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0 04:28:32
庞琦 清净居杂谈
一、印章的保护和管理 印章最早是印在封泥上用的,如同大家熟知的火漆印。质料是铜和玉,体积较小。印的上部有穿孔鼻钮,可以穿绳系在腰间,外出活动时可以佩戴,天长日久印面的边栏或被坚硬物质碰撞而残破或磨损。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古代印章边缘或印文断断续续的状况就是这样造成的。
古代玉印铜印
现代人在生活中,无论是办事或签署文件,只要签字就可以,大都无须盖章。然而在宋元以后的书画作品中,钤印便成了书画家诚信的凭据,所谓的签字盖章,证明是自己的作品。不仅如此,篆刻艺术也成为书画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印章则成为书画家的必备文具。早期的铜、玉印章,质地坚硬,制作艰难,耗时费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到元代,画家发现用较软的石头刻印得心应手,可以尽情发挥其才艺,效果甚佳,至此篆刻家们开辟了以石头刻印的艺术天地,促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从另一方面来看,印章石料脆弱,怕磕怕碰,易损坏,如何保管印章成了大问题。人们通常把印章配上一个合适的小盒子,内里用质地柔软的物质铺垫,使印章得以保护。
庞琦独自保护印章
元、明时期,书画家一生只用少数的几枚印章,时至清代,篆刻大兴,名家辈出,篆刻风格千姿百态,流派涌现,丰富多彩。有些书画家同时也是篆刻家,手中的印章日积月累就会很多。比如:吴昌硕、齐白石等著名书画家,一生治印不计其数,仅北京画院就藏有齐白石印章300方。我在书画之余,自己刻自己用的印章,大大小小,不同形制的就有百余枚。在印章很多的情况下,如果每一个印盒里放一枚印章,那么就需要大量不同规格的印盒,这样不仅占据空间,而且查找起来十分不便。若要把许多印章放在同一个大盒子里,就会使印章相互接触、碰撞,造成损毁。那么,如何使众多的印章既能少占空间,又能不被损坏,还能便于查找呢?
1、以大小不同的盒子分装
首先我给印章穿上外套,问题就解决了。印套的制作很简单,用厚一点的手工纸给印章做纸套,然后在纸胎上面包裹织品面料就做成了。我用裱画剩余的织锦制作,那是很理想的材料,既讲究又耐用。新的时候很好看,很典雅;日久天长,反复使用,印套旧了,更加神奇,越旧越好看,越像古玩。如果没有织锦,用其他厚实一点耐磨的布料也可以,用料不多。制作也很简单,十几分钟就可以做一个,成为一种愉快的变相休息。
通常正方形的流行几个尺寸:15毫米、20毫米、22毫米、25毫米居多。
长方、圆形、椭圆、无规则、特殊型还有很多。这样,还可以用一些小印填空,如此穿插装满。
3、印章之间的排列
印章在盒子里摆放要注意印章之间的排列,尽量避免印石暴露部分相互接触,印石暴露部分可以接触另一个印章的印套部分,否则,会有挤压硌伤的可能。这样排列摆放装在盒子里,即使不慎失手,整个印盒掉落在地上,印章也不会受损,因而印章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我在使用时,按自己需要的尺寸来查找。作为书画家具有的印章也不会太多,总是能够记得住的,长时间熟悉了,顺手就可以拿到,不必在盒子上写标签、编号。这是我对印章保存和管理方法,行之有效。
清代以后,书画家对用印越来越讲究,印文从内容到字体、从印痕的大小和轻重,乃至印痕的风格,都要与其书画作品相匹配。所以,具备多种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印章还是非常必要的。前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书画家具有高品质的印章,用起来得心应手,会给自己的作品增色、加分,这也是一种文化品位的标志。作为印章,本来是书画文具的一部分,同时,它本身还具有一定的美感和艺术性,有观赏价值,如同砚台一般,成为文玩。闲暇时,把多枚不同规格、不同质地的印章排在书案上,玲琅满目,古色古香,在书画家眼里堪比奇珍异宝,和璧隋珠。
印章不仅有印石天然质料的美感,更有篆刻方面的艺术含量,那是艺术家才智留下的痕迹。可应用、可欣赏,要善加保藏。
(责任编辑:李维)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热门新闻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