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场 | 大鱼艺术家柏豪:鱼情鱼理中的艺术畅游
2022-07-27 09:07:14 陈天玥
鱼,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经典题材。在一系列以鱼为题材的画作中,柏豪(柏豪艺术百科)笔下的“鱼”,则不拘泥于传统,焕发出妙趣横生、独具匠心的艺术气息。
柏豪作品
7月25日,由北京三问艺术空间承办的“金茂威斯汀·柏豪大鱼艺术分享展”在北京金茂威斯汀大饭店启幕。大鱼艺术家柏豪与他创作的色彩结构时期的一系列“大鱼”当代绘画作品在展厅集中亮相。
展览现场
展览展出了柏豪在色彩结构时期的最具色彩跳跃性的十余件作品。这些作品的风格、材质迥异,但都不约而同地散发着趣与美的气息,同时又在“情理”之中传达着深意。
展览现场
画中只有一条鱼,这是柏豪作品中最显著的特征。一条鱼,是柏豪对个体价值观的强调,寓意着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精神。鱼腹中,包含着花花草草、昆虫飞鸟等微小个体,形成宏观与微观对比的戏剧性场面,看起来妙趣横生,充满天马行空的童趣。鱼腹中的微小个体,实则是柏豪观念语言的输出与体现,即“肚里乾坤大,包罗万象广”。
艺术家柏豪在展览现场发言
“大鱼作为个体,在微观世界中又被放大,成为社会体系的象征,它可以容纳所有的社会现象以及更微小的个体,比如这些昆虫。鱼与腹中物,一方面表现食物链的共生关系,一方面也意味着关注更微小的个体,即泛指我们每个人。”柏豪介绍道。
中国艺术研究院 博导 致敏教授 发言
金茂威斯汀大饭店总经理 Mr. Michael Lunn(龙麦克先生) 发言
觹堂三问空间主理人 董威先生 发言
现场展品
在部分作品中,除了大鱼,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只和大鱼对视的小鸟,这便是柏豪的“鱼鸟升欢”系列作品。鱼和鸟互为向往关系,鱼作为水里的生物,向往鸟儿的自由飞翔,而翱翔于天空的鸟,却向往神秘的大海。“鱼鸟升欢”系列作品生动尖锐地反映了人类哲学上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远方的理想,而生活是一座围城。
展览现场
观赏作品之余,我们可以注意到,不同于以往的创作风格,柏豪一转东方话语体系的运用,采用了更加多样化的材质和色彩体系来呈现“大鱼”。
现场展品
一直以来,柏豪钟情于水墨,偏爱运用东方语言体系进行“大鱼”的创作。他笔下的鱼,既有传统水墨自然流动、意境丰富的特点,又自成一种与众不同的当代风格,笔墨自由奔放、肆意挥洒。而在这次展览中,可以看到柏豪在“大鱼”的创作方法、形式语言进行了十足的创新。这是柏豪以疫情为契机做出的重大改变。 柏豪表示:“我的创作在疫情之后转变是非常大的,在此之前,我的作品体系以水墨为主,一直以来都在进行东方美学的国际化探索。但是2020年以来的疫情,让我有充分的时间去思索我的创作方向。因此在疫情之后,我毅然决然地突破了我的创作圈,进行更多不设限的尝试。”
现场展品
在展览现场,我们可以从珐琅、玻璃马赛克、文人艺树雕塑等多种多样的创作材料,以及充满色彩跳跃性的作品中,直观感受到柏豪在材质应用和色彩体系上的突破与转变。
现场展品《礼物》
《礼物》以玻璃马赛克作为材质还原作品,用碎拼的方式来组成大鱼的结构,采用色彩解构的构成方式,呈现了一幅色彩瑰丽的艺术作品。作品中的大鱼带着红色的圣诞帽,在浪漫的粉色背景下,诠释着“礼物”这一主题。柏豪的大鱼艺术创作,前后经历了初期写实阶段、观念阶段、抽象阶段以及色彩结构阶段的演变。这幅画正是柏豪创作于色彩解构阶段的代表性作品。
现场展品
创作阶段不断发展,而创作题材始终如一——柏豪专注于大鱼的创作已有十几年。作为柏豪钟爱的创作题材,“鱼”对于他有着多重含义。众所周知,鱼文化在中国历史中源远流长,鱼寓意吉祥如意,而柏豪在这些含义之外,又用一个“大”字来加持。在他看来,不仅要年年有余(鱼),更要年年大余(鱼)。他用“大”来呈现包罗万象、共生、共荣的关系,反映当代社会环境不断呈现出“大”的气象和格局。此外,鱼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有脊椎动物、人类的祖先,鱼在成为化石之后,即使经过一亿多年的历史,依旧保持着充满美感的形态。鱼化石作为柏豪家乡辽宁朝阳的特色产物,给他带来了深刻的记忆触动,这些因素交织激发了他最初的创作冲动。而描绘大鱼,也展露着这位双鱼座艺术家对于自由的向往。
展览现场
正如大鱼艺术家柏豪所说,“艺术不是高冷的,而且阳光的、有温度的。”在柏豪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在活泼跳脱的色彩、趣味盎然的形式以及引人深思的观念中,感受到作品的温度,接受心灵的治愈。
展览现场艺术家与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责任编辑:陈天玥)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