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冯乃恩:“数字文物”与“数字运营”是构建博物馆元宇宙的必经之路
2022-05-18 11:04:39 刘倩
【导语】“元宇宙”是个天生自带科技感的词汇,它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来世界。而博物馆作为拥有历史密码的特殊社会角色,似乎和元宇宙的结合有着天然的优势。2022年3月,博物馆界也迎来了首次关于“元宇宙”重磅话题,60位馆长与学者联名,倡议博物馆积极参与建构元宇宙。这一倡议,给全国的博物馆带来一道思考题:热议之下,博物馆+元宇宙的现状如何?博物馆的元宇宙该怎样迈出第一步,去探索无尽的未来世界?
恭王府博物馆
2022年度518国际博物馆日之际,雅昌艺术网邀请多位馆长与专家畅聊这一热点话题,并提出他们的真知灼见。其中恭王府博物馆馆长冯乃恩详细谈及了博物馆元宇宙的新可能、“数字文物”与“数字运营”的重要性,以及恭王府博物馆在这一方向上的战略计划等话题:
雅昌艺术网:2021年以来的元宇宙话题,为我们描绘了一个非常具有科幻感的未来,具体到博物馆+元宇宙,应该有哪些新的可能性?如果请您畅想未来的博物馆元宇宙,会有哪些颠覆现有博物馆认知的可能?
冯乃恩:科技和文化一直是相生相伴的,科技促进文化普及,文化促进科技创新。正如数字技术和博物馆的结合,数字技术极大地延展了博物馆边界,从功能上,帮助博物馆成为集文物保护、展览展示、学术研究、教育、旅游、文创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社会机构,从属性上,让博物馆进一步成为公众可参与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公共服务机构,重新定义其公共性、实物性和直观性。
元宇宙虽然是一个全新概念,但里面所包含的事情并不新鲜,就是把AR、MR、VR等这些虚拟现实技术综合到一起,再加上社交功能,就形成了元宇宙,其实就是数字社区。每一项技术的迭代和革新,都将是一个新的契机、新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开始。博物馆+数字社区正是文化+科技的又一次新尝试,我相信在未来,博物馆能够让数字社区更加精彩,而数字社区让博物馆更加多元。
恭王府博物馆建筑彩画
雅昌艺术网:谈及这个话题,基于现有的基础,比如VR虚拟现实、MR增强现实等设备的应用,在展品陈列、知识传播、与公众的互动,文物研究保护与修复等方面,元宇宙会给文博行业带来哪些革新和转变?
冯乃恩:得益于科技的发展,博物馆可以将藏品和古建筑通过数字化的手段进行保存,我们能得到除了平面影像、三维影像外,一些看不见但测得到的配方、材质、工艺等众多数据,还有所有专家的研究成果,再加上展示后观众的反馈信息,结合到一起形成“数字文物”。以此为基础,博物馆可以实现脱离文物实体的研究、复原与虚拟展示,还可以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发诸如线上展览、线上课程、小程序、APP等产品进行文化传播,实现“数字运营”。
“数字文物”与“数字运营”是构建博物馆元宇宙的必经之路,打破时空的界限,改变人们参观博物馆、享受博物馆服务的方式,这种全新的体验也促使业态的升级推新和革新转变。我认为,数据的应用不仅是超越时空的,还应该是共享共赢的。博物馆通过数字化手段建立起一个可以提供给社会共享、共同研究、共同开发的数据库,让公众参与到博物馆建设当中,包括文物的研究保护与修复、展览策划、产品开发、知识传播等等,实现与公众的有益互动,形成“数字社区”,这才是所谓元宇宙的核心。
恭王府博物馆数字文物
雅昌艺术网:恭王府博物馆在元宇宙建设方面是否有一些战略层面的计划?提出博物馆元宇宙概念之后,博物馆应该从哪些方面开始实践?目前博物馆可以实现的是哪些环节?具体到咱们博物馆对于元宇宙的规划是怎样的?应该在哪些场景应用上会着力进行打造?
冯乃恩:目前,要形成元宇宙概念下的“数字社区”,我们要做好“数字文物”和“数字运营”方面的工作,这是现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的。例如我们正在进行的全景恭王府项目,对恭王府现存府邸及花园进行全景数据采集与展示,为公众提供随时随地“云游”恭王府的服务。根据王府文化研究成果和观众游览需求的不同,设计锦绣花廊彩画游、四季物候盛景游、风云际会人物游、博古通今诗词游等不同的特色游览路线,以智能导览助手恭小福家族中的不同人物形象作为AI线上导游,为观众提供智能导览、知识问答等服务。在百花盛开的季节,我们可以云赏花,全景恭王府不但会把赏花地点在虚拟的、沉浸式的环境中呈现出来,还会把涵盖的知识点也融入其中,意味着在虚拟赏花的同时还能获得很多知识。
恭王府博物馆建筑数字化采集现场
再如,通过数字化手段“复原”已消逝的建筑及情景。史料记载,恭王府中曾有一座水法楼,室内假山、亭阁、流泉巧妙布设,宛如一座花园。目前,这里仅存遗址。未来希望基于考古发掘研究资料实现线上的数字化复原,让受众近距离感受当年室内造景形成的“亭台楼阁”,再现当年乾隆时期水法楼的特点,让大家能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距今两百年历史的唯一尚在使用的清代室内戏楼——恭王府怡神所,未来也希望通过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当代昆班与当年名伶同台竞艺,古今呼应的盛景。
恭王府博物馆未来在元宇宙概念下做相应的事情,要看是否适合恭博发展,是否符合法律、规范和道德伦理,而且也一定是在内容与技术融合的基础上开展的,也就是让王府历史文化和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起来去定制一些产品。而着力点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我们要秉承“内容为王、融合为法、内功为源、技术为器、转化为宗”的原则,以研究为基础,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活态文化空间,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雅昌艺术网:博物馆元宇宙的建设,观众的核心诉求是什么?现阶段有哪些难点和门槛需要解决?
冯乃恩:元宇宙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并成为未来线上发展的趋势,是因为它能够脱离现实世界的时空限制,实现“虚拟”和“互动”。当下的互联网发展已经内卷化,在内容载体、传播方式、交互方式、参与感和互动性等方面,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完善,但是长期缺乏新的突破,“元宇宙”的出现,让人们开始期待这个现实社会与虚拟世界同构共存的时代。
博物馆元宇宙要想实现“虚拟”,即“数字文物”和“数字运营”,已不是难事,只是需要人力、时间和更先进高效的技术,来完成数据的采集和整理、推动博物馆业务的提升。难点在于建立“数字社区”,实现“互动”,目前还缺乏一个相互联通的大型平台,也就是同时容纳所有博物馆及观众,并能彼此相互沟通、共同参与的虚拟世界入口。此外,元宇宙的构建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尚未成熟,正常运转还需要一系列规则和制度来支撑。不过我相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政府的积极监管和引导,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这些问题未来都能一一解决。
恭王府博物馆文物数字化采集现场
雅昌艺术网:文博类数字藏品的打造也是目前行业发展的热点,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国家文物局也专门开会讨论,对此您是如何看待的?文博类数字藏品的发展您的建议是什么?
冯乃恩:2021年被称为NFT元年,数字藏品作为一个新事物,在其不断发展,逐渐为人们所熟悉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新问题,在我国法律还没有对NFT的法律属性和法律适用进行明确规定时,相关部门对此出台相关意见并加以规范,是理所应当的,监管层面通过制定完善全面且可执行的体系,树立正确认知并加以积极引导,有益于博物馆数字藏品的健康和长远发展。
数字藏品其实是博物馆文创的一种新形式,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文创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首先,从本质上,与实体文创产品一样,数字藏品的开发,是对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产品本身是新创作的,并非文化资源的形式转化,关键在“创”。其次,我们在产品开发时特别注重博物馆IP的保护,同样,数字藏品的开发一定要保障藏品和藏品信息的安全,“数字文物”不能作为“数字藏品”进行交易,决不可动摇博物馆藏品的国家所有权属性。
雅昌艺术网:对于文博元宇宙发展的前景您是如何看待的?目前您有怎样的建议?
冯乃恩:新鲜事物的产生,表明人类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对于新的概念,我们应抱着开放和积极的态度。但是不管未来博物馆元宇宙在体验和交互上有何种优越性,都无法代替实体博物馆,实体以及在实体之上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才是我们立足的根基,做好文化内涵的挖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基础,是构建博物馆数字社区的根本,也就是“内容为王”。因此,我们不应放弃或者弱化对实体博物馆的建设、运营和发展,更不能松懈包括学术研究、文物保护、文物修复等在内的博物馆核心业务,因为“内功为源”,是创新的源泉。当我们通过内功得到内容后,除了通过论文、论著、专著这种方式呈现研究成果,更重要的是需要做好解读工作,一是专业领域内的人向专业领域外的人去释读,二是把文化内涵解读出来,也就是“转化为宗”,以普及性、活态性的语言,向公众解读历史文化,并进行创造性转化,让文化融入公众生活。而“技术为器”,它始终是一种辅助,是实现内容的手段,我们必须坚守“善用技术”的原则,既要追踪最新技术动态,随时研究新技术为我所用的可行性,但也不能盲目追风,应是“不求最新,只求适用”。技术升级迭代的速度很快,追逐时髦不一定让我们走得更远更好。
(责任编辑:刘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