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可可风的清代瓷器你见过没?
2022-04-19 11:43:15 未知
说到将精致浪漫表现到极致的奢华艺术是什么,那必非洛可可风格莫属了!可你是否知道,这个在18世纪风靡整个欧洲的艺术风格,不仅与中国艺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历史上它们还有过“梦幻联动”。
在近期中国嘉德拍卖公布的“嘉德四季第60期拍卖会”上,便出现了这么一批中西融合的瓷器,它们身上布满了繁缛精巧的装饰花纹,还配上了粉嫩红艳的色彩,为我们展现了洛可可风格与中国瓷器融合后的独特魅力。
成交价:RMB 713,000
图源:嘉德四季第45期拍卖会
中国瓷器影响下的洛可可
回顾历史,向往着中国文化艺术的欧洲人,多是通过远渡重洋的中国工艺品来了解中国的。
十八世纪前后,大量的中国瓷器输入欧洲,且种类繁多,它们对当时欧洲的艺术时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瓷器上充满异国情调的艺术美,促使欧洲人由喜爱中国陶瓷到喜欢中国绘画和图案,进而喜欢中国的艺术。
而在洛可可风格盛行的法国,社会各个阶层对中国瓷器的痴迷与热爱亦随处可见。欧洲艺术史界甚至认为洛可可风格,就是在中国瓷器的艺术影响下产生的。
中国瓷器对洛可可之母的影响
被称为“洛可可之母”的蓬芭杜夫人对中国瓷器十分喜爱。她建立了赛夫勒瓷器厂并亲自督导瓷器的生产,精心挑选瓷器的纹样,这些图案大量地采用和借鉴中国瓷器图案并逐渐地形成了独特的被后人称为“蓬芭杜纹饰”的风格。
“蓬芭杜装饰”图案主要是在瓷罐的盖和上部描绘五彩鲜艳的花朵,下部描绘法式花卉图案或金色图案,手法写实、生动活泼,也在侧面反映了这位平民家庭出身的贵夫人的性格。在蓬芭杜夫人的推动下,华丽雕琢、纤巧烦琐的十分女性化的艺术形式——洛可可艺术得以流行。
弗朗索瓦·布歇《蓬巴杜夫人》
图源:苏格兰国立美术馆
中国瓷器对洛可可风格绘画的影响
从绘画这个侧面,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陶瓷对当时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影响。洛可可风格的绘画作品,在选色上都喜用淡雅的白色和闪烁的金色,崇尚蓝、黄色调和温润的光泽。洛可可绘画的艺术氛围轻淡柔和,轻松惬意,这都是从中国瓷器的色彩中汲取的灵感。
让·安东尼·华托、弗朗索瓦·布歇都是洛可可绘画的主要代表人物。华托在1717年为学院创作完成的油画《发舟西苔岛》的作品中采用了在当时具有革命性的用色,流畅的、经稀释的颜料,透明的用色技巧让观者在看过之后,不得不联想起中国陶瓷特有的那种晶莹剔透的感觉。
青花瓷对洛可可艺术的影响
对洛可可风格影响最深的中国瓷器,应是青花瓷。
德国海德堡博物馆馆长符可思博士在其《中国风》一文中指出,中国瓷器对洛可可风格的影响大致表现在四个方面:1.气氛轻松、自由(这是景德镇明末青花瓷中常体现出的感觉);2.不规则的线条追求类似景德镇青花瓷的随意性;3.画花边、图案的边脚装饰,这是从中国瓷器中所学到的;4.用线时追求写意性,这是欧洲历史上没有过的,也是受景德镇明末青花瓷的影响。
西方学者利奇温也曾说过:“洛可可艺术风格和中国文化的契合,其全部秘密就在于瓷器所体现出来的纤细入微的情调——洛可可时代的欧洲对于中国的了解主要不是通过文字得来的,而是通过瓷器的淡雅纤细。”由此可见中国瓷器对洛可可艺术影响之深远。
精巧华丽的洛可可瓷器
正是由于洛可可艺术风格在18世纪逐步发展并受到了欧洲社会的喜爱,清代的外销瓷器生产工匠,在制作瓷器的过程中为了迎合欧洲消费者的审美和兴趣,也将洛可可艺术风格引入中国。
这种繁缛富丽的艺术风格被中国瓷器的装饰工艺吸收,并与本国传统的装饰手法结合,产生了一批具有洛可可风情的中国瓷器。而洛可可艺术对清代瓷器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华丽繁琐的纹饰上。
洛可可艺术经典纹样
图源:网络
清代瓷器出现的装饰工艺:轧道工艺,它以凤尾纹为主,其纹饰形态呈S形和漩涡状,细密华丽,与洛可可艺术装饰纹样那连续不断、复杂繁琐的S形、C形以及漩涡状的曲线十分类似。
在凤尾纹等色地纹饰装饰基础上,还常与开光、镂雕等装饰手法相结合,并绘制中国传统花鸟、山水及人物等纹样,体现了中西艺术相融合的一面。
清道光 内青花外粉地轧道洋彩花卉开光丹桂飘香图碗
图源:“结海堂藏瓷”专场嘉德四季第60期拍卖会
这一时期的瓷器还大量采用了有别于传统的纹饰,如茛苕叶花纹、卷叶纹,都是洛可可常见的经典花纹。
图源:“百瓷集韵·掌玩心悦”专场 嘉德四季第60期拍卖会
作为马背民族的满族,对繁缛精巧的装饰风格情有独钟,而此时洛可可装饰艺术的出现亦非常符合时宜的迎合了这种审美品位,给我们留下了很多西风东渐下的宝贵艺术成果。
中西方的文化往来不断地改变着各种风格的流行趋势,西方曾学习东方的传统纹样,而中国在雍乾时期也开始吸收西方造型艺术的各种技法,同时,为了适应经济市场,这些西方学来的“洋图案”与传统的中式纹样融合新生。
在这循序渐进中,不仅仅是技艺的精进,西方的美学思想与中国瓷纹样的碰撞也使得中西艺术相互融合。这也向我们证明了,中国瓷器与洛可可艺术并不是单方向的谁影响谁,而是两者互相学习,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并以此推动了各自艺术风格的进一步发展繁荣。
(责任编辑:孟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