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意,世界表达!“诗意中国-笠夫画展”走进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2021-11-01 00:00:00 尹春芳
中国的诗意无处不在,它奔腾在大风起兮、千古风流的故事里,折叠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风雅里,同时它也呈现在挥毫泼墨、笔走龙蛇的宣纸上。“诗意中国-笠夫画展”日前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主楼开幕,为校园带来艺术之风。
此次共展出笠夫的艺术作品72件,其中涵盖31件剪画和41件国画,集中展现艺术家于守正创新之中不断突破的艺术追求。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党委书记 朱迪俭和北理莫斯科大学第一副校长 谢·米·沙赫赖教授共同接受笠夫作品捐赠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党委书记 朱迪俭和北理莫斯科大学第一副校长 谢·米·沙赫赖教授共同接受笠夫作品捐赠
笠夫生于书香家庭,从小对艺术产生浓厚兴趣。青少年时期受到著名鉴赏家杨仁恺先生的指点。十几年前笠夫是资深电视人,后留学日本,游学央美,专习绘画,开启艺术上的国际化之旅。
艺术家笠夫
从海外回到深圳,借助艺术的古典化回归,笠夫找到了自己心灵的“解药”。他曾创作过一幅《归心图》,表达出自己的艺术回归中国根脉的心灵之旅。
笠夫向嘉宾介绍自己的作品
笠夫表示,作为一名艺术家,要坚持做有灵魂、有坚守的文化实践者;坚持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独有的优雅,让艺术成为自强不息的力量。
挖掘中国的时代精神
笠夫曾于2015年在加拿大推出“诗意中国”展览,此次展览是笠夫同主题的重新创作,以“诗意中国”为主线,更注重挖掘中国的时代精神,注重表达湾区深圳的精神内涵,以时代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与深圳传奇,致敬中国也致敬深圳。
国画作品《天风和雨》
漫步展厅,东方文化的意趣和魅力通过艺术作品展现得淋漓尽致。此次展览分三大版块呈现笠夫艺术的本土性与时代性追求,其中“诗意中国”展出讴歌时代的山水画作;“大美湾区”展出贴近本土的人文画卷;“笠夫剪画”则是守正创新的艺术实践。
笠夫国画作品《深秋寄远》
近年来,笠夫在深圳的艺术个展表现活跃。从2019年底的“归心”个展,到2020年的“跨界”个展,再到今年的“诗意中国”,笠夫以他的东方情结和文化根脉,叙述着始终如一的初心。
笠夫国画作品《云山暮曲》
在评论家看来,笠夫的国画在继承中国古典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感和独特性;另一方面,他独创的“剪画”又以时尚与国际的语言,将中国传统的剪纸工艺带到全新的境界。无论国画与是剪画,笠夫力图展现出诗意和雅致逸气。
艺术风格融汇传统与现代
纸本拼贴是现代主义绘画的重要方法,最早见于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创作实践,现代主义的拼贴是对自然物象的解构,也是母题的重构,抽象是其重要特征。笠夫纸艺既有拼贴,却又包含了中国民间传统剪纸的技法,笠夫称之为“剪画”,以区别于中国传统剪纸和西方的拼贴作品。
笠夫剪画作品《披星戴月》
笠夫剪画作品《生命之湾》
正如中央美院艺术管理学院院长兼中法艺术管理学院院长余丁教授所言,在笠夫的“剪画”世界,纸既是画的载体,也是精神的承载,以纸为媒,是笠夫骨子里的东方情结。“在拼贴与剪纸之间寻找一条道路,体现他融汇传统与现代的努力”。
笠夫剪画作品《风雅颂之阅读》
笠夫剪画之《静好》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第一副校长谢·米·沙赫赖表示:“笠夫的作品把传统古典水墨与个人的独创进行融合,在传统黑白水墨画中加入典雅的色彩,我非常喜欢。作为中俄两国元首亲自缔结的大学,这是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第一次为中国画家单独举办个展。我们希望中俄两国的文化借此得到交流、交融和互动式发展。”
笠夫剪画作品《合璧》
笠夫表示,我们都是诗人的后代,耳濡目染,在唐诗宋词里成长,希望通过艺术作品展现充满诗意的中国,以及它独一无二的文化魅力和自信。
开幕现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党委书记朱迪俭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第一副校长谢·米·沙赫赖,共同接受笠夫艺术捐赠绢本作品《风雅颂之披星戴月》。此次笠夫展览的作品介绍同步翻译成俄文,以方便师生更好理解作品。
云南组画之《月下之舞》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展览也吸引学校的师生前来打观看。有观众认为,笠夫的作品用中国的方式,展现出富有东方意味的艺术意境。
据悉,此次展览由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深圳市龙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龙岗区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将持续至11月16日。
(原题《中国诗意,世界表达!“诗意中国-笠夫画展”走进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
文章转自:读特新闻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