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自然于胸--于仁祝作品
2022-04-10 00:00:00 未知
于仁祝,字雍鉴,号永法堂主人。山东文登人。先后毕业于山东省莱阳师范、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致公党党员。2010年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铁生山水画工作室,专门学习传统山水画的临摹与水墨写生。2011年至2013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拜贾又福先生门下学习两年,受到“写生、临摹、创作”三位一体教学体系的严格训练。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山东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国画院副院长,威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威海画院画家、理事会理事,威海市工笔画学会会长,威海市文登区美术家协会主席,威海市政协委员。
中国画的传统并非单纯的艺术形式。所谓传统,传是流传,代表了艺术的长河;统则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统领性的艺术样式。关于中国画未来的发展,我们应将书写的传统、韵律的传统、和诗意的传统继承下来,融入西画元素,并把它变成中国画的笔墨语言,用这种新的笔墨语言去描绘自然。
老子云:“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致无为”,画道也是如此,损其造作,留其天然,损之又损,从而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状态。“损之又损”是为艺之道,是去伪存真,是去躁存静的过程。
中国画,向以言志抒怀为特点,他的笔墨点线之间充满了人文精神与情怀,所以,在画面上呈现的不再是客观世界的“存在自然”,而是主观世界的“内心自然”,如此,中国画艺术形成了讴歌“人与自然”母题的永恒精神文本,并在精湛、独特与虚拟的空间结构中,“写意”着千古梦境、无限乡愁和灵魂象征。我看于仁祝的作品,却有如此感觉。于先生画山水,气势磅礴,意象表现,坦荡磊落,清峻苍茫,显现了画家的气质、秉性与品格,因为,只有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精神高度上,才能如此立象尽意、遥情寄物的自由胸怀,在有限中表现无限,并化实为虚,化形为神,以内美修能取胜,使笔端山水、花鸟升华为人格、精神象征,用以传达生命之音。
文章转自:国画推荐与欣赏
(责任编辑:宋立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