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跨界之维与现实观照——王琪个人作品展将在成当代艺术中心开幕
2022-04-09 19:20:20 未知
展览名称:镜像·跨界之维与现实观照——王琪个人作品展
策展人:葛玉君
展览时间:2022.4.10—2022.5.10
主办方:成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2号798艺术区创意广场B01
镜像——王琪艺术创作的跨界之维与现实观照
伫立在王琪创作前,与之凝视、对话。不仅深深感触于作品所带来的巨大且绚烂的视觉冲击力。愈加引发我们关注的是,在这种极具感染力的画面背后,所传递出来的更为内在的思考方式与历史讯息。无疑,王琪是一位表达者,也是一位阐述者。他的画面充满了感性的、色彩化的、表现性的图像张力,同时暗含了某种理性的、审慎的思考维度;他的构图不仅呈现出诸多抽象性的形式语言,也指向了对具象化图式元素的凝练与再造;他的创作既把我们带入一种对悠远传统当代性转化与变迁的思考之维,同时更将我们推向一种具有未来感的关于艺术的理解与探寻。而这一过程,也是王琪及其创作主体身份逐步确认与确立的过程。
在我个人看来。首先,王琪此次个展中展出的这批创作与其建筑(家)思维可谓相融共生,而对都市化“玻璃幕墙”物理层面的“镜像”反思,则成为其展开创作延伸的一个重要的激发点;其次,正如法国哲学家拉康曾提出的“镜像”理论。在拉康看来,“镜像”指的是任何将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杂糅在一起的个人意识。从“前镜像时期”到“镜像时期”直到“后镜像时期”,原先的自我认知在被不断否定的过程中达到迭代更新。换言之,王琪的创作不仅是通过画面对传统古建筑展开的新的诠释,对都市化进程中个体生存空间与生命体验的视觉转译,对当代艺术范式的一次外部破局,更是对自我身份的一次集中反思与跨界再确认。因而他的创作实践在理想化的情境表达中充满了浓厚的现实意味。
一、“传统”新思
在致力于专业创作之前,王琪是一位颇有成就的建筑师。他2003年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如已投入使用的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以及清华大学“新土木系馆”等皆为王琪的作品。带着在设计建筑领域25年来的经验与感悟,带着跨学科方法论以及实用视野中的理想主义情怀。从2019年始,王琪全身心投入到绘画创作中。或许只有离开故土,才能更好的了解家乡,亦或许出于对建筑专业敏感问题的把握。使得王琪将首展聚焦于中国传统“古建筑”。在本次展览展出的两个系列——“镜像中的古建筑”与“镜像中的园林(长城)”中。我们发现,王琪对于创作素材的汲取以及深层思想观念的表达,在某种意义上与对“传统”的关注及其当下性反思密不可分。他的作品在看似抽象化的处理,色彩的鲜活表达以及都市化的审美情境中,实际上则隐含着一种非常具象的、有明确“所指”的“传统”资源。
在我个人看来,王琪对传统(古建筑)的视觉化处理,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其一,“局部变异”。如在《镜像·屋顶与窗棂三》《镜像·马头墙一》《镜像·门扇》《镜像·椽子》等作品中,王琪提取了古建筑中诸如“瓦当”“滴水”“栏杆”“门扇”“马头墙”等局部元素……而在《镜像·屋顶与窗棂一》里,则糅合了包括建筑的顶部、窗棂等多种综合元素,集中以皇家“琉璃瓦黄”的色彩统合于画面。我们不难窥见,对中国传统古建筑局部元素的提取,成为王琪这批创作素材的重要来源。进而将这些局部通过其所谓的“镜像”方法论,形成某种变形、扭曲的画面图式,以一种“异形”的图式进行呈现,与画面上的直线型横竖格子形成巨大的视觉张力。与此同时,《镜像·马头墙二》及《镜像·牌楼》等创作,则在上述基础上,将传统建筑局部的“色彩元素”进行了提炼、整合与再造。白色、灰色与蓝色等徽派建筑中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以及大红、橙黄、赭色、石绿等类宫廷建筑等色彩形态,在潜在意义上重新反思甚至挖掘了民间色彩体系及宫廷建筑用色在当代艺术中的运用。进而展开具有夸张性布局及色相、色调、色度等方面的表现性尝试。
王琪 镜像·屋顶与窗棂三 布面油画120cmx120cm 2018
王琪 镜像·马头墙二 布面丙烯 120cmx120cm 2019
其二,“整体延异”。在王琪“镜像的园林(长城)”系列创作中,他对古建筑的处理方式与上个系列截然不同。相对于前者侧重于局部的挖掘,这一系列创作则致力于对古建筑整体图像的把控。如对“留园湖心亭”“颐和园西堤”“狮子林湖心亭”“网师园湖心亭”“留园冠云峰”“拙政园小飞虹桥”以及“金山岭长城”这些典型园林(长城)的刻画……值得注意的是,在《镜像·网师园》中,其所描绘的“网师园湖心亭”,不仅延续了他一贯的创作风格,同时将不锈钢片嵌入到画面当中,进而使得画面形成一种新的对比、对抗甚至彼此纠缠性的关联……这一系列作品,几乎每幅画面中都有一个相对写实的“中心”,由此向外围弥漫开来,进而呈现出“抽象”与“具象”之间,相互联动,相互转化与相融共生的关系。当然,在我看来,这种整体性的“延异”,似乎代表着古建筑自身的意义在“不断消解与重新诠释”,新的创作主体在新的语境中正在“不断建构与生成”。
王琪 镜像·网师园 布面丙烯 不锈钢片 150cmx100cm 2021
王琪 镜像·狮子林 布面丙烯 210cmx210cm 2021
当然,王琪对于传统的关注与迷恋。我们完全可以从他较早的写实性绘画“吴哥系列”中寻到端倪。王琪通过实地走访写生,对位于柬埔寨金边西北的吴哥古迹群进行考察,从形象到精神层面展开其文化意义上的追问。致敬传统,是王琪的一种态度和立场。他也正是在不断的交流碰撞、反思重建之中;在交叉学科、交叉领域之中;在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杂糅融合之中,逐步确定自己所要倾注的方向,并将其转化为一种当代视觉形式的主体意识……
王琪 吴哥往事-1 布面油画 90cmx60cm 2018
王琪 吴哥往事-3 布面油画 90cmx60cm 2018
二、视觉转译
或许正是出于对建筑的敏感,对城市化、都市化的切实感受。王琪不断的思索着“个体”与“空间”的关系命题。当然,这一命题既包含个体与都市化空间景观之间的关联,也包含个体与古建筑空间场域之间的传接,同时亦是现代建筑形态与古建筑景致之间的互文比照。在王琪看来,“城市中现代建筑的幕墙玻璃扭曲变形反射周边环境,并且这种镜像的变形在不同角度观察时是实时变幻的。”而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古建筑和传统街区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外立面包裹着玻璃幕墙的现代建筑”。那些仅存下来的文化古迹,便成为中西古今交汇之处一道极其珍贵的都市景观……换句话说,王琪首先是一位社会变迁的微观洞察者,其次才是一位敏感的艺术创作者。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样一种契机,成为他创作“镜像”系列作品的潜在动力。
仔细研读王琪“镜像中的古建筑”系列创作,从中我感受到了“冲突与张力”所带来的视觉震撼。在我个人看来,关于此一系列。其一,整幅创作都用长方形的“格子”将画面进行分割;其二,画面所表达的形象,整体而言趋于“异形”,具有抽象性、设计性等表现元素;其三,这些所谓的“异形”恰恰是由诸多具象性的、有明确所指的图象、图式经过处理所构成。(如《镜像·脊兽》中,便隐藏着吻兽、狮子、骑凤仙人等古建筑顶部的神兽形象。)首先,“格子”是对“玻璃幕墙”的一种能动反应,而“异形”则是“现实世界”在“玻璃幕墙”的反射、反照、反观之下,扭曲变异之后形成的另外一个“虚幻的现实”。整幅创作是在对具体物象进行变形、拉长等“再造”之后,重新注入画面。在紧张与冲突、形式与内涵、具象与抽象、视觉张力与文化属性之间,呈现出一种符合当下审美经验的景观世界。无疑,这些“景观世界”,既有现实的形态,也有想象的空间,更具有某种空幻的感觉。而理性的“直线体系”与感性的“曲线幻像”之间,则形成一种魔幻且现实的关联。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一系列创作给我们另外一个更深刻的体会便是,这种基于古建筑元素基础上的异形,无论其扭曲与变形,“冲突与张力”的程度有多大,无疑,都被置于一种“结构性”的“框架”中予以窥探与审视……这种“结构性框架”既是一种理性的方法论,也似乎是身处其中的我们所面对的一种难以抗拒的现实束缚。而王琪则试图将这一问题通过视觉化的方式提出!
王琪 镜像·脊兽 布面丙烯 150cmx150cm 2020
关于“镜像中的园林(长城)”系列,我更倾向于从“绵延与重构”来切入理解。在这一系列中,格子转化为竖线的分割,局部则扩大至整体,而“异形”亦幻化为“具象世界的延异”。换言之,这组系列不仅是对于园林展开的当下性“镜像”比照,同时也是对玻璃幕墙所造成的新的景致的“镜像”反思。在《镜像·拙政园长卷》中,对于拙政园采取全景式构图,我们由依稀可见的亭台,到被改造后的池塘、树木、山石,再到扭曲变幻后局部写实性的另类延展;《镜像·金山岭三》,则将写实的金山岭长城,从造型与色彩两个方面进行拓展,在保留原始基因的前提下进一步“弥散与泛化”;《镜像·金山岭一》中,这种弥散与泛化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语言范式”;而在《镜像·冠云峰》中,留园冠云峰的面貌已然全无,整体画面显然生成“新的主体”。“写实”——“泛化”——“语言范式”——“新的主体”。无疑,王琪的绘画不仅具有视觉性、文化性,更具有某种“生长性”,而对这种生长性的关注也同样是解读其作品的重点之一。
此作品请横屏观看
王琪 镜像·拙政园长卷 布面丙烯 750cmx150cm 2021-2022
王琪 镜像·金山岭三 布面丙烯 150cmx150cm 2021
王琪 镜像·冠云峰 布面丙烯 150cmx150cm 2021
简言之,王琪的绘画,在看似感性的、抽象的表达方式之间,潜在呈现为一种非常理性的、具象的思维方式的转化。在其玻璃幕墙的折射下,阐述着一种历史的痕迹,现代都市文化景观,抑或科技迭代更新的全球化语境下,对于传统(古建筑、园林)叙述当代化呈现的镜像研判。换言之,王琪正是在“可读与不可读”、“解读与误读”,“形式与内容”、“能指与所指”,“他者与自我”、“主体意识的建构”等张力关系中展开其艺术叙述的。
三、艺术破局
作为一名建筑出身而跨界艺术创作的新型艺术家,王琪的作品在给大家带来视觉、结构乃至理念上差异性感受的同时,更为深刻的是,他能够将建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论引入到绘画探索中,进而在交叉学科的对比与碰撞中,提供一个艺术创作可供借鉴的独特案例。这也与当下新文科建设中,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更新升级的主张暗合。无疑,此次展览所呈现的王琪“镜像”系列作品,在某种意义上则可以从他早期实验性装置作品中寻到端倪。在我个人看来,这一“方法论”同样是理解与解读王琪作品及其意义的重要方面。
首先,对透镜、反射、采光的研究与运用。如王琪在纽约州立大学所做的《反射与穿透的研究》项目研究,探讨了人像和观看者之间因不同材料所带来的异样视觉效果。通过“镜面有机玻璃”“透明有机玻璃”和“虚空”三个层次以及不停的运动,来折射出多样效果的绵亘。《60秒空间研究》项目中,则试图在数字空间中对电影片段进行重建。而这一重建的技术核心同样是具有折射功能的透镜(毛玻璃),通过将运动的物象置于毛玻璃后面、前面等不同维度产生不同的影像,作为素材进行处理……关于瑞士Kirchner Museum,达沃斯的项目也同样基于采光系统、磨砂玻璃等展开。换言之,通过透镜对光线的折射、扭曲,然后生成新的可能性,是王琪获得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之一。
反射与穿透的研究,2004装置,尺寸可变 材料:透明有机玻璃,镜面有机玻璃,木方,小圆木棍, 数码喷绘贴图
60秒空间研究,2004 数字影像
其次,结构、空间、力学的注入。王琪在装置案例《表皮的研究》里,将对菱形进行折叠、堆砌的形态,运用在玻璃幕墙上产生不同的转折,而这种转折又对周围环境形成折射,构筑起新的景观。而《重建自由女神(局部》则试图用自由女神的“切片”形状,组合成新的结构空间,进而转换为对力学、构造、形态等关系的把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Prudential building 中,王琪尝试在规则的立方体结构中,注入不规则的空间形态,在实用主义与理想主义之间寻求平衡,进而延伸出具有“弥散性”、“未来感”的屋顶图式。这在某种意义上,则从另外一个侧面提出了他之后进行艺术创作的可能性依据。
表皮的研究,2005 装置,尺寸150cmx90cm 材料:卡纸
重建自由女神(局部),2005模型 材料:有机玻璃,聚酯薄膜,铁片,螺栓,模型钢索
Prudential building 改造利用,2005 模型 材料:有机玻璃
换言之,在本文看来,我们不能将王琪的绘画作为惯常艺术教学的发展与延伸,而更应深度剖析其内在缘由。透镜、折射、采光、虚化、弥散、结构、空间、力学、生长等核心元素的研究,成为王琪此次展览所构筑的新的图式及其可能性的关键。在看似平面的架上艺术创作中,糅合了建筑、科技及力学等交叉学科的方法论。本次展览的装置作品《镜像之维》在某种意义上便是王琪创作思维的侧面呈现。这也使得我们在思考当代艺术创作现状之时,可以从王琪绘画中寻觅到一种新的生机抑或另类方法论。同时,在过去与未来的纠缠中,直面当下!
正如王琪所言,“玻璃幕墙就是一面现实的镜子,城市史就是被映照其中的镜像。”无疑,王琪的创作借助园林建筑在玻璃幕墙上的幻化。进而展开对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现实与虚幻等诸多问题的探讨。正如,此次展览的题目“镜像”一样。这些探讨不仅指向宏观性的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空间景观与平面视角、传统文化及其当代转化、过去式与未来感等问题场域,更是王琪由建筑跨到艺术创作个体转型的一个折射与自我体认。王琪从他独到的视野,对自我生命体验和生存空间之间的紧张关系展开了一次历史“镜像”式的深入研究,并在这一过程中,重新认识、塑造着自我与周边世界的关系,尝试着作为艺术家对自我主体身份及属性的“镜像”性再构。
我们有理由对王琪的艺术创作及其方法论充满期待!
葛玉君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完稿于2022年3月20日
关于艺术家
王琪,1977年生于昆明,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毕业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建筑学硕士、中央美术学院油画高级研修班。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及清华大学新土木馆的主设计师,拥有25年在设计领域的经验。曾就职于在北京博思堂建筑设计事务所、万达地产文旅设计院、美国Perkins& Will建筑设计事务所等多家机构。现为职业艺术家,多年设计行业的背景以及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及热爱,让他拥有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艺术。他的创作既把我们带入一种对悠远传统当代性转化与变迁的思考之维,同时更将我们推向一种具有未来感的关于艺术的理解与探寻。
关于策展人
葛玉君
批评家,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书记兼教学部主任。主要研究领域集中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论与思潮研究,当代美术批评与展览策划。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