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重新提问·个体绘画中的时代可能 | 刘庆和新作

2022-07-07 00:00:00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07/60f22fa1d7927f1d88495d1c369ac155.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39048df9f9269c8a08c1a95db7a141d6.jpg

封面刘庆和作品:斜阳 200 x 200cm 纸本水墨 2021

  INTERVIEW | 专访刘庆和

  悦来美术馆=悦:在这一次展览中,您带来了六件大幅的水墨作品,请问您这次在选择作品上有什么样的组织逻辑,或者是有什么特别的故事?

  刘庆和=刘:最开始也没有想的很多,每一次作品的集中展示,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积累逐渐形成的方向或者思路。这次展览的主题为:“为水墨重新定义”,能否拿出与主题相对应的作品也拿捏不准。下定义不是个轻描淡写的事,但是能与自己此前的作品表述上不同,就算是不白努力了。我不习惯把工作均分到每个时刻,平时的状态多是倦怠一阵子,手忙脚乱一阵子,性格上总是再等等。我会觉得胸中逐渐堆积了理由时,才有感而发地放大最初的念头儿,形成了规模的工作状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2837a3f0981bb931b06c9d718d2ae59c.jpg

■刘庆和

裂痕-摸石头200 × 300cm纸本水墨

2018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f54c9e5893633b9fc4698de1ec106006.jpg

■刘庆和

裂痕-落石200 × 300cm纸本水墨

2018

  这次展览的准备时间还算是充裕,隐隐地感觉会和以往的我有所不同。大概2年前,我的三件重要水墨作品:《摸石头》200×300cm、《落石》200×300cm、《离岸》200×500cm寄存在装裱公司时候,公司遭遇被“拆”而碾压得粉碎。当我匆匆赶到现场时,作品已经掩埋在一片瓦砾当中了,其景象惨不忍睹。幸运的是没有赶上下雨,否则这三件作品就真的只剩遗照了。我用了十天时间搜寻着这些画作的残片,把它们装进袋子里堆在我画室的角落,看着它们脑子里真空的没了想法,我被自己在灾难前的漠然怔住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fccab1935510136c0e15ef817783b7ab.jpg

■刘庆和

我们站在高高地谷堆上面198 × 230cm纸本水墨

2019

  这三件作品创作于2018年,最初展示于武汉合美术馆名为“同尘”的个展上。从题材上这三件作品表述的是社会的时态,同时又牵扯着自然与人的关系,比如摸石头过河,比如天空突降巨石等。有这样的遭遇,也像是它们的宿命和使命。从我的内心而言,作品破碎了但那段时间的思考依然在,只是这段思考意外地添加了痛感。我想,有一天它们会发出声音,至于诉说什么也不重要,主要是死而复生的过程所连带出的别样感受,对我来说是从未有过的体验。拿出来展示不是回忆、纪念,只是向死而生的“化蝶”过程,身心得以蜕变。我把自己的想法和策展人鲁虹先生交流,得到他的大力支持,工作得以开展。

  让人悲伤的事情之所以能够坦然面对,是因为你的心里预料已经有了足够的惨痛,极限折返反而让自己有了喜感。这些年来,我发觉“意义”总能相伴在我的日常生活当中,无论大事、小事,“意义”总是最后的落脚点,反向的思考却能做到正的方向的蔓延,一切还是积极的。突发的,偶然的都归为合理,不及淡忘就被新鲜事覆盖继而忘却。在重新组合拼贴这些碎片时候,惊奇的是对于它们的惨烈竟萌生了爱,陶醉在那些碎片的边界美感当中,索性认为这一切都是自己有意为之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07/2f01dd2aa575f0ccb8bf4d067c775aef.png

■刘庆和

离岸

210 × 500cm

纸本水墨

2017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07/1ab7aed61330984a2ebf735dd7e688a1.png

■刘庆和

离岸(局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a47e0d872293f9a3e6f5caf01069f717.jpg

■刘庆和

惊诧151 × 236cm纸本水墨

2019

  悦:自己的作品被损毁,这对艺术家来说一定是切肤的疼痛。但是我在展厅现场看到那两件经历了粉碎又被复原的作品的时候,反而觉得它更丰富了,就好像是那两件作品的一个经历。

  刘:一开始就没打算复原,我甚至想加大这些裂痕,告诉人们它们濒临死亡的经过。无疑,这像是在伤口上撒盐,既想夸大死和生之间反转的合理性,又想宣示重新获取生命的某种寓意。《离岸》在瓦砾当中被刨出来的时候,坚强的像是地震灾难面前抢救出来的幸存儿。5米长的画面上面砸着砖头、石块,本是灾难的主题创作真正承受了灾难,这是它的命运也是最好的表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81a957bd19c675f90d638e99042d4915.jpg

■刘庆和

爱你200 × 500cm纸本水墨

2021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07/146e9e18d834997115e082f9089203da.png

■刘庆和爱你(局部)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消逝和生长,可见的东西出现的时候意味着某种物质的逝去或转化,从有到无,再从无到有。只是你所目及并感觉到的是你认为的,而看不到的也在悄悄地发生着。

  我们的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熟知的世界里,信念也许是在轻信之间建立的,时间久了就理所当然。一想到作品劫难之后所产生的新的寓意,我就沉浸在欣赏裂痕的美感和失而复得的快乐之中。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4a46ff41ec3241510f0c077f9c4f6fe7.jpg

■刘庆和还好!200 × 500cm纸本水墨

2021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07/d3618ed1ec7b8c889aac2cf306bdeffa.png

■刘庆和还好!(局部)

  悦:您的画虽然用了传统水墨这个材料,但是您表达的完全是当下的生活和对当下精神性的反思,您在创作当中如何转换传统和当代的关系?

  刘:对于传统的理解,本就该有各自的角度才对。不是传统搬出来可以替代、覆盖鲜活的生活感受。传统可以是当代生活的比照,比照,就是因为这当中有“我”的存在。从材料来讲,我也曾经尝试过材料的更新,但是材料运用到与中国画无关的程度,本质上来说就是另外一层含义了。很长时间我在考虑有否必要这样做,所谓“当代”的建立没有传统文化的依傍会是怎样,我的心里是不踏实的。我的体会是在长久的工作实践中如何保有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坚持不懈笔耕不辍,而是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力量来自于何处,是真的文化自信?还是市场的力量?在这些动力面前,唯独创造的力量是发自欲望本能的,才符合艺术表达的本意,快乐也该缘于此。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0c41f326a0a2f06c43baec3c8e3a4adb.jpg

■刘庆和

年会200 × 500cm纸本水墨

2021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07/d9c5a43fc257ffb924ecfcc94f524b51.pn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07/35e479f1d09d9540d4ab7b94036667e2.png

■刘庆和年会(局部)

  另外,为了这次展览我专门创作三件新作品,他们是:《还好》、《年会》和《爱你》。可以说,这三件新作能否构建在传统意义上的连贯性,还是亦如以往叙事性地表明当代艺术生活存在的意义,这些都是在作品完成之后想到的,创作前和过程当中的思考都是下意识的。是前行还是迂回,其方式就是想错开曾经熟悉的路径,完成新作也是对未知的期待。《还好》看上去很好,真实地记录了被拆的震撼现场,我没有化悲痛为力量的冲动,相反,我在欣赏这些被动到来的一切。当蜕变形成了生命力量的时候,《爱你》就真的是情感的宣泄了,逝去无奈,生长同样无法阻拦。《年会》的曾用名是《扩大会议》,后来考虑到太有所指也就放弃了。这三件作品都是200×500cm的尺幅,无论是表达方式或者内容以及主题都和此前的我有所不同,这是由于这一大段时间内心有了太多的无奈、纠结和释然,把他们化为画画的动力是对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5fea2c21bfd5dd13b949ab6e7684005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f25de0564764b0805fc99424ac591c82.jpg

■刘庆和工作室

  悦: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艺术创作已经有了更为多元的表现方式,从媒介选择的多样性到观念的传达,思想的表现。所以您认为在中国画的范畴里,比如说水墨它的技法依然重要吗?

  刘:我是真的觉得技术太重要了,但是我并不热衷于谈论技术,我强调的技术不是攻略、指南,只是一种手段,适合我自己的手段。成功之路甚至抄近路这类教科书分门别类地摆在书店里,你需要什么,别人早就替你想好了。我不会因为关注当代就轻视、忽略技术表达,没有技术表达就几乎无法建立感动人的基础,当然,这个基础应该是专业语境下的基础,而感人首先需要自己投入情感,这个时候才是超越技术的。世界观也好,对传统的理解以及对当代性的理解也罢,这些东西会汇集到笔端体现出笔墨关系,才是当代生活背景之下的传统表达样式,不具备这些前提,就很难以中国画的方式来表达真实的自我。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b6eeca06e456cedaabb01278e640158d.jpg

■刘庆和

好运180 × 370cm纸本水墨

2019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f7dfe684ba2aaf5d5e33dd831517201d.jpg

■刘庆和

理想55 × 65cm纸本水墨

2019

  悦:所以在您的创作中,水墨本身的文化属性还是您比较强调的一个部分。

  刘:是的,这个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笔性、墨性,只凭黑白关系,那叫黑白画。但作为当代性的中国水墨画来说,笔性、墨性甚至颜色关系都是跟传统关联的,你本身就携带了这些基因,不必刻意弘扬或者回避传统。试想,没有实验性的探索和解决困难的快乐,画画这件事只是个重复劳动,多没意思啊。我曾不止一次地说过反对符号化传统,特别是打扮过后的传统,因为它们是在不停地重复别人做过的事。就我个人而言,这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虽然有其连贯性,但我还是在努力地认清自己,避免把认识停留在圈子里,显摆知识和无知无畏同样是一个毛病。

  文化属性是个很大的词汇,画画的人最好别承担那么重要的责任,心里总要装了使命和责任感就会很累,画的不好,就会怪罪这个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dfbf2fc7666d16fba7db98af5d52efc0.jpg

■刘庆和

塔320×225cm纸本水墨

2018

WORKS|手稿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07/f2a0cfda01e25ff4e054cb01c6ec14db.png

■刘庆和

众生32.1×44.5cm纸本水墨

2020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07/b9d2b4f70584d13b64623b898e7bb3fd.png

■刘庆和

左脚32.7×45.7cm纸本水墨

2020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8f6cedbe58a9a646d147dc4f9e7be214.jpg

■刘庆和

咋暖43.9×32.4cm纸本水墨

2020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07/1a6cf0e3a950ab0033620acffe5febfc.png

■刘庆和

早春53×29.3cm纸本水墨

2020

EXHIBITION|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d7b3dc3ff6917d0272b86ad3b24a9f9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f0fe63ef415f62667442eb3c1f06a2e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51b245c1719059b0c0ff5408f676d317.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5a87f170600f02a996a877f188d318d4.jpg

■ 水墨再定义-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悦来美术馆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207/fb0100407e3cf42c13eca2e16fe3f2a0.png

​  ARTIST | 艺术家简介

  刘 庆 和

  LIU QING HE

  1961 出生于天津

  1987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     1989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1992 在马德里康浦路狄安塞大学美术学院访学。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

  转自:库艺术

(责任编辑:胡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