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丨关于“身体”的艺术表达 这场女性雕塑展给出了新的方式

2022-04-18 17:10:24 未知

从前,有个孤苦伶仃的青年农民,靠给地主种田为生,每天日出耕作日落回家,辛勤劳动。一天,他在田里捡到一只特别大的田螺,心里很惊奇,也很高兴,把它带回家,放在水缸里,精心用水养着。

农民每天早上去地里劳动,回家却看见屋子里有饭食、饮料和热水,好像是有什么人做的似的,几天都这样,在这之后,农民在鸡鸣时就出去,太阳刚出来时又悄悄回来,在篱笆外偷看,看到一个少女从水缸里出来,到灶下生火,在青年农民一再追问下,年轻姑娘把实情告诉了他,自己就是田螺姑娘。青年非常喜欢田螺姑娘,后来他们就结了婚。

cTnItLzJ5CZqzkZ45pdSQyjSNou82FSCGmhxQY8v.JPG

MbqxGlWZ36niebITLmutJd0YV52Q4fXVGNmbvULq.JPG

展览现场

这是艺术家谭婧作品《螺仙的消失》创作的故事背景,“《田螺姑娘》从其文本起源至今产生了大量的变体,增减中渗透着不同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转变的映照,它延伸出来的关于偷窥、掠夺、复仇、报恩、人与非人的禁忌、自然与女性的他者化;是谁定义了螺的形象?如果叙事者的性别和地位发生了转换,故事是否会偏离原来走向?”

谭婧是2022年4月16日,在X美术馆开幕的展览“自体触及”参展艺术家之一,这是一场由克拉拉·霍斯内德洛娃、谭婧、戴加·格兰蒂纳、奥利维亚·厄兰格等四位女性艺术家参加的群展,由饶魁桢担任策展人,虽然参展艺术家均为女性,但展览探讨的核心却不在这里。

展览标题取自英国音乐家凯特·布希于1978年发行的同名歌曲。歌曲引述了古英格兰民俗传说“露西·万”中所描绘的身体经验:受孕、分娩、感受来自体内的撞击。

rApfetB9b8SGjOxTaqz1iSQi5Fszi8ptzWcUddPr.JPG

ksKWvAlX1Wa6ogT4hlJvM7HDyo9oRTBtoeIwravt.JPG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梳理艺术家将身体视为媒介与主体的表达方式,并据此提出一系列关乎现实的批判性问题,展览力求构建一个感受性的空间,通过感官和空间的调动,审视由身体触发的身份、记忆、情感与幻想,触击涌动在身体之下的微妙情绪。

此次展览,四位艺术家的作品分布在X美术馆1-4展厅,共展出11件作品,其中有5件是专门为美术馆空间打造的,通过这些作品还可以看到,青年艺术家们对于材料的研究、空间的实验,在雕塑创作中,身体作为主体、媒介,新的创作和思考方式是什么。

美术馆的第一展厅,呈现了艺术家奥利维亚·厄兰格创作于2020年的作品《6:13 AM》,作品看起来像是一个眼睛,里面是空荡荡的美国家庭,呈现的是美国普通中产阶级家庭早上厨房空无一人的场景。

bJ54Cb8W4x3VmSD976C4sxb1BBtO8z9vPWb1i5Zr.jpg

奥利维亚·厄兰格,《6_13 AM》,2020,致谢艺术家和纽约Marianne Boesky画廊 Olivia Erlanger, 6_13 AM, 2020,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Marianne Boesky Gallery, New York

策展人饶魁桢介绍,奥利维亚·厄兰格是一位研究性导向的艺术家,她近两年的研究方向是对家庭空间的关注,艺术家觉着家庭空间是美国很多问题和现象交汇的场所,《6:13 AM》这件作品,体现的是家庭空间中的疏离感,2020年疫情暴发,所有人都在隔离中,当身体被拘束在家庭空间中,大家可能会有孤独感,作品中空荡荡的房间,更加强了这种疏离感,作品的形状像是一只眼睛,观众在向内观看的时候,作品也在看观众,与观众之间会有一种互动,这就是艺术家想要表达的。

VIl0u3P3TWmRQ525OyVV38GmHN3ClcrVS8TWwaYM.jpg

戴加·格兰蒂纳,《向羽毛学习(空之毯)》,2021

接着来到第二展厅,这里展示了艺术家戴加·格兰蒂纳作品《向羽毛学习(空之毯)》,在地面上还有两件抽象雕塑作品,在这里天空与地面相互呼应,策展人介绍,戴加·格兰蒂纳是一位非常注重空间表达的艺术家,在观看艺术家作品时,空间也是理解和感受其作品的一部分,同时,还有不同的物理材料,比如软和硬,不透明和透明,有颜色和没颜色,艺术家喜欢用这种相异的物理材料来呈现自然界中的状态。

ZD23IRB7RCX8M6fmiYj6rMJM9mqDm6OyyfWp4oSL.jpg

戴加·格兰蒂纳作品

地面上的两件抽象作品,是艺术家为展览创作的新作,作品的灵感来自真菌植物,艺术家有意模糊掉了生物体和人体之间的界限,看起来像是一朵玫瑰花,其实是一颗心脏,还有艺术家在创作时,发现真菌通过吃掉彼此来成长,在这样的情况下生和死不再是对立,可以通过牺牲达到彼此共同生长,而反观我们人类,很多都是二元对立的东西。

天空中的作品《向羽毛学习(空之毯)》,看起来非常的轻盈,其实是用硅胶、木头、不锈钢等非常硬和沉重的材料创作的,这里面也充满了对二元思维的思考,比如羽毛的柔与弱、强与硬。

XZ35fxQqsLLHihHpSnBFXROpKf5DNNxkuMDTRJy9.jpg

克拉拉·霍斯内德洛娃,《无题》,2021,致谢艺术家及柏林Kraupa-Tuskany Zeidler画廊 Klára Hosnedlová, Untitled, 2021,  Courtesy the artist and Kraupa-Tuskany Zeidler, Berlin

第三个展厅,展示的是艺术家克拉拉·霍斯内德洛娃的作品《无题(樱花蚕蛾系列)》、《无题》等,进入到展厅,可以看到地面上有有机玻璃管,其次还有很多蚕蛹和蛾子的尸体,这些都吸引着观众进行探索,艺术家究竟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其实,地上的作品起到的是一种引导作用,需要关注的是挂在墙面上的作品《无题》,这件作品有一吨多重,作品的主体是一面水磨石,会让人联想到上世纪七八十年达建筑的装饰面,这正是艺术家想要的,艺术家是捷克人,她感兴趣的是探索苏联时期,苏式美学对捷克建筑和民族意识以及人的影响,水磨石会让人们联想到苏联的建筑风格,同时作品中艺术家还加入了很多不同风格和超现实的元素,可以看到水磨石中镶嵌的有类似于绘画一样的画面,走进观看的话会发现,其实不是绘画而是刺绣,此外,画面中的人物眼睛像是外星人,穿着异形的服装,像女超人一样在做着实验,看起来非常具有科幻感和未来感,就是在一个过去的美学中套进非常未来主义的叙事。

细心地观众还会发现,水磨石的下面有缺口,地面上有两块透明的有机玻璃,两者形成了一种有趣的空间呼应,提醒观众这是一件雕塑而不是架上作品。

PNxFTMuVygLzPp0RFOJX6zCYnUU4oxrCsLi3QgqW.jpg

克拉拉·霍斯内德洛娃,《无题(樱花蚕蛾系列)》,2021

展厅中的另外一件作品《无题(樱花蚕蛾系列)》,其中樱花蚕蛾是欧美和日本很多人饲养的一种宠物,在自然界中它的寿命只有十多天,但经过人工培育之后,这种生物的生命可以变得很长,这也是为什么地面上会有很多蛾子的尸体,艺术家在这里探讨的是人和生物、动物如何共存的问题。

策展人讲到,艺术家的作品通常都会在非常明亮的展厅中进行呈现,此次展览展厅的环境偏暗,但作品的主体被射灯照的很亮,这种布展方式反而更能衬托出作品的科幻感和未来感,感兴趣的观众可以来现场感受。

KVNUt88VvqmR2Qiz3ay1AMEHylgfJH3t81oBn5MJ.jpg

谭婧,《螺仙的消失》,2020,图片致谢艺术家  Tan Jing, Shell-less, the Vanished Nymph, 2020, Courtesy the artist

展览最后的一个展厅被设置的像迷宫一样,观众进入之后,会在灯光和声音的指引下,寻找藏在屏风之后的螺灯。正如开头讲到的,艺术家谭婧的创作灵感来自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田螺姑娘》,在展览现场有很多细节都在提示观众,作品与《田螺姑娘》的关系,比如入口处的灯,细看的话灯芯是田螺状的,还有地上的粘液,空间中还播放着,艺术家从广州东找的十二个女孩讲述的新编《田螺故事》。

除了文章开头讲到的,在这件作品中,艺术家还探讨了受伤害的过程,比如在自己受到伤害时,家人、朋友总是会安慰道要坚强、要强大起来,但很多时候,这种方式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会更大,这时候,艺术家发现田螺在受伤之后会分泌粘液,将自己保护起来,这是一种非常柔软的方式,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脆弱和坚强,柔软和坚硬并不是二元对立的。

纵观整场展览,可以发现,艺术家们没有讨论性别对身体的局限,反而在关注生物体与人体之间的模糊界限,比如田螺既可以是田螺也可以是姑娘,克拉拉·霍斯内德洛娃作品中,作品既是花也可以是心脏,反二元叙事的视角渗透在每件作品之中,策展人在导览中也讲到了很多对比的关系,比如强和弱,柔软和坚硬等等,中呈现出来的都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这是策展人想要引起观众思考的地方,也希望通过展览,让观众感受到这种叙事方式。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