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 | 如何用一个文献展讲述岭南画学七十年

2022-04-24 09:26:03 江静 

由广州美术学院主办的“岭南画学之路——教学文献展”于本月初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以四个展厅的规模占据了美术馆的三层空间。

作为专门组织的文献展,本次展览不同于常规的教学总结和成果回顾,它从“岭南画学”这一概念出发,将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长达七十年的努力浓缩在典型的事迹和命题当中,通过各类文献、口述实录和相关例证的展开。

Lg7CnBidravdAwvGGABtNljyGnYENHRhhUGDQkSW.jpg

展览由三个部分组成,正好对应了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的三层空间

展览以年代为阶段,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生活的力量”聚焦时间为1953年至1976年,针对当时创作以现实生活特别是劳动事件为依据展开,再旁及中国画基础训练等相关部分。本单元展出了两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黎雄才先生的《武汉防汛图》和国画系师生集体创作的《向海洋宣战》。

第二部分“画学构建”呈现了1977年至1999 年的二十二年,即恢复高考后中国画教学的发展期。这个时期注重人才培养和师资引进,本单元展出作品多为毕业生创作。作为呼应,学术讨论以老一辈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特点为主,形成了后来的概念——“岭南画学”。

第三部分“传统的当代”的时间跨度为2000年至今,以现任教师的工作为主。不以创作为中心,而是更多关注笔墨示范、课徒稿、材料实践和教学方法的研发,呈现在当代语境下如何进行传统知识和经验的传授。

Vw9fI2Briw6EZOh1qnbigx21MePtxAFhWojACOyy.jpg

xuxo3RJ11hsOQYJyrJAgNZXSZjXVMM1b2yuinzIL.jpg

qyZLaWz1JCdqNconLtvCplv106Z0PrDFtBkwZgjU.jpg

展厅现场

如前言所说,“岭南画学之路”所指,正是漫长岁月中,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师生们为实践中国画教学地域特色所付出的智慧和努力。

岭南画学之路

广州美术学院建院初期,尚未独立成系的中国画学科作为绘画系的主干部分,由于传承了以高剑父为代表的革新思想,很早就呈现出教学上岭南地域的独特面貌,在“折衷中西、融汇古今”先进主张的引领下走现实主义文艺的道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关山月、黎雄才和杨之光等多位开创者,为建立具有岭南特色的中国画教学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南迁广州之后,中国画系破除门户之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促成了后来“岭南画学”这一概念的提出。2010年,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升格为中国画学院,十多年来的大幅度改革和创新实践,岭南画学得以深化。

Urt1o6RilIPLg474bJmHjPz0GLmT9MS0P5kS2i4Q.JPG

展厅现场

因为疫情原因,展览目前尚未对公众开放。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对话本次展览执行策划、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陈向阳,讲述本次展览的台前幕后。而主办方希望通过展览分析、总结经验和发现、提出问题的初衷,得以显见。

6K8JT8596gLkX5ANTFt8wDcaglZydG7jtiNhIRi1.jpg

IbTSvBiVWZFhNcQ5py5rBQtzBHJXbvo7WIcQSjjN.jpg

展览因疫情没有对外开放,校内学生在展览现场临摹

对话

陈向阳:重视文献 克服自我封闭的满足感

雅昌艺术网:说到岭南画学,会很快让人联想到岭南画派,前些年还有“后岭南”的说法提出。如何区分这些概念?以及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联系?

陈向阳:可能主要是“岭南画学”与“岭南画派”的区别。前者作为90年代后期提出的一个概念,结合了地域文化特色和现代教育体系,涉及面比较宽广;后者专指从居廉居巢一路下来、以“二高一陈”为中心的、注重写实和创新的传承体系。至于“后岭南”,它可以理解为立足于当代的带有地域性的年轻创作群体,其追求和风格更加多样,属于旗帜,不属于画派。三者之间的联系要通过解释来建立,当然也可以统一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个笼统说法上,以寻找它们源流和气质上的相似性。

雅昌艺术网:岭南画学系列展览曾经去香港、新加坡、澳门多地展出,本次展览与前几次展览有何关联?

陈向阳:性质完全不同。前几次是作品巡展,由艺术家自选作品构成一个相对丰富的当代岭南绘画整体;而这次是从教学研究的角度出发,侧重于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用策展理念按照不同的主题选取代表性作品,不求全面,但求通过文献引出问题。应该说,前几次是成果的综合展示,这次是从纯粹教学的角度通过例证来展开研究与讨论。

jFYOu5459mfdr09EtunakZVGfqfEuazqb7AJxfyJ.JPG

LHzHUDkiStBoG72AINW5unuMkPtMRyfdJmaOUwNg.JPG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浓缩了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科长达70年的努力。在策展过程中,从展览框架到展品选择上做了哪些考量?

陈向阳:从线性发展的角度来看,本院中国画教学的历史分期尽管特征明显,本质上仍然属于三个不同阶段的传递与接力: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八十至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以来。美术馆的三层展厅刚好对应了这三个时长相等的历史阶段,我们要做的是给它们分别命名,也就是找出各自的特色。

当然,强调一点就必须忽略其他的方面,或者将其他的方面融入一个主题中。第一个阶段“生活的力量”强调源于生活的创作,尤其是集体创作,因此有关基础教学的问题也是指向这类创作。所以,展览不会按照课程设置将每门课程的优秀成果都加以展示。

围绕代表性作品去收集相关素材和文献是本次策展的主要思路。这个思路集中体现于,在50-70年代和80年代,我们选取代表性人物的代表性作品,割舍了一些看起来也很重要的作品,例如早期卢振寰和何磊先生的作品。它们虽然能反映出博采众长的传统,但与首层展厅提出的主题还是缺少直接联系。

gIHlea2xLYaEqGc7c900hScfLa5xksa9o0VLlmdB.JPG

60年代的集体创作《向海洋宣战》

雅昌艺术网:本次展览重在文献,涉及了哪些经典案例?

陈向阳:坦率地说,由于历史和习俗的原因,留存至今的且可供展出的文本性早期文献并不多,因此我们必须将文献理解为“对于重点案例的一切佐证”。以60年代的集体创作《向海洋宣战》为例,虽留下了巨幅原作和大量的素材原作,但对事实的描述主要是通过口述实录。我们分别采访了三个当事人,涉及到很多细节,包括素描底稿和墨稿在内的很多描述并不一致,这就给研究留出了空间,同时也指向了关于橡皮功与过的“关杨之争”。

JMgAEDbNBXd9JaCBk9yIuKt1Ltg5xC5VWmTuSeS2.jpg

pGirmdFK0yFSIunXsOPutQWu18s8gMZ1OmbyCtTn.jpg

展厅搭建中的竹竿

雅昌艺术网:展览在空间和细节呈现上也颇下功夫,有重点展示的大尺幅作品,也有由小幅作品组成的整面墙展示。请详细介绍一下相关细节。

陈向阳:一般的中国画展览就是往墙上挂画。而这次展览作为文献展,除了挂画,我们希望还能营造中国画的教学特征。例如临摹,不仅挂出临摹作品,还将临摹实践的功能引入展厅中,并通过场景搭建来丰富展厅效果。搭建多用竹竿,因为这种材料与中国画的属性十分融合,也可以使展厅达到硬中带软的效果。

MCMtp7TWYe0aI6dkfhF2h9O2zzPETaTuU5MAsUJ1.jpg

展厅现场,由此可见黎雄才先生这套山水画谱规模之大

大幅作品既有代表性,也具有视觉冲击力;而小幅作品特别是文本、文献的展出,既贴合了展览的文献性质,也打破了中国画的一般展览做法。值得一提的整面墙小幅作品,主要来自黎雄才先生的山水画谱,一共选取了一百二十余幅。由于挂得太高、太密,观众几乎无法看清楚。与其看清楚每一个画面,不如向观众直观展示黎先生所做的这套画谱规模之大。

雅昌艺术网:通过展览的梳理,对于广美中国画学科有哪些总结和问题分析?

陈向阳:放眼全国,我们时刻都在反思教学上的特点,是否只能完全挂靠岭南画派、而没有任何可以与其他学院类比的特征呢?在思考特征时,我们更应该清楚自身处于现代教育体系之内,还要紧跟时代步伐。所以,我们总结自身特点时首先看的是现代教育与艺术发展史的结合,而“岭南画学”则提出了现实主义与地域文化特点的结合。

无疑,深入生活、表现岭南生活气息并以此为责任,是我们一以贯之的教学态度,而这一切又可以追溯到宋代的绘画传统。当我们清晰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可以排除一些看似传统、实则倒退的做法。从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到今天,广美中国画学科一直在坚持由历史和文脉构建的现实主义,缺少的就是对这一切的文献积累。这个文献不是个别领域中的只言片语或老生常谈,而应当作为一个全面的系统来构建,以克服中国画在自我封闭系统中的满足感,努力成为当代文化建设中的生力军。

雅昌艺术网:谢谢!

随着4月22日广州“摘星”、恢复堂食,“岭南画学之路——教学文献展”将于4月26日对校内和业内专业人士开放,可联系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提前预约,线下观展。

iJhUlDwMlhDQMqZutIsThecrj5kzOHvmCfFDg7wY.jpg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