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栏|朱浩云:艺术不能重复,艺术贵在创造
2022-02-18 17:46:32 朱浩云
众所周知,当下中国美术事业空前活跃,尤其是从事当代绘画创作的艺术家之多,恐怕是中国历史上十分罕见的,据说,仅在北京从事绘画职业的不下10万人。然而,在庞大的艺术家队伍中,重复古人,重复今人,重复自己或者模仿别人的作品却比比皆是,能够创新并让观者心动的东西反而凤毛麟角,这或许是当代中国美术的一种困惑甚至悲哀。笔者认为,真正的艺术是不能重复和模仿的。重复、模仿就意味着没有创造,没有创造也就谈不上艺术。
古往今来,许多艺术家为艺术创造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无与伦比的激情,与众不同的灵感,以及娴熟的绘画技巧,创作了无数的不朽经典杰作。
梵·高系列自画像
左起:没有胡子的自画像(1998年在纽约佳士得以7150万美元拍出,成为史上最昂贵的自画像)、献给高更的自画像
以西方荷兰画家梵·高为例,他一生画的植物和花卉及自画像最多,但没有一幅是重复相同的。有人说,从这些植物与花卉身上,梵·高体验着生命的精彩和生机,每幅作品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记得1987年3月,伦敦克里斯蒂拍卖行曾推出过梵·高《向日葵》,此作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梵·高的一生画过多幅《向日葵》作品,其中,有的毁于战火,有的藏于博物馆,这次上拍的《向日葵》特别有意思,因为梵·高生前曾扬言:“我敢向你保证,我画的《向日葵》值500法郎”。然而,生前遭遇坎坷,一生只卖出过一幅画的梵·高却在他去逝二十年后,他被人们推向了高峰,这恐怕是梵·高生前万万没有想到的。所以,当《向日葵》在拍卖会亮相时,受到了众多国际富豪们的追捧,结果以2475万英镑(折合3985万美元)被日本一位商人吃进,创当时绘画拍卖史上空前纪录,梵·高一时名扬天下。
梵·高系列自画像(部分自画像合集)
尤值得一提的是:梵·高一生画过40多幅自画像,有的是描写痛苦恐惧、自我怀疑;有的展现呆僵木讷、充满哀伤;有的突出神经紧张、身体疾病;更有的表现死灰头发,满脸皱纹,胡子粗硬、牙齿松动的小老头,甚至梵·高自己也称他为“死亡之脸”。所以,尽管题材相同,但表现的自我情感却幅幅不同,张张精彩,尤其是他心里憧憬向往那种灿烂的、充满阳光的生活,让人感慨万千和无限惆怅。
梵·高系列自画像
左起:手拿调色板的自画像、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戴草帽的自画像
其中,1883年创作的《耳朵上扎绷带,叼烟斗的自画像》是梵·高在“割耳事件”后不久的自画像,画面上梵·高脸部没有胡须,也洗得特别干净。丝毫看不出有痛苦和精神错乱的痕迹。据史料记载,梵·高那时因割耳曾被当作疯子送进精神病院,其身心受到极大伤害,但在画上他显得十分的平静,而且还从容地叼着烟斗。尽管画面红色背景给人刺眼和紧张,但包裹在厚外套、棉帽和绷带下的受伤梵·高,内心孕藏的则是对割耳的镇静自若对苦难及不公正社会的抗争。
而1888年创作的《给高更的自画像》中,背景却改用绿色,脸部都是胡须,头发十分稀少,脸部的表情似乎很有自信心,有专家认为,此幅自画像是梵·高寻求精神超越的宣言。梵·高最后一幅自画像《没有胡子的艺术家》,这件力作是梵·高为他母亲70岁生日而作的,也是他倾注全部心力的最后一幅自画像。当时他生活在一家收容所里,刚刚在一次精神病发作之后重新操起画笔。那时,他极度迷恋肖像画艺,并一气创作了6幅肖像画,其中包括3幅自画像。此幅自画像以粗纩的笔意坦率地暴露了自我,蕴涵着幽深而悲伤的情绪。他那炯炯有神、咄咄逼人的双眼,对准了当时社会冷酷无情的现实,摄下了丑恶和在丑恶中挣扎的美,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此作曾在1998年被纽约佳士得推上了拍卖会,最后以高达7150万美元拍出。
周昌新重彩油画
左起:《诃梨帝母》《辩才天》《东方持国天王》
周昌新2016年作《帝君朝元图》重彩油画,尺幅200×2910cm
在当今中国画坛,一直视梵·高为偶像的中国重彩油画的奠基人、厚彩瓷创始人、线彩绘画之父周昌新也是如此。他从不模仿别人,更敢于挑战传统,突破自我,求新求变,其作品不重复古人、不重复今人、不重复自己。他曾说:“艺术作品不应该有固定的模式,艺术家更不能有固定的风格,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不能重复的,是唯一的。”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先后创作了《诃梨帝母》《辩才天》《东方持国天王》《大梵天》《帝释天》《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娑羯罗龙王》等众多作品。
周昌新重彩油画
左起:《高原牧歌》《梦幻家园》
在创作中,他通过不一样线条、色彩、构图甚至人物开相等来展示了不同的性情与风格,丰富人物动态和张力,以此表达自己不一样的情感和意境。尤值得一提的是:蔚为大观、人物众多的《帝君朝元图》是周昌新以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为题材,创作采用重彩线条再现了唐代吴道子“吴带当风”的独特魅力。有趣的是:吴道子采用的白描线条创作,周昌新则是用重彩线条绘就,一个黑白,一个彩色,两者交相辉映,争奇斗艳,让观者目不暇接、惊叹不已。
周昌新重彩油画
左起: 2013年作《生命之门》、2014年作《轮回》
同样,《轮回》《生命之门》是作者将油画颜色调稀或者直接用颜料,用笔或用手泼洒在画布上,甚至能在创作激情达到高潮时,瞬间几秒时间就可将颜料在画布上泼洒上千个点,犹如万箭齐发,箭流如雨,极为壮观。而纵横交错的颜料和千变万化的线条组成的图案具有激动人心的活力和魔力,可以感受周昌新创作时的激情四溢,同时又有一种扑朔迷离说不清、道不明的“美感”,展示了周昌新作品的新颖性和独创性。2013年,为期十年的“多姿生命·多彩线条”周昌新艺术世界巡回展在北京启动,巡展每到一国,反响热烈,好评如潮,其中,原定在法国的展览半年被延长至六年,不少作品被各国政府和文博机构、收藏家收藏,彰显了周昌新重彩油画的迷人魅力。
宋雨桂大海题材作品四幅
也许有人会说,中国画的特点就是难逃重复怪圈,甚至有人认为重复和模仿是中国画的传统,实际并非如此。在我熟知的艺术家中,已故宋雨桂和在世成忠臣的艺术创作就独具匠心,千变万化。欣赏他们的作品,你会发现什么叫艺术,什么叫创造,什么叫境界,什么叫修养。以宋雨桂先生的大海作品为例。在中国历史上,描绘海洋的除了部分文学作品和诗作外,几乎见不到与之相关的绘画作品,画家大多局限在江、河、湖、溪,可以说画海没有范本可循。但是,宋雨桂经过多年艺术探索和实践,以自己精湛技法,尤其是把光与色的笔触,完全融化在海浪中,把海的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故站在他的作品前,你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大海的博大和浩瀚,亲耳听到梦寐以求的涛声,有的画面或风起浪涌,或气势逼人,或波澜壮阔,或宏伟壮丽……从而带给观者强大的吸引力和震撼力。他生前画过很多大海题材画作,每一幅都不一样,每一幅都融入了对大海的情感,可以说,宋雨桂的大海类作品已逾越了写境层次,进入造境意识,达到“心手合一”、“物我为一”的最高境界,并填补了前人未曾涉足的领域。
宋雨桂荷花题材作品三幅
宋雨桂《雨荷图》镜心
从市场上看,他的大海类作品很受藏家欢迎,即便是斗方小品也能屡屡拍出高价。而宋雨桂荷花题材作品同样出类拔萃。古往今来,无数的艺术家通过各种技法来表现荷花“出污泥而不染”,仅清代以来就有八大山人、石涛、恽寿平、华新罗、赵之谦、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潘天寿、高剑父、赵少昂、李苦禅等高手。因此,当今画家要突破古人和今人的难度可想而知。然而,宋雨桂画的荷花与众不同,创作往往不用墨线勾勒,直接用彩色描绘,墨彩交融,干湿互施,连笔劲爽,意到笔留,趣味浑成,故荷花在艺术表现上有西画的美感和中国画的韵味,既具象又概括,既有笔墨情趣又有光线和质感。把光影造型、焦点透视、模拟写实巧妙地藏在谋篇布局中。尽管每一幅荷花作品不尽相同,却能让观者有一种心灵的宁静和对于美的享受,经久耐看、回味无穷。
宋雨桂行草书法三幅,其中左上为雅昌艺术网题字“雅昌腾飞”
我国著名书画家、鉴赏家陈佩秋认为:宋雨桂借鉴了张大千某些技法,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是当今画荷第一人。也正是他的荷花精彩绝伦,无与伦比,所以,宋雨桂高价类作品往往是由荷花题材创造的,他的《雨荷图》在2011年翰海拍卖会上,经过各路买家踊跃竞投,最后获价高达1495万元;时隔一年,宋的另一件《雨荷图》横幅在辽宁建设以1120万元成交,高出估价3倍多,可见藏家对宋雨桂荷花作品的喜爱。
成忠臣人物画三幅
成忠臣钟馗作品三幅
成忠臣是叶浅予先生门下得意门生,与徐启雄、王晋元、周思聪、杜滋龄、刘大为、王镛被誉为“叶门七子”。 几十年一直是牢记恩师叶浅予的教诲,从书法入手,潜心艺事,以强大的自律心追溯历代前贤的笔墨技法,与古贤争艺术思想,争艺术高度,而从不与今人争名气。尤其是面对当今画坛二大弊端:一是画家自身不断地重复古人、重复今人、重复自己;二是画家作品容易被他人仿造。成忠臣认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状,原因主要是中国画个人修为不到位,从而导致中国画不到位。为此,他甘于寂寞,隐居创作,坚持传统文化的正脉之路,潜心古人笔墨高度,独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他的创作融汇明清徐渭、陈洪绶、石涛、八大、黄慎、任伯年、虚谷诸多大家之笔墨结构,并由此上溯至历代前贤笔墨布局之精华大成,同时集儒学、佛学、易学、美学同理的一真。其作品不论人物、山水、花鸟画都法度严谨、底蕴深厚、审美趣味趋于精致化,注重以书入画,千变万化。
成忠臣花鸟蔬果题材作品三幅
成忠臣草书三幅
吴冠中先生评价成忠臣“同为隐性画家,他的成就毫不逊色于陈子庄、黄秋园”。 史树青先生见他作品感慨万千地说“如果不署名,我会认为是民国时某位大家手笔,难得的是他从不用现代的书画纸和化学色,而是采用民国以前的纯手工宣纸和矿石色颜料。如今这些材质已像黄金一样的珍贵稀少。如果将来他的画被资本发现炒到每平尺五十万、一百万,我一点不感到惊奇,因为他的真实实力摆在那”!亚明先生曾中肯的评价“现在伏的久,将来必定是飞得高,这是毫无疑问的”! 目前,尽管成忠臣在画坛与那些所谓的一线大师、名家相比仍处于劣势,但在很多资深评论家、收藏家看来,他的学养深度、笔墨高度令众多画家望其项背,日后终会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以上中外名家的创作,是对“艺术不能重复 ,艺术贵在创造”的最好诠释,细细品味,耐人寻味。
朱浩云
2022年1月18日
写于上海五栖斋
(责任编辑:王林娇)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