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对话叶锦添:让自己“消失”才能产生更深的存在感

2022-06-10 15:53:47 未知

  王陆宁(Luning Wang)是一名居住于伦敦的文化艺术顾问、媒体人,同时也是FT中文网专栏作家,VOGUE BUSINESS CHINA、《FA财富堂》等媒体的特约撰稿人。她创建的个人自媒体平台“毕加索与单身女孩”专注于国际艺术圈与精英文化内容, 通过线上编辑和视频内容为中国观众提供一手西方艺术咨讯,并以线下展览和教育性质活动形式,为国内的艺术爱好者和新藏藏家提供近距离接触与深入学习、收藏当代艺术的机会。

  写叶锦添这篇文章让我饱受折磨--因为贯穿着他艺术创作的“新东方主义”美学概念不易懂。甚至,在朋友得知我要写他的时候,都说祝我好运。这位曾因《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最佳美术指导”奖项的视觉艺术家拍摄了一部关于东伦敦的创意领域文化弄潮儿的电影《无尽的爱》(Love Infinity),这部电影以半纪录片、半虚构的形式,让所有的角色都本色出演自己:从将自己活成一部行走的雕塑的艺术家Daniel Lismore、号称“龙虾哥”的知名潮流艺术家Philip Colbert、常年穿着一套塑胶衣的Pandemonia,到知名艺术家组合Gilbert & George,东伦敦是这些人生活与事业的发生地带。

GH9D75xVFgXVhDWCKphKuHecmgMZ3mzO3XEELnc2.jpg

《无尽的爱》拍摄对象群体照,2022

图片:Image courtesy Tim Yip Studio

  我生活在伦敦,十多年前常去Daniel Lismore举办的东区派对,现在也和一些艺术家有所交集。我对叶锦添的团队说,让我在熟悉的事中挖掘“新意”有难度,这篇文章我必须从叶锦添的艺术家身份和创作出发,再去理解他的新作《无尽的爱》。

rDJ3bcGz80RhhR03OFHv6yYAspUexZHpbOG1XieS.jpg

本文作者Luning与叶锦添

图片:由Luning提供

  原本我对叶锦添的认知仅停留在他身为“视觉艺术大师”,在众艺术领域游刃有余的创作上:为《卧虎藏龙》做美术指导之外,他还曾担任张爱玲小说改编的同名话剧《倾城之恋》的总导演,也为中国体育代表团设计了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的领奖服。北京的今日美术馆举办过一次他的回顾展,梳理了叶锦添作为艺术家的一系列代表作。

OO17XJUwB3oLcqisQUxxdwYCx8blFs6bRcLhNmIS.jpg

《卧虎藏龙》剧组幕后照

图片:Image courtesy Tim Yip Studio

UcURHghitupShrgsZcdkcYawr8xzU5uqT8gylpGS.jpg

“全观”展览现场,今日美术馆,北京

图片:Image courtesy Tim Yip Studio

  然而在我看来,叶锦添的大部分创作和纯艺术家独立于外界、纯粹地用选择的媒介表达自我的创作不太一样,他的“视觉艺术”是驾于和他人的合作之上,或者说是基于他人作品需要之上的创作。于是,在见到叶锦添时,我提出了最好奇的问题:

  “身为美术指导,是为别人的作品在创作,产出的东西和纯粹的艺术创作还是不同,荣耀满归,却又不是完完全全在表达自我的。可对许多艺术家来说,‘自我’尤其重要。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艺术家最大的纠结就是在于是否通过作品真正地表达了自我,是否实现了期待中的自我价值。”

GxBeDHOOwTpOXvNMggFd9kIFuodcMLQt7yQdDPaH.jpg

《无尽的爱》中,Vivienne Westwood与叶锦添,2022

图片:Image courtesy Tim Yip Studio

  而叶锦添的回答就是给个人精神灵光的金句:“让自己消失,其实是寻找自我的方式。”他讲到在艺术创作中,让自己“消失”是在寻找更深的存在感,因为没有他人的镜子去反射自我,我们自己想的自己往往是不对的。叶锦添说的“镜子”,是源自他对中式庭院中对窗户的观察,窗框所分割初的“窗里”与“窗外”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他认为,世上总有景外景和山外山,从不同的角度看都会获得不一样的风景,如果我们跳过这扇窗户去接触截然不同的世界,就会发现我们过去的视线是多么狭窄。

UKajU3q96hO9ntOBSRoSsNIyfOTJN6wi2fP6v1DE.jpg

《无尽的爱》中,从左至右依次为Gilbert & George、Stella、Lili与叶锦添,2022

图片:Image courtesy Tim Yip Studio

  叶锦添的“新东方主义”理念的起源,正是来自放下自我的向外探索,这和他的成长经历和早年收获的启发也息息相关。出生于香港的叶锦添成长的年代香港仍为英属殖民地,西方文化强势植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东方的传统的文化在当时却被视为是落后的。唤起他对东方美学的兴趣是在一次他看到了一张梅兰芳的剧照,一副妩媚的侧面照,他自己凝视着纤细的玉手。那一时刻,叶锦添感受到了一种形而上诗学的力度,开始产生了对东方的遐思。后来他看了许多黑泽明的电影,还有《末代皇帝》,他开始思考这些和自己是否接近,从中,叶锦添感受到了一种很强烈的、却从来没有人去定义的东西。随后,他游历欧洲、研究了许多西方的哲学和美学,在这般涉猎和研究中,他很容易想象出在东方没有出现的东西,既让人感到有新意又叫人感到熟悉的东西。他说中西文化有很大的不同,西方总是强调具象的东西,而东方则强调的是意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方人更懂得放下自己,并在空间中伸展去获得能量。

01xCEAPXGxCYbtxqVmUOtPlU3dFRuRL949ldTuHU.jpg

“无时序列”展览现场

图片:Image courtesy Tim Yip Studio

  叶锦添将着重形之神韵的的东方文化与重形之精妙的西方文化完美结合呈现在了2010年他以年以艺术总监的身份参与了意大利家具设计展“无时序列”(Timeless Time) , 这次展览是意大利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的一次重要的艺术装置活动,叶锦添把中国传统的庭院、自然的风景和意大利现代的家具融为一体,打造出了重生与人造空间的对话。 在为迪奥策划的在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迪奥六十周年展览《迪奥与中国艺术家》中,  叶锦添基于迪奥一直以来的创作灵感“花园”去构想了一个具有中国式意韵的花园,并提出了“月下独步水竹园”的概念。

nvhRpVRIkXRu2xPJfAtPqmvxSeebl50Yiac61TgM.jpg

“迪奥与中国艺术家”展览现场

图片:Image courtesy Tim Yip Studio

  叶锦添说,这个展览最大的灵感来自他之前拍的电影《夜宴》,而这个经历夜让他对竹子这个材料有了更强的掌握:展览现场数百米的竹制步道由其是多个工人夜以继日、耗时一个月的时间精致完成,每一条竹子都被切割成细小的条状直排铺平,形成了一条延绵不断的步道--而这条步道一线流动贯穿下去,链接了所有的元素,象征时间观念的虚空与流动。据叶锦添透露,正是参与了迪奥的展览,才精炼重塑了他“意识流”的概念,也影响了之后电影《Kitchen》的拍摄--整部影片都是贯穿在一条线上。

  叶锦添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融合”-- 他不是单纯地去向西方“东方”的形象, 也不是在塑造一个西方人严重刻板的东方印象,而是将自己做为一扇窗,通过跨界不同艺术领域,去向不同文化的观众展现融合了“窗里”与“窗外”的世界。而在这一过程中,他也在不断自我反思与重塑。

MTnkoYRwczChMvgQpQiZinEzjPotq3Miu3TF6Z3e.jpg

叶锦添与李安

图片:Image courtesy Tim Yip Studio

  然而时至今日,“融合”是全球文化发展的特性,不论是平面、舞台艺术、时尚和涉及领域都在不断做跨界;过去被认为是“他者”的东方文化或是异域文化在过去被称作“主流”的社会大放异彩,在如此的文化现象下,“新东方主义” 中以强大的“融合”在过去与今日间搭建桥梁,在东方与西方搭建桥梁还能产出怎样的新意?叶锦添说:“的确,现在世界太‘平’了。人们强调个性,却在文化大势与潮流之下变得越来越同质化。”过去20多年来,他感觉都没看过一部好电影,因为许多电影中的感动是被算出来的, 也是俗气的。

4oFgo3BkTRxRMiaDifkytXKJ1DqpkYLPTtLOwVx7.jpg

张国荣与叶锦添

图片:Image courtesy Tim Yip Studio

  于是他把视线转移到了混乱的、却仍存在着原创的人与事的东伦敦。叶锦添去寻找那些极具文化代表性和有影响力的人,现在的许多流行都是从这些极具个人特色的人身上得到启发,但他们中许多人还是文化的“边缘人”,因为边缘所以去自己塑造了一个新的世界。为了呈现足够的“真实”,叶锦添全程让自己消失,用5D相机拍摄,没有准备脚本,也没有让参与的角色进行预演彩排, 《无尽的爱》是一部低成本的、还原不加粉饰的“真实”感的制作。因为没有防备, 参与的这些人可以把自己直接想表达的表达出来,这就是“即兴表演”的好处。

w21UkHfn81LyYdYAMPkDlRuF81w67iukHlvVwc7A.png

Stephen Jones在《无尽的爱》中,2022

图片:Image courtesy Tim Yip Studio

  在其中,叶锦添一部分做的是“策展”, 一部分则是在做“创作”--这些生活在东伦敦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自身就活成了一件件艺术品,让他们敞开心扉、在镜头前打开他们的世界,作品也就自然而然被创作出来了。在影片制作过程中,叶锦添做为一个局外人,给予了参与影片的人一面真实的镜子,透过这面镜子,叶也更加了解了人性并更清楚地了解了自己。在他看来,任何形式的创作都不能存在于一个极度“自由”的状态。他说,在影片中的一些人讲“自由”,最后却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极度的自由会造成极度的与社会隔绝。而作为创作者,在创作中要去寻找那一面镜子,或是换一个角度就能看到“窗里” 与“窗外”世界的窗户,因为不同,所以才能产生新意。

IUIIjmeniPcMWiTzbvuVqnZDmGyiSr1oBxDZ0PuT.png

Philip Colbert在《无尽的爱》中,2022

图片:Image courtesy Tim Yip Studio

  我也一下醒悟过来:为何最初在得知《无尽的爱》的角色与内容时,我没有感受到“新意”,是因为我和影片的部分角色一样,生活在那扇窗的同一侧,站出来便是一番不同的视线。叶锦添说,最大程度地发挥“自由” 靠的是“责任”,是能够提供给别人的东西。不论是之前帮李安做《卧虎藏龙》的美术指导,还是和Robert Wilson合作做舞台,叶锦添的产出很容易让对方拿来“用”,却也不会完全失去属于他的风格,他的许多视觉创作都令人感觉熟悉也有新意,因为他懂得在自我的消失中寻找更深的存在感。

4vPKSlphMJUp4LgCWkUPGhC15i5Sl368mzA7JlQ2.png

Daniel Lismore在《无尽的爱》中,2022

图片:Image courtesy Tim Yip Studio

  与他的交谈不禁让我重新思考了过去对创作和自我实现的认知--我曾认为有天赐才华的人,生命的圆满都在于自我的实现,然而在那个漫长的过程中,这些人要一次次地去平衡对自我的期望和所处在社会边缘状态的落差,若心火被世俗的量衡熄灭,则要靠意志力去点燃,但对有些艺术家来说,去做迎合他人的创作势必是痛苦的。但叶锦添却警示了我,完全“自由”的状态却会更让人与世隔绝,不断去融合、成为他人的镜子,也跳到镜子的另一面去看自己,去为不同文化、创意思想和才华的融合去搭建桥梁,此般过程不失为最好的自我提升与重塑。这般启示,让原本研究叶锦添的“新东方主义”理论的一场折磨,变成了一场启蒙。

  来源:artnet资讯 作者:Luning Wang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宋立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