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告|“共生的景观”突破中心模式,拓展区域文化生态
2022-01-14 16:56:24 未知
2022年1月16日,“共生的景观——第二届南海公共艺术展”将在佛山南海桂城千灯湖活水公园启动。本次公共艺术展由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主办,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办事处联合承办,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支持,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协办。由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范勃教授担任项目总顾问,全国知名策展人、批评家冯博一、何桂彦、冀少峰、王璜生、杨卫、杨小彦、俞可组成学术委员会,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胡斌担任策展人,佛山市艺术创作院院长夏金旺任展览总监。展期将持续至2022年4月16日。
策展人语
近些年来,在中国的非中心城市或者城郊乃至乡野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公共艺术项目,这一方面与艺术组织者希望打破中心城市的僵化模式,寻找新的艺术发生方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区域的文化艺术生态的拓展有关。南海公共艺术展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诞生的。2020年初,其以“拓展的剧场”为题,以跨媒介、跨形态的综合性艺术呈现,试图让艺术融入城市,融入生活、融入社会,获得了很好的反响。而正是基于首届南海公共艺术展所取得的良好效应以及世界公共艺术发展的态势,南海着力于将这项持续性的展事打造为具有国际视野的本区域文化艺术品牌。
本届南海公共艺术展力图在首届对于作品与公共空间关系拓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于新型公共艺术的“共生”概念。因为伴随着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各地催生出数量众多的作为城市景观和娱乐消费的标示性公共艺术作品,它们对于社会日常生活是一种强制性的固化介入,而并不能真正与广大公众的切实诉求以及生活方式融合共生。展览所在地千灯湖活水公园作为一个新型城市景观,已经在人与自然及人文环境的关系上建立了某种融洽的交互方式,成为本区域市民休闲不可或缺的切实场域,而不是奇观化的吸引眼球的拼装组合之所。艺术如何与这样一个景观相融合并形成“共生共长”的关系是本届公共艺术展要思考的问题。
围绕“共生的景观”这一主题,展览所邀请的艺术家创作从这样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材料和形态的生态化,将山石树木和动物作为创作的元素与素材,由此建立自然与现代物质以及生活的关系。二是深入到本地的文脉和习俗之中,对这些植根于区域文化的因素进行创造性的转换,让传统成为“一种人文现象的持续在场”,而不是过去时空的凝固物。三是与本地区新兴产业和技术形成共振,探索新材料、新技术所带来的观念更新和思想拓展。四是提高公众参与度。本次展览不少作品都将公众的参与作为作品的一部分,在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让作品产生变化,也让观众获得富有思想意趣的身心体验,而不是去建造固定化的、速成的、永恒不变的刻板存在。
总之,本次展览的作品不管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都希望与在地景观和社区环境“共同生长”,从而形成流动的而又取向多元的新的生态。在大力提倡艺术教育和美育的今天,我们应该让这里的公共艺术成为一种“微介入”的力量,而不是某种宏大而空洞的框架,从而与全球所关注的绿色生态、绿色经济、绿色文化联系起来,同时也成为南海人民生活的一种方式,促进南海文化品质和人文自然环境的优化提升。
胡斌
本次邀请参展艺术家有:安迪·莱提宁(Antti Laitinen)、崔译、段俊豪、傅中望、付军胜、管怀宾、郭工、江山、林岚、李琳琳、若瑟·狄莫(José Drummond)、宋冬、孙佳兴、童昆鸟、无一工作室(李超、罗保权、刘再行、赵耕)、万朵云、杨心广、杨光、杨牧石、杨义飞、蚁潮、周力,包括有国内外重要知名艺术家、优秀中青年艺术家,他们为千灯湖活水公园带来了22件公共艺术作品。这些作品围绕“共生的景观”这一主题,从这样几个方面展开。一是材料和形态的生态化,将山石树木和动物作为创作的元素与素材,由此建立自然与现代物质以及生活的关系。比如郭工以螺帽连接大型花岗岩,用现代工艺与自然朴拙的石块对话;李琳琳通过奇幻的动物组合营造温暖、和谐、浪漫的氛围;童昆鸟以平衡为动力的鸟型雕塑思考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杨心广以“绿色”混凝土附着于岩石来表达自然与人工共生共长的状态;周力以综合材料构建出草木繁盛、人与万物共存的宏大而抽象的图景。
二是深入到本地的文脉和习俗之中,对这些植根于区域文化的因素进行创造性的转换,让传统成为“一种人文现象的持续在场”,而不是过去时空的凝固物。崔译将佛山传统文化中龙舟和剪纸的视觉造型与城市改造所遗留的回收钢筋结合,呈现工业和自然的转换关系;无一工作室以佛山本地文化中的世界级符号——“功夫”展开,实施一组具有交互趣味的装置艺术项目;傅中望用榫卯结构连接铜和不锈钢材料,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管怀宾借用中国传统园林的方式去捕捉经典与南海地脉的传承;若瑟·狄莫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的正方形和圆形的结合来体现灵活性和秩序的世界定义;段俊豪以不同材料建构的牌坊造型来作为南海建基传统、迎接新时代变革的象征。
三是与本地区新兴产业和技术形成共振,探索新材料、新技术所带来的观念更新和思想拓展。比如杨牧石通过对材料的处理以及形态的错位,激发观者对于城市的发展、变革以及生产关系的思考与想象;杨义飞以风与本地不锈钢材料构建的“窗”共为媒介,来定格某种南方记忆;蚁潮采用本地富有盛名的铝、陶材料来构筑水的分子式造型,以传达接纳与包容的意涵;付军胜将渔村老旧渔船和不锈钢门组装成引发浪漫和自由想象的“飞船”;林岚使用水管和铁器等城市旧材料和伞布组成意喻英雄气概的木棉花;孙佳兴采用不锈钢材料组成极具未来感的“时空森林”。
四是提高公众参与度。本次展览不少作品都将公众的参与作为作品的一部分,在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中让作品产生变化,也让观众获得富有思想意趣的身心体验,而不是去建造固定化的、速成的、永恒不变的刻板存在。比如安迪·莱提宁让观众通过钉钉子这一简单的手工形式体验立方体由木变成钢的过程以及视觉外观的转换;江山的持续性、开放性互动艺术计划结合了本地材料工艺和产业技术,以及众多普通民众的参与;万朵云将剪纸的局部图案进行简化提炼与游乐设施相结合来与公众产生互动;杨光利用现场的树和当地传统民居建筑的造型元素来构筑一个供人作息的空间;宋冬创造了一个长达40米的跷跷板,象征当今时代的时间刻度和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
参展作品方案与阐述
钉子立方体
艺术家:安迪•莱提宁(Antti Laitinen)
材质:木、钉子
尺寸:长200×宽200×高200cm等
时间:2021年
钉子立方体是一个参与式项目,在观众的参与合作下,一个木制的立方体将被钉子覆盖。钉钉子是作品的一部分,它将从展览的开始一直持续到结束。钉钉子是一种最简单的手工形式,从儿童到成人,几乎每个人都能操作,或者至少很容易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立方体的视觉外观和材料将从木材变成钢。
日光•倚江傍海
艺术家:崔译
材质:回收钢筋、耐候钢板、景观石、不锈钢等综合材料
尺寸:长510×宽250×高380cm
时间:2021年
作品的灵感来源于佛⼭传统⽂化中“赛龙⾈”锐意进取的精神含义和剪纸的视觉造型,并结合了艺术家创作脉络中对城市改造所遗留的回收钢筋的使⽤。扭曲的工业剩余物在作品中实现自然⽣长的能量转换,呈现出⼀种博弈、共⽣的⽣存状态和生态关系。
契合
艺术家:傅中望
材质:镜面不锈钢、铜
尺寸:高250cm
时间:2021年
将铜这一种古老的材料和不锈钢这种现代材料用榫卯结构“契合”为一个整体,一冷一暖,一阴一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传统与现代的“契合”。
切问-花岗岩
艺术家:郭工
材质:花岗岩、不锈钢等辅材
尺寸:270×180×240cm,120×105×60cm,80×70×45cm
时间:2021年
花岗岩-石块,并非一个文化符号,也不应该仅仅是一种象征。它那凝固的,有形的,静态的,冷酷的特质里,隐藏了某种弥散的,无形的,动态的,蓬勃而出的力量。这力量既是自然的,也是内心的,既是属于“我”的,又是“我”之外的;因此,它既是中国文化里的,也是人类精神所共享的。
这件作品希望与石块“对话”,而不是用石块“表达”。抛开繁杂的文化讲述和象征意义,选择一块自然拙朴的石头,用简单直接的现代工艺与之对话,用看似简单枯燥的方式,开启一次浪漫的心路旅行,希望找到超越感官的触动。
与共2021-礼物
艺术家:江山
材质:陶瓷、不锈钢、灯光等
尺寸:960×190×20cm,400×400×528cm
时间:2021年
《与共•2021》是持续性、开放性的互动艺术计划、2021 年度佛山市文艺精品项目,特针对千灯湖活水公园的展示创作公共艺术作品《礼物》。本作品包含装置、影像、与公众的持续性互动行为等,结合中国特有的历史节点和特定的历史记忆,以佛山地区陶瓷工艺、钢铁工艺(作品金属结构为304不锈钢)、照明科技等基础产业和相关技术作为创作材料和制作方法,综合考量佛山南海本地因素进行创作。作品邀请普通民众作为创作主体,以网络广泛征集志愿者参与为基础,试图藉由对“群众”作为日常化创作行为主体的认知和实践,来激发普通个体对自身的发现与思考,同时,随着创作过程的深入和作品从形式到内涵的演进,以趋于仪式化的树苗栽种和移植,提示人们经由对具体的自然对象以及生命个体的关注来思考自身与自然的抽象关系问题。
广东耀龙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高敦照明设计有限公司,佛山德珂照明科技有限公司为作品制作提供赞助支持。
重回世界
艺术家:李琳琳
材质:综合材料
尺寸:长600×宽800×高370cm
时间:2021年
世界在经历疫情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冠疫情阻断了人们面对面近距离的相互交流交往,一切都要保持距离,艺术家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世界的人们重新回到人与人之间的零距离接触。在疫情期间,“保持一米安全距离”好像把整个世界都隔开了,人与人之间也被分隔开,她尝试通过“重回世界”这组作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世界再次回到一种安详的、能够密切交往的一种秩序上来。“重回世界”是对世界新秩序与和平友爱的一种期盼,促进城市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营造出一种充满温暖、和谐、浪漫的氛围。希望“重回世界”这组作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欢乐与惊喜。
飞不走的鸟
艺术家:童昆鸟
材质:金属焊接铁皮,不锈钢网
尺寸:500×300×80cm
时间:2021年
这件作品是自然环境里以平衡为动力的鸟型雕塑,巨大的金黄平衡鸟被搁置在水面露出的金字塔尖之上,象征自由文明的庞大鸟体盘旋在水平面,任由气流穿过,随风起落。它似乎有着自己的身份属性,坚定地平衡着自己的身体,在矛盾和自由里寻找归属之地,在迷离和缺失的线索里导航方向,静静地等待着,思考着,漂浮着……警示我们人类在当今时代高速发展和扩张中,如何更好地平衡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的关系。
渡园
艺术家:管怀宾
材质:钢板、不锈钢板、铝板等
尺寸:1080×510×480cm
时间:2021年
《渡园》一方面与南海地理人文景观相关,同时也是希望能融合建筑、公共装置的语言表现,尤其是公共场域的交互性。《渡园》某种意义上受到中国园林空间营造美学的启示,园林总是孕含着曲径通幽、峰回路转、小径交叉、造景造境的美学话题。《渡园》其实也是借由物与物的关联,探讨一个空间、时间交合延展的话题,包括南海的地域风情。当然,这不只是个人乌托邦式的话语建构,而是希望在装置与公共雕塑之间营构一个大家可以体验触碰的公共艺术场域。这里有迷宫般东方园林的空间美学的支撑,那一道道屏风式的回廊与倾斜舟体其实也是某种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断章。希望人们在这一模糊的作品边界上既触碰经典(二十四诗品的廊柱)与南海地脉的传承,同时也能对快速的城市发展与个人的私域精神领地的同构有所反思。
纸玩具
艺术家:万朵云
材质:金属着色、玻璃钢
尺寸:长520×宽235×高248cm,长267× 宽147× 高276cm
时间:2021年
在剪纸艺术的局部图案(蝴蝶、火烧云)的基础上加以简化提炼,图形以镂空呈现出剪纸效果,与游乐设施相结合,增加可玩性。从滑梯滑下,荡起秋千就是最简单的快乐。在我们小时候,遍地都是秋千、滑滑梯,现在反倒少了,游乐设施往往建在商场。公园怎么能缺少玩耍的地方,蓝天白云下荡会秋千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焊连-遗迹
艺术家:杨牧石
材料:站岗台、铁管、螺纹钢、喷漆
尺寸:830×1800×1200cm
时间:2020-2021年
一组灰色几何装置座落于户外空间,与环境形成对比。紧张的转折面、不稳定的透视、矛盾的比例关系、严密的连接点、残缺的切面形成了六个向内收缩的直线状结构。艺术家将站岗台、铁管和螺纹钢裁切后重新焊连,并在灰色喷漆的笼罩下组建出错落有致,相互干预的独立空间。空间的造型、比例以及间隙尺寸来源于对古代、现代和当代城市遗迹的叠置与锐化。当这些错位的六面体块遭遇公共绿地系统时,城市的活力被重新调动。《焊连-遗迹》展现出截取、处理后的城市景观。作品与观众、室外的自然元素、办公楼、居民社区产生对话。艺术家通过对材料的处理以及形态的错位,激发着观者对于城市的发展、变革以及生产关系的思考与想象。
漂亮的混凝土
艺术家:杨心广
材质:石头、植筋胶、钢筋、混凝土、水性漆
尺寸:尺寸可变
时间:2021年
岩石上冒出来的绿色会让人联想到植物,或者抽象地理解为“生命”这一概念。这些造型随意的混凝土疙瘩看似是生长在岩石上的某种生物,但这种绿是幻彩的,艳丽到让人心生疑虑,而且是以生物群的形式出现,隐隐感觉到一股势不可挡的繁衍力量。岩石与混凝土所带来的“硬气”更显咄咄逼人,自然与人工共生共长,在经历过抗争与合谋之后,新的生态已经形成;人类在这个新的生态系统中会有一种陌生感,就像远古时代原始人面对大自然的那种疑虑与惊惧。
南风
艺术家:杨义飞
材质:304不锈钢
尺寸:长350×宽250×高450cm
时间:2021年
《南风》与时间有关。空气流动引起的瞬间自然现象在此被物化为“凝固的瞬间”,无所不在的风与“窗”共为媒介。串联本地的历史与当下,变革与发展寄居在可触及的气流里。作为干预与互动,自然的风与人造的风将带给观众一种难以厘清的体验。“风”与“窗”共时,包含并定格了作者的南方记忆,外表坚硬内核柔软。该作品是综合感受的载体,静与动的结合,虚与实的体验,软与硬的置换。
百草园
艺术家:周力
材质:不锈钢、铜、亚克力
尺寸:1200×500×800cm
时间:2021年
《百草园》以不锈钢、亚克力,以及铜为基础材料,用简洁而飘逸、极具归纳性的视觉形态,构建出一幅草木繁盛、人与万物共生的宏大而抽象的图景。这件作品也可以看作是艺术家系列绘画“桃花源”在空间中的延伸。作品以垂直的金属线为基础,这一元素源自她的大型公共装置“格制”。金属直线暗示了天地间的秩序,以及人的中正和理智。飘逸的线条和笔触般的结点源自她绘画中的抽象线条。这些线条源于中国书法,也包含了她对自然气韵的体会。每根直线与各自线条构成一个独立单元,象征了无限。这一灵感来自雨滴落在地面散开的形态,立时会进行现场表演,犹如在雨中绽放的万物气象。整体造型简洁而富于未来感,将科技色彩与中国文化中的视觉元素融为一体,呼唤人、科技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一个更加包容,更具智慧,更具人文精神的未来。
海•纳
艺术家:蚁潮
材质:铝、陶
尺寸:310×280×260cm
时间:2021年
“水”是世间万物之本。正所谓“水滴石穿”“海纳百川”。聚水成河,聚川成海,水的性格近似母亲,博大而包容。佛山作为广东第三大城市,特有的水乡人文在全国独具地域特色,更有铝、钢、陶各大产业名震全球,在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中体现出广东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更体现出“水”特有的接纳与包容。作品运用水的化学式H₂O形式设计作品造型,并采用现代艺术语言丰富作品的视觉效果,利用铝与陶两种材料的特点,希望呈现接纳与包容的视觉感受,传达作者对“水”的敬畏与崇拜。作品运用铝材与陶作为作品的载体也是体现了作品的在地性,而且预留了与观众的互动空间,观众可以在作品的底部通过“O”的空间仰望天空,感受天、地、人、“水”之间和谐共生的理念。
你越想忘记,你就会记得越好
艺术家:若瑟•狄莫(José Drummond)
材质:不锈钢、石头
尺寸:150×150×500cm
时间:2021年
作品包含了文化之间的差距,艺术媒介之间的差距,技术和自然之间的差距,以及梦想/虚构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这是一件结合了诗歌、存在主义和新唯物主义主题的作品,指出了自然和人类存在之间的冥想空间,以及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概念,即使它们显然是不相关的。常常是在这种非空间,这种空虚,这种声音之间的寂静的可能性中,我们可以找到对这种特定类型的空虚的解释——只有在它的冲突对立中才有可能。
艺术家创建的这一个装置,结合了两种形式:正方形和圆形。两者在四个方向上相等——向上、向下、向内和向外——并且都是完整的。圆圈通常代表精神,因为它们是无限的——它们没有尽头。广场通常是物质世界的象征。在所有几何图形中,这两个在中国尤为深刻。与这两种形状相关的智慧隐藏在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这个项目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铜币,在那里,一个外圆和一个内方(外圆内方)指出:灵活性和秩序的概念是世界的定义。也有人说,一个人应该像硬币一样,外表适应性强,但内心有强大的规则。 这个装置创造了一个缺席的反射抛光不锈钢整块竖立在广场内的石头圈,代表一个非物质的时间形象。这是一个停下来、沉思、思考和呼吸的空间,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快节奏的当代世界中,这是如此需要。此项目旨在提供一个世界整体的描述,而不是由单独的自然和社会领域组成。它不是纯粹的概念或纯粹的神器。这是一个基于过程的研究现场特定的装置,在一个由概念和物质相互关联的纠结组成的世界上,重新设计了对表象、客体、主体、时间、伤亡、代理、情感和主观性的理解。它认为一座投机性的后人类神庙跨越了东西方、过去和现在、活着的身体和现象世界的缺失环节,直面我们经验中被忽视的一个层面。 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自然和时间根本不关心我们人类对于进化、未来、经济、地理边界、建筑、公共空间、互联网等等的概念,这就是重点。
绿荫下
作者:杨光
材质:不锈钢、树
尺寸:长540×宽240×高358cm
时间:2021年
击!
艺术家:无一工作室(李超、罗保权、刘再行、赵耕)
材质:不锈钢、玻璃钢、灯光组件等
尺寸:2000×267×41cm
时间:2021年
作为另一种公共艺术策略,以佛山本地文化中的世界级符号——“功夫”展开, 实施一组以交互趣味为主的装置艺术项目。通过打击带感应原件的“练功器”造型装置,一系列“掌”造型光效依次运动点亮,形成一次打破次元壁与空间的“打击”。以传统武术的自醒精神,向疫情、低落等负面因素发起对抗。
飞船
艺术家:付军胜
材质:北区渔村老旧渔船、损坏的不锈钢伸缩门、亚克力边角料及废板等
尺寸:700×500×400cm
时间:2021年
船是人们的生产工具,承载着某种文明架构中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翅膀是鸟类的结构部分,能够带鸟儿起飞、飞行到更高和更远处,它来自自然。打破惯性逻辑,用梦幻的方式,超越现实地将两者融合到一起,从而产生新的意象,但其实蕴含着一种更具体的现实追求,人类与自然的共同体,会带来更浪漫、更自由的生活体验。
英雄树
艺术家:林岚
材质:水管、伞布
尺寸:长350×宽150×高500cm
时间:2021年
树是艺术家长期以来的创作主题,树在人类发展史中担任了不少遮风挡雨的角色,亦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重要信息的媒介,时刻提醒着人类和其他物种共生的重要性。这次所使用的红棉是中国南方和佛山市常见的树。除了树本身的意义,她亦藉此树来代表佛山市的建设成果。香港已故歌手罗文的经典作品《红棉》歌词中说道:“红棉独有傲骨干,正直无偏英挺好榜样。”佛山市如今的规模,是大量无名英雄为此城市作出贡献的成果。
在城市建设中,民生建设离不开水管,交通建设离不开铁路运输。艺术家用佛山的旧材料:水管和铁器,来打造此树,既代表着以前的痕迹,亦象征着宏观的城市和微观的建筑的血管。俯看,像是地铁或公车的立体路线图;横看,则像是一栋栋的建筑物。利用水管的空心特色,配合市民的声音参与,使其成为更大众化的作品。同时,作品选取了软和硬的物料作为对比,新的打印科技,代表着新一代的软技术和软实力,落实在盘根交错的“树干”上,体现出两代人互相扶持,不亢不卑,绽放灿烂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无尽未来
艺术家:孙佳兴
材质:材质304 镜面不锈钢
尺寸:530×350× 400cm
时间:2021年
《无尽未来》是一个由15根不同高度的柱形物体组成的装置作品,弯曲的尖柱象征着佛山的千年古城与摩登都市形象的双重图式,向天空延伸的柱体犹如一棵棵见证历史变迁的参天大树,也像是一栋栋在城市发展中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从下而上的透视设计和柔和弯曲的尖顶,打造出一种无限的未来感。人们可以穿行于这个“时空森林”之中,镜面折射会使人感受到空间的错置变化,犹如置身于这个城市的历史与未来的交叠重现。巨大的纪念碑式造型指向一种宏大叙事,是千年历史与未来科技共同扎根于此的见证。
平衡
艺术家:宋冬
材质:钢架、假树等
尺寸: 3800×200×120cm
时间:2021年
艺术家创造了一个40米长的天平,如同跷跷板,放在自然中,与自然成为一体。跷跷板是一个有着丰富哲理的器具,在跷跷板的中央是一棵人造的松柏树,看似长青和长生……,但它却没有生机。与真实自然的万物生长,交替往复,生机盎然形成对比,但它也与她共处。这棵仿造的树像是天平的指针,一直在失衡的状态,公众可以上到这个跷跷板上,用自己身体的行动把天平从失衡调整到平衡,天人合一。天平上的刻度标尺是20到20,这个天平也是我们这个2020时代的时间刻度和象征。我们需要协商的智慧,与自然达成平衡。
黄金年代
艺术家:段俊豪
材质:砖石、陶、铝材、304不锈钢
尺寸:长654×宽143×高750cm
时间:2021年
牌坊是具有中华特色的建筑文化,在佛山地区,几乎每一个村落都有独具特色的村口牌坊,也是当地精神文化、功德业绩的重要象征。佛山在历史上是著名的“南国陶都”,改革开放后,佛山南海区取得了卓越的发展成果,以铝为代表的有色金属产业成了南海区的新名片。以回收铝材作为作品的主要材料,通过依次向上的材料变化体现了南海区多年的产业发展与改革;展现南海在脚踏实地的传统产业基础上,以包容进取的精神、开放的姿态,迎接新时代的变革与发展。
由于疫情防控要求,本次展览将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启动仪式、学术研讨和导览。展览期间将会举办更多开放性、互动性的公共教育活动,将城市公共服务与文化美育结合,并通过公众的参与,进一步提升南海在新兴文化产业方面的人文形象。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