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名:我从未见过丑陋的事物
2022-04-25 14:54:11 未知
注:2022年4月23日,“两岸青山”——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版画系下乡作品展在全山石艺术中心开幕,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深情致辞。以下为全文,授权发布。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
在山水之间,带着对山河的感怀、对人间的关照,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写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是当今艺术教育界难能可贵的事。我代表学校感谢这次带队的老师们,祝贺同学们!
我们为什么要做田野?我们在山水间作画和在画室里画画,究竟有什么本质性的差别呢?答案就是全老师刚才所说的——下乡写生有种“生活味儿”。生活的“生”是生动之生、生意之生、生机之生,同时也是生熟之生。下乡作品的可贵之处,往往就在于它们不套路。
今年的毕业季,我们选择了一百年前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力”作为主题,也就是要强调生活中那种生动的、鲜活的东西。“生活力”吁请我们的青年艺术家们,全身心地投入此刻的生活现场,用艺术的创造力与人性的善意捍卫生命的积极与坚韧、开放与通达,并转化为“向上向前的生活”之动力。
这次下乡教学展在全山石艺术中心举办,有馆藏的欧洲古典大师们的作品相参照,恰恰带给我们一个反思学院教学的机会。刚才我一直在想,古典时代的画家们是如何面对自然世界的呢?从画面上看,他们似乎是以与我们完全不同的方式在观察世界、描绘自然。
“两岸青山”——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版画系下乡作品展现场
我想起乔尔乔纳纯净优雅的画面上那种神秘的抒情性,那种从视觉中就能感受到的音乐性——一种可以聆听的绘画。我想起乔凡尼-贝利尼静穆而神圣的“光”,想起维米尔《代尔夫特风景》中,世界仿佛被蒸馏过一样纯净,每一个细节都被同等对待,一切都是平等而和谐。我想起十七、十八世纪那些画家们对自然的热情,他们试图在绘画中为混乱而粗糙的自然赋形,他们认为绘画的责任是呈现出自然秩序感,这有助于心灵的宁静,于是才有了普桑的充实与稳固、典雅与克制……。
在《现代画家》中,拉斯金说:“有人正确地感知,但是没感觉;有人错误地感知,但是有感觉”。有感觉,才能以“绘画的灵性”去呈现“自然之灵性”。康斯特布尔在日记中写道:“露水、微风、繁茂、清新……,没有哪一点在世界上任何一位画家的画布上得到完美表现”。《干草车》是有等尺幅的素描的,我们各位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对他来说,自然风景就如同宗教题材那样,需要充满敬意地观照和构造。
康斯特布尔作品背后是华兹华斯式的自然观:世间一切都蕴含灵性,而美就是人类激情与自然永恒形式的结合。他说:“从水坝中流出的水的声音,柳树,古老腐朽的木板,泥泞的小路和砖墙……,正是这些景色使我成为一名画家,我对这一切无限感激”。康斯特布尔有句发人深省的话——“我从未见过丑陋的事物”。这是何等通达的心灵!他还有另一句话可以为之作注——“你绝不可能正确地欣赏世界,除非你的血管中流动着海洋……”。
这背后蕴含着的是华兹华斯的自然、爱默生的自然、惠特曼的自然。前阵子,我重读《草叶集》,才真正感受到惠特曼“穷举”的意义,那里中有一种平等和博大、一种豪迈——大地上存在的所有事物都是一首伟大的诗,存在即诗!
柯罗强调画家要永远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但是柯罗画面中的空气感、暗部那颤动的银灰色,却并不是单纯自然主义的,那是古典性的。就连库尔贝都不愿把自己称为写实主义者。刚才我又去看了库尔贝那张大画,我更加相信他所说的——“生机勃勃的艺术风格,这才是我的目标”。刚才许江老师提到“莫奈的眼睛”。莫奈有句话可以为之佐证,他说:“我希望自己生来是个盲人,然后忽然获得视觉,在对事物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去画眼前的一切”。
“两岸青山”——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版画系下乡作品展现场
我之所以列举这些二十世纪之前的绘画大师们,就是为了让我们的教学接续大传统,而非小流派;更是为了重新召唤出一种意识,一种精神,一种对自然的热情、一种对世界的诚意。
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是列奥纳多-达·芬奇570岁的生日。在达·芬奇的时代,美与真尚未分离,经验和实验尚未分离,感觉和原理尚未分离。达·芬奇的那双眼睛与莫奈不同,极度客观、极度深刻又充满感觉。绘画是他认识自然的路径,更是他天才技艺的展现。他从自然中寻找奇迹,并且希望创造奇迹。达·芬奇的工作是真正的格物致知。他关于空气透视的笔记让我感动不已,那是一种纯粹好奇心驱动的自然研究,一种从感觉出发的经验性知识,一种通过视觉的思考。列奥纳多有着婴孩般的天真与好奇、画家的敏感和技艺,同时又有学究气的诚恳和严谨,最重要的,他还有一种神秘的直觉、神圣的冷漠。他研究空气透视的时候,其实是在研究色彩和光学;他画风景和垒垒岩石的时候,同时也是在研究地质学;他用数百张素描分析水的运动、山洪的原理,是因为他感受到了世界那种陌生的敌意。观察与研究、探索和描绘,在他这里从来就无法分离,共同形成了一种由绘画技艺所驱动的经验科学。他自称“经验的信徒”,可他同时又说:“自然充满了绝不属于经验的无穷意义”。他的研究、众多精彩的素描都是为了探究这种超验的意义——一种启示录式的世界预感。
一切伟大的作品都是另一伟大目标的副产品。我们不禁追想——对达·芬奇来说,绘画是什么?绘画背后的伟大目标是什么?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像达·芬奇那样去感知自然、描绘世界!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世界的发现,人的发现”。达·芬奇这位文艺复兴人中的最卓越者,这位通人与天才,将引导着我们重新发现世界,重新发现人,重新建立起“21世纪的天人之际”。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岸青山我们业已领略,我们还在等待着从日边而来一道孤帆——那是艺术河流上的摆渡者,那是来自伟大历史的讯息。
展览时间:2022年4月23日-5月22日
展览地点:全山石艺术中心展览馆(新馆)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
协办单位:全山石艺术中心
策 展 人:封治国
学术主持:赵军
(责任编辑:邹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