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唐勇:在互动与体验中感知“多重关系”
2022-01-13 09:52:41 未知
2022年1月4日,“多重关系——唐勇个展”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杨彪担任策展人,展出了艺术家唐勇2021年创作的《建造者》、 《消融的城》、《知识就是力量》、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坚固的碑》 、《看你能不能动?》等众多作品,互动性是这些作品的共性,需要观众在现场,不仅仅观看,还有身体参与其中,在与作品的交互过程中感受艺术家所传递的观念和意义。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宣布展览开幕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讲到,唐勇是川美青年一代中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艺术家,他的作品是对自己生活的时代、社会、生存的感悟和思考。他用隐喻性的语言表达了对人们在多元格局和急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矛盾的揭示,体现出艺术家能通过现实问题转化成为艺术呈现的敏悟和哲思。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致辞
在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看来,唐勇本次展览作品是近几年研究探索成果,以跨媒介艺术语言方式的集中展示,个人风格的不断改变延续了艺术家深刻的认知和线索,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传统雕塑语言的突破,对科技因素尤其是互动领域的深入的理解和和呈现,对日常材料的敏感和专注,对雕塑独有的纪念碑性的展示。在现场,作品之间的互文关系,构成了展览现场的一个整体。这样一个展览的作品和现场,需要观众在现场感受作品的氛围和微妙的情绪,体会感受艺术家的所思所想。
参展艺术家唐勇致辞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何桂彦介绍展览情况
策展人杨彪则讲到:唐勇一直关注实验雕塑的发展潮流,展览作品从具体的微观经验出发,以全新的叙述方式表达当下,不再强调统一的过程,而是与中心相关的多面体的合成,一切的关系都只具有暂时的效力,原有的秩序被内部的种种对立所撕裂,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被颠覆转换。当技术和机器成为生活的决定因素,作为个体,只有通过连续不断地改变形态来保持自身,拒绝让自己被一种生活秩序消化掉,作品、人即关系,以想象为基础的审美动因构成消费社会的基本动因,用艺术的跨界表达来思考和剖析消费社会,体现审美的当代价值。参与是人的知识的目的,从而形成一种技术性的秩序与人生活之间的张力,成为当代人对他自身永恒存在的参与。
现场:在互动与体验中感受作品的意义
唐勇《建造者》 雕塑装置 长650cm、宽550cm、高1050cm 钢管、电线、灯泡、机械互动设备、塑胶人物头像 2021
比如作品《建造者》由长短不一的钢管与扣件组成一个意向的人物造型,整体给人以强烈的建筑之感。形体结构的内部,安装有建筑工地常见的各种工具、电线、灯泡等,并在人物造型周围散落着表情麻木、机械的人头像。当观众靠近作品之时,隐藏的机械敲打装置开始启动,通过机械互动带动各种工具与钢管碰撞而发出各种敲击声,灯泡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忽明忽暗的闪烁,真实的还原了建筑工地场景。人置身其中,与之对话,通过身体的体验而反思中国急速的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影响。
唐勇《消融的城》 雕塑装置、影像 长1050cm、宽130cm、高205cm pvc水管、钢管、电视机、感应设备 2021 "
《消融的城》由pvc水管搭建出一座虚幻之城,并形成一种向下倾泻、消融之感。其与作品底部的电视相连,形成装置与影像的叠加。影像中的污染物随着观众的靠近而肆意倾泻,直到覆盖整个屏幕。作品以装置与影像的综合互动体现出现代城市无节制、过度消费所面临的生态危机。
唐勇《知识就是力量》 装置、影像 长570cm、宽490cm、高375cm 木板、手、铜书、黑绳、电视机 2021
作品《知识就是力量》,当人靠近作品之时,机械装置感应启动,四只巨大的手臂由墙体内伸出,通过黑绳试图拉动地面放置的金色小书,而金色小书纹丝不动。手臂开始循环反复,在反复的拉动中,形成力与力之间紧张的对抗,让人体会到知识在与权力的对抗中所彰显的力量!
唐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雕塑装置 长550cm、宽60cm、高323cm 书、墙体、木板、人头像、假发、机械传动设备 2021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同样如此,当人靠近作品之时,机械装置感应启动,带动人物头像缓缓向墙面移动、靠近,随后再缓慢地移开。当头像开始向墙面移动之时,头像下面的木板上升,其悬挂着的书本被提起,并闭合。当头像离开墙面之时,其下面的木板放下,并使书本打开。如此反复的运动,呈现出滑稽的剧场效应,作品在幽默、调侃中使人们对书以及读书产生了新的理解与认知。
唐勇《坚固的碑》 雕塑装置 长140cm、宽140cm、高350cm 草纸、墨水、钢板、机械振动设备 2021
《坚固的碑》是由草纸搭建成的一座形似方碑的雕塑装置,其基座盛满墨水,草纸被墨水浸染使其颜色由深至浅形成由上至下的渐变。当观众靠近作品之时,机械装置感应启动,带动整个“方碑”雕塑不停的抖动,形成摇摇欲坠之感,让人在表象坚固之中感受到碎弱与危险。
唐勇《看你能不能动?》 雕塑装置 长610cm、宽320cm、高180cm 塑胶手臂、木椅、带刺铁丝、机械振动设备 2021
《看你能不能动?》用三把高低不一的椅子一字排开,无数带刺的铁丝对其不断的缠绕而使之受制于捆绑与制约,其前方的手拉动着铁丝,整体构成一幅既真实而又荒诞的现场。当观众靠近,在机械互动的作用下,椅子开始不停的震动、擅抖,其与稳如泰山的手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在力与势的较量、对抗中让人反思与追问。
唐勇:强调观众与作品之间交融的关系
唐勇讲自己的创作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当代艺术飞速发展的时期,可以了解到国际上新的艺术形态和艺术形式的背景下,作为进入艺术领域的年轻人,对传统艺术、雕塑的理解以及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困惑,如何将传统与当代结合?如何表达自我对时代的理解?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唐勇做了很多的尝试,比如做彩色的作品,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符号性东西、砖头等等媒介运用到作品中,作品强调内心的沉重感和压抑感以及视觉的冲击感。
展览现场
其次是2000年左右,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迎来了消费社会,人们迷失在物质世界,唐勇也是其中之一,所以他就开始思考,作为艺术家该如何看待消费社会的到来?他用反讽的方式去呈现年轻人们的一些生活状态,创作了“动力火车”、“与我的一次对话”等等众多作品,反思消费社会对人们的影响;第三个阶段唐勇讲到,自己的创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思考转向对生命价值、生命意义的探讨,在经历了消费社会之后,我们的精神是什么?文化诉求是什么?作为生命的个人,需要的是什么?在创作手法上还有艺术语言和媒介的选择上都有很多的突破,比如在造型上是大人物与小人物的对比,通过这种夸张的关系,制造一种矛盾和冲突,通过色彩的反差,强调他个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展览现场
随着生态环境以及城市环境、文化环境的变迁,唐勇的创作来到了第四个阶段,他的创作也从宏大叙事转向个人日常生活、生命经验的关注和思考,在这个阶段他开始运用综合材料进行创作,比如影像开始进入到他的作品中,此外现成品、声音、以及一些科技手段都开始进入到他的创作中,作品开始与观众产生互动;2015年之后,智能技术越来越发达,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这种变化,唐勇开始运用VR、AR以及生物技术等等进行创作,作品更强调声光电以及现场的感受。
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也是如此,唐勇特别强调观众与作品之间交融的关系,尤其是观众们身体的参与和体验,观众是作品的一部分,现场的一部分,在现场,观众会进入一个剧场的关系之中,在这个关系中,需要观众调动自己的嗅觉、视觉、听觉全身心的投入,在体验中感受艺术家通过作品传达的观念、意义以及感知背后的逻辑。
批评家王林是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在他看来,唐勇的创作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现状和文化历史发声。他对生态环境与城市状况、生存困境与底层人文、知识权利与大众取向种种关系的重述,为观者提供了介入性的动态体验。作品的综合性与现场感,其力度、深度和锐度,都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自2020年起,在科技和资本不断深度结合的当下,“工具人”这一网络用语突然流行,它体现了:一种不断被异化和工具化的现实正在受到人们普遍地关注。同为学术主持的姜俊认为,唐勇个展《多重关系》可以被理解为一次艺术性的回应:只有恢复人和世界、人和人的“多重关系”,人才能从“工具”回归“目的”,实现自身的存在。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2月28日。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