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 | “何绍基”登顶江南热搜

2021-12-02 14:37:40 邹萍 

A4dcpOnXo7Wv9otexAOjLTCLP4L3OPpnQYxJvhQt.jpg

其实,早在几年前,黄寿耀就接到了策办何绍基大展的任务。

“但何绍基的展览前几年在湖南、山西、北京等地都举办过,也都做得很好,我该如何做出新意?我的确思考了很久,直到前年到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看到颜真卿大展后才慢慢有所思路。今天的展示,基本已把想讲的话都呈现出来了。”

国家一级美术师、书法家黄寿耀找来资深学者戴家妙、胡小罕和钱松,于2021年底携手呈现“涵抱万有——何绍基特展”。展期跨年至2022年2月20日,151件书法精品、文献资料集体亮相于浙江美术馆7、8、9号三个展厅。

JwOD0OiEDICxuFgtsxQRcbvWq8I2LhhnkYsVriLe.jpg

此展系浙江美术馆十余年来“中国传统经典系列”品牌项目的延续,也是克服疫情等困难与湖南省博物馆等多家文博机构交流合作的最新结果。经“从头开始—王冬龄书法艺术60年”大展和“两宋的金石世界— 宋代金石学与印学:文献、实物、图像特展”的持续加热,有关中国书写的文脉妙道又绽江南。

d0hVVgBxZeZyMz73hxYrX753asbwmWjndW8CiPQX.jpg

VduahjGuaIpJiRz4KTDi0BmQ0wWCCo6OMu7T8HyX.jpg

“希望大家能到现场亲身感受”

这是一个体量适宜且精致耐看的展。

策划方“花心思”的地方不仅在展品选择、展陈处理、展线逻辑等安排,就连展名、版块名和图注说明等都统统做足功夫。

NfvzbVV6YmxeU2JYKWyOmNTVOF0iONZxJBXvHLMw.jpg

自美术馆大厅拾阶而上,迎面便是一张满墙的《何蝯叟顾祠秋禊图》(局部)。此卷绘有何绍基回腕执笔之姿,与史载其创“悬臂廻腕”之法互得印证。前行,“意极平原”“锋藏篆分”“筑学金石”三个单元顺列三个展厅,观者踱步缓观,清晰舒宜。展墙颜色均有区分,空间分割合理丰富,且巧用借景之法,将文人生活中的意趣隐含其内,更显恣意。

UWEoq3iDUztvhyZS1HbXTTNCY6FfgTHx10ltSg3b.jpg

吴儁[清]《何蝯叟顾祠秋禊图》 (局部) 湖南省博物馆藏 

DFnigJsKYfDv06DuxAPFKfIE8LmSOGhMHJzfW1Y6.jpg

何绍基执笔图

江南学界多承乾嘉治学之风,重文献考据。故本次特在部分重点展品旁放置注释与解说,图文互映,便于观众“亲近”。策展人更主动将多书体的不同版本并置,且文献同存,如此,观众在同一时空得览不同风貌,一目了然之际更增对比之妙,体验极佳。

真正从观者需求出发,使其于现场真实获得合宜体验与信息,实不负展品,亦不负纯心。

fn2jdlk5kCwMCB3pFTBY3QVbwnKoPqEuqNkuwUjf.jpg

IxDFRxVufgNBb3JPwpBrthQbrVyuhuZhUVJalEDb.jpg

fvJ0CbaCbRFF2T1L2nBY3rRthr3OrIeA2MLImjLT.jpg

Bz5Ww2wHtsJdCYd0NUVuNRlLyc5NqPqSzXLXzbnS.jpg

QHnLnmWogd76VI8PdxqRNpXeCK4kKkvYFzjh4W1P.jpg

0l1PYyEMgbfzVtS04uJ6pwiMvyqrck9HgMYdYcyf.jpg

涵抱万有——何绍基特展”现场

策展人与诸位学术主持多为书家出身,又精研书论多年,故可做出多维度判断与选择,真正打造一场好展。“希望观众能来展厅,因为看图片和亲眼看作品完全不同。”策展人黄寿耀诚恳地说:“何绍基的存世作品中,形式最多的是对联和条屏。这类作品单看图片,很难体会到真实气势。如他写于36岁的楷书《安得壮哉》巨联,仅看图片很难GET到它的震撼气场。所以,特别希望大家来美术馆,现场感受书写的魅力。”

n0Uk5A1ixZdn4rO4cdvcInyiA8ezTAghOi3VIjnU.jpg

1SRixJMAjSPwaleQAqK1H6ePwu6GHD4svyOZFuDO.jpg

NqOHKJYgeis1FIeRucautGKIOtbaqRrd5H2dd3bI.jpg

70skYhPk9MJvJHkr9DkTgmiH2fH4h4JSams363nj.jpg

涵抱万有——何绍基特展”现场

学术主持戴妙认为此展在浙江美术馆的展出意义重大:“第一,何绍基通常被研究者定位为晚清碑学书法的代表人,但我怎么看他的字,都像是帖学的老祖宗。清乾嘉学派后关于完整碑学的理解,通过这个展可能会得到新认识。第二,何绍基是一个典型性书家。家学好,天分高,又勤奋。现在书法很‘热',但多强调速成,这个展览就告诉大家,任何一位大家的出现都是苦练而成。第三,这批何绍基真迹的到来,会给浙江书坛带来积极影响。”

atTrMPQ5hPPFiWKOBA8DvEbAmTwkFzjQCaW2e41J.jpg

xVpww6rP3vKjJmBQFoelHW8z31AlhFo7STBr9i3K.jpg

9RMyVnopLYsFwqlno1oXSu8kj46FTRj8TaHt6u2b.jpg

涵抱万有——何绍基特展”现场

学术主持胡小罕赋予展名“涵抱万有”广博深义:“近些年,浙江美术馆在应馆长的把控下,展览包容性非常强,且都能努力做到极致。所以‘涵抱万有'不仅是展览主题,也与美术馆学术方向一脉相承。”

他很清楚,何绍基大展做出新意和特色很难。“这次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呈现的三个版块主题明确,错位感非常强,所以展览逻辑清晰,尤其是第三个版块,把何绍基与同时代的人放在一起,较成功地将他还原到当时的背景中,这是我们通过展览来观看‘何绍基'的一种优势,需要细细感受。”

在他看来,理解何绍基,应该回到书法史,回到他的时代,才更能看清楚这个人的特点和意义,以及对后学的启发。

“熟悉”的陌生人

对“何绍基”这个人,戴妙用了一个词形容:“熟悉”的陌生人

此描述甚妙,较为准确地勾勒出“何绍基”在书法史上的复杂形象。

EnDDpYa0sf8IzR2Owt1dITxNvOY0ful6AhfRk4VO.jpg

何绍基画像 清 纸本 141.8厘米×77.5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现在的书法史研究,存在很多‘熟悉的陌生人'。提及他们,似乎大家都知道,但实际研究不深。”戴妙觉得这次展览后大众对何绍基的研究会更全面和深入。在他看来,何绍基天分又高,勤奋惊人,虽然“一生微尚在北碑”,但其留下来的作品皆“以篆隶入分”,“分隶行楷,皆以篆法行之,如屈铁枯藤,惊雷坠石,真足以凌轹百代”。既碑又帖,非碑非帖,神明变化,不可端倪。盖大家习书,无施不可,惟究其极,汇其归,方能自成路数,臻于一流。而后之评者,或誉以“碑学重镇”,或视为“帖学主将”,皆有失真切之旨矣。

JwvY0b6Ujrh5RxNrrxQeK3JVLWYSG2nDzqv6G3ZN.jpg

z5IzdbwjWz97jfzGDKoLEE2CTN378Z6OxzKcDVF0.jpg

fMmePCgfuB6HEJEdER6bRQr0ZuXS1Ka7gQzSlwfT.jpg

2ihu4oX7Y04IKVW8WSxYi7oHGo93LJerpPXh9nAu.jpg

HRifrjrRv8KNutVo0Ew9jIYwIT333CrMJMNrTTRI.jpg

涵抱万有——何绍基特展”现场

胡小罕则指出,篆隶是何绍基书法世界中最具魅力的部分,其艺术境界之高、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广,不仅奠定了何氏自身的书法地位,也为整个清代碑学书法确立了标杆。无论从秦汉以降绵长的篆隶流变史看,抑或从有清一代篆隶勃兴的纷繁时风看,何绍基篆隶风格及其铸就过程,都体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以何绍基自身的篆隶实践来反观他“涵抱万有”的书法理想,发现他并不是一味地借用书法去包罗万象,而是努力锤炼出一套意兼诸体、贯通南北、入古出新的笔墨机制,使自己下笔努力达到会心所遇、无施不可的境地,用篆隶这种严整的载体,丰富而细腻地呈现笔墨的写意性、抒情性。

ezFyHFhjsdhTncAtynwdtwpR6p94DbeETMFLP2Uv.jpg

6wBqVAyBhsGmCbxGKlW8kyePXIiwografZWmcyf6.jpg

eh7VxeSDn6pdiCOoF0Kf4CJKSf1EuDQrgO8PfHYh.jpg

yo05cpUatPdKCuAZGmD7VjDMhPVsJNxQnRjNgE82.jpg

“涵抱万有——何绍基特展”现场

学术主持钱松提及何绍基自少壮至老成曾七次造访浙江,这与他返回道州原籍的次数相当。“何绍基之于浙江,不仅仅是一位匆匆过客,浙江,也见证了何绍基不断成就自己的过程。”于此钱松有具体研究:

早岁何绍基,登天一阁观《圉令赵君碑》《刘熊碑》;在禹陵访碑;删纂段氏《说文》。晚年何绍基,在杭州把玩《自叙帖》不忍释。

作为学者,何绍基与乃父凌汉先后接力,推动浙江先贤的学术巨著《宋元学案》刊刻问世。

作为诗人,代表何氏重要文艺思想的《与汪菊士论诗》十九则,是标准的“杭州造”。

何绍基还与晚清史上众多煊赫一时的浙江籍人士有交集,他们有:朱为弼、龚自珍、沈垚、戴熙、释达受、吴云等。

此外,何绍基的快婿,同治十年进士吴观礼,也是浙江仁和人。

作为当世闻人,何绍基难免招来非议,其中即有来自浙江的李慈铭、赵之谦,他们分别对何绍基的学行、书学有所讥评。

“因为在浙江留下太多话题,所以在这里,何绍基配得上一个关于他的展览,我们不必心香一瓣,只需满上一碗他爱喝的绍酒。”

ijjm2nk09X3zPzzHznpdU7u0hcu3qgCwYNwneE81.jpg

书写之魅

何绍基其人,堪称典型之集大成于一身且具自有风貌者。

“他是通过大量书写和不断临摹来实践自己的书写理想。”黄寿耀期冀此展亦能提升大众对自然书写的重视:“当下书坛有太多精力关注在比赛,实际很缺这类正常书写。”

实然。某种程度而言,本次大展是借“何绍基”之名,再次向社会展示“书写”巨大的魅力与美感。

如第一板块“意极平原”展出了何绍基的楷书和行书,包括《临道因碑册》等,以展示其钻研唐碑、振古荡俗的决心。何绍基幼承家学,早年习书从颜楷入手。壮时喜临《座位帖》。38岁参加殿试亦用颜字书之。其于颜书几近痴绝之地,后转学南北朝碑《瘗鹤铭》《张黑女墓志》及欧阳父子、李邕书法等,“由北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

第二板块“锋藏篆分”收录何绍基的隶书和篆书,包括《临张迁碑》《临<华山碑册>》等,展示其中年以后的金石书法面貌。24岁时,何绍基随其父何凌汉游历山东,是他访碑活动的开始,并接触了阮元的金石学问,萌发溯源篆分的理念。之后的四十余年,他以惊人毅力派兼南北,正本探源,贯串五体,自成路数。

第三板块“筑学金石”以金石为主题,旨在凸显何绍基那个时代的书法氛围,帮助观众理解独具一格的何氏书风是如何形成,如六舟手拓西汉定陶鼎手卷便精彩纷呈。何绍基每游一地皆访碑并拓墨,但闻名迹与古刻,不惮临深兼履危,使他在书艺上勇猛精进。27岁他在济南得天下孤本《张黑女墓志》,视若珍宝。每见《麻姑仙坛记》必购藏以归。还遍寻《灵岩寺碑》,百临《张迁碑》,醉心若此,叹为观止。

部分展品

cP2bdyMIbsnkP1ibo47GMeycwMp2CmthEx2Pki6n.jpg

清拓何绍基书何凌汉《神道碑》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 纸本  13.8厘米×27.5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7QScZDB9Td13LnhmLFBGIdLB9qlMl8C6JyIzaKC0.jpg

楷书 安得壮哉联 清道光十五年(1835) 纸本     337厘米×51.3厘米×2 湖南省博物馆藏

o181KP7cOhS84gmgAq3Oc5Fv5UkAFUTibfgvSCTF.jpg

楷书 黄庭内景玉经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 纸本 20.6厘米×10.7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0E5xDXOBxjP5tgdluJVMngEd9FLGDDgEHLyyewNa.jpg

临《道因碑》册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 纸本     27.4厘米×52.1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mmcyckdzC2nguE4ryvypI6M9myYDV2aTdnfS9kU9.jpg

楷书 读书延年横幅 清道光十四年( 1834) 纸本    29厘米×131.5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foO5sgnyfHXmudpzjAwoMfQ5w8sQIbnOfA9CU3yO.jpg

楷书 初未有不联 清 纸本 180.5厘米×30.5厘米×2 湖南省博物馆藏

65UiXQuc2JHYGz6IteR5U2WdfC8uurUw5nMQkRf2.jpg

行书 论书语轴 清   纸本 127.5厘米×62厘米 长沙市博物馆藏

F539Xj1pNQ71z80mfCTwtrzjnpp5JwG2ceYRV1l0.jpg

行书 集《争座位帖》字长联 清纸本    168.5厘米×45.5厘米×2 湖南省博物馆藏

cCuCObgGyjIpqPiBTgHECTGwgGAZbr2nftyostda.jpg

行书 《画史会要·孙位》语轴 清  纸本 201厘米×44厘米 杭州博物馆藏

kYSRugZbLyYJz4IzkA1s6oSdqdCTRY8S3Ecqm2Ek.jpg

僵梅卧柳之庐 清  纸本     59.3厘米×168.6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IApbpDqVnp3YJD3WoLo4vRtXUCbyPOWzdeCu0i4p.jpg

 行书 《小言赋》八屏  清同治九年(1870)  纸本    236.5厘米×57厘米×8 西泠印社藏

1Qae6IBV7ERlcVkIVcP5x5EugYXIvKrxX8EqCC5O.jpg

《端州石室记》轴 清咸丰六年(1856)  纸本    54.5厘米×24.5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ON3C6w0CdwDpLdBwif0VFcFENWwphZIArkeryOGP.jpg

 行书 节录袁昂《古今书评》轴 清  纸本 128厘米×30.5厘米  长沙博物馆藏 

jD7dxCkFim1lJ7CSGTagkwNkIoQJ9zrIhNnqzQo0.jpg

行书 黄庭坚《题伯时画揩痒虎》轴 清 纸本 124厘米×31.5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VEVorefy9OAzbNAGsLFyFv7s6uXYDLdLJbzfbaWw.jpg

 行书 胜地万叠联 清 纸本  164厘米×37厘米×2 湖南省博物馆藏

GulFHotgWhSG3Yh3dlUjeINKQrBizowKoIWGn04g.jpg

行书 节录《后汉书》列传语 清  纸本 129厘米×61厘米  山西博物院藏

8JXbodmxKWV2dqmtS77Nzj6Tj266upY1f2UUtYWD.jpg

 行书 行路得师联 清 纸本     168.5厘米×45.5厘米×2 湖南省博物馆藏

44fZRz1Zrt3VqiGzZIaGtT0nkBWRK6m5WNvGl6Hy.jpg

楷书 陶渊明诗扇面 清  纸本 17.5厘米×50厘米 长沙博物馆藏

uaY4drcZRNYPCkpKaLgrgP4bVntleOFfFfae4sTU.jpg

行书 黄庭坚《题摹燕郭尚父图》轴 清   纸本     156.2厘米×81.7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00kWF4Td1tZVB4CxMbZeQSgnA7jNHQ8X7GNYZcvT.jpg

隶书 《画荃》语横幅 清 纸本     31厘米×131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0r6JZMUdgXhmbV3OvnpScs5sPTRoNOsH9idjqpPt.jpg

隶书 行路读书龙门联 清 纸本 174.9厘米×24.8厘米×2   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藏

ktU6zyV0d4mgsNMQxeU1RYAMW7C4dpFI2ZIyH9Up.jpg

隶书 黄庭坚《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二首》(其一)轴 清 纸本 128厘米×63.5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RzdUzIAyDBhQrwtov2Mgcc4Sb7QQcEiD1JIXek9h.jpg

隶书 驾言游好联 清 纸本 106厘米×28.5厘米×2  湖南省博物馆藏 

U9q3VyjhNNdgtoA8QUWL3j5EI0zXv4IOulw59XJu.jpg

临《张迁碑》册页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 纸本 27.4厘米×52.1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IPdvvo4ymYru1JGv6kNUVJq5eqqFdUgCnpgS8eI7.jpg

临《礼器碑》册页 清同治三年(1864) 纸本   计8开选4开  42.7厘米×29.5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UKwiCGMK1rdOBQsqdZYVdUlsoMS0XGlyWJapRiFF.jpg

篆书 蠹斋横幅 清 纸本 61厘米×152.5厘米 绍兴博物馆藏

OcCd4vgUg1ggwxzzSEw4GQ48CizTLhHZoccxlfc2.jpg

篆书 金钟翠竹联 清 纸本 133.5厘米×30.5厘米×2 湖南省博物馆藏 

OuZD7Tj4D6TQpAgDAyCfB4bKPrgM0wkm70ATx5JH.jpg

隶书 节临汉《郑固碑》四条屏 清 纸本     111厘米×57.3厘米 浙江省博物馆藏

vFzGjVXstJsCAEwHeydMEiH4WLr1urDiyD7X4JsG.jpg

 题《墨饴》横幅 清同治十年(1871) 纸本     45.5厘米×161.5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IgVcKPE12u6AQxH9dcGQpOcGDLFYglYhlILUQiA7.jpg

课卷批语册 清 纸本 11.7厘米×18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HDMx5ehMHXFl7B3hGM83bGnZmAKC9MFzbW3VhQOV.jpg

行书 《文心雕龙·宗经》语轴 何凌汉 清 纸本  125厘米×27.5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ICqNV9MSpSxqDyVc1LE06dUIjTFSMj9ADIakA4Ou.jpg

行书 鲁丕《举贤良方正对策》轴 何绍业 清 纸本  127厘米×34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arwJ9zAGOLNtpy6GjqILGIQkTr0yZYWe4TpJD9yI.jpg

楷书 雨外琴中联 何绍祺 清 纸本 169.5厘米×31.5厘米×2 湖南省博物馆藏

vx86n7D09S8W9MWX5qD3HC0bI1Wy9EbQEcJd763X.jpg

临《兰亭序》卷 何绍京 清同治八年(1869) 纸本  26厘米×90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RRgjk33khQHMcJiAGbcEMwIJcMEX54VWHRs6ib4D.jpg

 行书 节录《庚子销夏记》轴 何庆涵 清 纸本  137厘米×28.5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mWjMtUbhtC9KAhz5RM1j41MHvQaaUjgsyo8kDJ2u.jpg

 旧藏顾莼画梅 何绍基  清 纸本  170厘米×65厘米 西泠印社藏

kOYL2deM54qPKTCvKWBzRrzfl0vIPXG6oUJFdEKV.jpg

兰石图 何绍基 清咸丰六年(1851) 纸本 32厘米×121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SBBv8PRoSlizO1LjYTylz4pXZDyY0nQLZ8HktSMO.jpg

《种竹日记》册 清道光二十七、二十八年(1847—1848 ) 纸本 27.5厘米×22.4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SYEQ5wfYYL5Ugf8mqUKul4IewpZJnx5TeaM8nHaG.png

何绍基日记  清 纸本 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藏

EohgN9ycyfop7BYL1354negXZo5eBdmWJgdQHQOH.jpg

 诗文草书手稿册  清 纸本 13.8厘米×24.7厘米 湖南省博物馆藏

Po4imXrvzAwlmVjh782S7rxak5JZhEFkgEWxk2nb.jpg

何绍基墓志拓本  清同治十三年(1874) 青石拓本     44厘米×64.5厘米×3.5厘米 长沙市博物馆藏 

tegMD1yoKR4GQut6BEJvaqS7RK3ZeZigXp3hr7pi.jpeg

文献资料 浙江图书馆、西泠印社藏

DIY5bUuhRWlZShnDhSI1jD6iDhZEGgtnXxvaX7Hh.jpg

展览日期:2021年12月1日—2022年2月20日

展览地点:浙江美术馆7、8、9号展厅

主办单位:浙江美术馆、湖南省博物馆

协办单位

浙江省博物馆、浙江图书馆、西泠印社、杭州博物馆(杭州博物院 筹)、长沙市博物馆、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绍兴博物馆、君匋艺术院

支持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浙江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山西博物院、温州博物馆、佛山市博物馆、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中国香港)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邹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