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100所美术馆支教,都做了什么?
2022-07-24 18:58:48 未知
2022年6月30日,我发布了一篇招募推文,募集的对象是100所美术馆,也就是100个行李箱,这里我不想给美术馆三个字加上“”号,因为,我认为,那就是美术馆。
推文链接是这个“我想募集100所美术馆,带着去支教”
哇,没想到很多人愿意参与帮忙,行李箱很快募集满了,最后数量超出了100个,一共募集到120个行李箱美术馆。我想把这些参与者的名字写在正文:
长安常安 陈皮话梅唐 陈伟 储小龙 邓震 邓伟 董洁 段素芬 尔冉霞迩 樊彬月 冯波 郭志锋 海婴(十八度灰美术馆)韩旭伶 贾威涵 嘉阳 嘉意(1000元) 江晟棪 江玉卿 焦鹏飞 靳曜先 康老师(曲阳燕南学校)雷佳鑫 李老师 李娟 李锐 李甜 刘何雨玄 刘卉(10个)刘亚星 卢丹 卢晓夏 孟莎老师 裴纪璇 彭若彤 齐雪静 乔默 乔晟旭 琼花 帅兵 申鑫(斑斓绘本3个)石依可 师云娜(5个)思思 宋承霖 宋雨珈 谭铁军(2个)谭旭(2个) 田语润 婉莹 王楚禹 王菁菁 王路 王孟楠 王盼 王未冲 王敏 王平 王翊人 汪雨欣 未央(2个)吴晓宇 吴易晶 小杨和小马 小淇 小文 小右 邢培俊 徐孟南 徐明明 徐岚 徐女士 yap 鄢慧婷 杨倩薇 叶萌 易仁 一昂羊 于维周(2个)张俊丰 张陆 张培岩 张琪 张一蓉 赵嘉欣 周斌 周敏 周同学 左翼 郑宏彬 朱文佳 以及《UP-ON向上行为艺术档案馆》(2个)和《DIG IN 向下》项目组(2个),再次谢谢这些参与者们!
支教的夏令营是7月8日开营,我想尽早到达美姑,先对当地的生活能进行一个粗浅的亲身感受和调研。从西安坐高铁到达成都,作为《DIG IN 向下》的第一件作品,做了项目的分享会。从成都坐大巴9小时左右到达了西昌,从西昌又坐车5个多小时,终于在7月7日下午到了美姑县。时间上来说,现场的调研体验已经太来不及了,我安顿在一个宾馆,赶紧先进行了一个加急调研。美姑县城不大,到7月8日下午2点之前,我几乎走遍了美姑县城的每一条街,这是美姑县的广场,人特别多,当我反应过来要拍照的时候,人已经走的差不多了。
这是一首半成品的行走记录诗。
8号的夏令营正式开始了,我也终于见到了这些活力四射的少年们,原计划会有100个孩子,现在变成了86个,他们有一些放假回家忙农活去了,有的没有来参加。看着一个个独特的文字组合的名字,我是充满了激动和兴奋的,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认识每一个人,我迫不及待想要跟这一个个陌生的生命产生交集,我迫不及待想要跟这一个个新朋友创造故事了。自我介绍的时候,我告诉大家不用叫我老师,可以叫我李臭蛋,当听到李臭蛋这三个字的时候,哄堂大笑,哈哈哈哈......
募集的行李箱陆陆续续到达美姑县各个快递点,可真把我和志愿者们头麻得不轻,到了8号晚上,一共收取了82个,不够发给每个孩子,所以,发美术馆的事,就只好放到了第二天进行了。
这是在跟志愿者们收取行李箱
第二天,也就是7月9日,我们就正式上课了,也开始进入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在上课之前,我是提前预设了课程的框架的,也预设了课程的主题,希望跟孩子一起来了解本民族的生活和文化。但是,我对本地几乎零的生活感受和了解,加上孩子们确实对本地生活及文化了解也极少,他们的生活基本上也是教室、宿舍、食堂、操场,所以,按照原计划,显然无处着手。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也在怀疑,在对这一个个的鲜活个体没有了解的情况下,去强加一个我认为正确或者所谓有价值的主题,真的好吗?更何况,民族这样一个大而泛的概念主题,真的适用在这些具体的孩子的身上吗?我们首先是应该先来好好认识认识彼此的吧,相互不认识,才是我们之间最真实最具体的实际情况。
所以,第一节课要做什么,其实也就很清楚了。
这个主题的副标题是:我不想记住你的名字,我想记住你的样子和故事
对于我而言,记住几十个文字都是困难的,更何况是一个个独特的文字排列组合的名字,几乎不可能的,而且,名字只是一个代号,知道名字,就算认识了吗?所以,与其花费时间去背这些文字,不如想个办法去记住每个不同的人。所以,我的第一课的设定就成了这样:
1,课中前20分钟不进教室,黑板上写一段话,并每个桌子上放一张A4纸和笔。我向陌生的孩子们发出了两个问题:你告诉我什么,我们才算是相识了?我们要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认识彼此呢?设计一个方式。
2,2点40分,我进入教室,和每个学生用学生自己的方式互动
这是阿鲁尔里(小弟)设计的方式,她画了自己的轮廓,让我来填充它的五官,但是我怕我“熟练”的绘画技能破坏了她这么好的画,所以,我重新给她画了一张像,事实证明,我画的确实不如她!但还好我有自知之明。
勒尔子干(大头) 的方式是对我拍案而起,对我呼啸着,要单挑。他觉得古惑仔里的乌鸦很有气质,所以,后面我一直叫他乌鸦。嗯,这种敢于直面“威权”的勇气,我太喜欢了。
落日约胡(余晖)的方式是发呆,嗯,特别好,那就一直发呆下去吧,他问我什么时候可以结束,我告诉他,你不发呆了,就结束了。
阿比石格和我共用一支笔同时来写各自的名字,于是,出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新名字,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读。
吉日金花握着我的手教我写她的名字
吉牛约前和我互相打对方脸一下
曲比石里和我的拉钩
马海啊花用笔尖抵着我的手写一个字
吉尔小兵和我握手,我说太简单了,不如咱们握1分钟吧,大家数数。他开始有些不好意思,两个陌生同性的手握在一起,会有点奇怪的感觉,握完了其实也就还好。
吉来尔里和我互相观察彼此的样貌,他说这是记住彼此样子最直接的方式。
欧其石举让我大喊他的名字“阿举”,这小子调皮坏了,直接来了句:“爸爸在这”。
曲门春锋向我单挑篮球,我这笨拙的身子和不支的体力,确实不是少年的对手。
我们拥抱、我们撞拳、我们交换名牌、我们互相说一个秘密,太多太多,每个孩子都跟我做了一件事,一件他认为我们第一次见面应该做的事,这是我们一起做的第一件事。所以说,最起码先一起做一件事,才算是开始认识了吧。
而相互认识的方式,也预告了最后离别的方式。
行李箱已经到了足够每个孩子领取一个了,那我们就赶紧把这些美术馆发到孩子们手中吧,孩子们拿到行李箱,美术馆就落成了,既然如此,当然要搞个开馆揭幕仪式。
大家拖着行李箱来到操场的主席台,我给大家介绍了什么是美术馆,然后递给孩子两个问题:第一,你想在美术馆里做什么?第二,美术馆是个公共空间,你可以在里面做什么?
有说睡觉的,我说不好意思,有人干过了,有说吃饭的,我说不好意思也有人干过了,孩子们一听,这么“不靠谱”的事都有人干,还能叫艺术,于瞬间各种想法都蹦出来了。
我让孩子们将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写在纸上,放进行李箱里,基本上对两个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每个人的美术馆的立馆词。接下来,孩子们开始来致辞发言,开馆仪式嘛,总要有人发发言。
我试图极力引导在座的各位“馆长”来进行自由的表达,反复唠叨着美术馆是个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可以进行任何话题的自由表达和讨论的,但大家好像对我的引导并没有很感冒。
不过有几个孩子表达了自己对艺术的看法,他们之前不知道“艺术”这个词,但今天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也是艺术”。那这是艺术吗?是不是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开启了一个思考的方式。
我更强调美术馆的公共性,大多数的美术馆是没有什么公共性可言的。
绘画是夏令营安排好的基础课,所以我必须要上,而且我是不排斥绘画的,我排斥的是套路化、模式化、标准化的样式。所以,我在绘画课给孩子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它只是你表达的一种方式,重要的是你要表达什么。我也不会从绘画专业的角度来评判孩子们的作品,我只是在鼓励孩子们自由地表达,真实地表达,绘画课的效果也是从表达的程度来判断的,而非画面的视觉效果。所以,我的绘画课,就上成了这样:
绘画用了几天的课程,这些孩子们都没有学过画画,大多都不敢上手,我鼓励孩子们乱画,乱搞,如果对于一个画框都无法自主自由地对待,那学习艺术就毫无价值,况且我很认为,学习绘画的目的根本就不在于绘画本身。
如果你认为孩子们只是在胡画,那就大错特错了,当行动的自由被打开的时候,就是每个孩子自主创造被启动的时候。
一些大胆的孩子开始在画面上乱画起来,于是我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想怎么画就怎么画,还真是出现了不少精彩的想法。比如一个孩子不知道怎么下笔,我就让他只能用线条画,要求画的粗细不能一样,长短不能一样,重度不能一样,让他把这张纸画满,然后再用橡皮擦去自己不喜欢的,直到擦到自己喜欢,然后再用笔画,再用橡皮擦,如此一节课下来,就有了他的作品;其他学生见此状也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一个学生直接在雪碧瓶子上开始用刀子刮画;还有的学生将铅笔削到纸上,用铅笔沫来抹到画布上;还有两个女生试着将墨水吹到画上。这些行为都是产生绘画的方式,组织画面变成了组织绘画这个行为。
吉尔小兵问我什么时候可以结束,我告诉他,当你表达完成了,当你从乱中找出秩序了,就可以收笔了。这种秩序一方面是画画这个动作从胡乱画到形成一个有组织的自主行为,另一方面是画面从乱七八糟到形成一个有组织的图像。于是,绘画课就成了孩子们自己寻找表达意愿和表达方法的过程。
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他会自己长出秩序,会长出自己独特的语言。
少年们真是聪明极了,只要下去第一笔,慢慢就各自生出了样子。让我感到惊喜和开心的是,每个人有各自的样子。
后来,我又给余晖说,当你开始依赖于一种绘画方法的时候,你要赶紧扔掉它,因为这时候你的大脑已经开始懒惰了。
所谓绘画,在我看来就是纸、画布等和笔发生关系的过程,所以,与其让孩子拿着笔在一张纸上画一个东西,不如让孩子来创造性地认识纸和笔的关系
大家利用纸和笔去创造关系,留下的痕迹就成为一张绘画作品。当然,有的学生有明确的想画的东西,那我就帮助他完成自己的想法。
按照原来的规划,今天是要做一个对于不满的自由表达现场。在我的印象里,孩子们被告知太多的“要正能量”,但是不满本身不会因为“要正能量”而消失,加上大家缺少表达不满和负面情绪的方法和渠道,压制就以一种理所应当的口气成为最粗暴的面对不满的方式。但事实是压制会更加催生不满的生长,会滋生出暴力的行为,所以,合理地表达不满是那么的必要。
但是到了这里,我发现学生们是很善于行动和表达的,他们不像城市里的学生,被告诫太多的规矩和训诫,他们还保留着自我的活力,每个学生看起来多少也都还保留着自己的个性,或许和民族特性有关,他们的天性和骨子里更加天然、自由和勇于行动。因此我察觉到之前计划的不合时宜,也就将计划改为了更符合孩子们实际现状的,对自己生活之地的,另外一种“认识的旅行”。
我也在思考行李箱和孩子们的关系,它如果只是一个被当作美术馆的展示空间,其实并没有太大的价值,最多是我对“美术馆”概念的一个调侃式表态,我也认为没有必要教给孩子一个程式化的美术馆的展览套路,所以,最好还是跟孩子们产生生活的关系。于是,行李箱嘛,我就自然而然想到了旅行,但是带着孩子们去旅行,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于是,我就想了个办法,那我们不如就在自己的生活之地来一场感受力的旅行吧,这个旅行,实际不到2分钟的脚程,我们们用了1个多小时。
过程是这样的:
1,我将学生带至操场,路上要求学生记忆路线和路上看到的物品。
2,大家在操场360度上下、脚底全位去看周围,并观察自己看到的平时未注意的东西。
3,大家带上眼罩,要求停止讲话,各种方式感受能感受到的温度、风、声音、味道等
4,大家走动着自由感受,闻、听、触摸等等,我用音响声音作为引导信号,引导大家走回教学楼。
大家摸墙上彝族的符文,来车了静等车过,在蓝球场,摸到了路人,撞到了篮球,不小心走进了沟里。
我告诉学生感到不适可以自由退出,在蒙着眼“旅行”校园的时候,有3个学生中途退出。在校园的“旅途”中,我故意给孩子说,在墙上有一个特别的东西,大家就会来注意这个东西是什么,就会放大他们的感受,但其实什么也没有。
5,大家到达教学楼广场,继续蒙着眼罩,分享路上的感受,自由表达这段旅行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包括不满、痛苦、意外、喜欢、神秘等,想要表达者举手示意,我拍到谁谁进行表达。
在表达的环节,陆续退出者很多,表达完退出的,感到无聊退出的,想去玩退出的等等。所以在场者并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还在现场,直到最后只剩下了阿竹依西和吉物子良,她们依然不知不觉,并完成了一个人的表达。
在我看来,这段旅行也是孩子们关闭眼睛之后,再来认识自己生活之地的课程,包括我在内,我们对我们生活的周围,其实并不熟悉。
这真的是一场策展之夜了,产生了这么多的作品,最终还是放进美术馆来展示一下吧,孩子们拉来行李箱到教学楼,在楼道铺展开来,一件件创作的作品被堆叠在行李箱里。
我告诉孩子们可以把展览当作是创作表达之后的再表达,只是不同的是,创作的表达可能更加个人化,但是展览就要考虑受众和传达了。少年们的精力充沛,理解能力也很强,这对他们而言,简直小菜一碟。他们都有做农活的经验、摆摊的经验,随便展开,就把学校变成了集市,这是我后来看到的吉牛约前的朋友圈。
但是我还是强调了,要跟平时的摆摊有所区别,这个区别就在于规划性要更强,于是,一些孩子的美术馆就变成了这样:
余晖在向大家介绍自己美术馆的展览《绿之览》
在他美术馆的背面(外立面),竟然还明目张胆地藏着一幅画。
在我看来,策展不在于展,而在于策,形式当然可以是地摊,但是也一定是有思路、有思考、有表达、有对话的地摊,不是无意识的随便堆叠,而这个过程,就是策的过程。这是小弟在给她作品写展签,组织她的作品。
孩子的美术馆总是给人意外,这个是的克布的展览馆,没有名字,但是在红色之上写着一个展览前言:你苦苦寻找的艺术,你不找它,他自己就会出现。
由策展人球在Moon艺术馆策划的艺术家阿登伍果的自然主题展,我眼花差点看成了MOMA。
这是吉来而尔里的“彦华艺术馆”,他自称自己是一位没有艺术水平的艺术家,他开创这个艺术馆的初衷是万物皆为“艺术”。
吉日金花的“彝家艺术馆”,这个总把颜料弄到脸上的女孩说,她要在她的行李箱中把她以后的所有艺术作品装进去,装满她画的东西、纸条......,“让我的行李箱变成一个丰富的艺术馆,我一定会做到的”,她说。
这是尔石曲牛的艺术馆,里面有很多关于美姑彝女孩的故事,她说她画的不那么精致,但它有许多的故事!“那是关于彝族女孩婚嫁时的一套盛装,我为我是彝族女孩而自豪!”
不定义艺术、不定义你/“朱志鑫老婆艺术馆”,这是阿竹依西的美术馆的名字。朱志鑫是阿竹喜欢的一个明星,她说谁说追星影响学习了,她追星就让她更坚定了自己的梦想。哈哈,就是藏在下面图片后面那个露出了一点白色的行李箱。阿竹在她美术馆的简言里说:“每个人都有故事,你以怎样的方式讲述。”
图片正前面的是吉吉曲作的美术馆,她说花海代表着每个人都不同,代表着自由自在;她和闺蜜约定好18岁去看海,所以她作品里有花海,有大海,还有她想要的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自由,也一定是每个人的向往吧?
梦幻艺术馆的梦幻星星
“阿依”的意思是:孩子
布展完成后,不都要来一场开幕party吗,我们自然也不能少,只是,我们的party,时间比较特殊,观看的对象也比较特殊。
就像上图,我在学校发现了很多躺在地上的食品包装袋,这些被随手丢弃的垃圾,暴露了这里孩子的喜好和习惯,于是,我走遍学校的各个角落,将这些包装袋拍下来,并按照这些包装,去买了同样的食品。等布展结束后,我告诉大家,今天晚上00:00-01:00,我们到操场,吃零食,也算是展览开幕了。
这是我按照丢在地上的包装袋买的零食
是的,时间是0点到1点,我也在试图触碰学校规定的边界,我相信,这个时间来点活动,一定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况且在模式化的时间规训之下,我们怕是早已经理所应当地以为夜晚只是用来睡觉的吧?
同样的地点,换了不同的时间,会产生不同的风景,重要的是,我让大家看的风景,还是一种另类的风景:
大家在拿零食
大家围成圈吃零食,吃的不亦乐乎,只是不知道的是,“折磨”正在悄悄靠近,不好意思,我又要为难大家了。开幕式party既然吃完喝完了,那我就给大家讲讲为什么买这些零食吧,它们全部来自于学校地上的包装袋,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拿着自己吃完的零食包装,去学校找跟它一样的被随手丢掉的包装袋垃圾了。
是的,半夜,去寻找那些被垃圾形成的“风景”,可把这群孩子刁难坏了,大半夜的,去哪找垃圾啊......
这是大家去夜寻包装的路上
不知道寻找包装袋配对的过程中,大家是否注意到这夜下之景的独特之处了呢?
包装袋聚集地的独特夜景
这是大家找到配对完成的包装袋
夜晚很静,任何声音都会被放大,找包装的过程中,惊扰了在学校住着的其他人,我才知道,这所学校,不光是学生在住。于是,我们被投诉到了校长和政教处主任那里,又辛苦两位领导也来了趟夜巡校园。于是,这个活动自然也成了一个负面活动。
我们走后第2天,石里给我打电话,她说好想我们,那天深夜躺在操场看到的月亮,她从来没见过,这一定是她跑神看到的风景吧,不是我这节课安排的内容,但是,是我想要的结果。“只是,被打断的太可惜了。”
这个主题的副标题是:我想记住你的名字、还有你的样子和故事。
最后一节课了,似乎有点悲伤,听说,离别过后再相见,到了真正离别时,就不会太悲伤。我想带给孩子们最后一次的浪漫,是离别的浪漫。
我录制了一段40分钟的视频,正好一节课的时间。在视频的前20分钟,是这样的一段文字:
根据这些文字,每个人一定都设计了一个告别的方式吧,他们正等着我像第一节课一样,完成每个人的告别仪式,但这是一节艺术课,所以结果是这样的:
听着我念出的名字,孩子们出乎我的意料地每个人都喊了:“到”!
我念出的每个人的名字,这时候的名字,就不再是一个代号了,我们每个人之间,都有了那么一点点的故事,所以,跟第一节课“我不想记住你的名字,我想记住你的样子和故事”不同的是:我想记住你的名字、还有你的样子和故事。
我并未出现在教室,只是留下了我最后能给孩子们带来的我认为好的思考,这也是我最后一次对孩子们提问:“什么是艺术?”......
沙各老师说孩子们有的哭了,但是当他们下课又看到我的时候,“鹏哥......!”他们又格外惊喜,所以,我们再次真正离别的时候,就一定没那么悲伤了吧。
我们坐大巴离开美姑,余晖陪我们待到了最后一刻,他没有手机,我估计他是想多一些时光跟我们在一起,他很懂事,甚至有些老成,他说他喜欢我的艺术,他说,他也是艺术家,他说,他会去独立思考,他说他会画画,他说,他会关注生活,他说,他会自由快乐地生活,他说,生活就是艺术,他说,艺术没有标准。
艺术家落日约胡(余晖)送别我们离开,哦,“余晖,你发呆完了吗?”对了,为什么叫他余晖呢?那是因为他想画一幅落日余晖的画,很遗憾,我没有教他落日余晖的画该怎么画,但是余晖,你应该知道我的意思吧?多去看看落日余晖吧,你自己就知道了。
石里在半山路拦住了大巴,给我们拿了一袋子桃子,“诶,真笨!”我笨拙的手竟没能抓拍下那一刻的美好。
弟弟妹妹们,我走了,我们走了,但是不算离别,不喜欢说煽情的大白话,但是也实在忍不住了:“我喜欢你们,只要你们快乐、健康、自由、独立地生活,鹏哥就陪着你们呢”。
哦,对了,你们知道吗?美姑县的广场上,可是写着我的名字呢哈哈,你们想我了,有时间了就可以去看看,和你们的毕摩宗师还有那么点关系呢。
其实,写到这里,难免下泪,我也知道我们还可以微信联系,但是,总感觉哪里不太舒服。
再来回看我当初设定的课程框架,除了民族这个泛化的概念,大抵还是没有偏离“本地”的核心的吧,只是在此之外,又加入了“本人”这么一条“岔路”。最后,在实践型艺术的创作上,我也是有收获的,基本上得到一个路径,那就是,“用艺术创造故事,用艺术做出故事,用艺术讲述故事。”这句话里第一个艺术是“想象”,第二个艺术是“方法”,第三个艺术是“真实”。好了,分享给大家。
“啊,太累了,休息休息回回血吧!”
最后,特别要感谢对本项目策划帮助的师友们:焦鹏飞、年进军、强天锴、乔晟旭、王楚禹、郑宏彬、周斌。以及对项目执行帮助的凉山州教育基金会及志愿者们:确么尔呷、甲布只坡、吴天德、马淑珩、尾么木日各、王佳莲、罗拉黑、苏天芹、布子么沙各、吉俄阿支莫、游朝龙、倪梓萌、毛瑶、各过莫、张柔、杨冉、李敬
特别感谢深度参与项目的王佳莲老师的大力现场协助。
参与项目的美姑民族初级中学的学生有:
小弟给我发来一张画,我觉得画得很好!
怎么样,是个才女吧?
(文章转载自拆界艺术公众号)
(责任编辑:刘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