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走单骑2|走进“字”里安阳,致敬中国考古百年
2022-01-13 11:35:29 陈徽
文字,是今天的人们最离不开的“工具”之一。世界各地的古老文明,无不留下了它们的文字亦或符号语言。
对于每天都在使用汉字的我们而言,汉字离我们的生活实在是太近了。今天的中国,小到一张超市的小票,大到飞机场、动车站的滚动告示牌,汉字无处不在,并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但事实上,它距离我们也很“遥远“。
这些可以不断变化重组、发音各异的汉字,来自中国远古先祖的馈赠。
在河南安阳,远古先民点燃了汉字传承的薪火。
殷墟,这座安阳西北郊的历史文化名城,横跨洹河南北两岸,是商代晚期的都城,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从公元前1300年到公元前1046年,这里支撑了一个国家文化、商业、军事、政治的交流,维持了商王朝的运转,同时也见证了一个王朝的兴衰。公元前1046年,著名的“武王伐纣”在此落下了最后一记印痕,这座繁盛了255年的王都,逐渐荒芜丛生,成为了一片废墟。而当下汉字的雏形——甲骨文,即诞生于此。
2022年1月10日,浙江卫视《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二季第4期开播。由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带队,本期,“万里少年团”走进殷墟遗址,追寻远古先民的足迹,探访甲骨文发祥地,重新发现甲骨文与青铜器的魅力。
方言遇上甲骨文,哪个更胜一筹?
“万里少年团”团员周韵为了验证甲骨文作为早期汉字的“威力”,决定使用两种方式,将另外两组成员“召唤”到她所在的妇好墓遗址。
分别收到了一张甲骨文石刻照片和一段温州方言语音的牛骏峰小分队、老单肖央小分队,会如何理解周韵想要传递的信息?
而这两种方式,显然将两个小分队指向了不同的方向——牛骏峰很快破译了甲骨文,“妇好”二字本身的象形特点让他联想到了殷墟著名的妇好墓遗址。
单院长和肖央却为那一段听不懂的南方方言所困惑,只听懂了一个“墓”字的他们将错就错地浏览了由十余座大墓、两千多个小墓组成的殷墟王陵遗址。
殷墟王陵遗址又是如何在当年被发现的?
原来,在近代有位金石学家王懿荣,因为生了病,需要去药房抓药。而有一味叫做龙骨的药,上面竟然有刻画的符号。这令他感到非常惊奇,擅长书法、金石学的他立刻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并断定其为古文字。
1908年,学者罗振玉也对这些甲骨展开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得知了这些药材的出土地点正是在安阳,于是,殷墟的神秘面纱就此被掀开了一角。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在今天已经被人们充分地认识与发现。在这其中,也由甲骨文窥见了远古先民们丰富的日常生活。
比如,这里有中国最早的“车祸”记录。
“癸巳卜,殼,贞:旬亡祸?王固曰:乃兹亦有杀,若称,甲午,王往逐兕,小臣载车马,硪驭王车,子央亦坠。”——《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癸巳日,商朝的武丁王做了个占卜,问近几天是否有灾祸,武丁王在听了占卜师的答案后,认为可能还是会发生不测。果然,到了甲午日,武丁王出门狩猎,也许车子与什么发生了碰撞,车体发生了眼中损坏,随行的一位叫“子央”的人还坠下了马车。
在这个“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的故事以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作为一种早期的文字,甲骨文涂鸦式的书写方式充满了古人的想象,一个符号或许可以包罗万象,而这个特点,或许成为了它奠定现代汉字基础的重要原因。
而在殷墟考古发掘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殷墟不只有这些见证早期文明的甲骨,还有重要的工艺遗产——青铜器。
殷墟遗址的M260展厅,是著名的司母戊方鼎的出土地。
作为皇家威权的化身,司母戊方鼎也代表了那个时代最先进的工艺。以它为代表的商代青铜器并不是用单一材料直接烧铸,而是混合了多种金属,并有着规范的合金比例。
除了我们常见的鼎,还有许多其他生活器具,呈现着不同的造型。
这些青铜器在出土时已经布满了氧化的痕迹,因此呈现出青灰蓝色,但实际上,在人们使用的阶段,它是金光灿灿,如黄金一般的明艳。这大概也是时人喜爱青铜器具的主要原因吧。
或许每个人走进展厅,都会为这些高雅庄严的器具所折服,但很少有人想过,这些古人留下的丰富遗产,究竟是如何呈现在大众眼前的。
在每天忙碌于殷墟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安阳工作站整理间,布满了散落一地的零碎陶片。
研究人员将它们按照颜色、纹饰分类,再按照陶器口沿处往下拼接。
拼接陶器残片的工作非常繁琐困难,研究人员在商代的37万片陶片中,也只能拼出380件外观较为完整的陶器。
而实地发掘的工作同样充满了艰辛。考古人员需要拿手铲刮地层,通过刮出的痕迹,对土层下面的情况进行判断。
最早主持殷墟遗址考古发掘的郑振香女士,早年也有一把手铲,在长年累月的亲手发掘中,手铲被逐渐磨去了边角,变成了一把小勺。
从这一段文字描述中,我们或许也可以想象,在烈日下、在寒风中,考古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发掘,才让这些深埋地下的“明珠”不至于蒙尘。
在中国考古一百周年到来之际,节目组准备了一场无人机表演秀,致敬考古百年。
现代科技与远古的青铜鼎、青铜牛尊的结合,真正地让这些文物中所承载的文脉与记忆“活了起来”。
绚丽的灯效伴随着一个个文物造型点亮了安阳的夜空,也将世界文化遗产的力量烙印到了在场观众的心中。
世界文化遗产不该仅仅是独自美丽,它更应该被这片土地的每一位“继承者”们所拥有。从这里出发,让所有人一起,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让世遗“活起来”,向更远的未来“走出去”。
(责任编辑:陈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