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观源—2021年度中国美术学院当代陶艺与漆艺、陶瓷与金工跨界创新创意研修班结业展览暨非遗研培交流会成功举办

2022-07-29 21:54:01 未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60693fee86a1df8467bd4bb5237d12bf.jpg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2022年7月28日上午10点,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和弌空间当代艺术中心共同承办的“观源——2021年度中国美术学院当代陶艺与漆艺、陶瓷与金工跨界创新创意研修班结业展览暨非遗研培交流会”在杭州市凤凰创意园弌空间当代艺术中心成功举办。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陶瓷艺术系系主任戴雨享、副主任吴昊以及2021年度中国美术学院非遗研培的指导教师、学员代表等参加了交流会,会议由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非遗研培项目统筹执行人彭倩担任主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5bdb576fd87393dcca1ad44d3b9b091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543cacd051334b9e8cf32b469e97d4d0.jpg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2021中国美术学院当代陶瓷与漆艺、陶瓷与金工跨界创新创艺研修班”的结业展,交流会选在展出的最后一天召开。阔别半年之久的师生交流得自由轻松,席间笑声频传,话题围绕着非遗研培的意义、发展、方向以及共同的思考与责任等问题展开,深刻但不沉重。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82c02e334cb5592ccaf91bec1fa3d1ee.jpg

本次展览策展人,非遗研培教师代表,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教师许超奇在会上发言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37c74b6a10c9ef7578911a24c1f3df48.jpg

非遗研培教师代表,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教师李增龙在会上发言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教师许超奇和李增龙在会议上代表非遗研培教师进行了发言。许超奇是2021年度非遗研培班的班主任,也是本次结业展的策展人,他认为,中国美术学院最初承办的非遗班是“从专业到专业”的一种工艺延展,是将学院工艺延展到民间工艺当中,而跨界则为延展带来了新的突破。许超奇说:“我们希望用新工艺的代入,让大家回归到工艺本身进行思考,这也是‘观源’的概念之一。”他还表示,技艺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缺乏变化的传承方式之中会形成固定的框架,甚至会限制工艺自身的发展。教师代表李增龙同样也谈到了非遗传承的问题,在他看来,创新和发展的路径并不是美院开展研培班可以“教授”给传承人的东西,而是需要双方一同探索的难题。李增龙说:“今天,我们因为非遗研培而建立了师生的关系,课程有限,但未来是无限的,我们的师生关系会结束,我们以美院为学术平台的交流却不会停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d043d46527ae289d0faac6c9322aeb4f.jpg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陶瓷艺术系副主任吴昊在会上发言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陶瓷艺术系副主任吴昊进行了简短但颇具启发性的讲话。吴昊认为跨界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方法,更是一种“发现”的契机。各个工艺的传承人通过跨界的认知来了解彼此,通过跨界的相互协作,来更清晰地认知自己工作的意义。他指出,手工艺术的大行业里有一个普遍的误区,就是大家都觉得自己所继承的那门工艺才是最复杂、最难,也最具价值的,对其他手艺了解浅薄从而产生了轻视,甚至将这种感受误认为是“行业自信”。吴昊说:“人学会尊重他人的时候,才能真的认清自己。同样的,当你真的透过一些表层的技术标签发现其他工艺的精髓与文脉,才能回过头来意识到自己肩负着什么。”他表示,唯有在尊重之中体悟所有手工艺术背后相通的文化内涵,才有可能建立真正的行业自信和文化自信,而跨界,就是打开这种认识、交流与尊重的通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7a6d9b5c81759022730dbace5c1547d4.jpg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陶瓷艺术系系主任戴雨享在会上发言

在会议的最后,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陶瓷艺术系系主任戴雨享做了总结性发言。戴雨享在发言中着重强调了交融与交流的重要性,他认为交流会带来交融,而艺术总是在文化的交融之中不断找到新的面貌。但他也强调探索与尝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发展是一条非常漫长的线索,一颗思考的种子或许要经历多年才能破土而出。他举例说:“之前各个学院整理教学史的时候,得知雕塑专业许多前辈老师曾去龙泉做过雕塑。我们循着这条源头追溯过去,惊讶地发现当地人把老师们的手稿、模具全都留存了下来。或许当时并没有带动龙泉产区制作陶塑,但他们开始尝试雕塑的时候,定然会记起那些埋藏着的种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889af8a6edd2eb30e26f819cba965347.jpg

戴雨享与吴昊为到场的学员代表颁发结业证书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ff953c0ace77642ad1c102c9eeb22e64.jpg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非遗研培项目统筹执行人彭倩担任会议主持

发言结束后,戴雨享与吴昊为到场的学员代表颁发了结业证书,而后全体与会人员一同进入展厅观展。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跨界”主题的非遗研培至此也告一段落,但以“跨界”为核心的思考与交流并不会停止,正如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非遗研培项目统筹执行人彭倩在会议最后说的那样:“无论哪种门类的手工艺,在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都是相通的。我们希望学员能通过跨界的方式找到自身创作的突破口,也从交流与交融之中找到手工艺术共通的文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207/2dcb4d5a923c73384a0412944ed2fe7b.jpg

(责任编辑:邹萍)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