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对话封加樑:通过艺术的方式梳理一座120周年学校的深厚历史

2022-07-03 10:30:06 刘倩 王丽静 

文|刘倩 王丽静

6月28日,作为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重要活动之一的“笃学致美——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美术教育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eg/202207/59540b0f8c9e50c6965ee84c510f96c2.jpeg

本次展览分为“筑基创先”“立学深耕”“继往开来”“丹心铸魂”四个版块,通过240余件不同时期的精品力作和60余件珍贵的历史文献文物,梳理南京师范大学美术教育120年的历史脉络,呈现美术学院的历史沿革和艺术传承。在南京师范大学迎来了120周年华诞之际,南师大美术学院也经历了120年的办学历程,美术学院希望能借此次展览回望一所120年学校所经历的时代巨变。

展览开幕之际,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对话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封加樑,深度探讨在这个历史时刻,以艺术的方式回溯一座学院的历史,并分享南师大美术学院跟随新时代步伐,建立艺术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路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6/aff269457a4b8e2a79b9f4978f7b944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6/25302dd85706f6c199123856ba8e1575.jpg

以艺术的方式回溯120周年的深厚历史

雅昌艺术网: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之际,学校校庆之年带来哪些系列活动?

封加樑:今年是我们南师大校庆年,9月10日是120周年校庆日,我们从2021年度开始策划这个重磅展览,希望通过艺术的方式去展示南师大美术学院的深厚历史。

以“笃学致美——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美术教育艺术作品展”为主题,在中国美术馆推出此大型艺术展。展览开幕之际,我们校内也可以通过直播观看中国美术馆主场馆展览、120周年校庆主题学术研讨会。后面我们还会在江苏省美术馆、南师大仙林校区美术学院美术馆开设分展区,系列专题讨论和校庆相关活动将持续至9月。为配合120周年校庆美院举办了一系列大师讲座。由于疫情原因,还有部分活动目前尚在确定中,敬请期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271b498d72ffd6941d19dd35fc72624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4b88a6eb7dcc5b6454dad8cbd20eccbd.jpg

南京师范大学校园

雅昌艺术网:所以在南京师范大学120年周年之际,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此次展览,意义非凡。

封加樑:是的。南师大是中国美术教育的诞生地,许多著名的艺术大家都在此执教过,大师云集,名家辈出,他们的作品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见证。中国美术馆是中国唯一国家级美术馆,是中国美术的最高殿堂,是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收藏最丰富的收藏单位,集收藏、展示和学术研究为一体,在全国文化艺术界、社会生活和大众美育中担任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所以中国美术馆是此次展览最佳的展出场馆,这样也能集中呈现南师大120周年的辉煌历史。在此,我们也感谢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的大力支持!

雅昌艺术网: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此次展览的名称“笃学致美”这四个字有着怎样的含义,为什么会以此命名此次展览?

封加樑:我们的校训是“正德厚生、笃学敏行”,我们也希望此次展览能传达出学校的精神。笃学,笃信好学,注重实践,知行合一命名为“笃学致美”是为了向先贤大师们对待艺术的“笃学”精神致敬,也是为了给后来者树立积极的信念,笃学不怠,不断提升,达成“大美”的美好境界,激励年轻学子,怀抱勇猛精进的艺术创作精神,延续学院美术教育历史的光辉脉络。

雅昌艺术网:请您为我们整体介绍一下此次展览,都有哪些重磅的作品展出?

封加樑:展览涉及的时间跨度比较长,艺术家比较多,为了能让观众能很好的了解南师大美术学院的历史脉络,展览分为“筑基创先”、“立学深耕”、“继往开来”和“丹心铸魂”四个版块,分布在中国美术馆一层的1、2、4、6、7、8、9、10共8个展厅,共展出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各时期艺术作品240余件,其中包括6件徐悲鸿作品,7件傅抱石作品,5件陈之佛作品等。同时,配套展出珍贵历史文献、文物60余件(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6/1ab0f2c64efb103e686b09cd66bbf1d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6/d36a4749f16fe6b75dd2965ad0ac371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6/3f3cf652cfe602bf2e2b509392afbf78.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6/9c79a7eaabd37150845c672c00c68ead.jpg

第一版块“筑基创先”,讲述的是从1902年创立到1949年,第二版块“立学深耕”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1978年,第三版块“继往开来”则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继往开来的一个阶段。第四版块“丹心铸魂”则希望能够集中一个展厅,将南师大美术教育历史上各个时期影响力较大的几位重磅艺术家的作品进行集中呈现。

每一个版块都有重磅亮点展品:比如“筑基创先”版块有创办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的李瑞清先生的《佛像》、岭南派大师高剑父先生的《红柿小鸟》、早期留学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的李毅士先生的水彩画《长恨歌画意》、曾任国立艺专校长的吕凤子先生的《苏州园内新游人》、著名美术教育家颜文梁先生的油画《南湖》、艺术大师及现代中国美术教育主要奠基人徐悲鸿先生的《马》、中国现代设计学科奠基人之一、工笔画大师陈之佛先生的《和平之春》、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的《松荫观瀑》、中国现代绘画大师潘玉良先生的《自画像》、水彩画大师李剑晨先生的《钢都在沸腾》、早期油画的开拓者并长期担任中央大学艺术系主任的吕斯百先生的油画《鲶鱼》、山水画大师傅抱石先生的《兰亭图》、著名画家黄显之先生的《螃蟹》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79435a69abdf51b2124d8e27cc8b9b31.jpg

李瑞清《佛像》98.7 x 51.4cm纸本设色1918年©中国美术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66f82fb87248584a99e9a93d71010ac6.jpg

徐悲鸿(1895-1953)马102 x 55cm纸本设色1936年©中国美术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21711cd2055017ff48753369bbc93199.jpg

陈之佛(1896-1962)和平之春169.3 x 86cm纸本设色年代不详©中国美术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3ed5262c71a9069483b67a64350f22d8.jpg

张大千 《松荫观瀑》80.8 x 39.5cm纸本设色1944年©中国美术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c0d88d9c017786c6c6a946742c425b6d.jpg

傅抱石《兰亭图》 60.8x100.2cm 纸本水墨 1956年 ©中国美术馆

“立学深耕”版块有著名画家艾中信的《通往乌鲁木齐》、谭勇的《百鸟朝凤》、卢是《春光好》、闵叔骞的《北京火车站》、宋文治的《长征第一关》、姚毅刚的《老人像》、李有光的《甘为春蚕吐丝尽(陈之佛像)》、徐明华的《镜前》、王霞的《海岛姑娘》等;“继往开来”版块有高柏年的水粉画《秋风起兮》、徐培晨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李向伟的《吴哥的阳光》、陆越子的《佳趣》、吴为山《行吟中的林散之》、范扬的《支前》、曹意强的《素描》、王继安的书法《篆书对联》、盛梅冰的《宋代雕刻与绘画》、刘赦的《水乡记忆 · 之一》、吴维佳的《两点一刻方向》、年轻教师卞少之的《万物一马》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0237523b2c72f33e964d24ed6f0990e5.jpg

谭勇《百鸟朝凤》 210x380cm 纸本设色 1998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dbde77077c62b8540599fc88c87f0eac.jpg

卢是《春光好》 122x69.1cm 纸本设色 1960年©中国美术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896db3544cc8455b55b185c8508ee3f5.jpg

闵叔骞《北京火车站》 25x36cm  布面油画 1960年  ©中国美术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210c61feca13c01f0dcb19102a1373cc.jpg

吕斯百《兰州握桥》60.5 x 79.8cm布面油画1952年©中国美术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8d1e41c5fd2c5baff0ba6362776fedde.jpg

秦宣夫《鱼》 布面油画 1944年 35×44cm 中国美术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5a02b42b4e5f26e7bfcb7384bbca711f.jpg

徐明华《镜前》 95x70cm 布面油画 1959年©中国美术馆

同时展出的还有摄影、陶艺、漆画、动画、景观设计、平面设计等设计学科的作品。而“丹心铸魂”版块重磅展品有徐悲鸿的《小猫》、《古木竹石》、《鹅》、《芭蕉黑猫》、《河边马》,陈之佛的《瑞雪兆丰年》、《春江水暖》、《牡丹群蝶》、《鸣喜图》,傅抱石的《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山鬼》、《河伯》,吕斯百的《农民肖像》、《握桥》,秦宣夫的《战时校园》、《宫女》、《三潭映月》、《葛岭拉网》、《自画像》,吴为山的《迥立向苍苍——徐悲鸿》、《睡童》、《天人合一——老子》,徐明华《天山下的村庄》、《螃蟹》、《石膏青铜和陶罐》、《餐桌》、《池塘》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b2e09db77eb29f61c708ef9bd27e9804.jpg

杨云龙《火车站》 36x40cm  纸本水彩 1964年 ©中国美术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534d4f1eac53706b67fd46babc0efc30.jpg

时卫平《极地科考 雪龙号驶进北冰洋》 200x400cm 布面油画 2019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e07322f2233f3325bf75a5772a829966.jpg

吴为山《迥立向苍苍——徐悲鸿》 53x61x175cm 铸铜雕塑 2006年 ©中国美术馆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从筹备策划到最终呈现,大概花了多久的时间,展览在整体策划上都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封加樑:我们大概花了近一年之久。作品收集主要来源于我们学院已有典藏作品、中国美术馆的典藏作品和教师们近期创作的代表作品。部分先辈大师的作品来自于他们后人的保管和收藏,是由我们策展团队在半年内的时间里多次走访借取的。

在展览的策划中,我们以历史时间为线索,看中国的美术教育历史的发展。20世纪早期留洋的艺术家,他们归国之后将东西方中国艺术教育结合,开创了中国艺术教育的先河。作品以徐悲鸿、高剑父、张大千、陈之佛、吕斯百、傅抱石、秦宣夫、徐明华及在当代国际艺术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雕塑艺术家吴为山等大师名家的作品贯穿整场展览,凸显南师美院厚重的美术教育历史特色,呈现历史脉络、历史沿革、历史细节,展示大家风范。展品丰富,激励着新时代南师人立足光辉传统,既为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校庆献上贺礼,也要开拓进取,再创辉煌。

雅昌艺术网:除了作品之外,此次展览还展出了60余件(套)珍贵的历史文献、文物,刚刚您也谈到了在走访的过程中有意思的故事,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

封加樑:好的,展品中大家也看到了,有教师课徒稿、写生稿、历史文件材料、编著教材、历史影像、退休教师代表口述录像及文字整理等,多方位、立体化地梳理和展现美术学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中,美术创作、美术教育、工艺美术与设计教育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我们在拜访黄显之教授之子黄载文先生之时,黄先生听闻我们要做这个展览非常高兴,他提供了很多与黄显之教授相关的珍贵文物和文献,非常慷慨,其中就有徐悲鸿写给黄显之的亲笔书信原件。并与我们讲述了黄老先生的故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c1c81e6cd1f035640617957ea3a498b5.jpg

黄显之《螃蟹》66x55cm 布面油画 1964年

黄显之先生是我们的前系主任,他应徐悲鸿之聘入中央大学艺术系教素描、油画静物与风景,并深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1949年,徐悲鸿时任北平艺专校长,南京解放以后,中央大学改为南京大学,黄显之任南京大学艺术系系主任,并积极推行由徐悲鸿引入的“写实主义”艺术教育体系。在黄显之去信告知南大的美术教育现状后,徐悲鸿欣喜地回信与他。徐悲鸿在信中称赞写实主义艺术在黄显之的带领下建立起来并已初具规模,称“弟有望矣”,并提到自己刚进入现实主义艺术,落款自谦称“弟悲鸿”。字里行间流露出徐悲鸿坦诚与率真的为人。黄显之曾倡导艺术为大众服务,1931年考入法国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油画后,同样秉承艺术为大众的主张,始终坚持清晰的艺术目标。后绘画作品入选法国沙龙,并保留了珍贵的法国沙龙入选证,巴黎美院比赛作品照片,以及当时在法国购买和使用的颜料、画笔等画具。后来,黄老先生也一直坚持创作积极乐观的艺术作品,摈弃矫揉造作,他的作品得到当时老百姓们的喜爱。我们在本次展览中有机会展出实物,见证那段艺术家们求学西方的奋斗历史,以及他们有关艺术与生活的信仰之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77544bac9986889e1837dd4f753720da.jpg

杨建侯《清奇古怪》105x81cm 纸本 1963年

杨建候教授之女杨左棠女士与我提到她父亲时充满了感情地谈到:杨老为人非常温和,对学生精心栽培、呵护备至,真是“爱生胜过爱子”,他对学生像范保文、喻继高、赵绪成、林逸鹏、张广才等非常爱护。曾经带着学生到敦煌进行创作,爬上爬下创作很大的画,回来以后作品全部交给学校,为学校为培养人才毫无保留。从他的作品中可窥见一斑,油画《家庭访问》描绘了杨老到学生家进行访问之所见,生动地再现了平凡的生活场景,对人物及环境体察入微,流淌着温暖的人情,传达出对学生浓浓的爱。他对学生手把手地进行教授,细致地做范画,对学生爱得真切与深厚。我们展出了杨老的人物面部肖像范画,笔法融汇中西,刻画得细致入微、丝毫毕现,还注有详细的作画步骤说明,可见老一辈美术教育家的对美术教育一丝不苟的态度、高超的艺术技艺与高尚的品格。

雅昌艺术网:南京师范大学120周年,学院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传达哪些精神?

封加樑:通过此次展览我们回望南京师范大学所经历的时代巨变。第一代南师人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美育之路,我们有责任将这份精神财富得以活化与再生,寻找适合当代语境下的艺术生态与美术教育新路径。

作为师范院校,“立德树人”引导学生从小我走向大我,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拥有服务于社会的格局与能力,为美术教育事业提供新的引领力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33a1abe51d28181bb372ec3fb45f14a6.jpg

范保文 《五指山麓》 122x122cm 纸本设色 2000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6/990b87e784908ea4cbadbcb0719f4971.jpg

马士达  隶书对联 180×50×20cm x2 书法 2007年

120年的文化和精神传承

雅昌艺术网:作为一座拥有120年的名校,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美术工作者,回望这120年,南师大美术学院的发展历程能帮我们回溯一下嘛?

封加樑:好的,南京师范大学及其美术教育的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1905年改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当时未分系科,采用各科混合制,设有图画、手工、音乐等课程。1906年,两江师范学堂正式设立图画手工科,这是我国近现代第一个专业性艺术系科,由此开始了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专业化发展历程。

120年来,学校经历了三江及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和南京师范大学等不同时期,见证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重要发展阶段。1999年南师大美术系改为南师大美术学院。

学院高度重视学科建设,1999年获美术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招收首届博士研究生,并创办《美术史与观念史》集刊。2007年,设立美术学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获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2011年,获美术学和艺术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同时设立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2012年,设立美术学和艺术设计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8年,美术学获批第三批江苏省优势学科项目工程,美术学专业在第四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评为A-。近几年,美术学和设计学多个专业获得国家一流建设专业。在此感谢历任院长及教师们为南师美院的付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cb097c70bc868afb6946600e6bdafd1b.jpg

东南大学档案馆收藏《三江师范学堂手绘全图玻璃底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10376f7b6f226fe17038905b653ca5ab.jpg

1920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大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f6dd11f6fe436e5d0d578c2bf3664acd.jpg

1936年徐悲鸿(前坐者)、张大千(高处大胡子者)带学生在黄山写生,松树旁女士后为吕斯百,右一为林家旅,右二为冯法祀。(图片由张安治家属提供,南京师范大学授权使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53fde262991ec1edffb8a52736e4571b.jpg

早年合影,第一排右三徐悲鸿,右四潘玉良,右五陈之佛(南京师范大学授权使用)

雅昌艺术网:在老一辈艺术家的身上,给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封加樑:老一辈艺术家们,他们坚守传统人文艺术的丰厚内蕴,或在西画领域具有精深的造诣,或以西法改良中国绘画,或在中国艺术的框架内改造旧传统以为革新。他们的理论主张、价值取向和创作风格各不相同,他们的艺术不是一个个小我的表达,更多的是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都表现出极大关切。

1994年我进入南师大美院的时候,杨云龙、秦宣夫、徐明华等老先生都还在学院,徐明华老师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他们都是非常好的老先生,他们带给我的影响不仅仅是艺术上的传承,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影响,老一辈艺术教育家们对美术教育事业的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希望我们能把这种精神力量传承下来,薪火相传,泽被后世。这也是我们做这个展览的最大的动力。

雅昌艺术网:南京师范大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这样的历史积淀对美术学院的发展建设起到怎样的作用呢?

封加樑:南师美院拥有如此丰富、悠久的历史积淀,我们后来者没有理由不去汲取养分,在先辈开创的美术教育体系中不断探索、创新,紧跟时代脚步,创造新时代下的新的美术教育契机。美院的建设靠大家,先辈们对待艺术教育的挚爱情感与兢兢业业的奉献精神,激励着我们美院人坚持用饱含中国精神和文化自信的艺术教育模式与艺术创作风格,创作更多赢得社会瞩目和赞誉的优秀艺术成果和美教经验。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现在的年轻人的成长经历和教育模式都和此前不同,这个时代的信息特别发达,同学们对于优秀传统艺术的了解,对于老一辈艺术家们的了解,都需要给予一些机会和引导。所以,在展览和校庆期间,我们也会邀请优秀的艺术家、校友到南师大美院做讲座,做公教活动,让年轻的学子们感受到南师大的精神,受到激励。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eg/202207/81422df0f5c39644081cb5cafb36c4f6.jpeg

范扬《支前》 124 x 183cm纸本设色 1985年中国美术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7/50758430f48b078f205cd7d1f45f0a28.jpg

封加樑(b1966)江南印象系列之五 120 x 160cm 布面油画 2016年

新时代的艺术教学与人才培养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除了可以回顾过去,同时也让大家看到了学院丰硕的教学成果,请您就近几年来美院的教学情况和成果做简要介绍。

封加樑:南师大是较早建立博士点的学校,美术学院也是首批获艺术硕士点的学院,学院目前有4个一流专业,近几年南师美院成功申报江苏省艺术与科技中心,建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创建学校、徐悲鸿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设计创新研究中心、美术教育研究所等,在艺术学研究、跨学科研究等方面都不断提升。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6/4d4592f3df853eb45158b11c49d7fbcb.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6/90ea430e0ea3105904908e1f8d02893e.jpg

展览现场

目前,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正在积极建设中,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也正在积极建设中。我们每年会选送多名学生赴境外交流访学,未来将进一步提升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学生们在每年的大型毕业汇报展中主题选取广泛,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并且勇于回答时代课题,描绘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我们学生每天都能接触到更多的艺术风格,更多的题材以及更加先锋的理念,他们敢于接触、尝试新的方式,学习不同的艺术创作方法,并将这些新元素新形式融入他们的作品中。我相信我们的学生将会带着他们极具感染力和个人特征的艺术创作,为人们带去新的观点和思考。在某种程度上毕业展也是我们教学成果集中展示。我们美院将不断提升各个专业的学术品质,争取将南师美院建设成国内的美育高地和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创造集聚中心。

雅昌艺术网:此次展览中我们还看到了很多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在人才选拔方面,学院有怎样的标准和要求?

封加樑:我们南师美院对标国内外高水准美术院校的选拔标准,在人才选拔方面:我们特别看重热爱美术教育事业的年轻人,同时遵循高水平的专业水准,当然我们也会从专业需求的角度出发,敞开胸怀,广泛吸纳优秀的艺术人才。欢迎加入我们南师美院,共创美术教育事业。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6/9e647180d23ed8d3be9547811b873e2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6/4ea378122ff6e709737d32180a376af3.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cms/jpg/202206/6f73000678df4ad522f8fea5b9734b79.jpg

展览现场

雅昌艺术网:请您介绍一下美术学院的教学理念及特色?

封加樑:美术教育任重道远,南师美院教师们仍然要致力于创作精彩的艺术作品,秉承“笃学致美”的教学理念,弘扬新时代艺术创作精神,继续坚持饱含中国精神和文化自信的艺术教育模式与艺术创作风格。我们的特色学科主要是美术学,美术师范教育是我们的美院的特色。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南师美院探索出一条师范类大学美术教育的路径,我们力图对接最前沿的教学理念和不断创新的艺术风格,在艺术和人文之间架起桥梁,培养优秀的美育教学型人才,同时也培养可以成为纯粹艺术家的学生,培养学者,或学者型艺术家,形成我们南师美院特有的培养特色。

在当下艺术跨界的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在不同的专业之间,设置短期的工作室课程跨专业学习,比如设计专业可以学习绘画或雕塑,这样的教学以灵活的方式促进了不同专业之间的交流。这是学院内部的交流,当然现在我们也在努力打通学院与学院之间的教学课程的互通。

雅昌艺术网:在艺术边界不断拓展的今天,你认为美术类的专业院校应该怎样培养未来的艺术家和新型的艺术人才?

封加樑:贡布里希说过:“没有艺术品,只有艺术家”。随着社会的多元化,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一定会受到当下的影响,科技的迭代也为他们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源生动力。美术类专业院校应当融入多媒材、新媒介不断丰富学生的创作维度,促进不同专业间的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创造更好的艺术氛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和综合能力。如今,学科间的交叉是一种必然的社会发展趋势。我们在引导学生与世界接轨的同时保持他们的独立性和民族性特征,探索符合新时代新艺术教育的新路径,培养新型艺术人才 ,我相信他们新的思想,新的形式,新的风格创作出新的艺术作品将为社会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刘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