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 | 袁晓舫: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 艺术是城市文化的灵魂
2022-01-14 15:27:31 陈耀杰
《谁的名字写在水中》是艺术家袁晓舫参加第二届东湖生态雕塑双年展的作品。
袁晓舫最初见到“谁的名字写在水中”这句话的时候,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是在阿纳森的《西方现代艺术史》的彩页里,是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德库宁的一幅画的题目,后来他才知道是英国著名诗人济慈墓志铭上的一句话。
人们常说把名字写在沙上,风一吹就不见了,表示转瞬即逝、不留痕迹的意思。济慈更直接,说把名字写在水中,一写就没有了。中国有老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谁是匆匆过客,谁又将青史留名?每个人都思考过这样的问题。袁晓舫选择将这八个字漂浮在纪念公园的水面上,是想引起观看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我考虑这个方案的时候,也在想,如果用中国的毛笔和墨汁在水面上写一个人的名字,那一写就化开了。这句话必须要让人看见,才能引起人们真正的思考,所以就用了八个黑体的大字。”袁晓舫说。
他还讲到,人类是追求意义的动物,总在思考人生的意义,那终有一死的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呢?有的人说有意义,有的人说没有意义,也有的人说,人生的意义就在这种不断地思考和追问中。为什么有意义?为什么没有意义?到底是哪一种呢?相信观者自有答案。
袁晓舫:1961年生于湖北武汉,1986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现任教于该院。
对谈
雅昌艺术网:您是如何与此次展览结缘的?
袁晓舫:此次展览十分荣幸受到组委会的邀请,这也是我第一次在户外展示自己的作品,我希望我的作品有更多的人喜欢。
袁晓舫《谁的名字写在水中》/装置/不锈钢喷漆/约1000x300x2cm/2021
雅昌艺术网:对于武汉这座城市是如何看待的?作品与武汉这座城市是否有所联系?
袁晓舫:自从去年疫情封城后,武汉就习惯性的被人们称为英雄的城市,比起其他城市来,武汉确实有它阳刚的一面,但武汉其实也很多元,很丰富,有市井的一面,也有面对生活面对苦难坚强的一面,当然还包括其他的很多面。作为城市的一员,我生活在这个城市,又参与了此次聚焦生态的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我想我的作品与武汉这座城市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示的场地位于武汉石门峰纪念公园,对于这里的空间环境您是如何看待的?这里从事公共艺术创作的优势是什么?独特性在哪里?
袁晓舫:石门峰纪念公园的环境很静穆、优雅,在石门峰纪念公园从事公共艺术创作的优势就是它的环境,独特性在于对生态平衡这种状态的努力追求。
《谁的名字写在水中》现场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您的参展作品为《谁的名字写在水中》,能否谈谈为什么选择这件作品参与展览?
袁晓舫:我最初见到“谁的名字写在水中”这句话的时候,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是在阿纳森的《西方现代艺术史》的彩页里,是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德库宁的一幅画的题目,后来才知道是英国著名诗人济慈墓志铭上的一句话。人们常说把名字写在沙上,风一吹就不见了,表示转瞬即逝、不留痕迹的意思。济慈更直接,说把名字写在水中,一写就没有了。中国有老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谁是匆匆过客,谁又将青史留名?每个人都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我选择将这八个字漂浮在纪念公园的水面上,是想引起观看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雅昌艺术网:您将作品的名字写在水面上,这件作品您想要传达理念和信息的是什么?
袁晓舫:我考虑这个方案的时候,也在想,如果用中国的毛笔和墨汁在水面上写一个人的名字,那一写就化开了。这句话必须要让人看见,才能引起人们真正的思考,所以就用了八个黑体的大字。人类是追求意义的动物,总在思考人生的意义,那终有一死的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呢?有的人说有意义,有的人说没有意义,也有的人说,人生的意义就在这种不断地思考和追问中。为什么有意义?为什么没有意义?到底是哪一种呢?相信观者自有答案。
《谁的名字写在水中》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在您的思考中,作品与观众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
袁晓舫:现在人们看到很大的文字都是在商业广告和宣传标语里,那些不是在墙上就是在楼顶,没有人见过文字平躺在水面上。在水面上看到文字,这是一种不同的观看经历,会引起人的好奇心,会引起人们要看清楚这几个字的兴趣。当人们看清这句话的时候,他们会想为什么把这几个字放在水面上?这几个字要传达的是什么意思?在这种思绪的互动中,作品与观众的关系也就开始建立了,再深入,他们会想到更多,我相信人们会有不同的阐释。
雅昌艺术网:还有这件作品落地之后,与所处环境会是怎样一种关系?
我觉得这件作品与环境的关系是协调的,它没有破坏任何景观,也没有与纪念公园整体情境形成冲突。它带些诗意的漂浮在水面上,会随着微风轻轻地摆动,给人一种轻松愉悦以及沉思的感觉。很多人说,这是个诗意的作品,我可以理解,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
《谁的名字写在水中》现场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的主题为“百分百”,对于这一主题您是如何理解的?
袁晓舫:“百分百”既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信念。“百分百”既是对环境生态的一种追求 ,也是对美好未来的一种信念。
雅昌艺术网:展览聚焦“生态雕塑”,关于“生态雕塑”这一概念您是如何理解的?
袁晓舫:生态原意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生态雕塑”这个概念我的理解是艺术作品与自然环境是一种共生和共存的关系,简单的说,这个“雕塑”放在环境使人不感觉到突兀,同时不会破坏这个环境,既不破坏环境的视觉,也不破坏环境的生态。我想我的作品达到了这个目的。
雅昌艺术网:本次展览提出“生态雕塑”概念,是公共艺术的全新领域,您是如何看待这一公共艺术发展的新趋势的?
袁晓舫:环境问题在今天的世界范围内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有科学家说,大量碳排放导致的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等现象正在威胁着人类。地球生态的剧变,可能使人类遭受灭顶之灾。虽然有极少数的科学家对碳排放导致的气温升高表示了怀疑,但环境问题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污染等一系列生态事件,确实在困扰着人类。“生态雕塑”概念的提出,回应了当今全球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公共艺术就是要勇于面对这些具体的问题。
袁晓舫《十年》/双屏动态影像/12分08秒/2004-2014
雅昌艺术网:公共艺术的外延似乎在不断的拓展,您是如何看待公共艺术在当下的发展的?或者在您看来当下公共艺术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袁晓舫:在今天公共艺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不再是我们过去理解的在公共空间做些公共艺术品,今天的公共艺术的特点是需要更多公众的具体参与。我觉得公共艺术的发展,不仅是拓展媒介,还要与具体的人群或社群产生交流和互动。不仅仅是生产物质性的文本艺术,也要使参与者成为公共艺术的主体——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没有艺术文本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参与式艺术。可以有文本式的作品,也可以没有文本式的作品,但参与者的观念参与是不可或缺的,这就是参与者主动成为“公共艺术”的一部分,这也是公共艺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袁晓舫《谁的世界恶语相向》/布面油画 /119×212cm /2018图片
袁晓舫《那些随风而逝的轮回》/布面油画 /119×212cm / 2018
袁晓舫《它的黯淡胜过你最耀眼的光芒》/综合艺术项目/2020
雅昌艺术网:具体到此次展览,在您看来,像“生态雕塑双年展”这样展览的举办对于城市或者公共艺术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袁晓舫: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质量的艺术展览是多多益善。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艺术是城市文化的灵魂。公共艺术——有受众参与的公共艺术,会使得城市的生活更具有艺术的气息。像“生态雕塑双年展”这样展览的举办,应该会促进武汉这个城市得到相应的发展。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