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 莫奈 博纳尔 马蒂斯真迹登陆上海!80件法国现代艺术重要作品齐聚东一美术馆
2021-10-27 07:37:17 未知
2021年10月16日至2022年2月20日,“从莫奈、博纳尔到马蒂斯——法国现代艺术大展”在上海东一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展出了由法国本伯格基金会所藏得80件真迹佳作,集中展示了法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所有艺术流派,诸如印象派、点彩派、野兽派、立体派等代表性艺术家的作品。
展览现场
在展品方面,此次展览亦是亮点颇多。诸多真迹登陆上海,呈现法国现代绘画潮流的一个缩影,有克劳德·莫奈的《埃特尔塔海滩上的船只》,贝尔特·莫里索的《花园里的女人(尼斯阿努尔菲别墅)》,卡米耶·毕沙罗的《伦敦德威学院》,保罗·高更的《年轻农民的头像》,亨利·马蒂斯的《昂蒂布的景色》,巴勃罗·毕加索的《皮埃罗和阿尔勒金》,拉乌尔·杜飞的《骑在马背上的哈里·凯斯勒伯爵一家》等。其中,还有在当时的艺术发展线索上非常重要,但后来淡出公众视野,现在又重新崛起的重要艺术家皮埃尔·博纳尔的近30件作品。展品均是首次在上海公开亮相。
展览现场
展览共分为七个展区,印象主义和户外绘画的时代、纳比派、野兽派、皮埃尔·博纳尔、纸本绘画、拉乌尔·杜飞、地中海景观。在展览现场既可以感受到现代艺术大师们的作品中云仓的稳健和美感,又可以看到他们对色彩绝妙的关注和处理,以及一种超越寻常的精致,还可以由点及面一窥艺术流派中充满矛盾和创新的崎岖之路,及社会文化精神和艺术风格、观念的裂变。
克劳德·莫奈 《戴着绒球帽子的儿子“让”的肖像》 布面油画 1869 42x33cm
© The Bemberg Fondation and RMN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就世界范围而言,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法国文化的高光时刻。
1895年年底,卢米埃尔兄弟推出世界第一部电影く工厂的大门》后,卢米埃尔、格里爱、百代、高蒙等电影公司相继成立,法国成了世界电影的故乡。与此同时,报纸进入千家万户,直到 20世纪初,巴黎的4家大报《小报》、《小巴黎人报》、《晨报》和《日报》的发行量已达450万份。
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的文化呈现全面繁荣之势。涂尔干用实证主义重新闻述当代问题,马赫主义提出“实践乃真理的唯一源泉”,伯格森倡导生活哲学,认为心理的绵延是生命冲动在人身上的体现,世界的基础是生命冲动,生命是持续不断的运动、变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生命流”,物质世界是生命运动逆转的产物。
贝尔特·莫里索《花园里的女人(尼斯阿努尔菲别墅)》 布面油画 1882 56x43cm
© The Bemberg Fondation and RMN
建立在百家争鸣的社会氛围之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艺术,各大流派异彩纷呈,世界范围内的艺术家争相涌入巴黎,掀起一阵到法国学习艺术的浪潮。与此同时,法国艺术也在否定之否定中不断地发展着。
印象派与新印象派
印象主义原本是一个讽刺用语,由杂志记者路易·勒罗伊撰文,意指这些画家只是在绘制一种印象,而非绘画。但这样的讽刺被这批画家欣然接受,并以“印象派”自居。1874年,一群年轻的画家公开举办第一届印象派画展,向官方沙龙(以古典主义绘画和写实绘画为主流)。
保罗·西涅克《圣特罗佩的钟楼》 布面油画 1896 70.3x63.7cm
© The Bemberg Fondation and RMN
的确如路易·勒罗所说,印象派以绘制印象为主,他们并不强调客观物象的准确,而只是留下在自然景象在某个瞬时的光影。因此,色彩的斑斓通常是印象派的特点。而新印象派也发展了印象派对色彩的运用。新印象派从色彩的细密分割、全体布局,以至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人物远近大小关联,均依固定比例分割、这亦即他们在绘画上大胆导入希腊有名的“黄金分割比例”。
乔治·修拉和保罗·西涅克是新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新印象派的画家,在创作时不仅应用光线的分析和视觉的生理特征,以达到最高纯度和新鲜的色调,造成明亮辉映的画面。而且,在画面上更进一步表现明朗的秩序观念。
纳比画派
印象派与新印象派打破了西方美术以视觉为主导的绘制和观看方式,将绘画描绘的对象由外在转向自我的内心。此后,纳比画派的皮埃尔·博纳尔承其衣钵,他的画面几乎达到了随心所欲的艺术境界。
皮埃尔·博纳尔 《鸢尾与丁香》 布面油画 1920 57x63cm
© The Bemberg Fondation and RMN
这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色彩画家之一的艺术特色在于:他不只是简单地描摹自然,善于通过对空间、光线、色彩、构图等绘画元素的探究,对描绘对象做主观处理。
皮埃尔·博纳尔 《海岸》 布面油画 1910 49.8x61.2cm
© The Bemberg Fondation and RMN
后印象派
当印象派与新印象派刻板而片面的追求光影时,就已经走入了死胡同。这时,后印象派出现了。许多中国耳熟能详的梵高、高更便是后印象派三剑客中非常重要的两位。从梵高的画中我们便可以看出后印象派的特点——将绘画的形和色发挥到极致,几乎不顾及任何题材和内容,用主观感受去塑造客观现象。
保罗·高更 《年轻农民的头像》 布面油画 1888 21×22cm
© The Bemberg Fondation and RMN
可以说,后印象派开启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大门,后印象派三剑客的另外一位画家塞尚因为打破了西方焦点透视的观看法则,而被誉为西方现代艺术之父。后印象派影响了后来的表现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等,彻底地改变了西方绘画面貌,艺术的表现从客观走向了主观。自此,现代艺术开始了。
野兽派
事实上,野兽派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但野兽派能够在西方艺术史上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要归因于一个伟大的画家——马蒂斯。
亨利·马蒂斯《昂蒂布的景色》布面油画 1925 50x61cm
© The Bemberg Fondation and RMN
马蒂斯延续了后印象派三剑客的探索,在绘画表达主观感受这一点上,更进一步。他认为绘画的存在并不是要说明现实,没有必要如实描绘事物的形象,画家应当有强烈的个性,顽强地按照自己的意愿作画。他们还吸收了东方和非洲艺术的表现手法,在绘画中注意创造一种有别于西方古典绘画的意境。
埃米尔-奥顿·弗里茨《露台上的风景》布面油画 1909 65x81cm
© The Bemberg Fondation and RMN
批评家L.沃塞列斯在描述该展品时,用了这样一句“多纳太罗被一群野兽包围了”,把马蒂斯等青年画家的画比作野兽,他们认为这些年轻人的作品线条粗野,色彩嚣张,如野兽一般疯狂。于是“野兽”就作为美术史上的一个流派的名字被保留了下来。尽管这些画家的风格并不相同,但他们都追求更主观和更强烈的艺术表现,他们对色彩考虑也更为开放。
拉乌尔·杜飞《多维尔帆船赛》木板油画 约1946 36.5x61.6cm
© The Bemberg Fondation and RMN
立体主义
宽泛地说,毕加索的艺术探索源自塞尚。他强调通过画面同时表现人的所有部分,而不是像传统画法那样以一个固定视点去表现形象。
巴勃罗·毕加索《皮埃罗和阿尔勒金》铅笔、蜡笔木板画 约1971 34x 25.4cm
© Succession Picasso
但他较之塞尚更进一步,源自于他对多种艺术手法的汲取,创作出独属个人的艺术面貌。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演变为自己的风格。各种变异风格中,马蒂斯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
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从莫奈、博纳尔到马蒂斯—法国现代艺术大展
展出时间:2021.10.16-2022.2.20
(2022.1.31-2.3春节闭馆)
参观时间:10:00-18:00(17:30停止入场)
展览地址:东一美术馆2楼
(展览入口:延安东路2号)
展览通票:188元
(责任编辑:李家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