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蔡万霖的幻想世界”研讨会:他是一位与众不同的艺术家

2021-11-08 12:27:17 未知

“我第一眼看到蔡老师的画册,就感觉到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艺术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峰谈到蔡万霖时说。

在北京画廊协会副秘书长林松看来,蔡万霖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人,“他一直像个旁观者一样,观察社会、观察生活,他切身经历。”

RbJcoreP91F9ZnQ1aap1cv7hu7mLszd0ynmYPsPq.jpg

研讨会嘉宾合影(左至右:李斯扬、周婉京、彭峰、蔡万霖、林松、段少峰)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李斯扬讲到,她在蔡万霖的作品中看到的是镜子、框架、屏幕三个层面的结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日语漫画文创专业讲师周婉京则表示,蔡万霖可以是中国的奈良美智。

2021年11月6日下午,在798艺术工厂《YYDS蔡万霖的幻想世界》个展中,批评家和理论研究专家、艺术媒体共同参与讨论,其中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峰、北京画廊协会副秘书长林松、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日语漫画文创专业讲师周婉京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李斯扬、策展人 段少峰和艺术家蔡万霖分别从各自角度对蔡万霖艺术创作脉络、创作特点与当代艺术的走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lU3NMNndjXLvrabqM0SueeYsg5IPmfPLvy4UKHUa.jpg

研讨会现场

段少锋是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一开始,他看蔡万霖的这些画,认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是物理的,因为他看到的是欢乐与祥和。但与蔡万霖相熟之后,听艺术家讲创作的细节和其中的故事,让段少锋产生了一种类似梦境的感受,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展览会叫“幻想世界”的原因。为什么叫“幻想”?这里面似乎与现实有关系,但是又没有关系。它不是理想的,也不是臆想的。

作为当代艺术家,在创作上蔡万霖讲,他首先是做自己。对现实文化、社会发展的关照,以及生活当中的感受和看法,都是他创作的来源。

蔡万霖希望自己的作品拿出来之后,能跟观者进行沟通,建立一种渠道,让观众能够从中得到一种喜乐、一种愉悦、一种思考。

GsxFkQG2WP9W2F5vOzNz4ccRDE8sYl2z7xjvwJoI.jpg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彭峰

彭峰:我第一眼看到蔡老师的画册,就感觉到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艺术家,打开画册,第一眼能看出来感觉是他的自画像。今天的艺术跟艺术作品的关系不大,跟艺术家的关系更大。当围绕艺术作品艺术史叙事讲不下去之后,接下来有可能是围绕艺术家的叙事来展开。而艺术家的成就不在于要作出多少作品,艺术家的成就是将作为人的一些风格,每个人自己的风格能够外显、外化出来。假如每个人能够把自己的某种风格定型、外化出来,艺术史就会记录下来。这种风格不像以前是通过作品体现,这种风格不仅通过作品体现,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家本身来体现。这个意义上讲,当我们看到这个画册的时候,如果不了解蔡老师这个人,就看这个图像,我觉得可能会有很多误读。当和这个人结合在一起之后,发现图像就是他自己!

他为什么会画这样的画?他的作品让我想起之前策划的一场主题为“超现实波普”的展览,当时岳敏君、方力钧、刘野都参加了展览,我发现蔡老师跟他们不同。

艺术的差别在很小的气质上,不少艺术家把自己的形象提炼成一个人物形象,让“他”在不同场合扮演不同角色。艺术会追求一个图像的可传达性,所以尽量简化各种细节。蔡老师也是这么做的,人物的嘴巴、耳朵都去掉,但是有一点不同的在什么地方?那种艺术不太追求绘画性,蔡老师的作品里边尽管把人物特别简化之后,还是具有油画的绘画性。

蔡老师的画之所以比较耐看:一方面人物特别简单;一方面语言具有丰富性。这跟他油画本身的味道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蔡老师的画是在图像时代往回走,他不是往前走。从这个意义上讲能理解蔡老师的目的,他不是“90后”“00后”的艺术家,“90后”“00后”艺术家往前走,越来越平面、越来越符号化。蔡老师在符号和平面里边追求趣味,追求情绪,这是蔡老师的画跟那一代艺术家不同的。

第二,蔡老师的画表面看起来是波普艺术,但不超现实,而是一种现实。他跟现实紧密相关,每个画里面都有自己的故事,只不过他把这样一种现实性,经过心灵的过滤,最后呈现出一种超现实的样式,这样一个“现实性”使得蔡老师的作品有更强的现实针对性、更强的根基。

最后想说一点,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出来之后的气质跟这个人精神世界是有一定的关系的。蔡老师的作品这么纯净、单纯,但是又不乏丰富。与他自己比较喜欢参禅有关系。不然,他的作品出来之后气质没有这么纯粹!所以这样一个艺术看起来好像是跟艺术家之间的关系不是特别密切,如果艺术家最终能够将自己的气质完全表达出来之后,其实跟他的人生、生活经历是密切相关的。看起来蔡老师的作品这么年轻,实际上他没有那么年轻,看起来好象不是特别符合一样,但是如果我们了解蔡老师的内心世界,这是成立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

T2X81MZuS6a0zHjn4m79Bu34CtPeT2ZpwJh9kSdK.jpg

北京画廊协会副秘书长林松

林松:我跟蔡老师是很多年的朋友,我觉得他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人,他一直像一个旁观者一样,观察社会、观察生活,他切身经历。他现在是一个艺术家,我发现他有一个一直没有改变的是永不忘初心。蔡老师通过yy的形象面对社会现实、面对他的经历和思考,但不一定会提供答案。蔡老师很敏感,每张画的背后都有他的故事,他很真实地记录了自己的情感和一种反应或者是一种情绪。这是艺术家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社会一直在变化,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不光是幻想世界,更像是一个魔幻世界,每天都有不同的事发生。这个背景成为了艺术家灵感的闪现。像方力钧、岳敏君的“符号”,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记忆和那个时代的某种立场、冲突、挣扎……但是那个时代过去了,现在变成了一种网红、潮流的形式。很多年轻人为什么会看蔡老师的画的时候会有反应?这说明蔡老师有一颗年轻的心,除了不忘初心,更有一颗年轻的心。 我觉得蔡老师的画里边,包含着既现实又魔幻的中国切片。

89pcu9vftR95m82LGVhVdYBFUXCX3oVmDa0aqKKR.jpg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李斯扬

李斯扬:蔡老师的作品是镜子、框架、屏幕三个层面的结合。镜子、框架、屏幕三个层面的结合,yy的形象在我看来首先是一个镜子,强调的是向内的面向,主要是对于艺术家主体是一种照见自身,看到自己的内观与凝视的行为,但是也引发各种各样的观众对于自己的自我关照和自我反思。比如我看到蔡老师画的摇车牌、小猫、小狗的宠物,疫情期间的《复工》这三个场景引发我自己很多的想法,联系到我自己的生活。第一个层面特别像一个镜子,引发内观跟凝视的感觉;第二个层面它也是一个框架,框定出特定的空间跟领域,提供某种特定的视角跟目光。目光是我们看这些作品,看yy形象一个观看的路径跟方式。

展览呈现的内容和主题上既可以解释为是艺术家蔡老师对于自己既往事业、生活、艺术经历上的一种浓缩跟某种转化。同时可以是因为大部分作品是2020年开始创作的。我们也看成是新冠疫情从爆发到进入后疫情时代具有某种症候性的捕捉跟表达。“框的层面”体现在这个方面。我们看yy的形象似乎很沉浸在自己小世界当中的形象,展览中又能看到强调挺公共性、社交性的面向。比如现在所处的“脱口秀”部分在段老师展览策划当中应该是有意凸显这样的社交和公共属性的。我觉得“爱”可以理解为让我想到的是现在这样一个公共领域中的参与跟相互关照、相互建构的关系,就这个展览而言肯定是一个被框定出来的,有某种设定在里面的场域跟气氛,同时也是一种很短暂的临时的,并且具有很多不确定性的“相遇”、“参与”、“碰撞”、“生发”,当中可能会有一些惊喜、意外、存在着被框架、被画框、被具体画框、被一个抽象的画框所框定的跟要溢出框架之外的张力,这是我想说的关于“框架”的思考。

第三,看到yy形象,想到了屏幕。“屏幕”是双重性的,兼有向内跟向外两个面向。屏幕是对我们现在生活比较准确的形容或者是隐喻,非常个体、具有私人性,同时也是与外部世界连接的必不可少的通道,面对屏幕把yy形象理解为是一个屏幕,既可以看到映照自己,同时“映照”所映照出来自我的形象有一种真实与虚假杂糅的混杂形象,同时看到所呈现给我们的某种外部世界,这个世界好像也是带有某种亦真亦幻的感觉。

一方面似乎是被决定好、设定好,同时有很大成分是我们自己所选择和决定的。 总体上,从镜子、画框框架、屏幕三个方面来看,蔡老师的yy形象体现为个符号建立起来的多元世界的感觉。 

OImmhVxHlWNHOgEKPCIUhaanTa90XhWk78OY7ySv.jpg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学院 日语漫画文创专业讲师周婉京

周婉京:蔡老师可以是中国的奈良美智,他的油画里面有一种版画感!奈良美智也有版画感。“版画感”恰恰说明什么?说明其实有一种复制的东西在里面,“复制”让作品具有了广泛传播的可能,以前大家不喜欢网红,现在大家觉得网红也不是一个问题,网红是一个非常好的话语,网红不是单纯的流量机制,而是一种可以不断生产的方式。

回到蔡老师作品本身,他是在解决艺术与真实的关系。在展览现场中,“福禄寿”雕塑前边有一张作品是“鸡娃”,回到复制本身,复制到内循环当中会不会引起内卷,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尤其是蔡老师给出的方式当中找到蔡老师给的回答,蔡老师某种意义上在批评这件事。虽然大家有可能认为这是网红展,但是他却以yy这样的形象,以这样的方式,涉及关于内卷和当下的影射,可以看到是他的一种讽刺、批评、反思。这是很有价值的。

WfOYLVBX122mqvEBDbLsfweDvo0zVdpeuNJACENH.jpg

策展人段少锋

段少峰:大家都谈了对作品和展览的一些看法,我也补充一下我的理解,简单说三点:

一是从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刚好是跨越了蔡老师从1960年代到现在的一个转变。因为以前的艺术家都是这种宏大叙事,像蔡老师用了这种新的形式,比较早的是卡通一代这样画。作为一个从集体主义背景的艺术家出来这么做是很难得的;二是从物质化的东西到非物质化。今天的艺术越来越追求非物质化的东西。比如说NFT这样的作品。刚才各位老师也说了,这是艺术家的价值观。今天随着NFT的浪潮不仅是去物质化而且是去思想性;三是从以往对于所谓专业层面到大众层面的传播,我觉得这个也是一种尝试。这三点是蔡老师在自己创作和展览过程中比较新颖的三个点,也是我们沟通这个问题的基础。

zKTsURVBPSkPpDFOEKEgzJ12KPUpHfvB1Ssd3LJ3.jpg

艺术家蔡万霖

蔡万霖:大家的总结让我很受益,我认为能够利用一个最简单的方式给现在的人建立一种文化沟通,不再纠结于技术的呈现,大家不再去讨论这个像不像,而是直接送达观众最深的精神层面,对我的作品产生喜欢或者愉悦的感觉,能够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这是我想要达到的目的。

把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对社会的理解不断定呈现给大家。我的作品每一幅都不会重复,因为每一幅都诉说着它的故事。所以有很多网红跟我交流的时候说为什么想到创造潮流艺术?我首先纠正我不属于潮流艺术,属于当代艺术。

作为一个当代艺术家,对现实文化、社会发展关照,在这个大的文化背景之下,不管是生活的节奏加快、信息现代化等等都需要有一个很睿智的筛选,还有生活当中的感受和看法,这首先是我创作的来源。

我希望作品拿出来之后能跟观者进行沟通,建立一种渠道,能够从中得到一种喜乐、一种愉悦、一种思考。也希望能够继续地创作,能够呈现更多的作品跟大家沟通。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