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现场 | 出发与回归:王璜生“珠江溯源记”广州站开幕

2022-01-25 16:37:17 未知

2022年1月22日,“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2022·巡回展”在广州图书馆开幕,展览曾巡展至桂林、昆明、贵阳,最后一站回到广州。本次展览囊括艺术家1984年珠江溯源的写生、摄影、速写、写作文本等,以及重新创作的《珠江源植物图志》(2020)、《远方与河》(2021)、《骑走》(2021)、《源头/活水》(2022)、《远方与路》(2022)等新近作品。

RoavNEgCPSTQMmtrBaIF3LtrmKQqtf7ClIuqwmcT.jpeg

策展人胡斌导览

ed1CJRxuHQ9DmuISq1esA9WtNW48k3apXeGH4ngQ.jpg

策展人孙晓枫导览

yIEYWnaW0VneBc0sZe154sDH6WYESnvBIoWpID7a.jpg

开幕式展厅实景

JRQYkxC5tFHqBKn8aijf7ruc5aL6tgRcmCGnuHPY.jpg

艺术家王璜生与嘉宾交谈

在新作中,王璜生广泛使用绘画、影像、装置等多种媒介,并重返珠江源进行在地艺术考察,使用了中国古老的水墨与拓印、以及生态艺术在内的多种艺术创作手法,形成了关于珠江源流历史与当代、理想与现实、生命与记忆的并置与对话。这不仅是一次具有历史构建意义的新艺术实践,更是艺术家寻觅自我价值之路途的再次启程。

从1984年开始,王璜生与挚友李毅结伴骑行,行程三千多公里,辗转粤桂滇黔四省,追溯珠江的源头。在这段翻高山,过谷底,走荒坡,宿野店的旅途中,王璜生及其同伴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回应了上世纪80年代思想解放背景下,一代青年人对自我、对生活、对生命的追寻以及赤诚的人文主义态度。王璜生在书信日记中详细记载了这段在中国文脉之中踏寻华夏之根的路途,并以水墨写生、黑白胶卷摄影等多元创作手段描绘了珠江沿岸地区的自然环境、人物状态与民俗风貌。如今来看,艺术家所留存的扎实又结构清晰的图像材料和历史文本,构成了关于珠江流域文化与精神象征的丰富“考古”材料,也作为记载性的旅途忆录,铭刻了其鲜活的艺术思考与行动,以及人生之途中平凡真实却又弥足珍贵的所见、所闻、所感。

IAEDbqkEnTYjRheQ848cMHCItjKfqv1WaD3kKfYn.jpg

4葵林新会 纸本水墨设色  46x35cm 1984.

t03h77AOtPGnlMwjKwDv8wbinPl2qRc6K43Zi3hu.jpg

20ZJY0906  水墨拓印  34x45cm 2020年

gLf5gqCrTz1iIhmvLIzLGp3aElQvn9dIioKLDZOg.jpg

20ZJY0932  水墨拓印  34x45cm 2020年

在历史的长河中,“珠江”的概念不断被重新塑造、发现与注解,她既是一种地理上的流域概念,也是在文化层面关于时代与空间的描述。策展人孙晓枫认为:“‘珠江’在近代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高度象征性的、充满实验精神与革创力的名称,珠江的源头和流域上的文化,共同塑造了珠江的历史、思想和性格,并为珠江注入了文化特质与活力,从而使珠江文化更为渊博深厚,王璜生珠江溯源的个人意义体现在对一种兼容、饱满、开拓的人格塑造”。本次展览所在地广东广州,不仅是珠江流入大海的终点,也是王璜生开启艺术工作的第二故乡。这座南方城市铭刻着王璜生的成长血脉,亦见证了其多年来在人生态度中对理想事业所抱有的初心与热望,对于艺术家的生命经历与艺术实验而言至关重要。

策展人胡斌认为,“37年过去,这位从汕头到广州再到北京,人生和艺术的轨迹已经经历一个轮回的果敢的行动者,重返广东,并再次萌生溯源珠江的念头。而在本次的行动中,水墨的行迹表达,植物的采集、拓印,以及一路上所经历的地理和社会的变迁,当然可以和37年前的文本及作品形成有意思的对照。这可谓是由一个跨时空的个体行动牵引出的社会人文进程的的鲜活档案,也是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一次充盈和深沉回视”。他还认为,如果说在上世纪80年代风起云涌的美术运动中,跨区域行走还是作为一个内在整体来应对外部冲击的话,现在的一些着眼边疆或区域的行动则带有鲜明的全球化语境下的地缘政治特征。王璜生的珠江溯源以及相关创作,在两次不同的历史情境中构成差异化的意义,并因由地理自然景象而传达出社会性和政治性隐喻;同时他所推动的一系列巡展也打破了常规的艺术展览的权力架构布局,让原本散落的、不均衡的板块联结到了一起。

LufjnEtFPWALkUCZBVcZtPBPdIVBRepwqdJJv19H.jpg

《远方与河》系列-胶片摄影绘制-112×498cm-2021年

n21XOenAJZGNFkQWgjTOJczsCMYwDA2fPZGODUXG.jpg

骑走  纸本水墨拓印  1460x730cm  2021

2020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一书,该书呈现了艺术家1984溯源计划中大量的原始手稿和文本日记,本次巡回展最后一站在广州图书馆展出,除了是对艺术家故乡与对珠江文明的呼应与回归,也象征着艺术家对故乡的浓厚情谊,以及多年静心沉淀与积累后的重新出发,同时,这也体现了艺术家在溯源历程中寻找历史文本与当代文本之间的内在契合与渊源。时至今日,王璜生的珠江记忆在图书馆里回到文本的栖息之地,与公众近距离交流对话,溯源旅途的相关文本也将在重新阅读、展示及新的延伸创造之下,被赋予更为特别、更为深厚的意义。

艺术家王璜生说:“将巡回展的最后一站安排在广东,当年1984年就是从广东出发的,而珠江的出海口也就在广东。当年溯江而上,直抵珠江源头,而这次,我从源头带来了“源头活水”,让它在南粤沃土孕育出新的植物生命;而珠江出海口万山岛上的“浮石湾”,唤起我们对从涓涓细流到汹涌澎湃的珠江水能量的遐想。于是,我创作了《源头·活水》新作品。而另一件新创作的作品《远方与路》,则是对曾经的“远方”与未来的“远方”的回望与眺望,路,继续向着远方,人,依然路上。

巡回展广州站选择在广州市图书馆,当年关于珠江的写作、摄影及绘画图像,已经成为了个人与时间的文本,今天在图书馆里得以与公众交流,重新阅读、展示,及进行新的延伸创造,也许有了另一层特别的意义。感谢广州市图书馆!感谢所有帮忙我《珠江溯源记》图书出版和展览实现的朋友们!谢谢大家!”

ruPP68aT9aUqIAMSH3sMjbyK4sWIdKvphdyISVko.jpeg

1985年珠江溯源画展招贴

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广州图书馆、广东美术馆主办,广州33艺术中心、广州尚榕美术、广州方所文化中心协办。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为学术主持,评论家与策展人胡斌、孙晓枫担任策展。广州行人文化传播、广州大典展览、良风设计事务所、秘境PHOTO、大犟·艺术家系列、推门文化、欢诗文化、曲靖万圣山泉共同支持。

本次展览的公共教育活动由广东美术馆及广州图书馆教育部门开展包括 “分享会 | 珠江溯源的‘路与思’”;“专家导览|与策展人一起看展览”;“拓印工作坊 | 生命中的光与影”;“公众互动 | 种子生长计划”;“美育课堂 | 关于种子的想象”等。同时,由策展人与青年学者着眼于珠江流域与跨区域研究的学术活动:“‘作为问题的跨区域行走’学术对谈”,及由“广州行人文化传播” 拍摄的纪录片《骑走》启动发布仪式也将同期举行。由珠江源头云南曲靖万圣山泉公司专门为本次展览生产的“源头活水”矿泉水,不仅为艺术家的新创作作品《源头·活水》带入灵感与观念,还将为广东观众提供感受珠江源“活水”的体验。

29IStzrUqnR1yuxfLcJbqNCViyZSRWYrYsL6dURO.jpeg

书影

gJyr4mOXidy81lV6Zjm3Y9nxVEwiCsyOrRgZXIfC.jpg

西江船家  纸基银盐 27.5x18.2cm 1984年拍摄  2020年冲印

mXU7of4shIWoUO3vVsj0Jnv0eQsO2JK3ITWBdcQp.jpg

西江的船 纸基银盐 27.5x18.2cm 1984年拍摄  2020年冲印

另外,“王璜生:珠江溯源记”巡回展的全程协办机构广州33艺术中心和广州尚榕美术同期分别举办“王璜生:气象·公元2022”展与“王璜生:珠江溯源记·植物景观”展。

根据疫情防控措施,展览相关活动针对观众的实际需要,以线上线下座谈、少儿美术教育、观众参与式项目等多种方式开展,邀请公众一同进入珠江溯源的历史文脉、参与艺术家的艺术创作并进行开放式交流与互动。

wHFKSodlC4gUzrCT8DNTEO9K8bBFnaUvEvbqKxHV.jpg

展览信息:

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2022·巡回展·广州站

展览地址:

广州图书馆,2022年1月22日至2月20日

学术主持:范迪安

策展人:胡 斌  孙晓枫

展览主办:

中央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广州图书馆 广东美术馆

展览协办:

广州33艺术中心  广州尚榕美术  广州方所文化中心

支持:

广州行人文化传播  广州大典展览  良风设计事务所  秘境PHOTO  大犟·艺术家系列  推门文化  欢诗文化  曲靖万圣山泉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