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G·源艺术项目高校巡讲首站——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2021-11-17 15:11:52 未知
RONG·源艺术项目高校巡讲系列活动的首站来到了项目的孵化诞生之地——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1多领域跨界经验
艺术家白水
RONG是 融合 包容 海纳百川
Rong·源艺术项目的主办方也是此次主创艺术家之一的白水老师。白水是白水泉品牌的创始人,多年海外留学的教育背景,让白水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得以从人类文化的高度审视东西方文化。而多行业跨界的经验,让她在从事艺术行业时有着多面的观看视角。在分享中,白水谈到项目的起因,项目由秦岭、白水、龚世俊主导,武林与顾耀峰共同组成团队,历时两年的思索,最终呈现出”Rong·源”空间艺术展。该展览借用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方式,运用当代手法,呈现对当下世界的人文思考,为观者带来一种新的生命视角。展览分为七大板块,九大空间,将于12月25日在宝龙美术馆展出。
2材料学与艺术科技的结合
艺术家秦岭
这是一个育人育己的过程
主创艺术家之一秦岭介绍了此次展览的理念和部分展品。秦岭是材料学专业出身,在此次展览中,他将材料学和艺术科技结合起来,以装置艺术的形式探讨疫情之下,当所有秩序被打破,生死选择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时候,人们的内心应当如何回归宁静。秦岭特别提到此次展览的展品《光之柱》。取自长江入海口的水经过专业过滤及食品检验后,经过冷冻,从上海一路向西到达西藏。源自青藏高原的河流自西向东流淌,在几千年的时间的流中哺育着华夏子民,成为华夏文明的源头。此次水流逆向运输,即代表着对文明源头的回归,对华夏生命的追溯。
3工艺美术与当代艺术的碰撞
艺术家龚世俊
这是很有意思且有意义的事
主创艺术家之一龚世俊谈到Rong·源艺术项目的特性。他说到,Rong·源艺术项目并不强调诸如绘画、雕塑等实体的艺术作品,而着重营造一种环境艺术式的氛围。因此在Rong·源艺术项目的展览中,音乐、影像等表达手法是常态。人们可以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中,在声光的交互中,看到宇宙的星空,看到变幻的云彩。龚世俊谈到茶文化推广大使。不同于一般的茶室,更像是来到了自然的世界。一天内天空的变化,轻音乐的背景,配以茶的甘醇清香,使人即可远离尘嚣,进入那个茶所蕴含的虚空宁静的清爽世界。
巡讲在第二个环节公布了Rong·源艺术项目——高校茶空间设计大赛的相关规则。该大赛参赛对象为全国高校在校生。征集期为2021年11月15日至2022年2月25日,评审期为2022年2月26日至3月30日,公示期为2021年4月10日。获奖方案将在未来Rong·源艺术项目的巡展中展示。
3位嘉宾就“反机械自然主义的浪漫实验”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秦岭谈到该主题源自Rong·源艺术项目的参与者倪安琪。倪安琪认为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最大的区别是实验,即反对以过去的观念评判未来。因此,此次展览本身就是对已有观念的颠覆,是对既定模式的质疑与重新思考。文明如果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不加反思,文明本身便会呈现出与发展速度同等的力量对人类进行反噬。因此此次展览是将人们重新带回自然状态中,带回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中。
白水谈到现代的高科技使人时刻处于纷扰状态,而展览呈现出的自然美可以使人重新回到未被打扰的状态,使人从对外在美的审视转化为对自然、对自己内心的体悟与领会中来的,从而有内心生发一种自然、宁静的状态。白水还谈到,在元宇宙如火如荼的今日,Rong·源艺术可以使人们沉静下来去思考、唤醒自己,有疗愈的可能性孕于其中。
龚世俊讲到当代社会科技的发展让人们的内心变得十分警惕、恐慌。在人类社会被异化的今天,艺术家应当有责任缓解这种焦虑与不安。
在巡讲的第四个环节,主持人及现场观众对3位嘉宾进行相当踊跃的提问,摘录如下。
现场提问
问:请教白水老师,您在多个领域内都取得成功。您如何在不同身份中找到平衡点?
白水:其实是谬赞了。我在很多领域内工作,在我看来,所有的工作归根到底就如同我们艺术项目的名字——Rong·源,Rong是融合、融合,是包容、海纳百川,这是中国文化的特性。就像我们平常说到得一句话“没有一本书是白读的,没有一步路是白走的”,我们每个人的经历从小到大,共同塑成今日的自己。Rong·源其实也是世界大同的展望,对社会融合的一种期望。它促使我们思考个体与同事、朋友、家人如何在保持独立的同时又相互融合?因为所有的领域都是相通的,也都会汇聚在一个源头——文化。
问:那Rong·源的项目和白水老师之前做过的项目有什么区别?
白水:一开始做Rong·源艺术项目的时候,我内心很忐忑,每一次头脑风暴的时候,很担心自己是不是说得不对。我想,这是跨界的时候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最后我也大胆地去说,做自己。所以,我的感悟是大胆一些,勇敢一些。
问:秦岭和龚世俊老师都在高校任职,也是艺术家。如何在教学与艺术创作中找到平衡点?
龚世俊:所有的专业都是相通的,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最好多涉猎,在把本专业学好的同事,广泛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热爱的方向,或者其他专业也能反哺自己专业的学习,真正去探索,去追求。总而言之,要把自己的心打开,喜欢的东西去探索,去追求。艺术和教学都是我热爱的事业,两者是反哺的关系。
秦岭:很多人觉得Rong·源艺术项目跟我自己的本专业无关。我想说得是,如果把自己限定在某一个领域的话,可能会限制自己的发展。2016年,我曾到美国访学,我发现,他们并不把材料学作为单一的专业壁垒,而是把材料作为艺术家思考的工具。这给我启发很大,我认为艺术家表达思想的时候可以用数码科技,也可以用颜料、水墨等等。即便以后不从事艺术,观看问题的视角也会很丰富,体悟也很深刻一些。因此,教学和创作之间没有壁垒,都是表达的一种方式。
问:请问各位老师,在整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有哪些难点?
龚世俊:比如在创作《光之柱》的时候,要到西藏很高的地方去,我很担心自己会有高原反应,但后来还是勇敢的去了。刚开始高原反应严重的时候,白天头晕看不清东西,晚上又头疼失眠,但适应了之后会好很多。
秦岭:一开始的时候项目方向虽然定了要做沉浸的体验式的艺术作品,但具体怎么操作还是一片未知的。在两三年的时期,我们一起讨论,最终敲定,这个过程中的好奇、摸索、决定,会带给团队所有人以成长。所以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就是做离开自己舒适区的事情,一开始会很困难,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但适应了之后,一切都会克服,事情最终落地后,那种喜悦、激动也是前所未有的。此外,在展览落地时,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提出问题,单一的创作模式被打破,一种新的创作模式生成,这中间需要很长时间去适应。
白水:困难真的是太多了,很多时候是刚觉得解决了一个困难,又一个困难就出来了。我想举个例子,《光之柱》在最初是想用底座把它支起来,但支起来后,冰柱因融化体积会不断变化,有的时候还会突然断掉。后来因为疫情/环保等多方面原因,我们只能把冰柱撒到高原的土地上。刚开始大家很沮丧,后来又头脑风暴,有人突发奇想说我们可以从圣湖上取水,回到水的源头,再来一次融化。这个想法很好,让所有人都很激动。所以,这件作品最终呈现的效果是妥协的结果。结果很多时候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但我们还在努力。
问:既然有这么多困难,为什么仍在坚持?
白水:人们常说“无用之用”,不功利性的想它能带给自己什么。只珍惜自己内心深处的小火苗,因为它拥有巨大的力量。
秦岭:这是一个育人育己的过程,我很想知道这次项目会如何拓宽我的视野,我也想与自然界来一次对话,是这股热情促使我坚持项目。
龚世俊:这是一件很有意思且有意义的事。
展览名称:“RONG-源”空间艺术展
展览时间:2021年12月25日—2022年2月25日
参观时间:周二至周日 10:00-18:00
展览地点:上海市闵行区漕宝路3055号,上海宝龙美术馆,6号厅
策展人:张子康
执行策展人:顾耀峰、武林
艺术家:秦岭、白水、龚世俊
主办单位:白水泉、上海宝龙美术馆
协办单位:雅昌艺术中心、在艺APP
学术支持: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责任编辑:英楠)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