂得如何思考绘画”。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晓得:他在大学学了两年艺术史和音乐理论。在一位教授的鼓励下,康多意识到,相比音乐,他更爱绘画。于是他搬去波士顿,和朋友组“女孩”乐队,发行了唯一一张单曲,认识了巴斯奎特,听其建议搬回纽约,正式踏入艺术之路。
乔治·康多
造云者
1984
布面油彩
66x81.3cm
© 乔治·康多,艺术家收藏,摄影:马丁·帕塞基安
这一展厅正回溯了康多早期的创作风貌。创作于1984年的作品《造云者》是其受超现实主义影响的佐证:在一片云雾下,矗立在露天草坪上的是一个标语、一个广告词、活是一个名字。康多回忆,当时有一名画商与他说:“无论你做什么,只要确定你的名字被记住。”由此,他开始画自己的名字。“你可以把它看作是古典大师的签名,或者巴斯奎特的‘SAMO’,以及Futura 2000、Toxic、A-One的标记……”他说。
乔治·康多
大红
1997
布面油彩
254 x 212.1 x 3.2 cm
©乔治·康多,私人收藏,摄影:马丁·帕塞基安
云下的畅想还在继续。1996年,康多阅读了奥尔德斯·赫胥黎的《天堂与地狱》。书中,赫胥黎设想了存在于潜意识“对跖空间”当中的某种生物:它们的存在独立于意识,而是在完全开化的心灵当中——它们是天使与恶魔的原型。“对跖生物”的概念刺激着康多。一日,他也感受到了它的存在。此次展出的《红色对跖生物》就是最初的形象。基于此,往后又衍生出许多类似的生物,它们慢慢占据了康多的绘画。
沙龙展示
若“蓝调图像”和“自画像”是康多两个不同时期的切面,那这面墙上呈现的是横跨四十年的创作整体:30余张不同尺幅、不同风貌的肖像图谱写了康多孜孜不倦的探索历程。
乔治·康多
洋基歌
2003
布面油彩
152.4 × 127cm
© 乔治·康多,私人收藏,摄影:马丁·帕塞基安
在这里,一个个生动的拟人形象出现了:它们有兔八哥一般的炯炯有神的双眼,有比例超常规的、拖到下巴的鼻子,有一颗颗排列整齐却有些獠人的牙齿。在这样的组合下,人类和其他生物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而康多认为这是“现实对象的拟人化”。他曾多次表示对卡通形象的着迷:“(作品)逐渐以十分夸张的漫画式形象出现,而我把他们重新带入现实世界。与此同时,它们依然扮演着原本的角色。这就像是一种蜕变——正如吉尔·德勒兹所说的那样,想法转化为图像——好比它们以不同身份重新出现在你的世界当中,它们彻底转化了,甚至就此消失。”
此次采用的沙龙式的展陈方式延续了康多以往的展览经验。他曾自述这种方式的妙处:以往沙龙形式是在同一面墙上呈现不同艺术家的作品;而他不——这些作品出自同一艺术家之手,是“大量我想象出来的肖像以及变化多端的风格”。
“乔治·康多:图像殿堂”展厅现场图,龙美术馆(西岸馆),2021,摄影:JJYPHOTO
乔治·康多
好时
2003
布面丙烯
177.8 x 203.2 cm
© 乔治·康多,私人收藏,摄影:马丁·帕塞基安
美国之翼
1996 年,康多开始去洛杉矶和纽约的好莱坞纪念品商店,找寻其儿时看过的电视节目宣传海报。《糊涂侦探》、《贝弗利乡巴佬》、《安迪·格里菲斯秀》、《荒野大镖客》等都是他的目标。他对这些照片进行剪切,把演员的脸贴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上。这些拼贴画随后衍生出大型布面丝网印刷作品。这是康多对外界的回应——当时,人们将其冠上“戏仿古典大师”的标签,将他的作品视为欧洲古典艺术的背景下的创作产物。他开始试图寻找美国文化土壤下的坐标。最终,电视、电影、垃圾食品等元素被他引入创作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呈现了康多不同时代的“美国之翼”系列,它们首次被汇聚一起来展示。
“乔治·康多:图像殿堂”展厅现场图,龙美术馆(西岸馆),2021,摄影:JJYPHOTO
黑色绘画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起,康多创作过一系列“黑色绘画”。他曾说,每当至暗时刻,自己就会画这些看似深不见底的作品。他还记得第一次的时候——他接连失去挚友巴斯奎特和基斯·哈林;第二次在是在世贸中心倒塌之后的一段时间内画的;最近一次是在2019年,当时他身体抱恙,经历了一场手术。他回忆:“医生给我看了一张复印的黑白心脏图像,向我解释动脉即将破裂的位置。我保留了那个图像并开始了创作一组作品,用刷子的背面在各种黑色区域的纹理中划下几何线条。”
乔治·康多
非人类
2019
亚麻布油彩、颜料棒
208.3 x 213.4 cm
© 乔治·康多,艺术家收藏,
摄影:马丁·帕塞基安
康多如此描述这组作品——它们抽象的、抒情的,但也非常激烈,几乎是残暴的。作品中人物被推到画布的边缘,看似机器人或仿生生物,他们迷失、被遗弃,却有些歇斯底里而又兴奋,白色的线条像电缆或静脉一样从他们的身体延伸出来。
此次展览中,不同时期的作品首次同期展出。观众不如其中,宛若进入康多的横跨40年的时空隧道。
“乔治·康多:图像殿堂”展厅现场图,龙美术馆(西岸馆),2021,摄影:JJYPHOTO
多元人像
康多画过许多女性形象,本次展览中呈现了一组属于女性的“忧郁时刻”。康多将这部分创作和自身的经历关联起来:小时候,他是在母亲那一支的家庭里长大的。母亲是爱尔兰人,有十二个姐妹,可她们却“一个接着一个地病死了”。“我的童年就在不停地参加葬礼与守灵中度过。某些情感一定渗入了我画中人物的脑海中。”康多说。
此外,文艺复兴的巨匠约翰·道兰德的音乐、丢勒的绘画以及威廉·莎士比亚的文学等众多文艺复兴巨匠都曾以忧郁症为主题展开创作。在十五及十六世纪的许多作品中,忧郁症被拟人化为一位女性:这是一个带有争议性的主题,也是丰富的图像学的一部分。而在康多的这组作品中,这些女性在忧郁的气息之外还是神秘的、抽象的。
乔治·康多
移动艺术家
1995
布面油彩
195 x 183 cm
© 乔治·康多,私人收藏,摄影:凯文·托多拉
下一个展厅中,康多最为人熟知的肖像作品汇聚于此。他将纯粹的绘画技巧运用于描绘自己构想出的一些最狂野的生物。这些作品仿佛置于一座复古未来主义城堡大厅的肖像画廊,描绘出虚构的堕落贵族祖先。画中,那些“伯爵”、“公爵”不再仅是权贵和富裕的定制和宣誓。康多挪用了这些现实身份的符号——从站姿到服饰,却将原本肃穆、庄严、甚至孤傲的面容取而代之,那些非常规的五官再一次出现了,是历史的架空,是想象的驰骋。“我把他们当作特为悬挂于城堡与豪宅中所创作的委托肖像,试图达到约书亚·雷诺兹或范·戴克的技艺,赋予他们所有王权与傲慢。”康多说道。
乔治·康多
交互现实
1994
布面油彩
200x149.86cm
© 乔治·康多,私人收藏,艺术家提供
新文艺复兴
若你被康多的脑洞和卡通形象折服,那这一展厅中的几幅作品将会你看到另一面的康多。这些画作异常古典而细腻,可细微之处的变形和调侃却又让人确定的确是“同一个康多”。这组名为“新文艺复兴”作品代表着康多的艺术思想:他对于古今的对峙,不仅在于创作媒介,也在于艺术语言和主题之中。
“乔治·康多:图像殿堂”展厅现场图,龙美术馆(西岸馆),2021,摄影:JJYPHOTO
乔治·康多
困境
2020
亚麻布丙烯、颜料棒、金属漆208.3x203.2x3.5cm
©乔治·康多,私人收藏,龙美术馆提供,摄影:吉纳维芙·汉森
油画棒绘画与“玩具脑袋”
展览以康多近两年的油画棒绘画与“玩具脑袋”收尾。这些创作反映了艺术家在疫情期间对世界和心灵的探索。此次展出的作品如《带着口罩的父女》与《困境》,康多反思了关于孤独、亲密关系、距离等在过去一年半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因素。康多描述创作初衷时称:“在2020年3月疫情封城之初,我开始创作这些疏离人物绘画。我将他们视为肖像画,是虚构的、被分离的个体肖像。”而一组全新系列“玩具脑袋”中,康多则继续探索主观视角的构建与重塑自我的无限可能性。
乔治·康多
亚特兰大
2002
铜绿青铜
14 x 14 x 15.2 cm
© 乔治·康多,私人收藏,摄影:乔治·康多工作室
雕塑与“创作屋”
除绘画之外,本次展览也呈现了康多数组不同尺寸的雕塑 。此外,一间独立的展厅展示了其70余件纸上作品,其中既有少年时代创作的草图,也有近年来为创作油画与大型作品而潜心研究时创作的底稿。这些绘画跨越了四十年的岁月,让观众能够以独特的视角一览康多精力充沛的创作过程。“素描是自成一体的:即私密,又公开。年少的时候,我用画塞满抽屉,这样就没人能看到它们。”康多说。
据悉,展览持续至11月28日。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