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 |“实事求是”的李震坚(附最全作品图)
2022-05-03 15:29:19 邹萍
李震坚(1922-1992)
撰文 | 邹萍
人,历来就是绘画最重要的表现对象,甚至没有其二。
因此,如何画人,便成为体悟时代艺潮的最重要窗口。
新中国现实主义写意人物画奠基人李震坚选择“事实就是”之法,以难得兼容之道,衔接起写实人物与传统水墨语言间的断层,不仅使浙派人物画异军突起,更让后辈得窥当时某种普遍的求真之态。
人民,一定是艺者永恒的中心。
如何交汇而呈,方为艺者之能。
“学书法,作国画,必须看原作”
1922年,李震坚出生于浙江省缙云县新建镇河阳村,祖父是清末秀才,家教有源。先生幼时艺名即传,机缘巧合下,得识与吴昌硕关系匪浅的楼辛壶。此人曾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中国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校长,主持西泠社务数年,声名益著。李震坚九岁时遇到回乡探亲的楼辛壶,得到“学书法,作国画,必须看原作”的醍醐。这对他以后的艺术生涯产生深远影响。
1947年,李震坚考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国美术学院),幸运得到黄宾虹、潘天寿先生亲授,系统学习山水画、花鸟画。从他1948年临摹的山石十八帧中能看出不凡的传统功底。1949年后,随着社会思潮的转变,李震坚开始习素描与油画,积极实践现实主义创作方法。1953年学院筹备彩墨画系,留校的李震坚与周昌谷、方增先、宋忠元等被选为中国人物画师资进行培养。
李震坚 花鸟 20cm×50cm×2 约 1940年
李震坚 石交(左) 30cm×20cm 1948年
李震坚 通友 30cm×20cm 1948年
李震坚 山石(左) 30cm×20cm 1948年
李震坚 拟八大写石 30cm×20cm 1948年
1961年4月,潘天寿先生在全国会议上明确指出:“原来中国的人物画,到了唐代以后,渐行衰退,我们必须加以振兴。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为反映轰轰烈烈、蓬蓬勃勃的现实生活……人物画必须加以高度的发展……。”
至此,“浙派人物画”面目逐清。此派总体风格以线为主,泼墨厾笔为辅,兼顾素描、慢写、速写的交替训练和以结构为中心的造型能力,再结合近代文人花鸟、山水笔墨技法,又注入个人探索,最终形成既有学术高度又喜闻乐见之画风。
李震坚 绍兴女孩 69.5cm×47cm 1950年代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男青年头像 50cm×37.8cm 1950年代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蒙古族老人头像 45.3cm×34.6cm 1950年代 浙江美术馆藏
在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看来,“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精神”是李震坚先生笔下得以洋溢真实“泥土气、生活味”的关键:“他心里的那种善意,面对老乡们的那种平等感,那份对生活的诚意、对人道的诚恳,都是当今艺术界久违的东西,也是值得今天的我们反躬自省的地方。”中国文联副主席许江亦提出“正是这种本色的人民感情让他的创作始终沉浸在时代大业之中,并从那里‘修辞立其诚',滋养文化修为,开拓时代语言,真诚面对民族绘画语言传承与出新的历史课题。”
李震坚 问路 120cm×220cm 1955年 李震坚艺术馆藏
李震坚 蒙古族小姑娘 47.8cm×33.8cm 1956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高炉工人 49.6cm×40cm 1957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山野的春天 68.5×136.5cm 1957 年 浙江美术馆藏
此外,李震坚的优质之处,更在基于生活激情与仁者真诚的基础上,对创新的持续渴望。他深谙:实事求是的本质便是创新。
“他们展现的是新中国的气象、新时代的风神,是几千年来从未被描画过的人民,人和民,对象与主题的差异,需要崭新的造型和笔墨技法,也成就了一种从题材内容到笔墨技法、从形式语言到风格面貌的总体性的‘新'。”高世名敏锐感悟到了这种一望可知的创新性。当代中国画坛重要领军者吴山明就曾提及《井冈山的斗争》中有很多雪景是用帆水、白粉与水墨交融画成的,“现在用矶水、白粉等特殊材料作画不稀奇,当时却是一种探索和尝试,那种冰寒地冻的感觉与笔墨的处理衔接得特别好。”许江则以《拉卜楞青年》为例:“如是笔墨,既写人物之形,又显写照之神,将以形写神的传统笔墨提升到新的高度,为后来的人物画开出一代新风。”
李震坚 井冈山的斗争(草图) 21.5cm×35.5cm 1960 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井冈山的斗争 1960年 96cmx171cm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妈妈的新课题(草图) 31cm×22cm 1960 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新疆老人 水墨与素描 1962年 浙江美术馆藏
如何巧妙地将构图转为章法,创出新的中国画图式,拟苏派风貌为己所用,于大型主题创作上殚精竭虑以求突破,并在题材、表现手法、材料媒介等多方面诉求全新的形式语言,是李震坚为中国画现代化开辟出的一条影响深远的学术路径。浙派人物画藉此合度相融西方造型传统与中国笔墨语言,置现代性入民族特色,最终实现了中国人物画传统的新生。
中国传统绘画突破的可能路径
2022年,是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大道行深——纪念李震坚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于近日在浙江美术馆开幕,海量佳作提供了最直接亲近这位大师的便捷路径,展期将持续至5月28日。
李震坚 花衣女孩 61.6cm×43cm 1960年代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藏女 69.6cm×45.7cm 1962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拉卜楞青年 73cm×45.5cm 1962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船老大 74cm×47.5cm 1972 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李震坚 艾尼像 59cm×46cm 1973年 浙江美术馆藏
现场分三个板块展出了先生100余幅作品。第一板块“浙派人物开山祖”展示的是先生早年作品(从家乡缙云到国立艺专学习时期)。其中,1948年册页18张《石法》谱图是首次面世,展现了他扎实的笔墨功底,1955年《问路》代表了浙派人物画语言探索的初步成果。第二板块“传神妙笔绘巨作”集中呈现先生水墨人物画的代表作:《妈妈的新课题》《井冈山的斗争》《在风浪里成长》《维吾尔族老人》《拉卜楞青年》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在使观者大开眼界的同时,更能直观欣赏艺术家创作时的点点滴滴,此外,那批极其精彩的水墨人体画系列诞生于1980年代,展示了先生晚年的艺术探索。第三版块“生活蒙养筑根基”则集中呈现了先生的速写作品。这批高质量的海量速写不仅展现了艺术家极其生动与醇厚的基本功,体现了艺术创作量变积累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表现了先生对生活发自内心的热爱。
李震坚 小憩 96.5cm×60cm 1980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故乡曲 165cm×127.5cm 1981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引路 165cm×127.5cm 1981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李震坚 春城无处不飞花 180cm×97cm 1982 年 李震坚艺术馆藏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还展出了一批先生的花鸟作品和素描习作。这很难得,一方面是期翼全面呈现先生的艺术修为,另一方面,也是试图以先生为例,探讨中国传统绘画获取突破的诸多可能路径。毕竟在此方面,李震坚先生是最合适范例。
现场,还有展览工作组对20余位中国美术学院老校友进行的深度采访视频,鉴于他们的年纪,这批视频在多维度展现李先生其人其事其艺的同时,本身就是一份抢救性的口述历史材料。
浙江美术馆展览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将派出教师与硕博代表前往李震坚先生的家乡丽水市缙云县进行美育活动。此行将向新建镇河阳村捐赠数十幅李震坚中国画复制品,为河阳小学举行专场讲座,与缙云工艺美术学校师生进行写生交流活动。而“大道行深——纪念李震坚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亦将于2022年下半年前往丽水市美术馆进行巡展。
认识艺术家、理解艺术风格,最好的方式便是看作品。
想念先生,就去看他的画吧!
李震坚 沉思 28cm×20cm 1962 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看书 34.5cm×28cm 1962 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侧视 39.5cm×27.5cm 1962 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戴纱巾的维吾尔族少女 38.5cm×26.5cm 1962 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维吾尔族大胡子 40.5cm×30cm 1962 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吹笛 21.5cm×20.5cm 1962 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舂谷 27cm×39.5cm 1962 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藏族人物 21.5cm×35.5cm 1962 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藏族男子 35cm×28cm 1962 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男子侧像 31cm×22.5cm 年代不详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打牌 28cm×35cm 年代不详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雁荡灵岩寺 26cm×36cm 1961 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桑科草原傍晚 28cm×35.5cm 1962 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桑科草原 28cm×35.5cm 1962 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雁荡山风光 39cm×26.5cm 1973 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雁荡山晓雾 26.5cm×39cm 1973 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马和马车 22cm×35.5cm 1962 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鱼鹰 27cm×38.5cm 年代不详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狗 39.5cm×27.5cm 年代不详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山羊 28cm×33.5cm 1962 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芙蓉小雀 69.8cm×45.8cm 1980 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远瞩 68.2cm×45.5cm 1982 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田家风味 93.8cm×50cm 1983 年 浙江美术馆藏
李震坚 一楼书卷万花薰 136cm×34cm 1990 年 浙江美术馆藏
大道行深——纪念李震坚诞辰一百周年作品展
展期:2022年4月26日—5月28日
地点:浙江美术馆8号厅、9号厅
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中国美术学院
承办:浙江美术馆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协办:浙江省博物馆 缙云县人民政府 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 中国美术学院校友会
(责任编辑:邹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