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创意物象 近于自然 | 谈卢俊舟作品

2022-04-01 09:46:51 未知

  编者按

  卢俊舟,别署芦庐、吾自斋等,1974年1月出生于浙江永嘉县。曾任职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独立艺术家,工作生活于北京。2018年,他在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举办了首场个展“平行”;2021年,受邀在安藤忠雄设计的美术馆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个展“书写良渚”。

  卢俊舟的书法艺术,既对建筑师气质的空间有着非比寻常的兴味,对东方线条和空间美学也有着精审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书法线条、结体造型、章法结构、情感表达、象境哲思的探索与追求存有近乎苛刻的执念。

  本文转载自2018年第9期的《美术观察》。

创意物象,近于自然--谈卢俊舟作品

田黎明

  俊舟是一个很厚道、很明朗、很纯真的艺术家,他的艺术心性在自然书写中越发透明。俊舟对艺术特别敬重,正是持有这种敬畏心,他对待自己书法艺术也是这样来研究和探索的。

o2OsvQSwzcfEZoR5XopmeoMHMRyhQOCHyNQPhxEq.png

情更怯

94 cm × 69 cm

2012年

Y84oxTbzMzAQA2O8B9MawPBij7er3OuvAjuH0mIc.png

近黄昏

94 cm × 69cm

2012年

  看俊舟书法应该有十年之久了,很多作品是我比较熟悉的。俊舟书法有深厚的传统底蕴,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过来。我读俊舟书法,有几个感觉:一是志向,中国诗讲“诗言志”,“志”用闻一多先生话说是怀抱,理想。在俊舟书法里,有理想,有怀抱。这种理想从他童年学习书法到少年再到成年,在成长中以书法学习过程来追寻内心的理想。这种向往,它是通过一个载体来呈现,这个载体就是俊舟这些年创造的一种新书体,新语境,新风格。我觉得俊舟的理想正是在这样的进程中不断地前行。我从一个旁观者来看,他更多推进的是一种志向、一种理想、一种感悟、一种与时代同行的精神境界,这在俊舟书法整个过程中体现得很清晰。俊舟在书写中产生了很多新的表达方式,具有很强的当代意识,其实都隐含着从传统这边体验的意义。看他书写的方体,带有隶书意味,但笔法并不是隶书的,这种书体造型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即传统书法学理中的“筋骨立形”。我觉得这是俊舟书体很重要的基因。“筋骨立形”从甲骨篆隶到行楷草书,无论如何变化,“筋骨立形”不可变。在俊舟字体间架结构里,用一种分割法、构成法等更具有画面感,但又保持着自如的书写方式,这些还只是一种思路,更重要是他对传统书法理学有一种深切体会,并能灌注到自己的生活常态,从而达到了他的这种变化。古人讲“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为此,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悟。有时候我们作书论、画论,看似几个字,很简单普通,但实际上要拿一生精力来体验的。像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让现代人怎么样去认知?“天人合一”怎样去体验?你必须要去寻找到一个载体,让文化精神与载体合二为一,让这种载体能够承载你的一种认知,又能够成为当下推进自己成长的一种方式,这对一个书家和一个画家都是很难的课题,但是,俊舟在这个层面上是真正在体验这样一个进程,向往这个进程。

ixUqmFI5tqQdaAL2kajauZg2l8SS7oolwYQ3Mqmf.jpg

故园情

180 cm × 48 cm

2016年

  传统书论有 “创意物象,近于自然”,从俊舟书法整体布局到笔意与笔法又至每字间架结构的空间,都没有离开这八个字。创意,是书法的核心。周汝昌先生《永字八法》谈到关于书法的笔法问题。永字八法的八种笔法,实际上也是这八个字的一种呈现,“创意物象,近于自然”。所以中国艺术所供取的物象,它始终是以意象思维围绕着人与自然的一种感知和认知,并通过对“道”的追寻来体验他自己所呈现的载体。所以这个过程会产生对“天人合一”的一种体验,是由技进道式的格物致知。此时,在俊舟书法里是以体验一种从理念到理想的表达,应该讲,是当下对自己在载体的这种研究状态中所感知的一种文化与心性、生活与境界、立格与立品。物我两者达到一种融合,我看到俊舟正是以这种感觉,走进了“天人合一”的体验空间,努力探索着属于笔法的格局、格调和面貌等。关于“近与自然”这一说,俊舟书法每一篇探索都注重了画面整体意象。我想俊舟在体会王羲之书论如“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又“每作一字,需用数种意……”先贤从意象与自然融合中找到用笔结构和用笔气韵。俊舟书法,我也感觉到它整体气象,他仍然在追寻意象的东西,这种意象它始终是贴近于他对书法行笔与整体关系中的认知,从而来传达对“近于自然”的理解。对于自然的理解,可以说是一个很高的哲学命题,它是以对道的追寻来回归于平常的自然,但也正是在平常自然之中,发现了深奥的哲学命题。俊舟书法便是自信从容地呈现了他对自然与人的一种体验方式,我觉得俊舟是这样去努力的。所以我们看他的行书到后来狂草的进程,确实是在“创意物象”和“近于自然”努力中所产生出他的一种直觉、一种理性和他所表达的一种美学的认知。

DC4S6Gv5zxt1OycN4BS1gNLqMTMpee57Wq26WE9M.png

WpzjuyyzIcOSli0xpQ6DI3VVwEAHVMMKzutgeEJZ.png

ts6mHCBi6RVa2Wwv4ZHSBjA1N0ZPCLmrtCXdX1T5.png

“平行--卢俊舟个展”,苏州博物馆,2018年

  俊舟书法在审美上,也是立足于传统审美向当代审美进行的一种转换,尤其在书体结构的表达,是他最大的一种创造性。俊舟对书体结构进行了较大转换,他不再拘泥于某家某体,而是寻找到书写在当下一种生存状态,来呈现他对事物的看法,对事物一种性质化的观照方式,写出了属于俊舟书体的感觉。我们看他的书法,有好几种形态,都以行书和草书隶书还有魏碑体的造型方式来转换,完全属于当下的一种书写感觉,更近于一种艺术直觉,这使他的书法已经打破了原有一些规矩,比如说从单字造型突围、从整体气韵关系来感知当下意义。可以说,俊舟在这些层面都有自己的思考,他传达这种新的书写观点之时,已经把当代人一种生存状态与形式探索合二为一,在形式形态上注入了当下感,这种生存状态牵引着当代审美的趋向来意象他的书法符号。

x2VaW6GWXPMjhINOMC3DBXkbi7nYbeR6L8u0W8Rw.png

万重山

70 cm × 70 cm

2020年

ShNOPEcqK6ta74lpmzdhlxUFbcUvWHJBQjELaHNA.png

已忘言

69 cm  × 140 cm

2020年

1jzi4lm8hm2s5agLzSJN4OLdgt9LKSW7vzPjE3ED.png

香如故

138 cm  × 69cm

2020年

  我与俊舟交流时,说:“传统书法从右向左,你是用现代人书写方式,从左向右;再就是横段书写,一段一段现代家书式的书写方式。”其书法已经不是我们所看到原本意义,书法的美感有雄浑的,有平淡的,似乎在俊舟书法里这些元素也被转型。比如说他书法体现了一种速度感,这种速度感是一座城市化的感觉,是人的快节奏,在此将生存心态和状态与书写产生了一种联系。这种联系很难来论述,但是他在书法里找到了这种关系,而这种关系正是通过他的书法被呈现出来。似乎在读他书法之时,就读到了我们自己在当下的一种快速或者带有浮躁的一种状态。俊舟书法,仍然讲究起承转合,刚柔并进,这是他的行草体现出的最大特点,一言以蔽之,是既有突破又保留着传统的自然观。同时,他以魏碑造型方式这一极简方式,表达出宁静安祥的书写空间。这对一个创作者来讲是一种反差,它能体现出也正是当下人的一种生活诉求,端祥的、宁静的一种方正感觉,是当代人所去追寻所向往的一种生活空间,这种状态在俊舟作品里尤其是早年被体现得很充分。他条幅的方体隶式结构,把空间的主题放在主体上,让我感觉是一种有张力的、精确的、方正的、有现代审美格局的书写。书写的过程也幻化为对一方空间的再造与改变,笔法与空间相互渗透,形式与语境创造了一种近于现代人向往宁静致远的一种书体境界。俊舟书法在转型中注入了很多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这些书写的主题与意象也能与都市建筑联系起来。古人讲“创意物象,近于自然”,讲的是一个规律,在每一个时代,顺应文脉自律性发展,而在传承与开拓中用心去体验它的时候,宣纸上就能承载着属于时代之美,俊舟的书法之思在视觉与文本上皆获得了语言的内涵。

pQvs5UpuPDiPYd6KL762vTCmVufEkL12taKxBxI7.png

PehzXoP06roq1tfKmXJIsrGlcvuAVFjjkpNFidyU.png

“书写良渚--卢俊舟艺术展”,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2021年

  俊舟写狂草,我想到了怀素《自叙帖》方式,虽然表述与形式不同,但内涵上有许多一致性。这里体现的仍然是他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变法。《书论》有一句话“精心一意”,作为一个书家、一个艺术家他一定要做到精心,“精心一意”又与“精进”相融,这是佛家语,讲的是一个人不管在什么样状态下都应保持一种精进之心,向着精进的境界去努力。俊舟狂草体现了他对“精心一意”的一种理解,使我们看到他在艺术上不断地向前推进,而这种推进方式不仅仅靠一种方法,更多是他对文化理解和体验而不断地向前精进。正是这种文化的体验使他融入于伟大时代的进程,所以俊舟整个书法与时代进程是紧紧贴在一起的。我们看他的书法,整体上的变化从隶书、魏碑到行草狂草,好似人在登山,不停地慢慢地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往前推进。俊舟作为一个时代人,把对时代感悟体验,把中国文化的美感和审美的很多方式,都默默无声地揉入到了自己笔下,使他的笔法产生了鲜活的生活印迹。俊舟创造了属于自己,属于时代的书法风格。

fGkzhumliwbDp8VgM7RGXa6Ss8jDH2i92yaKNerr.png

卢俊舟近照

5XrtuGArjso9teztPIrSF1XX8NAR4qS9y07r9u8o.png

《美术观察》2018年第9期,第72-75页

  作者简介:

  田黎明,1955年生于北京,安徽合肥人。历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 ,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中国画院院长。现任中国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主任。

张玉 | 编辑

​势象艺术中心 2022年3月30日

  转载自:势象艺术 公众号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