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陈政:孙晓晨从“咔嚓”到“洞见”

2022-07-05 12:17:55 未知

孙晓晨是近年涌现出来的年轻雕塑艺术家,良好的家学渊源,优质的教育背景以及刻苦好学的奋发精神,给予了他持续澎湃的前行动力。

孙晓晨的陶瓷雕塑,是从“咔嚓”系列开始的。那时,他便用陶瓷材料,做出了一批足可乱真的老式照相机,并命名为“咔嚓”系列。

如果仅仅停留在啧啧称赞孙晓晨的陶瓷相机如何如何逼真上面,我觉得那就完全没有读懂孙晓晨。

孙晓晨-《咔嚓11》2号-53x36x34cm-陶瓷黄金白银-2_8-2012

孙晓晨-《咔嚓18》-50x36x31cm -陶瓷白银-2010

“咔嚓”,是孙晓晨为自己塑造的一个“艺术符号”。

塑造“艺术符号”,说起来简单,其实非常不简单。

有的人搞了一辈子的“艺术”,到头来硬是没有一个自己的“艺术符号”。

艺术符号要求艺术家具备三有:有秉赋、有学养、有识见。少一有都不行。

秉赋,一般来说指先天带来的;学养,自然是后天的。而识见,则源于秉赋与学养。

可喜的是,孙晓晨这“三有”,一条都不缺。

孙晓晨-《咔嚓2014》-185x105x105cm-不锈钢-1_8-2014

“咔嚓”,是孙晓晨的信号dan系列。他要告之人们的,不是要人去了解,艺术家做了什么?而是要人知道,是谁创造了“它”!

“咔嚓”,是孙晓晨的艺术宣言。宣言的最低纲领:他要告诉这个世界,我将以一种这样的姿态,反映并记录着时代生活或生活时代;宣言的最高纲领:不但反映、记录,还参与、还见证、还创造。

符号对于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而言,相当于一张正式的艺术名片,比如,“郊寒岛瘦”说的是孟郊与贾岛;“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指的是庾信与鲍照。

当孙晓晨捧出各种各样的“咔嚓”时,无意中又映射出两个庞大的符号信息:一是材料的宣言:陶瓷造;二是创意的想象:“奇音在爨,庸听知其不凡”。

一声咔嚓,万千意象。

咔嚓2014现场图片

咔嚓2014户外现场

不管是“咔嚓”,还是“洞鉴”,孙晓晨使用的基本道具,还是照相机。

摄影作品之所以在绘画之后还能受到如此亲睐,与它可以高度有效地反映真实现场有关,而高度有效地反映真实,最早又基于摄影的机械复制属性。

摄影师与画家的最大区别是:一个是现场的目击者,另一个则是画室里面的创造者。

这里又带出来摄影与绘画的根本区别:绘画中有关现实的信息,是可以加工再造的;而摄影,陈述的正是事实本身。

将摄影与绘画的本质特征结合起来,让一台台照相机来体现“决定性的瞬间”(布列松语),这里,作为艺术家的孙晓晨,贡献的就不仅仅是一部照相机,而是一个符号、一段记忆,一连串疑问句的开始……

而掌握这些相机的人,却始终不肯出现。

他们掌握着所有的秘密——不管相机能否显现。

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时茫茫江浸月”的情绪溢出了茶盏。

至于这些相机到底拍到了些什么,尽可以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孙晓晨-《洞鉴黜陟》2号-单件高140cm至170cm占地15至30㎡-陶瓷白银金属-2_3-2013

孙晓晨-《洞鉴黜陟》

我注意到,孙晓晨之前的雕塑,构图已经定型:那是以人物为主、道具为辅的既定关系。

但,孙晓晨来了。他不管不顾,直接让道具扛大旗、站C位,主辅一颠倒,差不多就是“乾坤大挪移”了,这一创意观脱颖而出,大大地延伸了作品的艺术观赏性。

这,叫创新,叫创造,还叫白云出岫。

如果说“咔嚓”系列主要是独唱、独舞、独奏,那么,“洞鉴”,就属于合唱、协奏,甚至交响乐了。

孙晓晨在构思“咔嚓”时,想必已经考虑到了一定程度,如何让这些“道具”跳集体舞,做团体操。

从文化哲学的层面去思考,这是典型的“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洞鉴记载》 局部图

孙晓晨-《洞鉴记载》-单件高140cm至170cm占地30至80㎡-陶瓷白银金属-2-3-2013

方志远先生这样解读孙晓晨“洞鉴”——“在孙晓晨的新作‘洞鉴’中,他将一群‘围观”’的老相机,整合成一面历史的镜子、一个客观的视野、一位超然的裁判。‘咔嚓”’由单个到群体,由被‘围观”’者到“‘围观‘者,似乎可以看出他正在由’自我‘走向’无我‘,同时又以极似史学脉络的方法挑战着公众的视觉,也带给了我们全新的历史体验。在我看来,晓晨不仅是在视觉领域进行重构,而且是将历史中的具有象征色彩的物件与记录者本身进行重构。’咔嚓’在此已不是为了记录而记录,也并不只是提供单纯的记忆想象。艺术家的孙晓晨可能在有意和无意之间,将老相机在量变之后进而提炼出的围观等特性用以阐述自己的认识,这与史学研究的归纳、揭示、解读及批判等诸多理念不禁暗合。”

看了孙晓晨的“咔嚓”系列,我们似乎可以借用一位摄影评论家的话来形容:

“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时间的遗址。”

那么,一部相机、一群相机、无数张照片呢?

孙晓晨-《洞鉴均衡》-单件高140cm至170cm占地30至100㎡-陶瓷白银金属-2011

作为观众的我们,面对“洞鉴”,是否想到过,应当怎样接驳,才能将时间完全还给这些遗址?

从“咔嚓”到“洞鉴”,细细回味,真有后浪吞没前浪的感觉,——且排山倒海。

关于作者:

陈政,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原江西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编审职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文艺学会副会长兼美术评论委员会主任,江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南昌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新闻出版业百名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获中国出版政府人物奖,江西省首批文化名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关于艺术家

孙晓晨,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 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受聘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常委理事、实验艺术委员会主任、九三学社江西省文旅支社委员会主委、南昌大学硕士生导师,曾获由中组部牵头等四部委联合实施的“西部之光访问学者”、11届意大利佛罗伦萨双年展银奖、江西省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四个一批”人才等荣誉。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