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XPM线上论坛预告|人类、技术与宇宙代谢

2022-06-08 15:11:54 未知

0gjEK4oqXoGylAJ6fUcW4fp2FokFymIzrCI6VbYn.png

e7qtWm0MqAWiW5wdb2kbRgXqg3XhOmQxTGFpSgEI.png

本次论坛将聚焦艺术家刘昕的创作经历和艺术观点,邀请两位学者龙星如、汪嫣然,以及CVSZ创始人蔡艺璇围绕“身体·宇宙:共同生活的艺术”参展作品《地面站》展开对话,进一步探讨技术变革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人类、技术、与宇宙互相依存的关系,从而得以了解超人类主义技术手段与后人类主义叙事之间的联系。

通过艺术作品与观念的层层剥解,我们将探索有机体在宇宙代谢中的过程、情感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边界、后人类主义所体现的主体性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等相关议题。

P4GVS87mxBNlDyyE0sh7wtRPEkNQZhSepweDP0r4.png

刘昕是一位艺术家和工程师,她的实践从表演和工艺品延展到科学实验和学术论文。她认为科学作为一种语言,技术作为手段,可以在群体共享的经验网络中创造裂痕和波动,以此来探讨情感、信仰和主观性。

49DUZUjCfmNPsuJhToLI2YuJCFGQnXXTHS0BmYpD.png

《地面站》展览现场,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地面站》作为本次展览参展作品,是刘昕以一种高度个体化的人文主义叙事彰显了宇宙尺度下的人类生存的有限性和柔弱性。刘昕用扫帚和衣架制作简易天线,定期接收来自美国上世纪发射的一颗气象卫星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充满噪点的图像。

l90J3bLDnzKoNdg9IvfN56t4tCL839titjbOIQC7.png

刘昕与伴侣用自制天线“捉卫星”

EOncLRiUuZUfwwg2HV0sXDuOFfnrLoewaboijM6j.png

UMDFfluLmfXgRXKmtPjbfjn2xvAdGWKol2yNMRlI.png

《地面站》展览现场,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刘昕的作品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呈现了她对宇宙一系列的思考,包括寰宇旅行的装置、地面上追寻卫星信号的小小接收台、在太空驻足后又回归地表的土豆种子等等,《脱离》是刘昕将自己的智齿发射上太空的整个过程的影像作品。在《挖掘未来》中,刘昕将太空回收来的土豆种子种在了阿那亚。

CH19635cL9HQLUnsjSSC2lL1sEXNasRvVdb5nbcg.png

刘昕,《脱离》(2019),EBIFA机械装置

2019年5月初,刘昕的一颗智齿搭载美国一家航天公司的亚轨道航天器New Shepard升空,抵达外太空。

这是一件名为《脱离》( Living Distance )的艺术装置作品,智齿放置于刘昕设计的机械装置EBIFA(全称Everything Beautiful Is Far Away, 取自美国摇滚乐队 Grandaddy 的一首歌名)顶端。

EYgIftDIqyY5IJ2vLGIqwrrGdbDVcTQuYH4EADnj.png

美国航天公司位于德州的发射基地升空了亚轨道航天器New Shepard,承载着刘昕题为《脱离》的作品。

VnFI8KXIQM94BP4EW029EsCA1FjJh3yOsci68n6y.png

《挖掘未来》展览图,艺术家与阿那亚艺术中心惠允

本次论坛嘉宾汪嫣然提出,我们当前对地球的认知总是经卫星遥感成像技术中介化的。这种为进行冷战和实施杜鲁门主义而开发的军事通讯技术提供了对地球的持续性实时监控,模仿性地再现了海德格尔所说的“世界图像的时代”(Die Zeit des Weltbildes)。

这种数字技术将我们所感知到的外部挤压进了内部,这也被彼得·斯洛特戴克 (Peter Sloterdijk) 称之为“一种新的、同质的、可任意分割的表象空间”。不同于这种标准化、无差别的监视资本主义视角,刘昕采取了一种富有情感性的“低技术”路径尝试恢复个人 (地方) 和自然 (宇宙) 之间的感应关系。

正如唐娜·哈拉维(Donna Haraway)的经典论断,在今天的我们都是奇美拉(chimeras)、赛博格(cyborg),都是被理论化了的、被制造出来的机器与有机物的混合体。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也向我们强调,必须从盖亚(Gaia)的角度重新思考人类和整个宇宙。盖亚指出了一个非人类中心的自然,它意味着一种新的生命观,不是作为处于自然之外的人,而是作为与其它生命一同形塑整个星球。

SXqL6d9zjoIKaRGu7eqxbVkivTzJDmNHtVq6uvod.png

Sc37ZJE05WM5bIuGw6mZ7BXoRvVyXeT4aROQI65c.png

蔡艺璇 Yixuan Cai

策展人、设计师、创作者、Conversazione创始人 

毕业于罗德岛设计学院建筑系,现工作于MAD建筑事务所。创立研究型艺术设计组织Conversazione,并在纽约及北京多地举办近百场展览、工作坊、论坛等活动,致力于探索生态气候、媒体技术与空间政治等跨学科议题。

策划展览包括 “齐物生息:堆栈地貌中的自然系统变动”(2020, OCAT研究中心),“振动的云层”(2021,设计互联)。创作领域涉及建筑设计、游戏化剧场及多媒体影像;获得鸣凤堂青年电影节铜奖(2019),设计互联“设计策展计划”策展人奖(2021)及信言设计大使种子基金(2022)。

gMrBcEBN7L1sVu2V44LElc4j4jFnJWD9DjIC64PZ.png

HUKs7qLA1Ctj1YbP7L2gbINidpZ0t6BIn3zv4LS2.png

刘昕 Xin Liu

艺术家、工程师

1991年出生于新疆,目前生活和工作在纽约。刘昕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专业,在罗德岛设计学院获得纯艺术硕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获得硕士学位。刘昕目前担任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太空探索计划的艺术策展人,也是纽约新美术馆与Onassis基金会联合创办的ONX studio以及世贸大厦Silver Arts Project成员。

刘昕是一位艺术家和工程师,作品形式包含表演,器械,装置,科学实验和学术论文。在她的实践里,体验亦实验——在后形而上的世界里,测量个体,社会和技术之间的距离和张力。她最近的研究集中在:垂直空间,地外探索和宇宙代谢。

j6Qymee7gkLQ0QOSie9xo6ifjvJBDjJIA5CBHZhA.png

龙星如 Iris Long

策展人,写作者

策展⼈,写作者。研究⽅向为艺术创作与数据环境及技术的关系, 以及科技的⼼理地理和基础设施建设。译《重思策展:新媒体后的艺术》并获第⼗⼀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出版物提名;第⼀届IAAC国际艺术评论奖英⽂入围评论者。

策划展览包括《撒谎的索菲亚和嘲讽的艾莉克莎》(Hyundai Blue Prize策展⼈奖),《他⼭之⽯新代理⼈》(2020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青策计划⼤奖),今⽇美术馆第三届未来馆《机器⼈间》等;并为艺术家刘昕、Lauren Lee McCarthy策划国内首个个展。2019年担任ISEA电⼦艺术研讨会国际评委。2020年担任计算机图形学会议SIGGRAPH ASIA艺术板块国际评委。

她的研究⼯作发表于德国ZKM媒体艺术中⼼“艺术与⼈⼯智能”会议,香港城市⼤学运算媒体艺术国际论坛(ISCMA),英国格林威治⼤学数字⼈⽂与艺术研究国际论坛,ISEA电⼦艺术研讨会等。

mnfSkyhIB2YnjS2UZHyiLe9tpvw48mchVic80MFj.png

汪嫣然 Yanran Wang

 艺术评论人

现居上海的跨学科研究者、艺术评论人、诗人。她在艺术、哲学和科技的交叉领域进行工作,研究兴趣包括后人类主义理论和技术现象学。她曾就读于同济大学哲学系、巴黎高等艺术研究院,现为复旦大学艺术哲学系博士候选人。

曾入围2020年PSA青策年度三强,参与上海双年展读本(2018、2020)的翻译工作。其艺术评论见于《Leap艺术界》、《画刊》、Art-Ba-Ba等媒体。她的文学作品见于海内外多种文学杂志及双语选本,著有诗集《晚熟》(2020)、《小劫灰》(待出)。她也是法中艺术促进会(APECA France-Chine)的艺术顾问。

【论坛信息】

身体·宇宙:共同生活的艺术 | 线上论坛③

人类、技术与宇宙代谢

论坛时间:2022/06/12(北京) 晚21:00-23:00

2022/06/12(美东) 早9:00-11:00

论坛主持:蔡艺璇(策展人、设计师、创作者、Conversazione创始人)

论坛嘉宾:刘昕(艺术家)、龙星如(策展人,写作者)、汪嫣然(艺术评论人)

联合策划:谢子龙影像艺术馆 CONVERSAZIONE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