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 | 万里驰:我们也像候鸟一样 故乡终究会成为记忆
2022-03-31 15:25:40 陈耀杰
艺术家万里驰家的对面是一个湿地公园,公园里和马路两边的绿化树差不多是同一时期种的。在树种下去之前,绿化树上的树枝都被砍掉,底下的树根被裹成一个球,而种植的坑只比这个球大一些。树种下去之后,有些地方土质好的,成活率就高,所以长得快;而有些地方土质不好的成活率就低,存活下来的树生长状态也一直不好。几年后,当时同一时期种下去大小差不多的树现在就产生了很大差异。
因此,万里驰觉得树的生长形态和当下人的精神状态及社会形态很类似。近年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太快,人和植物一样,还来不及适应,就被这种不断扩张的城市化浪潮所打断、覆盖。我们的生活、空间不再仅仅是原生生长出来的,更多的则是嫁接、移栽。异地生活、工作旅行越来越成为我们的日常,我们也像候鸟一样,故乡终究会成为记忆。这也是他通过作品想要传达的一些想法。
2021年10月开幕的第二届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中,展出了他的作品《依存》,这件作品早在2017年,就已经创作,后来艺术家觉得单薄就加了几片叶子。也正好由于此次展览,迫使万里驰去进行整体性思考,去完善它,让它看起来是一幅完整的作品。作品被放在展厅里,换了陈列的空间,同时还有其他艺术家的作品,这些都使万里驰去重新思考,展示、空间、材料等等的意义。
万里驰,1976年出生于江西省余干县,2001——2006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2006——2009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德学院;2010年至今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雕塑系;2018——2019年萨斯卡通访问学者。作品曾获湖北省第一、二、三届青年雕塑大展十佳、国家青年艺术基金资助、全国美展提名等奖项。
对话
雅昌艺术网:对于武汉这座城市您是如何看待的?
万里驰:我是2010年来到武汉工作,时间不算短,但我的活动范围基本都在藏龙岛,也就是学校周边,偶尔进城也是去美术馆、博物馆这几个地点。
万里驰《依存》/装置/综合纸浆、铝丝、钢丝网、油漆桶/尺寸可变/2018-2021
对于武汉的印象,我的感觉就像是这里的热干面,用武汉话来说就是,“个斑马,蛮扎实”。
雅昌艺术网:您是如何参与到此次展览的?此次展览最吸引您的是什么?
万里驰:这个展览我之前就有了解,前一届展览也有不少朋友参加,开幕式那天我也去了。这一届好像是在我的微信朋友圈中看到,就投了方案,被选中,所以后来就参与到了此次展览中。
《依存》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参与此次展览您最大的感受和收获是什么?
万里驰:如果没有此次展览,我不知道作品《依存》什么时候可以完成。我在2017年时就已经做了一个主体,后面觉得单薄就加了几片叶子。因为此次展览,迫使我去进行整体性思考,去完善它,让它看起来是一幅完整的作品。作品被放在展厅里,换了陈列的空间,同时还有其他艺术家的作品,这些都使我去重新思考,展示、空间、材料等等的意义。
《依存》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能否谈谈作品《依存》创作的背景和初衷?以及通过作品您想要传达的是什么?
万里驰:我家对面就是一个湿地公园,公园里和马路两边的绿化树差不多是同一时期种的。在树种下去之前,绿化树上的树枝都被砍掉,底下的树根被裹成一个球,而种植的坑只比这个球大一些。树种下去之后,有些地方土质好的,成活率就高,所以长得快;而有些地方土质不好的成活率就低,存活下来的树生长状态也一直不好。几年后,当同一时期种下去大小差不多的树现在就产生了很大差异。
《依存》展览现场
我觉得树的生长状态和当下人的精神状态及社会形态很类似,中国现代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人和植物一样,还来不及适应,就被这种不断扩张的城市化浪潮所打断、覆盖。我们的生活、空间不再仅仅是原生生长出来的,更多的则是嫁接、移栽。异地生活、工作旅行越来越成为我们的日常,我们也像候鸟一样,故乡终究会成为记忆。这就是我通过作品想要传达的一些想法。
雅昌艺术网:作品现场的展示形式很有意思,被一个个的吊在空中,形成一个场域,影响并改造空间,这方面您能否谈谈?
万里驰:一开始我是考虑将作品放在地上。但在作品运输前,我突然觉得放在地上不好,不能体现出作品看似厚重实则轻的特点,就在工作室里摆弄考虑要怎么展示,地上、展台上、悬挂等形式都有所尝试。一次与樊小明老师聊天时她看到作品,也建议我挂起来展示的效果会更好。
《依存》展览现场
其次我觉得悬挂会改变观众对叶子固有的印象,特别是在展览时观众能走进去,可以感受到风能带动叶子旋转,细绳与雕塑的反差也会加强这种对比。所以最后才以这种展示形式加以呈现。
雅昌艺术网:还有作品的材料,您用的是纸浆,但看上去却像是“水泥”,关于材料您是如何看待和理解的?
万里驰:我以前做作品常用混泥土,水泥材料质感厚重,也富有时代气息,但不好控制,收藏和运输都比较麻烦。就考虑了进行材料转换,在一些尝试后才使用纸浆。所以,在视觉上给人一开始就是一种承接的关系。
《依存》展览现场
对于材料,我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作品的载体,它能够承载主题的意念;另一个就是作品凸显材料本身所固有的一些特性,这个质感或是意义是区别于其他材料的。就拿我这个作品来说,一开始是用纸浆模仿来替代混凝土,但是后面因为纤维材料亲水性的特点,吸水和失水都与混泥土不同。吸水膨胀,膨胀就会形成水韵层次;失水收缩,收缩它就会产生张力。材料特性就会被凸显出来,这自然会引导作品的方向。
万里驰《幻影-午后》/雕塑/综合纸浆、折叠椅、铝丝、螺栓/40×52×92cm/2016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的主题为“百分百”,对于这一主题您是如何理解的?
万里驰:这个展览对艺术生态、公共环境、艺术普及等很多方面,都是“百分百”的有益。
雅昌艺术网:展览聚焦“生态雕塑”,关于“生态雕塑”这一概念您是如何理解的?
万里驰:好的雕塑能够给人美和启迪,经得起时间考验,这是雕塑生态化;好的环境见微知著,经得起360度审视,这是生态雕塑化。
万里驰《幻影》/雕塑/纸浆、不锈钢丝、木、竹椅、锁扣/120X100X2110cm/2014
雅昌艺术网:公共艺术可以说是当下的一个热门话题,尤其本次展览提出的“生态雕塑”概念,是公共艺术的全新领域,您是如何看待这一公共艺术发展新趋势的?
万里驰《躯体》/雕塑/钢筋、混凝土/700×700×75cm/2009
万里驰:生态,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现在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比较严峻的,以公共艺术为突破口介入从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很直观,公众也更易接受,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还有新媒体作品,公共艺术的外延似乎在不断的拓展,您是如何看待公共艺术在当下的发展的?或者在您看来当下公共艺术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万里驰《躯体》局部/雕塑/钢筋、混凝土/700×700×75cm/2009
万里驰:公共艺术的多元化肯定是好事,是往好的方面推进发展的,这说明艺术离人越来越近了。
雅昌艺术网:在您看来,像“生态雕塑双年展”这样展览的举办对于城市或者公共艺术的发展有怎样的意义?
万里驰:记得2017年去德国明斯特参观10年一届的雕塑展时,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展厅,雕塑隐映其中,艺术与城市相互映衬,市民与环境和谐相成。
万里驰《雁南飞》/雕塑/毛边纸、铁丝/35×60cm/2019
“生态雕塑双年展”对公众艺术普及、公共艺术的发展以及对提升城市软实力来说都非常有益。这次展览有很多名家,也有很多年轻人,基本上涵盖了各个年龄段的艺术家,这个也是非常的生态。希望这个展览越办越好,像明斯特雕塑展一样成为武汉市的一张名片。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