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超:典型与非典型
2022-06-16 11:55:32 未知
褚超
褚超是一个难以被定义的创作者,不仅仅是因为他多元的工作内容,书法,陶刻,绘画,音乐,写诗,更因为他的工作在当下的时代中容易被产生一种错觉认识,而这种错觉也会从他的工作转移到他的身份和生活。今天我们就从他最近的图示创作中谈谈褚超的“典型”与“非典型”,这可能不仅仅属于褚超,也属于很多像褚超这样的斜杠创作者们。
鸟纹铜器与褚超茶壶上的图示照片对比
褚超常常开玩笑说自己就是个刻壶的,这体现着他传统的创作媒介和方法,但是他不是简单地刻字,而是刻画图示。其实人类刻画拓印的历史要比“绘画”久远的多,在帛布画出现之前,早在商周时期的铜器上你便可以看到我们的先贤们图画着他们对所看之物的记忆,甚至还有自己之于天地之间的幻想,比如鸟纹的图示,简明线条勾勒出的翅膀,虽没有颜色却依旧生动,那是他们对于飞翔的仰望。你可以看到褚超的图示中也有类似的曲线,风格与媒介一起组成了这个年轻创作者承载着的久远的东方来源。
褚超作品
当然,如果因此就定义褚超只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工艺者,是不公平的。图案设计的特质之一就是可复制性,一种设计出的“标准化”。但褚超不是在复制,而是创造延续着这一风格的一系列图示,或者我们说由线条组成的方与圆构成了他创作内容的基本元素和方法,而他的创作就沿袭着这个自我线索进行。抛开复制的目的,褚超的创作媒介也不仅仅局限于在紫砂器皿,这样具有实际功能需求的产品上。他也会在纸本上直接绘画,甚至在他创作的具有波普造型的雕塑上也能看到这样的图示。你可以看出他将这种图示视之为个人创作符号的强烈意图,但是如果因此就断定他只是在复制,那么那些重复几何构成作为自身抽象符号的当代艺术家们是否也在复制呢?创造抽象符号而非复制图案,这是褚超在继承着中国传统美学之外的非典型。
褚超作品
褚超作品
把褚超的图示作为一种抽象式的符号只基于一个维度,那就是非具象且由点线面组成的视觉图像,具有无意义和开放性。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相当宽泛的基准,但更适用于今天。因为如果我们沿着艺术的历史深究,可能今天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几何式的绘画或者所谓的极简艺术都偏离了源头。抽象艺术是从20世纪的西方走进我们的视野,蒙德里安和马列维奇是现代主义思潮背景下对于艺术应该远离现实视觉,走向形而上学的观念反应。而60年代美国的极简艺术家们在冷战危机的氛围中选择一种蓄意的低级,让形式与内容不再统一,模糊性与多义性便是他们的目的。今天又有多少进行极简风格创作的当代艺术家们仍然遵循着前辈们的观念核心?多元与交互是当代艺术的发展特征,不遵循是必然。既然如此,我们为何又对像褚超这样沿袭着东方美学又勇敢突破的年轻创作者如此苛刻?抑或是试图定义传统与先锋,工艺与艺术的区别。
褚超作品
英文“art”艺术这个词出现于14世纪的法国和意大利,解释为:与自然相对,反应人类的技艺。这个解释特别适用于褚超这样的创作者,他们从不将自己局限于某个定义内,相反地只是尊重内心以及眼前的生活创作,不论是哪种媒介和方式。艺术不是科学,仿佛只有当下的才是正确的。打破边界,连接与传承何尝不是当代的意义之一,而褚超就是实践者,他的图示便是实践的佐证。当观看者不再被所谓“进步”的直线性思维所蒙蔽,可能就不存在所谓传统工艺与当代艺术的典型认识了,而在我们眼前的可能是更多样的“非典型”艺人,比如褚超。
褚超作品
艺术家介绍:
褚超 (宜兴)
中国当代艺术家
2015年 于紫砂发源地蜀山南街举办个人首次展览“后书法与紫砂介质体现”
2016年 南京欧拉艺术空间“art is a lie"褚超个展
2017年【杂JIAN】褚超国际陶刻巡展(北京 上海 广州 台北)
2018年 上海半岛1919 SENSE OF RITUAL(仪式感)| 褚超沪上画展
2019年 新书《游离中游历》发表
2020年 苏州为之堂褚超个展
2021年 上海宝龙美术馆褚超个展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