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视频 | 以书法气象述革命豪情!石海松、管洪生安徽红色文化书法展在合肥开幕
2021-11-24 19:57:26 李家丽
文 | 李家丽
“这是一场非常丰富、有温度、力度的展览”,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吴雪慢慢地说道,“书写者用心、用情书写作品,饱含着对革命事业的热情,革命精神贯穿在每一字体的血脉联结,也打动了很多观众”。
11月23日至28日,“石海松、管洪生安徽红色文化书法展”在合肥久留米友好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石海松、管洪生两位书家书写革命先辈诗词、家书作品80幅,涵括了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作品尺幅既有丈六的大作,也有尺牍的小品,既有一米的大字,也有蝇头小楷,既有深厚传统功力的体现,也有对书法艺术的探索和表达,风格多样,彰显了新时代的笔墨精神,以及石海松、管洪生书法整体风貌和创作实力。展览由安徽省书协、六安市文联联合主办,六安市书协承办。
展览现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在众多的红色文化主题作品展中,这场展览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拥有极强的在地性。石海松和管洪生都是安徽人,他们对安徽这片土地和革命历史有着沉厚的热情,这使得他们书写出来的作品具有铿锵的力量”,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执行主任陈祥明表示。
展览现场
在作品尺幅上,此次展览相当丰富,而在作品的内容上,此次展览亦是可圈可点。谈及红色文化,许多书家较长以红色诗词为书写内容,诗词自身的韵律感与笔锋之正侧虚实、擒纵遒拓相应相合,手腕之提按转点中间,书体极易呈现出音乐的美感。但此次展览却有所不同,在石海松、管洪生的笔下,不仅有红色诗词,更有峥嵘浩荡的革命历史进程中的标语、楹联,及革命烈士间的书信等等。
石海松作品
豪情壮志与岁月温热,英雄豪气与平民烟火并重,这场展览在慷慨激昂之外,表达的核心放在“人”上,它向人揭示,我们惯常经验中认定的那些英雄其本质也是一个普通人。而正是这些普通人,自发地承担起历史的重任,以头颅与鲜血为华夏大地、中华文明凿开一条血路。也正是如此,所谓普通的人性彰显出神性,在悠悠五年前中华文明中,在数年过后的今天,依旧深切地打动着每一个观者的心。
石海松作品
这样的书写自觉,如此的书写情怀,源自石海松与管洪生对革命,对中国书法的殷切地热爱,源自二者超拔的品格。
所谓“字如其人”,书法学问的成就需要深厚的学养、广博的阅历、丰富的技艺、超拔的品格。其中品格最为关键,中国书法艺术突出人格品德、人格精神的修养与表现。石海松、管洪生都是自幼爱上书法,少年时代便开启了书法生涯。他们的共同点是:做人坦诚低调,做事认真细致,对待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颇有建树;对待书法艺术孜孜以求,尽心尽力,成果丰硕。因此,他们的作品在审美意趣上形质相生,文质统一,寄人生抱负于翰墨之中。
石海松作品
他们的书法植根于传统书法艺术土壤,注重吸收古代经典作品精华与营养,数十年如一日,既思之以理,取之以法,又摹之以形,传之以神,更能师古不泥,借古开今,终于推陈出新,渐入佳境,慢慢呈现出各自的风格面貌与艺术个性。
管洪生作品
石海松的书法作品沉厚朴拙,苍劲老辣,集众之长,篆、隶、楷、行、草五体皆通;其魏碑楷书融合了篆隶的线条,质感柔韧而雄强;行书具有隶风篆意,厚重而灵动,古雅而清逸;隶书汲取汉隶线条特质,绵里藏针,刚柔相济,气韵生动。
管洪生作品
管洪生的书法以草书见长,兼善诸体,受其舅父司徒越先生教诲和影响,在传承古代优秀草书的基础上,于探索中逐步形成和完善了自己草书的艺术语言。其用笔灵动而不失遒劲,线条具有张力和弹性,提按使转皆自然率性,通篇起伏跌宕,自由如云卷云舒。
管洪生作品
王羲之《答许询诗》云:“争先非吾事,静照在忘求”,倡导的是一种“忘求”的精神。正是这种“忘求”,使得石海松和管洪生对书法艺术不懈追求,笃诚专一,笔耕不辍,数十年执着于此道,不同流俗,远离浮躁。这是一种始终不渝的抱负,一种执着不怠的境界,在当下尤为可贵。
“不忘初心 翰墨抒情”,正是这种抱负和境界的呈现与诠释。
注:文章部分文字来自《“不忘初心 翰墨抒情” 石海松 管洪生安徽红色文化书法展作品集》,作者陈祥明。
(责任编辑:李家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