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栏 | 冯玮瑜:最是无情帝王家 一方“钩弋夫人汉云陵瓦砚”入藏记

2022-04-22 15:48:34 ​冯玮瑜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是一群失意的女人。

他怎么成功? 看看别人的评价。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这是唐太宗李世民对他的评价。

“六世之业,海内殷富,又有高人之资,故能总揽英雄,驾御豪杰,内兴礼乐,外开边境,焕然可述。方于始皇,则为优矣。至于骄奢暴虐,可以相亚,并功有余而德不足。”——这是唐朝名臣虞世南对他的评价。

“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这是司马迁在《资治通鉴》里对他的评价。

中央电视纪录片《中国通史》对他的评价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都不会忘记这位雄才大略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

——他就是汉武帝刘彻。

wfGxtBadQl8eXML8ugzryVCvhm4LwuECGzHAY1VQ.png

汉武帝像

秦始皇没做到的事情,他都做到了,所谓的汉承秦制实际上就是汉武帝继承了秦始皇。如果说秦始皇是中国“大一统”模式的始作俑者,那么汉武帝就是这个模式的集大成者,如果秦始皇是“起点”,那么汉武帝就是“锚点”,经过两点的射线就是中国两千年中央集权的发展路线。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一文一武,文的叫“独尊儒术”,武的则是汉匈战争,这一文一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汉武帝雄才大略的主线。

其实董仲舒提出的“儒术”这套理论实际上偏离孔孟思想很远了,孔孟主张仁政、民本、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但是董仲舒提出的却是“三纲五常”,主张君主集权,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通过“独尊儒术”,秦始皇“焚书坑儒”而没有做到的统一思想,被汉武帝做到了。

他通过种种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把国家力量掌控于自己手里。

他通过“推恩令”削弱了诸侯权力,剥夺列侯爵位,削弱了勋贵集团的权力;

他通过“独尊儒术”结合察举制打开了平民晋升通道,削弱了世家的权力;

他通过任用卫青、霍去病这些新外戚削弱了军事贵族的权力;

他通过设立侍中、常侍等“中朝官”削弱了“相权”;

他通过立法和诛杀地方豪杰使得司法下沉至地方,削弱了地方基层势力;

他通过收回郡国铸币权,收回了经济权力。

他通过收回盐铁专营权,实行盐铁官营,把控国家经济命脉。

他把历法统一成了“太初历”,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用的“农历”的前身,这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历法了,没有之一。

JBklteWHUSoK5sXb0tLSbvpaHmw84J7cjy1GEnzK.png

西汉初年的彊域

广阔天地任我行,汉武帝几乎把当时国力极限内该统一的都统一了,后续历朝历代都是按照“外儒内法”的机制在运行。秦始皇想做却没有做成的事汉武帝都把他们做成了,实现了秦始皇与汉高祖都未能实现的雄愿。

汉武帝之前,匈奴拿中国当草场来打粮,有空就过来抢粮抢财抢人抢媳妇;大宛国认为汉朝太远、匈奴太近而拒绝黄金换马,怀疑中国能否打过他们一个部落;滇国与夜郎国一样,竟然傲慢问汉使:汉孰与我大?

到了汉武帝时代,他们才发现自己错了,当然,明白时已经晚了,他们即将身死国灭。

GdtZyuvEynhu7t1yR63PaLBoSpskyNEnDbKpkR4T.png

汉武帝时的彊域

汉武帝北击匈奴,南吞百越,东灭朝鲜,西征大宛,打下两千多年来汉族的主要生存空间,使汉朝的领土几乎翻倍,打出汉民族的气节、血性和凝聚力,建立了一个民族前所未有的尊严!华夏民族从此有了另一个统一的名称——汉人。

汉武帝创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盐铁官营,币制改革,他花样夺爵,推儒术,兴太学,建乐府,建元改历,亲手打造中央集权的骨架,将汉文化大一统的思想嵌入民族基因。

震古烁今,刘彻是大汉帝国最耀眼的那颗明珠,是对汉民族汉文化影响最大的帝王之一,也是整个封建社会最伟大的帝王之一。出自《汉书·武帝纪赞》里“雄才大略”这句成语,就是称赞汉武帝的。

前而说过,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是一堆失意的女人。

汉武帝的后宫,则是一曲曲哀怨悲歌。

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是陈阿娇。当初长公主(即馆陶公主)进宫抱着4岁的刘彻于膝上,逗他问道:“你想娶媳妇吗?”刘彻说:“想。”长公主便指着左右的女官多人挨个问,刘彻都说不好。长公主又指着自己7岁的女儿陈阿娇问道:“娶阿娇好不好?”刘彻笑着说:“若得阿娇作妇,当金屋贮之(如果能娶到阿娇做妻子,就会修建一座金屋让她住)。”长公主大为欢喜,于是苦苦请求汉景帝,汉景帝便答应了这门亲事。

长公主并不是一开始就押宝在刘彻身上的,她开始很想把女儿陈阿娇嫁给栗姬的儿子刘荣,因为刘荣当时是太子。但栗姬不喜欢长公主刘嫖,拒绝了这个提议。随后长公主找到刘彻的母亲王夫人王娡(后来成为王皇后),两人一拍即合。在二人的联手运作下,原太子被废掉,刘彻才有机会当上储君。长大后的陈阿娇就嫁给同样长大了的汉武帝成为他的第一任皇后,似乎印证了青梅竹马的一段爱情佳话。可惜陈皇后擅宠而骄,11年后终因骄横嫉妒而被废黜,贬居长门宫,“千金纵买相如赋,默默此情谁诉?”最后郁郁而终。“金屋藏娇”、“千金买赋”的成语就是因此事而来的。

第二任皇后就是卫夫子,她出身低微,本是汉武帝姐姐家里的歌姬,被汉武帝一见倾心,车载入宫。在与陈皇后的宫斗里成为赢家,从此一家富贵,她的弟弟卫青和外甥霍去病都上了战场,更成为大将军,驱逐匈奴,建功立业。那句激励了无数人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豪言壮语就是霍去病喊出来的。可惜当卫青和霍去病去世后,卫夫子因年老色衰被厌弃,最终发生“巫蛊事变”,她的儿子、也就是太子刘据被父亲汉武帝逼得造反,汉武帝和太子对决,结果太子兵败被杀,满门抄斩,卫夫子因不能自明而以死明志,上吊自尽,香销玉殒。当了三十八年的大汉皇后,卫子夫没有犯过一次大过失,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代贤后,可结局无限凄凉,被用小棺材草草埋葬在城南的桐柏园,离汉武帝的茂陵极远,没有陪葬皇家陵园,没有皇后的哀荣,没有谥号,更没有庙祭。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这西汉著名音乐家李延年为形容自己妹妹的美貌而吟唱的一首歌。汉武帝听得悠然神往,感叹道:“世上真的有这样倾国倾城的美人吗?”因为听到这首歌后,汉武帝将李夫人纳入后宫的,宠爱异常。无奈李夫人天不假年,生下儿子不久,便重病不起。(她的孙子就是那个因近年考古发掘坟墓出土无数珍宝而令世人皆知的汉废帝、海昏侯刘贺。)

lZ4VywJKsCgTbgT3CCv7I18frW7qtiSPAVyhfGNR.png

李夫人病重时,汉武帝亲自前去探望她,李夫人蒙着被子辞谢道:“妾长期卧病,容颜憔悴,不可以见陛下。希望能把儿子和兄弟托付给陛下。”汉武帝说:“夫人病重,大概不能痊愈,你当面把想托付的话都说给我,不好吗?”李夫人说:“妇人容貌未曾修饰,不可以见君父。妾不敢以轻慢懈怠的态度见陛下。”汉武帝说:“夫人如见我一面,将加赠千金的赏赐,而且授予你的兄弟尊贵的官职。”李夫人说:“授不授尊官都在于陛下,不在于见妾一面。” 汉武帝仍然坚持,李夫人在被窝里抽泣起来,不再说话。汉武帝知道不能勉强,便生气地起身离开了。最后一面,还是没有见成。

汉武帝走后,众人责备她说:“夫人您为什么不可以见一见陛下以嘱托兄弟呢?难道这样痛恨陛下吗?”李夫人说:“我之所以不愿见陛下,正是为了能确实地托付兄弟之事。我因为容貌美好,得以从微贱地位获得宠爱。以美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陛下之所以还能念念不忘来看我,正因为我平生美好的容貌,现在如见到我病中容貌憔悴,颜色非故,一定会厌弃我,还怎会记得怜悯录用我的兄弟呢!” 《汉书·外戚传》中记载:夫人曰:“所以不欲见帝者,乃欲以深托兄弟也。我以容貌之好,得从微贱爱幸于上。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上所以挛挛顾念我者,乃以平生容貌也。今见我毁坏,颜色非故,必畏恶吐弃我,意尚肯复追思闵录其兄弟哉!”

李夫人病逝后,汉武帝思念不已,便找来方士设坛作法。汉武帝在帐帷里看到烛影摇晃,隐约见一身影像李夫人,翩然而至,却又徐徐离去,便凄然写下:“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这也是成语“倾国倾城”、“一顾倾城”、“绝世佳人”、“姗姗来迟”的由来。

李夫人用“拒绝”换来了汉武帝的念念不忘。果然如李夫人所料想的那样,后来汉武帝任命李夫人的兄长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封海西侯,另一兄长李延年为协律都尉。

李夫人的心机,让汉武帝每当想起她,都是最美好的回忆。相见不如怀念,李夫人临死前所用的心计为兄子筹谋,终于换来了家族后人的长久富贵。

而在汉武帝的女人当中,最不幸的当属钩弋夫人了。

司马迁在《史记·外戚世家》记载道: “钩弋夫人姓赵氏,河间人也。得幸于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

w571b0bHjVByjqXeuyfdvtSpTVXwKRtES7Ttbem4.png

钩弋夫人并非姓钩而是姓赵,她的一生都充满传奇色彩与解不开的谜团,她是汉武帝的宠妃之一,亦是汉昭帝的生母。

关于钩弋夫人的身份,史书上记载的非常玄妙。据说汉武帝刘彻巡狩,路过河间郡时,有“望气者言此有奇女”,汉武帝于是下令寻找,果然找到一位年轻的漂亮女子。这位赵氏美人非常奇特,据说她自出生时两手紧握,如今已经十多岁但仍未松开。汉武帝非常感兴趣,他用手轻轻一掰,美人的手便奇迹般地伸展开了,里面还有一只小玉钩。我估计这是有人教她这样做的。一向迷信的武帝大为惊讶,将赵氏带回皇宫,封为婕妤,居于钩弋宫,故又称钩弋夫人。

钩弋夫人在入宫一年后为汉武帝诞下一子,取名为刘弗陵,当时的汉武帝已经有62岁高龄。汉武帝对这个儿子相当喜欢,母凭子贵,荣宠一时无两。

就在刘弗陵降生后第四年,“巫蛊之祸”爆发,株连祸劫牵扯极广,太子刘据与其母亲卫夫子,还有卫氏一族大多数人,都在这场大祸之中丢了性命。

此事对汉武帝是一个巨大的打击。随着太子刘据的被杀,此时的汉武帝已经年老,他决定将皇位传给年仅7岁的刘弗陵。因为这个孩子天资聪慧,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

然而刘弗陵被立为太子以后不久,钩弋夫人就突然去世,此事扑朔迷离。对此班固在《汉书》当中记载:“钩弋婕妤从幸甘泉,有过见谴,以忧死,因葬云阳。”

班固说钩弋夫人是因过错被汉武帝训斥,忧郁而死,但这种说法显然无法令人信服,毕竟儿子被刚被立为太子,就算她因过错被汉武帝训斥,也不至于惊惧而死。

而《史记》中补记道:汉武帝立刘弗陵为太子数日之后,突然训斥钩弋夫人,钩弋夫人惊恐万状,拔下簪珥饰物,披头散发向汉武帝求饶。汉武帝命人押送她去掖庭(监狱)时,她还心存侥幸地往回头看着汉武帝,眼里充满着期望。哪知,汉武帝却绝情地说:“趣行,汝不得活!”(快走,你死定了!)不久钩弋夫人死在宫中。

《史记》记载:有人不理解汉武帝为何非要立子杀母,汉武帝回答道:“然。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淫乱自恣,莫能禁也。女不闻吕后邪?”汉武帝出给的解释是:刘弗陵年幼,如果不杀赵氏,她将成为第二位吕雉。

在汉朝建立初期,皇后吕雉在刘邦死后就把持朝政,差点弄得吕家取代了刘家天下,这让后来的汉朝皇帝很害怕外戚掌权,尤其汉武帝这样的皇帝。

汉武帝登基之初,祖母窦太后积威已久,把持朝政,汉武帝被管制得连反抗之力都没有,直到窦太后归天后,他才能亲掌大权,大展拳脚,这一段亲身经历留给汉武帝心里的阴影深重。不仅仅如此,他自己的母亲王太后也不是省油的灯,当年武帝之所以能够成为储君,并且顺利登基,王太后的功劳非同一般,武帝对母亲既是感激,却也非常后怕。特别是窦太后临终前告诉他:当年原太子刘荣被软禁时,他母亲王夫人把刘荣写给窦太后的求助信劫走并烧毁,随后逼死刘荣,他才能安坐太子之位直至接掌帝位的一段往事。

主少母壮,皇权势必旁落于母后外戚手中,这在历朝历代都不少见。对汉武帝而言,刘弗陵倘若年幼登基,那么朝堂大权自然就会落入他那年轻母亲赵氏的手中,赵氏年轻孀居,要是像当年吕后那样,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不得不防。

不得不说汉武帝是一位心狠手辣的雄主,只要能杜绝隐患,他宁可杀错,不可放过,毫不犹豫杀掉自己的宠妃。

刘弗陵继位成为汉昭帝后,怀念母亲,对母亲以及赵氏家族进行了追封和赏赐,但赵氏家族确实没有一人在朝中做官。汉武帝“杀母留子”的确没有让赵氏家族成为新的外戚。

由于赐死钩弋夫人的原因并未公开,因此她作为“戴罪之身”只能被草草安葬,直到儿子刘弗陵即位后追尊其为皇太后,钩弋夫人的安葬之地才被扩建为陵园,史称云陵。

TrSz7nvbtgryyzf0NAGZMGdrTGv8IP5aEzE5tfBT.png

汉云陵

在“子少母壮”的悲情渲染下,钩弋夫人在《汉武故事》里成了有先见之明的半仙,在《搜神记》里成了死而香飘十里、最后羽化的神仙。

当年“若得阿娇为妇,当金屋贮之"的陈阿娇,被贬在长门宫中郁郁而终;

曾经美艳万方的卫夫子,即使有弟弟卫青和外甥霍去病两人大破匈奴为汉朝立下不世大功,仍然被迫自尽;

“一见倾人城,再见倾人国”的李夫人,为固宠费尽心思,落得早亡;

最可怜钩弋夫人贵为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还没有从儿子被立为太子的兴奋中缓过气来,旋即惨被“立子杀母”,红颜未老恩先绝,青丝云鬓年纪轻轻的她命赴黄泉,命运之悲哀,让人一拍三叹。

大喜接着大悲,这一惊一乍,苦命如斯,教人怎生消受?

最是无情帝王家!

2021年11月28日,中国嘉德2021年秋拍“芸窗清供——台湾藏家精選文房珍品”编号为3137“钩弋夫人汉云陵瓦砚”。

wPjLgOGkhMjEzb2JfOJlngsRW7xF0NHayg9fKauV.png

汉云陵不就是上文所说的苦命人儿“钩弋夫人”陵墓吗?

云陵在今陕西淳化县北,墓冢封土为覆斗形,墓冢及四阙以外今已为农耕地,汉代的地上建筑物早已荡然无存,其遗迹下或埋有砖瓦残件和夯土,今亦无迹可寻,一切都湮没在时光的洪流之中。

岁月沧桑,荒冢依然矗立,高大的封土下,埋葬了多少悲欢离合、恩怨情仇。

MO788IE49dqHt6xe0wzD7JMMA4hrsuXBlUu5kD1R.png

汉云陵

秦汉时期,帝王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所用砖瓦,由官府督办,专门加工烧造。泥土经精心淘洗,采用澄泥工艺,烧制出的砖瓦坚实细腻,是制砚的好材料。

砖瓦砚是指以古砖瓦为材料而雕制的砚台。传世的砖瓦砚多为秦、汉、魏、晋的砖瓦,它们年代久远,上多有图案文字,构成独特的古朴美和装饰美。

云陵瓦砚就是把云陵上的汉代瓦当硺制成砚台。

熟知这段历史的我,立即对这件拍品感兴趣。我连忙查看图录上的相关资料。此砚以钩弋夫人的云陵瓦当作为砚材,改制而成。瓦当正面依其原貌,不曾磨冶,保留了汉瓦的古朴自然。背面开砚堂,精工细琢而成之,墨池较大,打磨精制。

瓦当为圆形,色褐中泛绿。瓦当正面有汉代的铭文,铭文为“长毋相忘”四字,字体古朴。背面的砚堂经过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研磨,露出原来瓦坯的土色,呈色青黄,具鳝黄澄泥之感。

dZLMwv29Fl9G6E6fKT4MgWUODRqKH4092xO3cpmP.png

汉钩弋夫人云陵瓦砚正面的“长毋相忘”铭文

此砚直径13厘米,高1.6厘米,重278g,有原配㶉鶒木砚匣,木匣制作精美,匣盖上刻有“钩弋夫人云陵瓦”六字,以隶书作体,铁画银钩,大有西汉的风格。

459fPkFQQ0LwQ9et82m7OAWCZPGvat6O1AhMK2Qm.png

原配㶉鶒木砚匣盖上刻有“钩弋夫人云陵瓦”字样

砚面打磨平整,周边起一道浅宽沿,沿边环绕镌隶书铭文“咸阳瓦为田,良鉴人耕之。富贵昌,贫贱之交不可忘。后为纪年八道光十有一年(1831年),岁在重光蝉焉(辛卯)邹月名。”

此砚铭中,比较独特的是其纪年方式,用道光十一年(1831年)辛卯年的干支古称“重光蝉焉”,此纪年法源出自《尔雅注疏》卷六.释天。据古法纪年推测,其“邹月”之言,当取“邹”通“陬”,“陬月”取“正月”之意。而最后一个字“名”当取铭刻之意。

这一通啰啰嗦嗦的咬文嚼字,弄得人似懂非晓,摸不着头脑,其实是清代文人玩的文字游戏,以古语纪年月,引经据典,显摆一下自己博学多才,这也说明当时考据之风盛行。铭文纪年的实际意思就是“辛卯年正月刻铭”。

PNIVk4fqLZWwSlqISqGf83i8voWv1yWpMmEPpQ8Z.png

瓦当砚面铭文

这道铭文说明制砚时间是在道光十一年,可知这方瓦当砚,是清代道光年间所硺制,云陵瓦的出土应在其时或之前。

清中晚期直至民国初年,金石考据之风盛行,许多文人对与铜器铭文、石刻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古砖文字情有独钟。那时古砖出土量少,而嗜砖砚者甚众,所以价格昂贵,有时一砖值数十两银子。他们不惜重金搜购,磨刻成砚,竟成风气。有的人甚至将自己的书斋题名为“古砖砚斋”。阮元、张廷济各蓄汉晋八砖,即以之名其斋馆,一曰“八砖吟馆”,一曰“八砖精舍”,洋洋自得。

清宫藏砚中最早的是汉砚,《钦定西清砚谱》将古砖瓦砚列为砚林精品。卷一列的就是汉砖瓦砚。

HEywn9F3itP6DfCEAPrJRfv27s97nMaSL7tCRmi6.png

古瓦砚流传至清代已极为稀罕,流传至今的数量更极其稀少。当今国内一些博物馆,亦以能收藏到瓦砚为荣,甚至将其作为镇馆之宝。检视现在能够收集到的大陆、台湾地区以及日本国等地的古今300余种砚台图录、砚谱,瓦砚总数亦不及200方。

《金石索·砖瓦篇》中“长毋相忘有言:‘汉印中有长毋相忘,汉镜中亦有云:‘见日之光,长相毋忘’者,乃古人寓目儆心之意。’”

因为汉云陵砚正面印有“长毋相忘”,所以铭文有“富贵昌,贫贱之交不可忘”,理想是如此丰满,现实却如此骨感,汉武帝对钧弋夫人如此绝情,何曾有“长毋相忘”之念。

YhGd9VzH7bd7xNXwnyp61gLCLALfRr03JfKjkJyi.png

汉钩弋夫人云陵瓦砚

此砚是有来源的,曾是台湾历史表物馆“历代砚台展”的展品之一,著录于1997年台湾历史博物馆编《历代砚台展》第88、89页之“钩弋夫人云陵瓦”。(图88、89)

CP86QbxqgTM9UOsaaiR020xf1FzjG9NOeUbiCQWN.png

如此罕见、又流传有绪、更兼有展览和著录的一方汉瓦砚,本身又附有一段二千多年前一个苦命女子的传奇故事,如此种种,我当然志在必得。

因为疫情我虽然不能够亲到北京上手此砚,但是嘉德拍卖的图录已做得很详细,图片清晰,我就毫不犹豫下了电话委托。

拍卖时我一直看着手机直播,拍到前几个号时,委托电话来了,是古董部刘旸总经理打过来的,他告诉我快到了,等会张迪会帮我举牌出价,他也顺便提醒我这件拍品是保税拍卖,要在香港提货的。我也笑着说:只要东西好又买得到,哪里提货都不成问题。刘旸也介绍了这方砚台的情况,正说着,张迪接过话筒,说马上到了3137了,问我是先听听还是先应价? 我说:“不用听,一开拍就应价吧。”

这瓦砚是少见的好,不停有人举牌竞价,张迪一边告诉我场上竞拍情况,一边问我还加价吗? 我对张迪说,不用那么麻烦,我是志在必得,一直加上去吧,直到竞得为止。

有我这句话,张迪果然帮我竞得了。一槌定音后,张迪很高兴,一再说谢谢我!可能她觉得落槌价不低了。其实我更高兴,更要谢谢她!

rWAc2toJAJ2AlVrh3U9z06rUvf68vv44jFvgpoKG.png

中国嘉德张迪经理和冯玮瑜合影

这是多么有故事的一方砚台啊! “雄才大略”、“金屋藏娇”、“千金买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倾国倾城”、“绝世佳人”、“姗姗来迟”这些成语都跟这方瓦砚有某种关联,今天竞得它是多么的有意思。

瓦砚上“长毋相忘”,换成今天的语句,就是“永不相忘”。

“长毋相忘”短短四个字,言简意赅,字短情长,时隔两千多年,至今读来仍然令人怦然心动。

“长毋相忘”,对于爱情,是多么美好祝愿;对于夫妻,是多么真挚的感情;对于权力,却是那么的虚妄!一切都是利益的算计。什么“长毋相忘”,在帝王的眼里,简直痴人说梦。把“长毋相忘”用在安葬钩弋夫人的云陵上,竟是那么的反讽。

jhXmq3ksdHcgTK26UWhBDKzF4ujFtwQYnnj5xpqf.png

汉“钧弋夫人”云陵

一段真实的历史,一个传奇的故事,一曲人间的悲歌。可惜,再惊天动地的故事,也有被淡忘的一天。

在案牍上置放这一方韵味古朴的汉瓦砚,古意盎然,浓厚的历史气息弥室。秦时明月汉时关,这方钩弋夫人汉瓦砚,让人仿佛穿越历史时空,看见二千多年悠悠岁月,看见那些已经湮没在尘埃里的历史,看见那个美艳动人的鲜活女子,看见那些荡气回肠的故事……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人杳瓦在,赢得更深哭一场。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孟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2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2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