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踪迹与在场:凸显艺术家“个案”的艺术史价值
2022-07-05 23:07:57 陈耀杰
什么是中国的当代艺术?其价值尺度是如何形成的?
今天,它又如何面对后全球化时代的挑战?如何彰显中国的当代文化立场?
这些问题都需要当代艺术界回答。
展览现场
2022年7月4日,“踪迹与在场”——当代艺术邀请展在重庆悦来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何桂彦担任策展人,俞可担任学术主持,展出了艾敬、曹晖、苍鑫、郭晋、何汶玦、刘可、李占洋、魏青吉、杨千、周力等十位艺术家160余件作品,试图以艺术家“个案”的形式,通过他们的作品,呈现今天中国艺术家所面对的问题与艺术思考,同时亦是对上述问题的回答。
踪迹与在场:中国当代艺术的新现场
此次展览的主题为“踪迹与在场”,回顾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踪迹”,何桂彦讲到:19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家会有一种“接轨国际”所带来的的焦虑,亦或是担心掉入后殖民的陷阱。而2000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当代艺术急切得拥抱“全球化”,反映在创作中,那就是“中国经验”不断被注入新的文化内涵。
此后,虽然遭遇到2009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但在整个201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与欧美的艺术同台竞技、各领风骚,艺术家也无需再考虑所谓的“打中国牌”或“中国策略”。
嘉宾合影
然而,2019年以来,在“逆全球化”的背景下,当代艺术是否也需要与欧美“脱钩”?我们不禁会问,中国的当代艺术能否继续保持创新,能否体现自身的当代文化立场,能否有别于欧美的艺术谱系建立新的范式?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何桂彦谈到,2019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是“转向”:一方面,近年来国际与国内的社会文化情景发生了急剧的转变。另一方面,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当代艺术内部的发展逻辑和艺术史叙事也出现了危机。因此,转向的目的既包括语言体系与批评话语的构建,也体现为如何彰显中国艺术的当代表述与价值尺度。
悦来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悦来美术馆馆长王菊梦
悦来美术馆执行馆长俞可
批评家、策展人、四川美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何桂彦
参展艺术家代表李占洋
不过,何桂彦讲到,转向并不意味着当代艺术的发展会走向断裂。正相反,“踪迹”强调的是当代艺术应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捍卫自己的艺术立场。所谓的踪迹,既涉及到语言、风格、图式等艺术本体领域的持续推进,也涉及到艺术立场与文化身份的问题。
就“在场”而言,简要地说,就是艺术家始终要与现实、与时代、与本土的文化对话,在创作中有问题意识,用独特的艺术观念与视觉智慧来回应这个时代的文化现实与精神诉求。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具体到此次参展艺术家们作品反映出来的现场,可以看到,如今,中国的当代艺术已经告别了过去那种“潮流化”“运动化”的方式。进入2000年以后,先前那种艺术史线性的发展逻辑也走向了终结。当下,就艺术创作的方式来说,呈现出的是一种个人化、碎片化的状态。倘若从艺术思潮与艺术史叙事的逻辑讲,其基本特征是,宏大叙事向微观叙事、精英主义向艺术消费、文化批判向语言批判、国际视野向本土逻辑的转向。在“转向”的大背景下,艺术家的“个人立场”、“个人经验”与个人化的工作方式开始变得十分重要。
于是,“个案”的价值也开始凸显,甚至会影响到中国当代艺术史的研究与书写。
展览现场:凸显“个案”的价值
此次展览在呈现上面,便遵循“个案”的方式,每位艺术家都有独立的空间,整场展览既是群展,也是十位艺术家的十个个展,参展艺术家展出的作品,既有旧作也有新作,可以看到艺术家创作的踪迹和最新的实践思考。
进入展览现场,首先看到的是艺术家郭晋的作品,在当代艺术现场中,郭晋的作品以“儿童”题材及其独特的绘画语言(锈化处理)为人熟知。《星期五》系列和《人偶》系列似乎就是关于“救赎和重生”的话题的两个不同角度。
郭晋展览现场
郭晋 《明室系列》180x120cm 布上油画 2022年
郭晋《彼岸》尺寸可变 装置 2022年
《彼岸》系列是郭晋最新创作的装置作品。他将对人类理想的深层次思考置于这件作品之中。比如作品中的一些媒介是儿童的玩具,每个人小的时候,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理想,但长大之后能有多少可以实现?展览现场,在昏暗的房间内仅几束圆形灯光投射在作品之上,将观众置于几乎是上帝的视角去感受人类那种折翼的壮丽和力量。
李占洋展览现场
接着来到的是李占洋展览现场,李占洋以场景彩塑雕塑著称,其作品以扎实娴熟的学院派造型能力、诙谐梦幻的风格以及极具个人色彩的艺术语言,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此次展览中,呈现了李占洋最新的具有“传统”审美和观念的作品,比如“闹海”取自“哪吒闹海”的形式,却又改编了它的叙事,作品中的海是指心海,哪吒右耳边的猴子是指心猿意马,左耳边的刀是指为欲望所行动的动力。
李占洋 《闹海》 56x36x46cm 汉白玉 2019年
李占洋《吃米》 25x40x43cmx15 陶、木 2021年
作品《吃米》,一群母鸡围成一圈,好似是在低头吃米,作品是受四川本地喂鸡石槽这种传统器物的启发,胖墩墩的鸡正如为温饱而劳作的中国农民,朴实、善良、温顺、勤劳。鸡的造型也来自民间器物的塑造方式。
曹晖展览现场
曹晖展览现场
这一展厅还呈现了艺术家曹晖的作品,曹晖以具象写实雕塑语言为主要创作语汇,并涉及材料、装置、影像等综合当代艺术元素,被业界誉为“新具象写实”雕塑的代表人物之一。
曹晖 《如果我是》 58片 尺寸可变 树脂 2012年
曹晖的作品中,重视语言的“解构”,同时更重视创作中的时间性、过程性。曹晖表示:《很多事情好像真的发生过》由四个部分共同构成一个剧场式的文化语境,表达人的意识活动。对待物质世界,我们以肉身之躯,孜孜不倦地试图构建美与秩序的法则,以实现崇高而永恒的理想境界。曾经的理想被认为是矢志不渝,曾经的信念被认为是牢不可破,曾经的法则被认为是亘古不变。
悦来美术馆展览现场 何汶玦《十二生肖》 40x25x21cmx12 玉雕 2006—2008年
接着来到美术馆的一个圆形展厅,在这一展厅展示两件作品,一件是艺术家何汶玦《十二生肖》,作品取材自圆明园十二兽首,以动物的头骨微造型,玉石为材料,艺术家在创作中参考了生物本身头骨的外形,创作这套作品,艺术家希望提醒大家勿忘历史。
艾敬展览现场
另外一件作品是艺术家艾敬的大尺幅巨作,几乎占据了整面展墙,在作品的斜对面便是艾敬的展览空间,多年来,艾敬始终保持着充沛的创作激情,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探索。
艾敬 《每一扇门里都有鲜花#3》 137×296cm 装置 2012年
本次展览带来了她2007年第一次以艺术家身份参加展览的作品,以及她的装置作品《每一扇门里都有鲜花》等,她从不同角度对“爱”进行了诠释,它们既是独立的绘画,亦是艺术家艾敬关于爱的“踪迹”。
周力展览现场
下一个展厅,展示了艺术家周力和魏青吉的作品,此次展览展示了周力最新创作的大尺度作品,“自然”是周力创作的灵感来源,她每天早起在花园中观察自然光线的变化,在体察自然的“虚幻”之中将自己从现实的环境里抽离出来,经由主观的提炼,将在自然中看到的线条化身为她绘画的载体,关于作品,观众的观看角度可以有很多,作品中抽象性的色彩、书写性的线条,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有自己的理解。
在周力的作品中,艺术家强化了个人化的书写与东方的审美趣味。她表示,从古人的风景到我当下的创作,我们并不是在完全的谈论风景的问题。就像不管我是在画人还是画景,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在中间,以一种理想的形态时刻的出现着。
魏青吉展览现场
魏青吉近期的作品基本上是与记忆或日常生活有关。画面成为他各种经验和感觉、思维和记忆出没无常的开阔场所。他热衷于探讨传统与当代的关系,并致力于让传统的媒材发出新的声音。在近来的创作中,魏青吉将后现代的艺术风格与传统国画的精神特质紧密相连,达到视觉与想象空间的自由拓展,在水墨实验中找到与传统的上下文关系。
杨千展览现场
杨千此次展览的作品位于悦来美术馆常设的镜像展厅内,展出了他最新创作的装置绘画“异度”和“内视”两个系列作品,是对此前关于生命与基因相关作品的延续,其来源于他之前在生命科学实验室对细胞图的参观,进而诞生了这一系列大大小小的圆形抽象绘画。它们在紫光灯下延伸出与生命相关联的思考维度。
杨千《异度No.29》(紫光灯下)直径60cm 丙烯与荧光材料于布面 2022年
杨千说:“我在黑暗中打开了一扇门,让大家在不可见的光波(365纳米)下还能观看艺术,有点像看电影让观众戴了3D立体眼镜,增加了一个新的维度,丰富了视觉体验和享受!”
何汶玦展览现场
何汶玦 《日常影像 - 克林姆林宫》 100x80cm 布面油画 2013年
穿过杨千的展厅之后,来到的是艺术家何汶玦的另外一个展示空间,这里主要展示了他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取材自世界各地宗教圣地的建筑,与信仰、精神、生命有关,此外还有一件装置作品《美丽人生》,由108个多彩的头骨组成,看起来既浪漫又残酷。
苍鑫展览现场
苍鑫展览现场
苍鑫 《L42.罗汉的沉思》132x72cm 宣纸设金 2021年
艺术家苍鑫此次展出了众多新作品,苍鑫以“萨满”和“万物有灵”的观念,不断推出与“身体”“身份”相关的作品。在《黑金系列》作品中,苍鑫在此基础之上,加入个人主观臆想以原始状态、奇异想象、生灵活显的手法,构造出了一系列高维度生物体,企图用高维度几何体与臆想史前生命体二种元素,表达对人工智能领域中永恒生命技术的前景式判断与预测。
刘可展览现场
展览的最后一个展厅展示的是艺术家刘可的作品,从2012年开始,刘可开始用竖线条进行创作,限定在竖线条的关系中通过反复的覆盖而相互挤压,意图让观众可以意识到物体与空间之间潜在的张力。
刘可 《一扇门关上一扇门打开》 155cm×130cm 布面综合材料 2020年
他在创作时采用的逐步分割的方法,画面经密集的纵线分割之后,转向覆盖,缝隙越来愈少,缝隙凝聚更集中的力量,通过垂直或水平的块的碰撞揭示能量。
悦来美术馆:“城市美学”的践行空间
悦来美术馆是重庆悦来投资集团基于城市建设服务和文化理想而发起成立的非营利艺术机构。美术馆致力于收藏、研究、展示并传播以高新科技、文化创新和多元媒介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当代艺术,并着力探索艺术与科技、智能、互联网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此探寻未来艺术与城市文化的可能性。
悦来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悦来美术馆馆长王菊梦在致辞中表示,“踪迹与在场”是艺术家在当代复杂情况下对艺术的思考,也让所有观众参与思考和回溯。新冠疫情对艺术创作、艺术展示、艺术交流带来很多影响和变化,但艺术家们从未停止对当代艺术的表达和探索。悦来国际会展城也通过打造“悦来无边界美术馆”,将城市家具、城市小品艺术化等一系列做法坚持着对当代艺术的表达、培育和传播,广泛建立起公众与艺术的连接,让文化艺术为悦来国际会展城建设重庆城市“会客厅”和高品质生活示范区赋能添彩。
悦来美术馆执行馆长俞可介绍,此次展览是一次艺术与重庆的对话。希望观众通过艺术作品能看见艺术家对疫情和当下形势的思考,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展开交流,悦来美术馆作为中国美术馆的年轻力量也将继续努力。
作为“城市美学”的践行空间,悦来美术馆始终秉承开放的国际视野,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交流与展示平台,兼具室内和室外公共艺术展,致力于创造美学属性之外的生活潜力,拓展艺术衍生的边界,为城市建设和社区文化注入独有的美学基因。目前,悦来美术馆已成功举办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临界”、“六个盒子”、“姓•名”、“向下生活里的X种空间方案”、“水墨再定义: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画家黑泽明”等当代艺术展。
正如策展人何桂彦讲到的:在过去的几年中,悦来美术馆策划、组织了多个富有探索精神和艺术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展,其对重庆市的艺术生态、公共美育,特别是在公共艺术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有理由期待,在未来的发展中,在艺术界与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悦来美术馆将取得更大的成就。
“踪迹与在场”—当代艺术邀请展
策展人:何桂彦
学术主持:俞可
参展艺术家(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艾敬、曹晖、苍鑫、郭晋、何汶玦、刘可、李占洋、魏青吉、杨千、周力
展期:2022年7月3日(开幕式)—9月4日
展览主办:悦来美术馆
展览地点:重庆市渝北区悦城路30号
(责任编辑:陈耀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