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展预告|修复日记——一幅油画的重生
2022-03-22 10:44:22 未知
展览时间 | 2022年3月24日-4月25日
展览地点 | 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B栋三楼
展览预约 | 官方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小程序
“修复日记——一幅油画的重生”由奉贤博物馆策划出品,这次展览的缘起与一幅20世纪50年代的伊朗油画作品《法罗克·加法里肖像》有关。
这幅油画的收藏家玛丽亚姆·加法里(Maryam Ghaffari)女士生于伊朗德黑兰,成长于法国巴黎。画中人物正是她的父亲——法罗克·加法里(Farrokh Ghaffari)。法罗克·加法里是伊朗著名的新浪潮导演,执导过伊朗最早的新现实主义电影之一——《城南》,1979年后定居巴黎,担任Positif杂志影评人,直至 2006 年去世。而这件饱经沧桑的画作也伴随两代主人在欧亚之间辗转多地。
奉贤博物馆文物修复中心于2021年承接了这件藏品的委托修复。修复团队对藏品病害进行了细致的调查,针对其病害的特殊性制定了专门的修复路线,在现代文物修复理念指导下,以科学规范的方法对藏品进行了修复干预,有效治理了藏品的多方面病害,最终让这件作品在物质遗存层面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全,并能够以展品的姿态面对观众,让大家领略这件艺术品的风采与价值。
修复过程
《修复日志—手稿》
为了更准确地诊断藏品病害,更全面地发掘作品历史信息,修复团队综合运用了多种科技检测分析手段。这些分析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这幅画作材质工艺的详实信息,也向我们揭示了一段已被历史尘封70载的“故事”——据藏家回忆,油画的创作者应为伊朗著名绘画团体“咖啡馆画派”(coffee house painting school)的艺术家法托拉·库拉尔·阿加西(Fathollah Qollar Aqhasi),但修复过程中一次光学成像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被颜料层掩盖的签名,这为该作品的作者认定带来了新的线索,也为该作品的艺术史学研究打开了新的窗口。
红外反射成像分析
XRF面扫描成像
修复前
修复后
鉴于此,在获得藏家授权后,奉贤博物馆策划了“修复日记——一幅油画的重生”展览,以本次修复的工艺流程和工作中用到的科学技术为线索,结合藏家本人的讲述与修复过程中的发现,围绕艺术史学的研究展开,与观众共同见证这幅作品背后的传奇故事。
馆方希望这次展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向广大观众揭开文物修复的神秘面纱,普及油画收藏与养护的一些知识;也希望可以通过艺术史学研究,特别是艺术科技史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展示出二十世纪伊朗及中东地区的油画艺术创作风格及特色,推动区域文化交流,展现“用文明的力量守护文明”的大国担当。
修复中心实景(局部)
指导单位:上海市奉贤区文化和旅游局
主办单位: 上海市奉贤区博物馆 助艺文化艺术发展(上海)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上海安川文化艺术服务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北京今吾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安徽博物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北京领宇天际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铂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北京北达智汇微构分析测试中心有限公司
策展人:李阳
执行策展人: 赵娟
展览统筹:崔佳梅 龚燕燕
学术支持: 周源源 吴戈
主修复师:孙红燕 王方
修复团队:陈晓蕾 桂佩雅 程易心 卢琬京 王南丁 贾梅
展览协调:张敏
展览设计:尹明敏 达颐传媒
合作伙伴: JIART艺术品服务中心 上海威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希美数字艺术工作室 郑安东 艺术圈张某某 徐小丹 Shahpour Pouyan Philippe Kisray 郑瑜欣
感谢美国盖蒂文物保护研究院(Getty Conservation Institute)Michael R. Schilling和Herant Khanjian对本研究的大力支持工
(责任编辑:英楠)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