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 | 元宇宙中水墨何为?“元视界”探索水墨艺术数字未来

2022-05-18 16:50:44 陈耀杰 

2022年5月18日,“元视界—水墨与未来”在雅昌数字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雅昌文化集团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敢教授担任学术主持,雅昌文化集团首席技术官蒋子俊担任策展人。

7LPzDor49rDLHPpTWaHQFaEHtwrxSyKT4R89iJJp.png

雅昌数字美术馆

“元视界——水墨与未来”艺术展是雅昌文化集团推出的虚拟与现实交互语境下的系列艺术展首展。本次展览特别邀请了杜大恺、刘巨德、王玉良、鲁晓波、陈辉、宿利群、顾黎明、李佳、金纳、丘挺、何先球、刘心泉(按年龄排序)十二位水墨艺术家参展,呈现作品120件。观众可以在雅昌打造的艺术元宇宙中体验“超世界”中的水墨之美。

WpA6sO2v9SqY1hdOEYB28CxiMPEhvv98RB4tWOgN.png

雅昌数字美术馆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展览这种形式再次反思艺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科技的发展为艺术提供了新的表现手段,拓展了艺术的表现空间;另外一方面,艺术家的创造力和人文修养也反过来滋养科技的发展,尤其是在以科技为驱动的展览打造上,未来艺术元宇宙的打造上,科技工作者应具备艺术家的创造性思维、人文精神和艺术修养。如何让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更为紧密?是雅昌举办此次展览思考的问题,也是在为未来探索道路。

后疫情时代,开启展览新模式

后疫情时代,当代艺术家的创作在改变,美术馆的展览跟随着时代发展也在发生相应的改变,疫情使得展览不再局限于线下。未来更是可以与美术馆和博物馆结合线下展览,共同打造元宇宙视角的线上和线下融合、虚拟和现实融合的展览。

N8bYwDRHuyIlhoKGxyDsbl2QH6mF361U9lG1WFO7.png

展览目前支持线下VR观展,5月30日通过二维码可以移动端观展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策展人蒋子俊讲到,雅昌通过学术梳理,科学技术手段展呈,探索如何在科技迅速发展大背景下打造元宇宙视角的展览,而本次“元视界——水墨与未来”正是具体实践之一。

“此次虚拟展览空间设计,展览空间与艺术家的作品进行了独特的结合,通过将参加本次展览的老中青12位艺术家的水墨作品与元宇宙的空间结合,通过空间营造的方式意境再现,艺术家的水墨作品与科技产生互动后呈现出沉浸式的交互体验,这种体验感从观众观看水墨画的角度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蒋子俊说。

数字时代水墨绘画的未来是什么?

此次展览将水墨艺术作品进行数字化、虚拟化媒介转呈,从虚拟视觉沉浸式的映射和交互视界中,探讨水墨艺术媒介面向未来的多样可能性。

策展人蒋子俊讲到,在后疫情时代下,我们的艺术家们,原创作者们,尤其以杜大恺教授、刘巨德教授、王玉良等教授为代表的当代水墨艺术家们在虚拟化空间展呈作品后,让我们对水墨艺术的未来发展产生了诸多的思考:数字化时代水墨绘画的未来是什么?是否面临更多元化、综合化的转呈?从创作、呈现,一直到观众的观看模式和思维模式都发生了改变,这种变化到底给时代发展带来了什么?包括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哪些改变,这都是值得思考的。

cILKUq9N07Misr4hQROFBqJs3sdpG3a5BAhUqrJQ.jpg

“元视界——水墨与未来”展览现场

传统意义上的水墨艺术作品,既是一种智性感知与表达行为,也是一种物质化的视觉媒介呈现,在数字与虚拟视觉技术繁荣的当下,水墨艺术面临的挑战与焦虑,是如何在虚拟与现实的交互狂欢中保持其自身的存在清醒与不被消解。

因此,如何将中国水墨的优秀传统传承下去,再通过最前沿的科技呈现给观众,是本次展览布置与呈现核心。

打造永不落幕的展览

在观看展览时,经常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会错过很多好的展览或者想要看的展览,比如展览大部分的展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或者展览在居住地之外的城市,从而造成很多的遗憾。

还有就是,由于展览空间的限制,策展人和艺术家的很多想可能法无法实现,也会造成展览的遗憾。而基于元宇宙视角打造的展览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tTDUVU4dHKD9frDwDV9OWvlSatFuPAV4nO31NdWu.jpg

“元视界——水墨与未来”展览现场

ikFsjQeZuOd9A96tq9zHudz8qQNiVHiwVT7JwrzD.jpg

“元视界——水墨与未来”展览现场

“沉浸式数字化展览,很好的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区隔和限制,对于展览爱好者而言,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远程的通信设备终端,比如电脑,手机终端,VR和AR等沉浸式设备,来远程观展,感悟艺术之美,同时还可以和艺术家和专家远程观展互动,这是一场新的体验。”蒋子俊说。

他还讲到,更加广义的维度而言,任何的文物和艺术品,由于受到物理保存手段的限制,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文物和艺术品,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是永久性的毁坏,难以再生。这个时候,通过科技的数字化采集手段,以及后面数据加工处理甚至是二次创作,再用沉浸式数字化展览的方式展现出来,可以说是一种文物和艺术品的再生,当然也可以实现永生。

正是如此,像“元视界—水墨与未来”这种数字展览是一场“永不落幕的展览”,它的背后,是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完美融合的杰作,彰显的艺术家和科学家永不止息的探索精神,是人类最可贵的“永不落幕的人格光辉”。

反思科技与艺术的关系

这也让人们再一次去反思、审视艺术和科技的关系,作为两种不同思维和知识体系,艺术代表感性,崇尚美,属于社会人文科学范畴;而科技代表理性,崇尚真,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长期以来,艺术家和科学家各自在不同的知识框架体系里面,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来探索甚至改造世界。一方面,艺术与科技之间,有一种心知肚明,划江为治的默契感;另一方面,艺术与科技的发展,又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纵观整个艺术史的发展,也是和科技史的发展息息相关的。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在策展人蒋子俊看来,承载和实现方式上面,科技成为了重要的媒介。具体到“元视界—水墨与未来”这种数字展览艺术,其艺术价值究竟是物质化的视觉媒介,还是被衍生出来的视觉本身?蒋子俊认为,答案可能既是,又不完全是,更关键的还是艺术和科学的思维相互启发,以及媒介和视觉背后的人文精神。是艺术家对于自然和人生世界的感悟,抽象和升华,是艺术与科学的殊途同归,即在*追求的殊途同归,艺术之美和科技之真交汇融合,进入“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的巅峰化境。

ljLJJuFp61CuqLQo93tUGI4RccT6B286L1cM7Bvh.jpg

杜大恺《梅州行2 》纸本设色 123cmx248cm 2015年

此次参展的艺术家们就是如此,他们的艺术都具有创造性、开拓性,对水墨艺术的发展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比如艺术家杜大恺水墨画语言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他对自己的要求是,不要画得和别人一样,也不要画得和古人一样,同时不要画得和自己以前一样。这就要求艺术家观念创新、语言创新、样式创新。

艺术家杜大恺作品表现的主题是乡间的建筑亦或者自然山水,看似都是平凡之物,但却能激发起人们内心的情感,杜大恺教授说:“山是平凡的,无论高低、无论远近,从不拒绝观看;水是平凡的,江海涛涛,溪流潺潺,人近之而声重,人远之而音稀。因为平凡,故有恒长。”

oacpumHbF7y34CNEn8KA56N4LDWDsIiygN8Nthp7.jpg

刘巨德《灰喜鹊》 水墨纸本设色 250cm×501cm 2017年

艺术家刘巨德讲到:“要想创新,必须要回到源头;艺术的创新也一样,回到源头的永恒,找到永恒的生命精神以后,方能产生创新。”

zN1ytnk1BFHkkJ2nROuBnmSxWtz63CbiFzn0StVU.jpg

王玉良《月色》  90cmx96cm   1998年

艺术家王玉良zui大的艺术成就是其“水墨造像”的题材,这基于一种对造型的独特理解。造像在之前很少以写意画的方式介入,在表现技法上有一定难度。但是他却迎难而上,进行了深度挖掘。从他的系列造像水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画家极强的造型功力,和独辟蹊径的艺术思路。其绘画技法融合了东方的文化意象、同时又结合西方的造型色彩关系,融会贯通,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

Wp46o5CiDkLQ5mot58ZsUC7FO9ndbEOsu7nI16eR.jpg

鲁晓波《双洁》纸本水墨 69cmx68cm 2021年

艺术家鲁晓波的写意花鸟,是其艺术情感和审美理想的表达。其作品以独特的笔墨为我们创造出仙鹤起舞、远离尘埃的冰清玉洁般的艺术意境,表现作者高洁心志和人文情怀!他的水墨作品创造出自然清新、明快高逸的风格形式,是对水墨艺术的新的创造!

fzMIlUuKaxQ0QXtoSdxKDx1rJCl2JADWFP1hmT3O.jpg

陈辉《晌午的光线》365cmx145cm 2015年

艺术家陈辉在中国传统水墨与西方美术技巧相结合的道路上作出大胆尝试,他通过对黑白块面的分割、隔离以及物象的掩映、墨色浓淡的交织,使画面呈现出多重的空间意韵,力求在平面的二维空间构成中表现出丰富的层次和清幽的意境,呈现出异样的艺术美感。

d6ldpGGlbWJfbsDelVtOtqpLhfs7r3Hkixx5WYbG.jpg

宿利群《宣德青花龙纹罐》 纸本水墨 70CMx137CM 2021年

艺术家宿利群的创作,尝试将水墨艺术与瓷器结合起来,同样开创了全新的表达方式;艺术家顾黎明借荆浩“山水诀”、“山水赋”的传统山水画理学,利用多重叠加式的艺术语言,揭示当代历史观的破碎和传统自然观的失落,也建构了具有鲜明个人本土风格的抽象性绘画形态。

vRbamR5t7RGQNnpXafzn7TB9JgbyHWyA6RYpyDAO.jpg

顾黎明《山水赋-鹊华秋色NO1》,215cmx77cm,卡纸上色粉、丙烯、水彩及拼贴等,2019年

mGbIOKG18XgzjDqqIbxTBlGW9YRHGEjfcewXiapg.jpg

李佳《婚礼系列》198cmx198cm 纸本彩墨 2003

45n0RqKkJj2ANwjJMGmiECMW8wh2ZICcwb3FlEdY.jpg

金纳《红烛》直径30cm 纸本 2003年

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科技的发展为艺术的创作和呈现带来了全新的可能,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思想修养也同样是科学家所需要的;深厚的艺术修养以及艺术的思维方式,对于科学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4mpcnEeebXkwAg0vHbWHCBQXl50JzQC6U634MIqy.jpg

邱挺《山外之山中》263cmx550cm 纸本水墨 2020年

l4E1Ry0nXYKn2K9DfrdoTe7fcoMcjASxbVRAjbHA.jpg

何先球《乡村物语)》35cmx12Ccm 纸本水墨   2015年

7GJyjarQ7UtW5SZ0PboAozl530pDc2DuTd07tqRm.jpg

刘心泉《水之节奏 》  刘心泉  纸本设色70CM-139CM 2017

这是此次展览最需要引发人们思考和重视的地方,元宇宙视角下的展览实践需要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未来的艺术元宇宙建设更要重视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雅昌举办此次展览最为重要的初衷之一。

关于学术主持

TPYivMkHoA3IFvZfYcueJYiQKzPvjUkmrvkOO6ll.jpeg

张敢,男,1969年6月生于北京。1987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年留校任教。2002年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从事西方美术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文艺复兴美术、西方美术、西方现当代美术和中国当代美术批评。

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副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现为清华大学第十二届学位委员会委员、艺术学学位分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清华美术》主编。学术兼职: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秘书长;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油画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代表著作有《绘画的胜利还是美国的胜利?——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研究》《欧洲19世纪美术》《外国美术史简编》等。2009年荣获首届“中国美术奖·理论评论奖”,同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在北京798桥舍画廊举办《我喜爱的世界——张敢绘画展》。

关于策展人

PO6OssKwcTFKsxkCqlkBxZprmQdcitQd8ajHcz71.png

 蒋子俊,雅昌文化集团CTO,雅昌艺术元宇宙的带头人,国内文化艺术行业最早的元宇宙布局者和实践者。

 曾在阿里巴巴、腾讯等头部互联网公司担任要职,阿里巴巴集团商业产品技术委员会的核心班子成员。

2a1Y02Y8gGWOHlnHEgZGXk3fj3qgDrprv9kfGIHH.jpg

元视界—水墨与未来

主办方:雅昌文化集团

学术主持:张敢

策展人:蒋子俊

参展艺术家(按年龄排序):

杜大恺、刘巨德、王玉良、鲁晓波、陈辉、宿利群、顾黎明、李佳、金纳、丘挺、何先球、刘心泉

展览时间:2022年5月18日(常设展)

展览地点:雅昌数字美术馆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