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XPM·Arthub | 跨界对谈回顾:“空间”与“时间”在当下扮演什么角色?

2021-10-29 13:25:12 未知

9izKKFa306PxliwIpGP9oFjaFNnfMBChXerFeq2c.jpg

太阳光从太阳表面射出后大约需要8分20秒才能到达地球,过去、现在、未来,人类在地球各地不同建筑中感知着时间的流逝。光影更替,四季轮回,每座建筑所投射的影像都塑造着当下节点属于我们的私人记忆,对此刻时间的记忆也定格于空间中光线所给予我们的视野与感触。建筑利用自然光影与人的流动变化,宣告着时间流逝。对于时间的感知,则为一代代人提供着对周围空间解读的思路。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的重构边缘,让我们探索有关光影与记忆、感知的联系,构建串联时间与空间的桥梁,一同品读时间的空间性。

本次跨界分享邀请到了建筑界学者胡骉副教授、建筑师张贤铭、商业领袖范宏、场景实验室合伙人张玲、艺术家周林玮,以及谢子龙影像艺术馆执行馆长卢妮,嘉宾们基于“空间的时间性”这一母题,共同探讨并分享“空间”和“时间”在当下所扮演的全新角色,以及为商业综合体带来的联通与激发作用。

嘉宾介绍

35LMKDeKVpARjL4DAeKVLkMvcaPKzvrTtl6gMOk0.jpg

胡骉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DAL数字建筑实验室”主任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建筑学会数字建筑专业委员会(DADA)创会委员

​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

ifUjvnlZTUbe4pUcpB9AG4mDjCSxfhkCDdKPAceF.jpg

范宏

华阳国际设计集团 副总裁

华中区域公司 总经理

LyDLEXo5z1XeTddYziUPbRzaazUAAX5Ig3rHqsiZ.jpg

Daniel(张贤铭)

远大芯建有限公司 总经理

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 建筑系

Teri大学博士候选者

现任 P8 联合创始人兼任CO-CEO

cyhDakTmPuVELKB43XR9bSF3RlklKHmEoNleqJ0Y.jpg

张玲

场景实验室 合伙人

长沙十二时辰 项目负责人

CX7gcCqvUq6yBdDOKMmWSkZUH2AUtSY4acGAkoxd.jpg

周林玮

“十二束光”展览 参展艺术家之一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开放媒体系

oJ4DkTDtZGq7ijoJSnA7W9o4GrDFhNs4ykQOnkyz.jpg

卢妮

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执行馆长

湖南省影响公益基金会 秘书长

如何理解“空间”和“时间”

两大议题?

胡骉

作为中国的建筑师,对中国建筑的一个最基本的认知是:它们是以时间的节奏来展开空间、平面以及功能。我们平时认为空间一般是凝固的,但我们的时间在空间里面却一直在流逝。从这个角度来说,在体会一个固定空间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再去体会它动态的那一面,比较有诗意的那一面。

hY3OoiynxFmrHAw78Rowf4BFuqXbX9Xfkw74udWA.jpg

▲XPM公共装置《光|器》

DAL数字建筑实验室创作

Daniel

从玄学或者物理学角度来看的话,“空间”和“时间”并不存在,但是建筑师可能更多的是把“空间”和“时间”理解为一种工具,会用它们去创造一些“体验”。我觉得建筑师在设计一栋建筑的时候,在不同的时间会有和自然、光线、世界、温度、气候……的关系,这些都是我们“假想”的时间。

jCuL2J5E4tpL1kzxRDMQbHHxmtqlIKDPNdaJALxe.jpg

▲Daniel在P8星球展厅内

作为建筑师,我们也得有一种意识:我们所做的产品、作品,到底是谁在使用它?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它?比如说私人美术馆,没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可能就进不了这个美术馆,因为它不是个公共美术馆。但是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作为一个开放的公共空间,所有人都可以进入到这个空间里,我认为当代建筑很伟大的一部分就是我们会更加注重城市公共的空间。

范宏

设计师其实从上学的时候最开始接触的就是“空间”。“时间”和“空间”我觉得是如影随形的,两个从来都不能分开。一个空间在不同的时间维度的意义不同,在同一个时间里面,不同的空间,它的表现力也是不一样的。

张玲

如果要有一个具体的阐释,或许场景可以给到一个答案,我认为场景是有时间的空间。

周林玮

时间和空间是一个哲学、科学的问题,但同样也是生活的问题。作为年轻人,更想关注的是我们生活中的时间与空间的问题。我们该去如何处理真实的空间和虚拟的空间?我们该如何分配时间在这两个空间当中的布局和在这两空间当中的规划?

艺术和生活于空间的界限

体现在哪些方面?

胡骉

我听过最有趣的一句话就是:“你不一定要做一个很伟大的作品,你最伟大的作品就是把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来培养”。在当下全世界都有一个趋势——把生活艺术化。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 “人人都是艺术家”,虽然这只是一句口号,但回过头来想,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有很多的困苦或者烦恼,在这个情况下,艺术有什么用?艺术实际上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情趣,从一个比较刻板的、消极的状态,通过艺术的方式让我们身心更加纯化、有活力、接近自然。

张玲

空间其实是艺术与生活的连接器和放大镜。在界限上,实际是越来越无边界和融合了,Art Life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看展、逛美术馆、已经成为城市新青年生活的必需品而非奢侈品了。

KkvonwIwRJtipEEKImaTQGK0j40RZghJ0RLmmLrz.jpg

▲观众在展厅里拍照打卡

周林玮

就普通大众而言,艺术生活是没有界限的,因为都说艺术源于生活;但就艺术家而言,艺术生活的界限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家必须经常去寻找界限,对界限保持敏感,甚至常常要在界限两端跨越。

sm609ZickyYWvhOBXvz2G3dEXSCWCDLtW8eKKxjO.jpg

▲观众在周林玮作品前互动打卡

对我而言艺术于生活的界限往往出现在我非常认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突然之间思维的跳跃、精神状态的抽离。这种抽离使我对当下的这件事情产生另外一个维度的思考,这种思考是我在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说艺术生活的界限对于艺术家而言,是需要不停地去寻找、发现的,这才能使得艺术家拥有源源不断的创作力和灵感。

美术馆的公共空间

对公众的意义?

卢妮

美术馆的社会价值和给大众的公共空间价值不是用金钱能够衡量的,也不是创始人最初的“目标”,它是希望通过持续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展览去影响到整个城市的气质和每个观众对生活的理解。未来如何去开展艺术公共教育是一个作为艺术馆运营者的社会责任和使命,而且影像艺术已经成为了我们人人都可以参与的一个艺术门类,是一个特别能够去理解和解读的视觉语言。

ifcbMGm3q2BKA4Li3tpUYh4dobTwuvsUpHsiEVg7.jpg

▲国庆假期期间来XPM参观的游客

在这个艺术馆里面我们有很多可能性去连接历史,连接当下的观念和社会事件,纪实和美学和我们的思想所综合的作品,来与大众产生关系。它的社会价值可能不仅仅体现在如何提升一个城市的素质,可能在城市的文化名片方面有更长远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需要更多社会各界人士、企业,包括艺术家和策展人的参与,来完成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艺术的普及性。

建筑如何重新定义

城市和社会文化景观?

胡骉

很多时候,建筑比我们人的生命要长,而且要长很多。建筑无时无刻地在塑造我们的生活,规范我们的行为,甚至是限制我们的行为。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好的城市建筑对城市,对个人的生活是有非常积极的影响,所以我们都应该关注城市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

CHPjhcvXEa1PvCvS48NcWqomxzPmom3GL4eUNEmO.jpg

▲从《光|器》内部仰望天空

Daniel

因为当下的疫情,我觉得现在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精彩的城市文化空间和景观空间了。对于城市未来的聚集和未来空间的不可预见性,会导致我们现在会去延缓很多想创造出来的新城市景观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元宇宙的到来是激动人心的,那么这到底是一种恶托邦,还是一种乌托邦?我们不知道。

bt2Koiu9ALyEhCoZSQgKAw9yGtO4QB4tosIbAWb2.jpeg

▲P8星球建筑

但是我们已经看到了人类在线上的空间聚集大于线下的空间的聚集,比如说在堡垒之夜有两位艺人:一位是说唱歌手,一位是A妹,他们有一次演唱会是带人从天上飞到地下,又到森林,到不同的星球,每一次有将近一亿的人同时观看。就算某个城市有1亿人,但绝对没有这么大的公共空间可以聚集一亿人去做一件事情。如果我们发现线上的空间有更高的效率可以去传达一些理念,那可能我们可能逐渐会看到元宇宙和线下空间的多元结合。

回到这个问题的本质,现在线下的空间因为疫情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我们为什么需要公共空间?是因为我们期望陪伴、我们期望相遇、我们期望不孤单,所以我们要寻找聚集的地方,但是如果线下让我们无法聚集,我们就会选择线上。

作为一个建筑领域学者,

如何利用公共空间表现在地文化的?

胡骉

全世界的设计师或建筑师几乎在中国都有作品,他们带来的不同其实是需要我们警惕的,可以说任何国外的建筑师在中国做的建筑都是狭义的理解地域文化的“中国建筑”。但建筑有它的土壤,这个土壤可能有几千年的历史。虽然当下我们的生活方式,包括行为模式已经很现代,甚至后现代了,但是传统文化的烙印一定是在我们城市里面不能被忽略的。其中有个最关键的问题——我们回不去了,古代的那些形式、方法、材料,都已经很难回去了。我们强调的地域是在哪里?是在看不见的,是精神性的,我觉得这才是建筑最核心的在地性。

商业场景如何体现

城市美学和文化属性?

张玲

这是一个微观到宏观的过程,商业场景其实是非常具体可体验的,是以用户驱动才能很好形成的价值转化。从更大的视野来看,对于城市美学与文化的连接与表达,它既是以人为本的价值意义的回归,又是数字化体验为驱动有温度的连接。

建筑设计标准化

对住户是种什么体验?

范宏

从我个人来看,如果我们把重心放在用户体验上,不管这个建筑是标准化还是非标准化的,它都不会有太多的影响,因为所有标准和非标准都属于设计,只是手段和工具不一样。我们设计的初衷和最终的目的其实都是客户体验,那我们一定会仔细地体会、理解客户到底要什么。从这一点来说,所有的设计给到客户的体验感其实都是一样的。

我们侧重于建筑标准化,它是用更高效的方式来得到更高的品质,并充分的降低成本。从这种角度来看并不会影响客户的体验,可能在这种标准化的建筑做出来的东西,客户的感受就是花了更少的钱得到了更高品质的东西。因为建筑标准化很多东西都是在工厂制作的,是非人工在现场砌筑的,它的精细程度一定是好过手工的,加上它的成本比较低,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是有意义的。现在的建筑标准化并不是完全不变,它还是有很多变化的,用标准化的零件去拼装,像乐高积木一样。由最基本的小零件,可以变化无穷,大大小小无所不能,我觉得建筑标准化也是一样的。

时间会令艺术作品的概念

更加真实还是虚幻?

周林玮

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是:时间会令当下这个时代在未来看的时候会更加真实还是虚幻?换个比喻也许能回答:我们在看历史书的时候,几百年前、几千年前、甚至几亿年前的事情,我们都会觉得它是虚幻的,因为我们并没有经历过,但是它确确实实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说当下这个时代,随便问一个小孩,让他去想想他的父辈、他的爷爷辈、甚至他更老的长辈,过去的困苦和不容易,他一定是没有办法理解的,因为在他看来是虚幻的。那我们现在说回来,艺术作品是反映这个时代的,是这个时代的译本与切片。它存在两面性——真实又虚幻,在时间的不断推移下,好的艺术作品它一定具有两面性。

美术馆的未来如何利用艺术

来影响人们的碎片时间?

卢妮

我从做商业地产到做艺术馆,周林玮的作品就给了我顿悟的东西。艺术馆作为公共社会的资产和文化空间,它的时间价值和商业空间的时间价值是完全不一样的。周林玮的作品是跳出艺术馆本身的空间,去和艺术馆的物理空间产生碰撞,让我们从形式上体验到空间是无限的。

空间是停留在我们人类认知局限的眼界里面的,随着互联网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影响到各行各业,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时候,空间在我们意识里面,已经不是一个物理概念了。

同时周林玮的作品有很多沁园春的元素,我认为这是启发我们去理解什么是时间。因为沁园春给到我们的是一种记忆与一种标签符号,而这个标签符号和这个物理空间所产生一种碰撞,让我们去理解空间和时间,并去延展对其的思考。

J78YL0WNwHLSoISZUTsjxzvMPPq61lkbuzrEmj7t.jpg

▲周林玮在作品上写下关于沁园春的符号

时间的碎片价值,可能出现在我们生活的任何时候。就比如我们此时在聊这个话题的时候会启发我全新的思考,所以当你在认真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随之而来的价值可能当下很难注意到,但实际上那个价值已经存在了。

长沙十二时辰是如何策划

文化空间的时间性的价值?

张玲

长沙十二时辰是一种场景实验,我们把它定义为数字时代的城市阅读社区,它以场景体验来形成24小时的数字友好阅读体验连接。在空间的建筑上,它是一个有城市记忆的符号,因为我们很好地保留了湖南建筑的符号——天井;从时间漫游的体验来说,十二大场景体验和企划,既有湖湘文化的灵魂又有先锋实验的气质,可以说长沙十二时辰是在场景中实现了空间与时间的碰撞与融合。

6A8t3nw2tuZdQcwA90L9LBbPipNmUa9tqWDumftc.jpg

▲长沙十二时辰书店内

图片来源于长沙十二时辰

P8星球是如何关注

绿色、环保、有机对人类的影响?

Daniel

我觉得最大的影响是要创造产品。P8本身就是一个实验场所,我们会研究垂直的社区、社区营造,在远大活楼所创造出的未来居住空间,我们会使用一些社区营造的方法论和工具,让未来的邻里可以更和谐地共建这个社区。

其实P8空间研发所是最初的名称,之后才叫做P8星球,它一直是承担研究未来可持续、有机和绿色碳中和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出来一些新的服务可能性,和一些新产品的可能性,对产品设计是特别有益的。

qOdov0tXIxfiNMZb5DvcmJb6wLH9EEYfAU3YukjC.jpg

▲P8星球展厅

策划“空间的时间性”议题时,

是如何组织这些受邀嘉宾的?

卢妮

《十二束光》展览开幕之后,我带了很多朋友参观过,但每次我的解说都会有所不同。首先会根据嘉宾属性去做不同的表述;其次就是每当我解说一次,都会对作品的认知有新的叠加。谢子龙影像艺术馆青年艺术计划《屏幕织法》展览中的艺术家周姜杉曾跟我说过一段话,他说像我们这一代人,十几年的学习加上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形成了我们整体的认知。当互联网来了以后,这个工具让我们去验证了很多以往的认知,同时也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个助手。那对于Z世代的年轻人,他们出生就已经在互联网时代了,所获得的信息也绝大部分来自于互联网,反过来他们只会从日常生活中,再去验证他的认知是不是对的,是一个反向的过程。我突然理解了为什么我们和当代年轻人有时候沟通不畅,因为看待一件事情的角度如此不同。

时间和我们所生活的物理空间给我们的“教育方式“都会不同,《十二束光》中的很多作品,包括胡骉老师的《光|器》,它们都会去启发我们如何去思考当下的空间和时间。你的有效时间、无效时间、产生价值的时间和没有产生实际经济价值的时间,它们的意义何在?

TuU4HjKyXqbsIHzeyEagWrvADImjljSaV6EX0Ql1.jpeg

▲《光|器》装置与周林玮作品

所以我想到了身边一直在努力打造空间时间价值的一批人,例如P8在做的艺术项目和社群项目,也是在帮助大家去理解世界;作为一家民营上市设计公司,华阳国际有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使命,我认为他们在空间和时间的创造设计方面有它的独到之处;长沙的商业体,尤其是书店这个行业,大家都在想办法去创造更多消费价值的时候,长沙十二时辰却在做场景实验,他们的场景设计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YrDD63XMQ12FQIFIY8VzLB4PYpr7hmnDTFZL8Nmt.jpg

▲XPM执行馆长卢妮在长沙十二时辰进行分享

图片来源于长沙十二时辰

每当谢子龙影像艺术馆的展览展出之后,后续有这么多人愿意去参与并探讨相关话题,我觉得不仅仅是艺术普及和艺术教育,它已经在为一些行业和产业赋能,让这些行业和产业去理解如何创造更多的价值。

策划、采访 /  聂翎
文字整理 / cc、吴由之
编辑 / cc
视频 / long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