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020“共同体” | 金日龙

2022-07-13 11:02:54 未知

0RGARb3MAHDiZqUOg8y8rfxyoRD4e002GHg7VZrW.jpg

  金日龙 Jin RiLoing

  1962年出生于吉林省图们

  中央美术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工作简历:

  2005年-至今  中央美术学院   教授

  2002年-2004年  韩国弘益大学校 美术大学   讲师

  2001年-2003年  韩国国立公州大学校 美术大学   讲师

  1986年-1996年  国防科工委政治部《神剑编辑部》 美术副编审

  1982年-1982年  吉林省延边人民出版社  美术编辑

  1981年-1982年  吉林省延边话剧团  舞台美术

  学历:

  2001 - 2005 就读于韩国弘益大学 博士生院 美术学 获博士学位

  1996 - 2000 就读于韩国国立首尔大学 研究生院 获硕士学位

  1982 - 1986    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获学士学位

  个人作品展览:

  2019年07月 魏画廊[香港]

  2018年12月 恭王府博物馆嘉乐堂[北京]

  1999年07月 四季画廊[韩国 首尔]

  1999年07月 Gallery Doll. [韩国 首尔]

  1998年03月 Gallery Icon.[韩国 首尔]

  1997年06月 韩国启明大学邀请展. Adams Art Gallery [韩国 大邱]

  主要收藏:

  中国美术馆、国家大剧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恭王府博物馆、一新美术馆[香港]、圣宝美术馆[韩国 釜山]、麻衣太子纪念馆[韩国 庆州]。多幅作品被国内外私人收藏 。

  个人作品画集:

  2018年 - 金日龙作品集  北京恭王府博物馆出版

  1999年 - 金日龙人体速写作品集  韩国美术公论社出版发行

  1998年 - 1998金日龙作品集  汉城 Gallery Icon“AURA”出版发行

  1998年 - 1998金日龙作品集  汉城 Gallery Icon“AURA”出版发行

  1997年 - 金日龙作品集  启明大学 Adams Art Gallery 出版发行

  获奖:

  1992年9月  作品“肖像”获第四届神剑美术作品展金奖

  1982年1月  作品“奶奶”获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金奖

  联合作品展览:

  2020- 共同体:2020年中国深圳当代艺术邀请展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

  2020- 历史的凝视:再访中国当代艺术 [深圳市木星美术馆]

  2020- 纽约天下华灯当代艺术展 [美国 纽约]

  2019-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 [上海中华艺术宫]

  2018- “花园与飞鸟艺术联展” [英国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切特温展厅]

  2018- “中国当代影像艺术展” [美国纽约大都会展览馆]

  2018- “时代肖像”文明的回响系列展览第三部 [北京太庙艺术馆]

  2017- 首届全国动漫美术作品展览 [广东省博物馆]

  2017- 2017年第二十一届上海艺术博览会 [上海]

  2016- “艺术再长征”文明的回响 [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6- “致敦煌”文明的回响 [陶溪川美术馆,景德镇]

  2016- “穿越敦煌”文明的回响系列展览第一部 [北京太庙艺术馆]

  2015- “历史的温度”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具象油画 [上海中华艺术宫/北京太庙艺术馆/南京金陵美术馆/石家庄美术馆]

  2015- “记忆的贮藏 Save of the Memory”特邀展 [韩国]

  2014- “地平线:开放的传统”特邀展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

  2014- “同一个月亮下”[韩国]

  2013- CAFA教师 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创作特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2012- 融汇·拓新--海外归国艺术家绘画作品展 [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2011- 中韩日国际交流展“风、从东方吹来”[韩国国立釜山大学校艺术中心]

  2009- “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展

  2008- 中央美术学院建校90周年展

  2007- 抱川亚洲双年展( Pochen Asia Biennale 2007) [韩国]

  2005- 2005年韩国艺术节( KAF 2005 ) [首尔世宗会馆]

  2004- 第四届国际大学教授邀请展 [韩国复川文化中心]

  2004- 第二届韩国漫画、动画协会会员作品展 [首尔动画中心美术馆]

  2002- Lotte Gallery邀请展 [韩国 首尔]

  2002- 弘益大学校美术学科博士过程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1999- 东北亚和第三世界美术展 [首尔市国立美术馆]

  1998- 韩中作家展 [韩国 首尔]

  1998- 中国青年作家展 [韩国 首尔]

  1997- 国际交流展“现代美术趋向展” [韩国 仁川]

  1997- Gallery Icon “AURA”小品展 [韩国 首尔]

  1996- 韩国Croquis展 [韩国 首尔西京Gallery /国立清州博物馆]

  1996- 春季美术作品展 [韩国 首尔大学校文化馆]

  1994- 中国美术家协会“94油画沙龙展” [北京]

  1992- 第四届神剑美术作品展 [中国历史博物馆]

  1990- 首都民族团结美术作品展览 [北京民族文化宫]

  1987- 第一届中国艺术节优秀美术作品展览 [中国美术馆]

  1983- 北京市美术作品展览 [中国美术馆]

  1982- 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 [北京民族文化宫]

  金日龙: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博导;教师工作部部长兼人事处处长; “楼道画家”……

  多重身份的金日龙先生,你了解的是哪一种?

  学生熟悉的他,是温文儒雅、随和低调的数字媒体工作室教授;同事了解的他,是行政职务工作出色的同志。金先生则笑称自己是一位在行政管理部门兼职打工、挤时间搞创作的“楼道画家”。若再往前论,他还是一位从东北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走进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工作的朝鲜族艺术家。正是金先生的人生经历和多重身份,造就了他创作路径的独特性和传奇感。

  金日龙先生的艺术,早年是非常扎实、典型的学院派绘画风格,后来一段时间的重心在数字媒体装置,近年来又回归丙烯油画创作并形成独特面貌。他认为他的艺术探索轨迹与其生命历程紧密相连。 那不由得我们好奇,金先生的生命历程究竟是怎样的?他的艺术与人生又存在怎样的密切关系?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看看他自己怎么说?看看专家们怎么说……

mrhxxw3rPUrS3PSqNYcyKtSq208xui5Mg7ukrSLu.jpg

《天地玄黄(六)》|100X150cm |布面丙烯| 2019

xeB0Yxl1JkoIwPbWiWrJzPNdJIl7tg3rcca1Xek8.jpg

《天地玄黄(七)》| 160X160cm |布面丙烯 |2019年

FcaTs1IeZ2l7ddBIi3doy4GoQ1hILKmPvAikyMT7.jpg

《天地玄黄(八)》| 160X160cm |布面丙烯 |2019年

kua1SUFGzcn2aNsYWvkMWJVEodXXHYyPBaZ3q06J.jpg

ZOUsSATg1VZgtvX9fTcHutLHu5i8VEiYvE4gxcIj.jpg

“共同体”展览现场

  对话金日龙

  您的创作几经变化,从美院油画系毕业以后去韩国转做设计及影像艺术,后又回归绘画。这些转变是如何一步步发生的?这些经历对您的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金日龙:确实,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都有不寻常的经历,是**结束后迎接改革开放的一辈人。我中专就读于延边艺术学校美术班,三年里什么都学,并不专门学油画。中专学习时我的工笔人物分数最高,第二是设计与版画。毕业后分配到话剧团做过舞台布景,也在出版社当过美术编辑。我来自少数民族地区,没想过能考上美术类最高学府。

9xjnkaXAyY8kR5IXQPb7CPAO6iw5rraVwi6VnX1x.jpg

《奶奶》|110 x 71 cm|布面油画|1981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中央美院油画系更是不敢想,这是当时最热门、最难考的绘画专业。十分幸运的是,我的作品《奶奶》在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上获了金奖,当年的江丰院长在颁奖时看我年纪很小,就问我是否上过大学,得知没有后就让我第二天去美院找他,中央美院的大门就这样向我打开。考进了油画系一工作室,一画室有写实传统,一年级是吴小昌、温葆先生,二年级是潘世勋、王征华先生,之后是靳尚谊、梁玉龙、杨飞云、汲成等先生。大四那年,我的毕业创作老师是韦启美先生,他思维特别开放、极具开拓性,强调不拘泥固定的模式。在这些先生的指导下,我拥有了扎实的写实油画基本功及绘画表现能力。毕业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去韩国任教并继续深造学习,先后在韩国的首尔大学、弘益大学读了硕士、博士。

MHZmiLoBCqBp8KI4Jafh6zbI1U2ZVyOeJaYDsTZi.jpg

《道拉吉》|165 x 145 cm|布面油画|1986年(央美毕业作品中第三件作品)

刊登于《美术研究》1986年4月封面

25zp1XApkYOt3RqF2LvLGthNEG4MHC95cWRgJKHv.jpg

《组画》|木板丙烯|1992年

刊登在《连环画报》1992年4月封面、封底

PFYWIvTARR8agQ1a41XsdlvPNbyHmQ8BORbApu5P.jpg

《人物系列二》|60.5 x 50 cm|布面油画|1991年

Ixsc7iWkTcvRpNSWFI45zPiCTaHaFj10gVdoyWmA.png

《游》|130 × 97 cm|布面丙烯|1996年

mSOFIqtINaFESaMW14SI4Hmy36ndmYt7YXAKKQC9.png

《五音》|100 × 70 cm|纸上丙烯|1997年

  其实我在美院读书的时候就有些“叛逆”,毕业作品已经不是具象空间里强调坚实造型、强调故事内容。学习期间去敦煌考察,敦煌艺术中的散点和平面性吸引了我。也感谢毕业那年遇到韦启美先生,他认可我的这种变化。后来在韩国,偶然一次机会在湖岩美术馆(三星美术馆)又遇见白南准(国际着名影像艺术家),和他聊天时感觉这位老先生比很多年轻艺术家还超前,我当时觉得从架上转到装置就是很大的变化了,但人家的装置里还有影像和动态的元素,这让我大受启发。当时我正在弘益大学绘画系读博士一年级,想想觉得不行、得改,于是转到设计学院读数字影像方向。靳尚谊先生两次到访韩国,直到第二次才敢和他说我已经不在具象创作的道路上了,靳先生很开明,正是他在任期间将中央美院大的改革设计和建筑学科创建起来。他让我毕业以后赶紧回来教课,我虽然在韩国已有工作,但还是毅然回国,回到设计学院数字媒体工作室。

  2018年我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办个展,靳先生在展览开幕式上曾说到:“金日龙从油画系一工作室出去,从具象到现在作品风格有很大变化,有设计的影子,也有影像的东西,但深层还是油画系的绘画基本功底及油画语言技巧”。这个总结挺精到,我过去的所有经历最终确实都融合在了自己的创作中。

  说到影像艺术,我记得您说比尔·维奥拉好像也对您产生过挺大的影响,对吗?

  金日龙:对,有影响,我在《世界美术》2012年第1期上发表过对比尔·维奥拉研究的论文。我介入影像装置创作以来,一直坚持对该领域国际国内的作品做充分的调研分析和学习,这样才能了解国际国内现在发展到什么地步。一看白南准之后就是维奥拉,于是把两人放一起对比:白南准是“快”的,维奥拉是“慢”的,打破我们视觉习惯上的正常时间。前者在快节奏中对人造成直观的冲击感,后者在慢节奏中逐步把人引入到新的思维角度。我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也在自己的作品里将他们一“快”一“慢”的思维进行了尝试,但视觉表现不一样。总体而言,这两位对我的影响都很大,甚至后来我对维奥拉的思考比对白南准还更多了一些。

ATwIsiBz7nZQpooRQeiAuM8UeK6MBzlUhUK1UZUP.png

OYZagOeenOTQv7sLpq4QiDvn5zskurLahq3T2WHi.png

《西》《东》|玻璃混合丝网/装置作品 2010年

HwcIyYM1VIQ2uMDPXgril3P0GM716NaizVZ3eYGZ.png

《穿月》|装置/影像|2017年

  那么您会遭遇造型与设计学科两种语言形式的矛盾吗?或者说具象与抽象之间的矛盾关系?如何平衡呢?

  金日龙:肯定会遭遇冲突和迷茫。我在绘画的时候,经常会感到迷茫,画着画着就想调节一下,好比平时总喝咖啡就时不时想喝点茶。但是我们所说的具象与抽象中的“具象”,其实是出自人类定义的“具象”。例如,我们认为这个“人”就是一个“人”,而不是别的什么(“人”已被界定在具体而清晰的范畴中)。但是当你看到外星人的时候,它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呢?所以我说,具象的概念都是人为制造的,是长时间“无”题变成凝固于符号化、社会化的时候变成具象。我觉得抽象的东西很难画,寻找抽象是“无与静”中寻找心灵的“象”过程,如果在作品里精神上的“象”被呈现出来,观看者接受过程中时间的推移烙印符号和社会认知的时候认为作品已“具象”了。就像人类观看自己,什么样的五官是“正”的,都是被定义的。

glLahAfHv06TjhEQTJCNEVJuhkT0rpK7zk31SZL0.jpg

《春蝉(一)》|58cm×76cm|纸上丙烯|2017年

eUvMpb6UfqtSLvSGwzdBFxaUEJw53zIz24Pza18e.jpg

《春蝉(二)》|58cm×76cm|纸上丙烯|2017年

ohcu3KUbPV3HE8mj9qQFvS5tNLyXyRydmnD0Hzg5.jpg

《修行(一)》|116 x 76 cm|纸上丙烯|2017年

0ffp3J86Vd9w6EM5bpMc86qUOjPuPOpMFXWcWE7y.png

《修行(二)》|116 x 76 cm|纸上丙烯|2017年

  您认为您的绘画属于“抽象”、“意象”?还是有其他的潜在因素呢?

  金日龙: 我们(亚洲)东方艺术家谈抽象时谈及意象话题很多,我也很喜欢。曾经也对自己的作品介入这话题来聊过,但总是有一种概念规范牵着我、束缚我的感觉。首先,我不觉得自己的作品是抽象画,因为“抽象”这个概念和名词都是西方传过来的,我没到西方学习生活过,一直是在韩国、日本、印度等地游历。以前学西画的时候虽然也看作品,但画册看得多,原作看得少,所以对西方传统多多少少有点信心不足。但东方传统不一样,我在敦煌系统研习临摹,平时水墨和书法也看得多,对我来讲这些东西最熟悉,骨子里还是东方化的。这种矛盾一直存在,所以我也想阐释一下自己。

  当然首先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潜移默化的一种,非常微妙的审美状态,这自然是我创作思想的重要支撑或来源。

  其次,我要提一个我们这一代艺术家非常关键的成长因素。我们读大学是80年代,那时的美术教育几乎都从具象开始,进入现当代艺术的时间又相对较短,这和很多国家的情况不太一样,我在韩国上课时就发现他们对现当代艺术的理解既彻底又颠覆。所以我经历的是个特殊的年代。但现在回头看看,又觉得它们为我提供了给养和能量。写实性绘画是基础素养,进一步拓展开来,向各个艺术方面发展,是我们这一代的共性之一。

  第三,我想着重强调一下的,我39年前开始创作的作品,具象也好、平面也好,都是与我自己民族的形象、文化、民俗风情有关。现在也一样,只不过在画面上具体形象和内容没了,留在了语言代替不了的民族情趣、色彩、文化。就像上面说的一样,我现在不想用“抽象”“意象”去归纳自己、束缚自己。将近40年的艺术学习和研究过程,想用减法来找自己。

cIWywkk9BytuvJ9tT3YtbzvLNW6Ze5Trsl8g64LH.png

《重构》|76 x 174 cm|纸上丙烯|2018年

Lb0qQjJRoLUra4Ct0JVBet5wVDcK6CGqEG2C5Pc1.jpg

《天地玄黄(二)》| 160 x 160 cm|布面丙烯|2019年

9eZT9lOKzObLvp8ouZuALNk1Rt2z38cKO4DxcrxI.jpg

《天地玄黄(三)》| 160 x 160 cm|布面丙烯|2019年

CfzUZG0X96F4ciws8fg6xeuDQGNRKEXdL21hlVzx.jpg

金日龙与其作品《天地玄黄(四)》

  众说金日龙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金日龙的艺术动机与创作主题是别具一格的。在我看来,他的作品重在以中国艺术传统的‘生发’这一理念为主题,一方面以表达‘形’的生机为切入点,例如《祝祭》系列,线条回旋,周而复始,弥漫丛生,在笔线的无意识流动中构筑成抽象结构,更营造出蓬勃的生机。他画中的这种动感或许来自他在媒体艺术创作上获得的动态感受,也可以视为对外部世界动态变幻这种现实的抽象概括与象征表达,或者说反映了他内心情感节律与外部世界的同频共振。但金日龙一向富有对事物精细的感受,在他的心灵深处也保持着对自然生命和情态的憧憬,由此不难理解驱使他运笔的动机与大自然的生命气象有着内在的关联,而所有这些,都折射出他在有关‘变’与‘恒’的思考、追寻与探索中的心理印迹。他的艺术是精神、情感和生命关切意识共同‘发生’的结晶。”

AL6QeBA7S406Ndc81iF6yzr6mHPifiwTphp4NOos.png

《祝祭·一》|58 x 76 cm|纸上丙烯|2019年

  着名美术史家邵大箴先生:“绘画作品之所以能感动人,不在于表现形式是具像写实,还是意象表现或抽象涂写,重要的是表达艺术家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真感受,表现内心的真感情。他吸收民族传统艺术的写意精神和即兴抒发感情的方法,在精心构思和随心所欲即有意和无意之间,展现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这些由点线面和色彩组合成的满构图抽象画面,虽然尺幅不大,但因其感情真挚,语言丰富,画面构图予人鲜明的整体感,细节处理别出心裁,乍一看引人注日,令人止步;仔细观摩,回味无穷。作者雄厚的造型功力和全面的综合艺术修养,尽在其中。”

  中央美术学院殷双喜先生:“期待金日龙的创作更趋深入,在对日常生活感受的基础上,洞察那些沉默的、不被注意的、尚未被认识的、令人惊奇的世界图景。正是在环绕着我们的平凡的空间物象中,有着为我们的文化积淀所遮蔽的神秘存在。希望金日龙给我们带来更具”陌生感“的精神之光,引导我们进入无边无际的生命隧道。”

dnUKQ1VwiTjDbKsZn4RlF29RAhlxF4Kz1pVHM3bW.png

《2020.2.2》|61×61cm|布面丙烯|2020年

BplrB480fJOCoHgWrhCb5JM8ZRGTApE4fj8kCF3x.png

《2020.2.2》|61×61cm|布面丙烯|2020年

  编者说:“变”与“恒”是金日龙先生一生艺术创作的特征,“变”是表象,是变化中的艺术方式;“恒”是本质,是持之以恒地将真感受、真情感诉诸视觉。诸多纷繁复杂的表象世界随着时间轮转而变化远去,然而人类表达精神世界的热情和赤诚从未改变。最后引用金先生自己的观点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他的艺术: 艺术创作最为重要的是将自我精神性的领会融入画面,当艺术家不再拘泥于客观物象,而着眼于对心灵世界与精神生活进行内观探索并真实再现时,艺术家的生命自然与作品同体,共同给最难形具的感性表达过程赋予了形态和重量。--金日龙

ufpRhnL37EGnWIwDamly3B7ccHmA8KGCpFfATRDS.png

  I 绘画臻品  I 艺术雕塑 I  公共艺术  I  衍生设计  I

  投稿:idaoffice@126.com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宋立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